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对名中医洪霞治疗小儿癫痫、不寐的经验进行分析,并附案例以资证明。
【关键词】 儿科病;洪霞;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1-0040-01
名中医洪霞是国家级第五批师承指导老师,从医执教数十年,学验俱丰,不但善于治疗儿科常见病,对一些儿童急难重症的治疗也有独特的见解。笔者将跟随老师临证所得经验整理成文,以领悟洪霞老师治疗儿科病的妙法良方,并供临床验证。
1 病案一
患儿张某,男,10岁。2015年5月10日就诊。患癫痫病2年。初起发作较轻,3~4个月发作1次,以后逐渐加重,少则1月一发,多则1周一发,发作时突然昏倒,两眼上翻,双拳紧握,手足抽搐强直,喉中痰鸣,平素精神萎顿,食欲不振,稍微多食或进食少量生冷油腻后则大便稀溏。患儿面色少华,舌淡,有齿痕、苔白,脉细缓无力。长期服用托吡酯及中药牛黄、蜈蚣等,初起可控制病情,久服则效愈差。西医诊断:小儿癫痫;中医诊断:痫证。证型:脾虚痰实,壅遏气机,上扰心神。治法:健脾益气,豁痰熄风。给予六君子汤加减治疗。组方:党参6g,白术12g,陈皮6g,茯苓15g,半夏片10g,陈皮6g,郁金6g,石菖蒲12g,朱砂(冲服)0.5g,琥珀(冲服)1g。用法:水煎服,日1剂。1个月后明显好转,共治疗2个月,6个月后随访病未再复发。
按:洪霞老师认为“无痰不作痫”,小儿癫痫主要病机应责之于痰。痰是造成痫证的主要因素,而脾虚不能运其津液,又为痰产生的根源,老师认为:“痫由痰致,痰自脾生,脾虚痰伏”是小儿痫证的主要病理基础。因此,理脾是治痰的根本之法,若能使脾气渐充,则痰将不治而去,而癫痫患儿大都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病久则伤正气,从而导致脾运不健,升降气化失司。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病案中患儿的治法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应用《医学正传》经典方“六君子汤”化裁理脾以治痰,再佐以豁痰熄风的郁金、菖蒲;镇惊止搐安神的朱砂、琥珀等辈治其标,标本兼治可彰显其效。故遇此类病儿,虽有抽搐痰鸣,也不能一味以清热镇惊或镇肝熄风,应在治标之时不忘治本,健脾扶正,以杜生痰之源。
2 病案二
患儿袁某,女,3岁。2016年1月16日就诊。患儿1周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睡眠不安,一般晚22:00以后就寝,半夜两点到三点醒后难以入睡,常需反复辗转1小时以上才能入睡。白天精神尚可,无咳嗽、流涕等表现,纳一般,大便稍干。在幼儿园与小朋友关系融洽,性格较活泼,家长否认有精神刺激因素。查见神清,精神反应可,表情自然,舌红,苔薄白,脉缓。西医诊断:失眠。中医诊断:不寐。证型:心脾两虚,心神怯弱。给予归脾汤化裁。方药:黄芪6g,当归5g,党参6g,白术4g,酸枣仁6g,柏子仁8g,郁金6g,石菖蒲8g,远志6g,合欢皮6g,茯神6g,木香4g,夜交藤6g,炙甘草2g。用法:5剂,日1剂,水煎服。用药1剂即能安眠;待5剂服完睡眠正常。后随访未有失眠。
按:洪霞老师认为小儿“脾常不足”,正值生长发育旺盛时期的幼儿气血多相对不足,若血虚心无所养,心神怯,可出现失眠。本例患儿起病1周,纳食及精神尚可,无心慌,舌脉无明显异常,似无证可辨;然《景岳全书·不寐》中有记录:“无邪不寐者,必营血之不足也”,营血不足,心神无所养,心虚则神不守舍;而《灵枢·决气》云:“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故老师从这个角度出发,再结合患儿年龄特点,排除烦神情志因素的前提下,抓主证,依据患儿舌脉特点,辨此案属心脾两虚证,巧用《济生方》中归脾汤化裁治之。以补益心脾,养心安神。方中党参、黄芪、白术、炙甘草大队甘温之品补脾益气以生血;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茯苓、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辛香而散理气醒脾防滋腻碍胃,使補而不滞,共奏益气补智力、健脾养心之功,服药即效,可见辨证无误。
【关键词】 儿科病;洪霞;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1-0040-01
名中医洪霞是国家级第五批师承指导老师,从医执教数十年,学验俱丰,不但善于治疗儿科常见病,对一些儿童急难重症的治疗也有独特的见解。笔者将跟随老师临证所得经验整理成文,以领悟洪霞老师治疗儿科病的妙法良方,并供临床验证。
1 病案一
患儿张某,男,10岁。2015年5月10日就诊。患癫痫病2年。初起发作较轻,3~4个月发作1次,以后逐渐加重,少则1月一发,多则1周一发,发作时突然昏倒,两眼上翻,双拳紧握,手足抽搐强直,喉中痰鸣,平素精神萎顿,食欲不振,稍微多食或进食少量生冷油腻后则大便稀溏。患儿面色少华,舌淡,有齿痕、苔白,脉细缓无力。长期服用托吡酯及中药牛黄、蜈蚣等,初起可控制病情,久服则效愈差。西医诊断:小儿癫痫;中医诊断:痫证。证型:脾虚痰实,壅遏气机,上扰心神。治法:健脾益气,豁痰熄风。给予六君子汤加减治疗。组方:党参6g,白术12g,陈皮6g,茯苓15g,半夏片10g,陈皮6g,郁金6g,石菖蒲12g,朱砂(冲服)0.5g,琥珀(冲服)1g。用法:水煎服,日1剂。1个月后明显好转,共治疗2个月,6个月后随访病未再复发。
按:洪霞老师认为“无痰不作痫”,小儿癫痫主要病机应责之于痰。痰是造成痫证的主要因素,而脾虚不能运其津液,又为痰产生的根源,老师认为:“痫由痰致,痰自脾生,脾虚痰伏”是小儿痫证的主要病理基础。因此,理脾是治痰的根本之法,若能使脾气渐充,则痰将不治而去,而癫痫患儿大都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病久则伤正气,从而导致脾运不健,升降气化失司。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病案中患儿的治法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应用《医学正传》经典方“六君子汤”化裁理脾以治痰,再佐以豁痰熄风的郁金、菖蒲;镇惊止搐安神的朱砂、琥珀等辈治其标,标本兼治可彰显其效。故遇此类病儿,虽有抽搐痰鸣,也不能一味以清热镇惊或镇肝熄风,应在治标之时不忘治本,健脾扶正,以杜生痰之源。
2 病案二
患儿袁某,女,3岁。2016年1月16日就诊。患儿1周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睡眠不安,一般晚22:00以后就寝,半夜两点到三点醒后难以入睡,常需反复辗转1小时以上才能入睡。白天精神尚可,无咳嗽、流涕等表现,纳一般,大便稍干。在幼儿园与小朋友关系融洽,性格较活泼,家长否认有精神刺激因素。查见神清,精神反应可,表情自然,舌红,苔薄白,脉缓。西医诊断:失眠。中医诊断:不寐。证型:心脾两虚,心神怯弱。给予归脾汤化裁。方药:黄芪6g,当归5g,党参6g,白术4g,酸枣仁6g,柏子仁8g,郁金6g,石菖蒲8g,远志6g,合欢皮6g,茯神6g,木香4g,夜交藤6g,炙甘草2g。用法:5剂,日1剂,水煎服。用药1剂即能安眠;待5剂服完睡眠正常。后随访未有失眠。
按:洪霞老师认为小儿“脾常不足”,正值生长发育旺盛时期的幼儿气血多相对不足,若血虚心无所养,心神怯,可出现失眠。本例患儿起病1周,纳食及精神尚可,无心慌,舌脉无明显异常,似无证可辨;然《景岳全书·不寐》中有记录:“无邪不寐者,必营血之不足也”,营血不足,心神无所养,心虚则神不守舍;而《灵枢·决气》云:“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故老师从这个角度出发,再结合患儿年龄特点,排除烦神情志因素的前提下,抓主证,依据患儿舌脉特点,辨此案属心脾两虚证,巧用《济生方》中归脾汤化裁治之。以补益心脾,养心安神。方中党参、黄芪、白术、炙甘草大队甘温之品补脾益气以生血;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茯苓、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辛香而散理气醒脾防滋腻碍胃,使補而不滞,共奏益气补智力、健脾养心之功,服药即效,可见辨证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