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设计策略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t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艺术。它集设疑、激趣、引思于一身,不仅是当代教师的知识面、教材开发、洞察力、课堂调控能力等各项素质的体现,更是教师教学理念的体现。
  课堂提问 设计策略 教育形态
  课堂提问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艺术。它集设疑、激趣、引思于一身,不仅体现了当代教师诸如知识面、教材开发、洞察力、课堂调控能力等各项素质的体现,更是教师教学理念的体现。新课改下的提问更应建立在对学生、教师进行具体分析,善于科学地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上。“通过课堂提问,使得思考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愉悦和享受。”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需要根深蒂固,那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探索者、创造者,而对儿童来说这种需要更加强烈。”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战场是课堂,要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巧设计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激起其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一、问题的设计要有开放性
  教师要加强开放探索类型“问题解决”的设计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尝试、归纳,进行大胆的猜想与创造,从而由旧知识探索得到新知识。这种学习的过程是知、情、意、行的全方位享受,是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追求的一种境界和体验。
  例如,在有理数的减法教学中,结合教材提供的实例,为导出法则设计的“问题解决”的教学是: (—4)—(—7)等于多少呢?你能先猜想它的结果吗?对你猜想的结果,结合你学过的知识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吗?你能用几种方法对正确结果给出合理的解释呢?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应用那些思维策略?
  事实证明,这一系列问题激起广大同学的兴趣,课堂上非常活跃,有的说用温度计来说明它等于3;有的用加减互为逆运算来做,绝大部分学生会说,能说,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发展了他们的思维,使得新课程理念的三维目标得到落实。这正如郑毓信先生所说的一样:“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分享,一种肯定,是透过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辩论、澄清而建构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这一切,应归功于开发问题的设计。
  二、数学课堂中的提问设计要有可操作性、趣味性
  由于受到课堂上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所设计的提问应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想参与操作。例如:《相似形》中“测旗杆高度”的实习作业,完全可以改为测量教室中黑板的长宽,或门窗的高,甚至某学生的身高,让每个学生在课堂就能进行测量计算。还有数学课堂中的提问应尽量追求趣味性。否则学生没有兴趣回答,当然就不会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
  再如《日历中的方程》一课,提问:观察某个月的日历表,一列上相邻的3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如果设其中一个为x,那么其他两个数怎样表示?根据你所设的未知数x,列出方程,求出这三天分别是几号。如果和是69,能求出这3天分别是几号吗?为什么?如果和是27,你能求出这3天分别是几号吗?为什么?显然,这样的学习素材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这样的提问活动所经历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是大多数学生都感兴趣的一项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提问学生,会让他们主动地投入这个学习活动。这对于发展学生能力也有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明显的帮助。
  三、问题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设计问题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因材施问。
  例如,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时,考虑到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有了一定了解,可改变书上先折纸再说明内角和度数的方法,直接提问:“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回答:“180°。”再问:“有什么方法可以说明这个结论?”同学们经过讨论得出了三种方法:折叠三个内角;三个内角撕下来拼成一平角;用量角器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再相加。进一步问:“这三种方法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目的?”学生通过观察,都能找出目的是想把三个内角“搬”到一起,由此可得出辅助线的添置方法。通过这些提问,既拓宽了书本上的知识,又鼓励了学生动手动脑,大胆猜想的独创精神,经过长时间的这种训练,可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问题设计应由“学术形态”向“教育形态”转变
  数学学习较为常见的一个现象是:许多学生上课一听就懂,课下一做就错,造成这种“假懂”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学中没有将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建构。怎样实现这一自主建构呢?那就要求数学教师问题设计应由“学术形态”向“教育形态”转变。下面以“平方根教学”的课堂提问设计课例来说明。
  1.创设思维情景的提问
  师:请大家回答3+4等于多少?
  师:3+4=7,这是个加法运算,请问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师:怎样用这三各数互相表示?3=?4=?
  师:请大家回顾小学到现在学过的运算找出互为逆运算的式子。
  3+4=7,3×4=12,(±5)2=25;3=7—4,3=12÷4,(±5)=?
  (启发学生体会互逆运算的和谐美,继而发现美中不足的是±5无法用2和25表示出来,产生认知的冲突,提出猜想±5可以用2和25表示出来。 (±5)=±25。)
  2.让学生自主感知的提问
  师: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生举例略)
  师:(分析举例),你能给出平方根的定义和表示方式吗?
  师:你能给出开平方的定义吗?(±5)=25,是个乘方运算,请问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那(±5)=±25,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师:请大家比较下列各式,判断对不对,为什么?看还有什么问题5=5,25=±5,11=11等。
  由于新内容“平方根”还没有在学生头脑中建立生长点,并没有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充分的联系,学生还缺乏内化新知的认知准备,学生依然处在被动接收的状态。经过“加工”的提问,(不同于以往的提问:平方等于9的数有几个?(±3)是9的什么?等)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能认识到开平方并不是孤立于其他运算的“天外来客”,它与平方运算互为逆运算;同时对数学符号表示也有了清楚的认识,“ ±a根”没什么神秘的,只不过是平方根的表示方法;学生的认识清晰了,解决问题也极少出错。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数学的教学要挖掘新内容与学生已有认知的结合点,通过创设适当的问题思维情景,展示数学知识的生长过程,用优化的提问帮助引导学生达到对新内容的“意义建构”。更好的实现数学知识从“学术形态”向“教育形态”的转化。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具体在提问中,学生作为主体,只有在“提问——解答——提问”的不断循坏中,才能完成知识建构的。所以教师提问的设计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关注学习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去设计问题来进行课堂提问。
  参考文献:
  [1]党志高.新型师生关系建设之我见[J].新课程(初中版),2006,(8).
  [2]周庆元,欧阳芬,郑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职业学校是培养技术人员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本文通过对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方法状况的分析,指出了专业课教学在规范及提高教学质量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专业课教学中的侧重点和方法。  职业学校 教学方法 专业课教学  在职业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本身文化素质差不齐,而且大多数学生来到职业学校的目的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加上职业学校又没有普通高中的升学压力,有许多的学生来到职业学校只是为了混一张文凭,便于以后找工作
数学模型就是对于一个特定的对象为了一个特定目标,根据特有的内在规律,做出一些必要的简化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的一个数学结构。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运用数
本文探索了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对接,提出在创新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注重营造校内企业管理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使其在走上实习岗位时就熟悉企业的管理制度,顺利迈出“零距离就业”的第一步,具有重要意义。  中职学校 校园文化 办学理念
著名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曾提出,教师要创造性地教,学生要创造性地学。因此,研究和倡导以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主要目标的创造性教学,已经成为教学领域中的主旋律。  数学教学 学习方式 生活材料  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是现实的,学生要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儿童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学中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