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论述中学图书馆馆藏文献建设的意义以及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提升馆藏文献建设的业务,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中学图书馆,新课程改革,馆藏文献建设
馆藏文献建设是中学图书馆的基础工作,是向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物质基础。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行新课程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广大教师和学生对所需信息资料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学图书馆必须对馆藏文献建设的发展进行更多的思考。根据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教育服务模式的转变,及时调整原有藏书规划,以便为新形势下新课程改革、教学、科研提供相应的文献服务。
1.研究馆藏文献建设的意义
馆藏文献是构成馆藏文献体系的物质基础,是图书馆为了向读者提供使用而筛选收集、序化加工、组织存储的各种文献。而图书馆是以收藏丰富、组织有序、检索可信度高、获取便捷的馆藏文献为依托,利用其馆藏文献开展服务活动、完成任务的。
馆藏文献建设是一项知识工程,也是一项社会工程。它涉及社会读物环境的改善和文献的保障,开展馆藏文献建设研究,不仅对优化目前的馆藏文献体系有指导意义,而且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学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建设的挑战有重大价值。
1.1梳理专业经验,作好知识准备。
馆藏文献建设涉及的大量专业知识和业务经验,是从事馆藏文献建设工作实践,开展馆藏文献建设理论研究的认识基础。缺乏这些基础,难以胜任馆藏文献建设工作,也难以理解有关的原理、方法、规律。
为了便于掌握,需要对这些专业知识和业务经验分门别类,进行总结归纳,这就要开展梳理性研究。
1.2完善专业理论,指导工作实践。
馆藏文献建设作为一门学科,在前人的努力下,已经建立了一些配套的专业理论。这些理论在馆藏文献建设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但就我国目前情况看,这些专业理论还有一些不如人意之处。大致说:①完整性不够强,缺乏系统的魅力。这里有某些提法随意性较大的问题,也有方法比较单一的问题。②大多是国外的理论,缺乏中国特色的东西,也有与中国实际结合得不够紧密的问题。③理论出现滞后现象,与飞速发展的事业和工作实践的要求有一定差距。
目前很需要一套适合中国国情又比较完善的馆藏文献建设理论,以便对现实发挥比较有力的指导作用。这就需要从新的角度和实际情况出发,对馆藏文献建设的专业理论进行重新审视、组织、完善。
1.3解决新问题,推动学科发展。
目前出现的一些急需馆藏文献建设回答的新问题,不仅表现在理论上,也表现在实践中。比方网络文献与实体文献如何配置,自动化条件下馆藏文献如何组织管理,我国文献资
源建设的可行方案和发展模式应该怎样,馆藏文献整体建设的社会意义如何等。这些新问题的梳理、归纳和解决,对推动本学科发展有很大意义。
2.馆藏文献建设的业务工作
2.1转变观念,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图书馆工作。
图书馆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所在,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掌握实施过程中的最新动态,全面搜集新课程改革的信息,在学科教师的指导下,将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做较为科学地、合理地、全面地比较,掌握其特点,从而更好地为一线师生服务。
2.2配合教育教学需要,优化馆藏结构。
图书馆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其藏书的质量必然会影响到新课程改革。所以,图书馆藏书应做到结构合理,要按《中小学图书馆(室)藏书分类比例表》配备。图书馆在采购书籍,征订报刊杂志时,既要根据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和本校实施新课程的实际需要,在采购文献时要广泛征求教育一线骨干教师们的意见,请他们协助选购图书。因为骨干教师比图书采购人员更了解教师需要什么书,什么书才适合当前的教学需求、课改需求。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适当补充经济常识、心理健康、人际交往、生态环境、学习方法、法律常识等方面的书籍,有关时事热点问题的新书,表现形式比较生动、思想性和艺术性较强的科幻小说、科普读物、名人传记,文史哲学代表作,以提高师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科学地整合馆藏文献,加速网络化、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具体实施方法:①注重采集、存储、检索、利用电子信息资源库中,去粗取精,重点组建和挑选“全、新、精”的电子信息资源的精品。②对在不同数据库中的,对有关电子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加工、重新组织,对杂乱无序的信息资源数据进行科学地整合,形成自己教育资源库。③为了让师生更便捷地获取本馆信息和文献知识,学校图书馆除了拥有优质藏书外,还在校园网页上建立图书馆主页。图书馆网页上设有图书检索、期刊检索、文献资料、读者信箱、馆情介绍、公告栏等栏目。并将最新的教育教学资源筛选提炼成二次或三次文献发布到网上,供师生参阅。
2.3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中学图书馆馆藏文献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中学图书馆员也应加强政治学习,提高自身思想水平和职业道德,优化自身素质,适应时代的要求。一个好的图书馆员应具备以下的素质:
2.3.1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中学图书馆员应热爱图书馆事业,有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观,恪守“一切为了读者”的原则,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服务。作为一个合格的图书管理员,要主动了解新课程,服务新课程,利用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为教材的配套、拓展、延伸做好基础工作,要有“甘为人梯”的敬业精神。图书馆员应该把握教育改革这个良机,以严谨、务实、科学、创新的工作作风,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学图书馆的作用。
2.3.2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文化水平。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新观念、新方法层出不穷,如果我们缺乏对新知识的学习,对图书馆的发展将形成障碍。目前许多图书馆业务工作已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并在不断深化,正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还有不少图书馆建立了多媒体电子阅览室,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知识,熟练使用本馆的计算机软件并对其运行进行维护已经成为最基本的要求。中学图书馆员还应掌握政治、经济、历史、法律、地理、数学、物理、化学以及各种新兴学科、边缘科学、交叉学科的一般知识,这样才能对众多的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整理、综合,从而为广大师生提供实用、有效信息,才能对学生进行“百科全书”式的综合性知识的教育,弥补学校课堂教学的片面和不足。图书馆员最好能掌握一点心理学,研究读者的心理,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2.3.3提高专业水平。在当今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传统的工作方式受到冲击,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如图书采访、馆藏建设、图书分类、编目工作、读者工作、参考咨询等基础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现在的要求,我们应该在原有的专业知识基础上掌握新的专业知识,如信息开发、信息利用与检索、数据库的开发、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中学图书馆员应该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在各种纷杂的信息中筛选、提炼、整合、加工出对教育有用的信息。还要根据不同的读者群,不同的主题如科技节、爱国主义教育等,编写一些精悍的小型数据库、专题索引等。只有不断学习更新专业知识,才能改变传统观念的馆藏内容、服务方式与管理方式。
2.3.4加强馆际协作,实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加强各校间图书馆的横向联系、分工协作、资源共享、互通互利、统一采编、联机编目,达到统一行动、统一目标,共同构建较完整的藏书体系。对本馆必备的图书资源及时购入,对利用率低、价格贵的图书资源可采用网上共享的方式获得。通过不断加强传统的馆藏和数字资源建设,以优化馆藏作为课程资源将不断充实和完善,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丰富的教育科研资源,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终图书馆将成为一个真正的课程资源库,在新课改中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另外校园网的开通,为实现中学图书馆联网打下了基础。要实现中学图书馆图书文献资源共建共享,首先,必须成立一个领导协调机构全面负责校际图书馆的组织协调。在教育部门的支持下负责对中学图书馆的图书文献信息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在文献资源开发利用上进行宏观调控,改变各校各自为政的格局,从而使中学图书馆网的图书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具有统一性和协调性,杜绝重复建设,提高文献资源的使用价值。其次,以互联网、计算机为依托,建立现代化中学图书馆网络。成立计算机网络中心,开展联合编目、馆际互借、网上咨询等工作。
总之,中学图书馆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应抓住新课程改革的机遇,把握发展的方向,利用自身的优势,为教育教学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朱同同编著.馆藏文献建设.远方出版社,2004.
[2]王永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学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7(8).
[3]吴美玉.如何提升中学图书馆工作内涵.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7(5).
【关键词】中学图书馆,新课程改革,馆藏文献建设
馆藏文献建设是中学图书馆的基础工作,是向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物质基础。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行新课程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广大教师和学生对所需信息资料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学图书馆必须对馆藏文献建设的发展进行更多的思考。根据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教育服务模式的转变,及时调整原有藏书规划,以便为新形势下新课程改革、教学、科研提供相应的文献服务。
1.研究馆藏文献建设的意义
馆藏文献是构成馆藏文献体系的物质基础,是图书馆为了向读者提供使用而筛选收集、序化加工、组织存储的各种文献。而图书馆是以收藏丰富、组织有序、检索可信度高、获取便捷的馆藏文献为依托,利用其馆藏文献开展服务活动、完成任务的。
馆藏文献建设是一项知识工程,也是一项社会工程。它涉及社会读物环境的改善和文献的保障,开展馆藏文献建设研究,不仅对优化目前的馆藏文献体系有指导意义,而且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学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建设的挑战有重大价值。
1.1梳理专业经验,作好知识准备。
馆藏文献建设涉及的大量专业知识和业务经验,是从事馆藏文献建设工作实践,开展馆藏文献建设理论研究的认识基础。缺乏这些基础,难以胜任馆藏文献建设工作,也难以理解有关的原理、方法、规律。
为了便于掌握,需要对这些专业知识和业务经验分门别类,进行总结归纳,这就要开展梳理性研究。
1.2完善专业理论,指导工作实践。
馆藏文献建设作为一门学科,在前人的努力下,已经建立了一些配套的专业理论。这些理论在馆藏文献建设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但就我国目前情况看,这些专业理论还有一些不如人意之处。大致说:①完整性不够强,缺乏系统的魅力。这里有某些提法随意性较大的问题,也有方法比较单一的问题。②大多是国外的理论,缺乏中国特色的东西,也有与中国实际结合得不够紧密的问题。③理论出现滞后现象,与飞速发展的事业和工作实践的要求有一定差距。
目前很需要一套适合中国国情又比较完善的馆藏文献建设理论,以便对现实发挥比较有力的指导作用。这就需要从新的角度和实际情况出发,对馆藏文献建设的专业理论进行重新审视、组织、完善。
1.3解决新问题,推动学科发展。
目前出现的一些急需馆藏文献建设回答的新问题,不仅表现在理论上,也表现在实践中。比方网络文献与实体文献如何配置,自动化条件下馆藏文献如何组织管理,我国文献资
源建设的可行方案和发展模式应该怎样,馆藏文献整体建设的社会意义如何等。这些新问题的梳理、归纳和解决,对推动本学科发展有很大意义。
2.馆藏文献建设的业务工作
2.1转变观念,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图书馆工作。
图书馆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所在,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掌握实施过程中的最新动态,全面搜集新课程改革的信息,在学科教师的指导下,将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做较为科学地、合理地、全面地比较,掌握其特点,从而更好地为一线师生服务。
2.2配合教育教学需要,优化馆藏结构。
图书馆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其藏书的质量必然会影响到新课程改革。所以,图书馆藏书应做到结构合理,要按《中小学图书馆(室)藏书分类比例表》配备。图书馆在采购书籍,征订报刊杂志时,既要根据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和本校实施新课程的实际需要,在采购文献时要广泛征求教育一线骨干教师们的意见,请他们协助选购图书。因为骨干教师比图书采购人员更了解教师需要什么书,什么书才适合当前的教学需求、课改需求。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适当补充经济常识、心理健康、人际交往、生态环境、学习方法、法律常识等方面的书籍,有关时事热点问题的新书,表现形式比较生动、思想性和艺术性较强的科幻小说、科普读物、名人传记,文史哲学代表作,以提高师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科学地整合馆藏文献,加速网络化、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具体实施方法:①注重采集、存储、检索、利用电子信息资源库中,去粗取精,重点组建和挑选“全、新、精”的电子信息资源的精品。②对在不同数据库中的,对有关电子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加工、重新组织,对杂乱无序的信息资源数据进行科学地整合,形成自己教育资源库。③为了让师生更便捷地获取本馆信息和文献知识,学校图书馆除了拥有优质藏书外,还在校园网页上建立图书馆主页。图书馆网页上设有图书检索、期刊检索、文献资料、读者信箱、馆情介绍、公告栏等栏目。并将最新的教育教学资源筛选提炼成二次或三次文献发布到网上,供师生参阅。
2.3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中学图书馆馆藏文献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中学图书馆员也应加强政治学习,提高自身思想水平和职业道德,优化自身素质,适应时代的要求。一个好的图书馆员应具备以下的素质:
2.3.1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中学图书馆员应热爱图书馆事业,有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观,恪守“一切为了读者”的原则,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服务。作为一个合格的图书管理员,要主动了解新课程,服务新课程,利用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为教材的配套、拓展、延伸做好基础工作,要有“甘为人梯”的敬业精神。图书馆员应该把握教育改革这个良机,以严谨、务实、科学、创新的工作作风,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学图书馆的作用。
2.3.2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文化水平。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新观念、新方法层出不穷,如果我们缺乏对新知识的学习,对图书馆的发展将形成障碍。目前许多图书馆业务工作已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并在不断深化,正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还有不少图书馆建立了多媒体电子阅览室,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知识,熟练使用本馆的计算机软件并对其运行进行维护已经成为最基本的要求。中学图书馆员还应掌握政治、经济、历史、法律、地理、数学、物理、化学以及各种新兴学科、边缘科学、交叉学科的一般知识,这样才能对众多的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整理、综合,从而为广大师生提供实用、有效信息,才能对学生进行“百科全书”式的综合性知识的教育,弥补学校课堂教学的片面和不足。图书馆员最好能掌握一点心理学,研究读者的心理,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2.3.3提高专业水平。在当今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传统的工作方式受到冲击,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如图书采访、馆藏建设、图书分类、编目工作、读者工作、参考咨询等基础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现在的要求,我们应该在原有的专业知识基础上掌握新的专业知识,如信息开发、信息利用与检索、数据库的开发、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中学图书馆员应该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在各种纷杂的信息中筛选、提炼、整合、加工出对教育有用的信息。还要根据不同的读者群,不同的主题如科技节、爱国主义教育等,编写一些精悍的小型数据库、专题索引等。只有不断学习更新专业知识,才能改变传统观念的馆藏内容、服务方式与管理方式。
2.3.4加强馆际协作,实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加强各校间图书馆的横向联系、分工协作、资源共享、互通互利、统一采编、联机编目,达到统一行动、统一目标,共同构建较完整的藏书体系。对本馆必备的图书资源及时购入,对利用率低、价格贵的图书资源可采用网上共享的方式获得。通过不断加强传统的馆藏和数字资源建设,以优化馆藏作为课程资源将不断充实和完善,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丰富的教育科研资源,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终图书馆将成为一个真正的课程资源库,在新课改中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另外校园网的开通,为实现中学图书馆联网打下了基础。要实现中学图书馆图书文献资源共建共享,首先,必须成立一个领导协调机构全面负责校际图书馆的组织协调。在教育部门的支持下负责对中学图书馆的图书文献信息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在文献资源开发利用上进行宏观调控,改变各校各自为政的格局,从而使中学图书馆网的图书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具有统一性和协调性,杜绝重复建设,提高文献资源的使用价值。其次,以互联网、计算机为依托,建立现代化中学图书馆网络。成立计算机网络中心,开展联合编目、馆际互借、网上咨询等工作。
总之,中学图书馆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应抓住新课程改革的机遇,把握发展的方向,利用自身的优势,为教育教学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朱同同编著.馆藏文献建设.远方出版社,2004.
[2]王永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学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7(8).
[3]吴美玉.如何提升中学图书馆工作内涵.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