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素描写作,是以诗歌为载体,通过准确理解诗歌内涵,把握诗歌感情基调,运用联想与想象,用自由活泼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写具体可感、极富感染力的形象,使诗歌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再现原诗意境或创造出崭新的内涵。
诗歌素描不同于传统的诗歌翻译与诗歌鉴赏,如果说翻译是感性解读,鉴赏是理性解读,那么素描则是诗性解读。诗性解读是一种走向诗人心灵深处的解读,是一种创造性很强的解读。一方面可避免翻译的单一局限,另一方面又不像鉴赏那样需要较高的专业素养,只要有一定阅读与表达能力的学生都可以进行诗歌素描写作。正是它广阔的自由性与创造性,没有门槛又有着无限提升的可能,诗歌素描成为广大中学生乐于接受并主动展开的一种诗歌赏读方法及写作训练。
诗歌素描是用散文写意的形式诠释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但并不等于说可以信马由缰,漫天胡扯,读懂诗歌是首要前提。读诗如读人,读一首不曾谋面的诗歌,就如同见一个陌生人,读诗的过程,就是你和这个人交往的过程。何为读懂,如何读懂?知人知面亦知心。首先明白表层意思,能准确理解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其次领会深层意思:手法、形象、意境、情感、思想。品标题,知作者,读注释,析意象,明典故,抓情语,这些都是读懂一首诗要做到的必要环节。
诗歌素描不需要将读诗的过程展现得面面俱到,但在思路上、感情基调上和风格上要尽可能忠于诗歌原作,还原诗境。如,读王维《山居秋暝》,此诗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时所作,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而诗句最后“王孙自可留”,用典《楚辞招隐士》中的“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留”,反用其意,表现了作者渴望远离官场、洁身自好、决然归隐的内心世界。对此诗展开素描写作时,只有准确把握王维诗歌自然脱俗的风格,体会其中“诗中有画”“诗中有禅”的意境,才能渲染出一幅世外桃源图。
凡流传久远的古诗,诗中创造出的意境往往给读者留下驰骋想象的空间,如果读诗仅仅停留在字句的表面含义,是无法领略出其弦外之音的。这就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去发挥联想和想象,合理的想象是诗歌素描写作展开的关键,具体表现为凝练处适度稀释,留白处适当推想,含蓄处巧妙提示。
1.凝练处适度稀释。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是诗歌艺术的精灵。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曾论及“窥意象而运斤”,即指诗人当以审美意象构筑艺术世界。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因此诗歌素描即需学会对诗中的形象展开分析,进而在凝练处适度描绘、渲染,对形象添枝加叶使之丰满外显。
2.留白处适当推想。
诗歌是要讲究意境的,而留白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可以使诗歌有着很强的艺术张力,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和审美空间。诗歌展开素描时,要对空白处适当加以推想,进而融入学生自己的思考与创造。
3.含蓄处巧妙提示。
司空图在《二十四品》中这样表述含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所谓含蓄美,就是诗人将所要表达的真实用意隐而不露,让人寻味,通过思考揣摩,找出诗人的本意,从而获得美感享受。
刘勰说过,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诗歌中的意象,或多或少,或淡或浓,浸染着诗人的情思,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素描写作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体现画面悠远的意境,知人论世,展开合理想象,移情入景,使一切景语转变为情语,情景交融,構画意境。
诗歌素描,是文学的再创造,用散文写意的形式诠释着对诗歌的一往情深,让文学之美成为浸润心灵的涓涓细流。
诗歌素描不同于传统的诗歌翻译与诗歌鉴赏,如果说翻译是感性解读,鉴赏是理性解读,那么素描则是诗性解读。诗性解读是一种走向诗人心灵深处的解读,是一种创造性很强的解读。一方面可避免翻译的单一局限,另一方面又不像鉴赏那样需要较高的专业素养,只要有一定阅读与表达能力的学生都可以进行诗歌素描写作。正是它广阔的自由性与创造性,没有门槛又有着无限提升的可能,诗歌素描成为广大中学生乐于接受并主动展开的一种诗歌赏读方法及写作训练。
一、读懂诗意,还原诗境
诗歌素描是用散文写意的形式诠释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但并不等于说可以信马由缰,漫天胡扯,读懂诗歌是首要前提。读诗如读人,读一首不曾谋面的诗歌,就如同见一个陌生人,读诗的过程,就是你和这个人交往的过程。何为读懂,如何读懂?知人知面亦知心。首先明白表层意思,能准确理解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其次领会深层意思:手法、形象、意境、情感、思想。品标题,知作者,读注释,析意象,明典故,抓情语,这些都是读懂一首诗要做到的必要环节。
诗歌素描不需要将读诗的过程展现得面面俱到,但在思路上、感情基调上和风格上要尽可能忠于诗歌原作,还原诗境。如,读王维《山居秋暝》,此诗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时所作,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而诗句最后“王孙自可留”,用典《楚辞招隐士》中的“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留”,反用其意,表现了作者渴望远离官场、洁身自好、决然归隐的内心世界。对此诗展开素描写作时,只有准确把握王维诗歌自然脱俗的风格,体会其中“诗中有画”“诗中有禅”的意境,才能渲染出一幅世外桃源图。
二、分析意象,合理想象
凡流传久远的古诗,诗中创造出的意境往往给读者留下驰骋想象的空间,如果读诗仅仅停留在字句的表面含义,是无法领略出其弦外之音的。这就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去发挥联想和想象,合理的想象是诗歌素描写作展开的关键,具体表现为凝练处适度稀释,留白处适当推想,含蓄处巧妙提示。
1.凝练处适度稀释。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是诗歌艺术的精灵。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曾论及“窥意象而运斤”,即指诗人当以审美意象构筑艺术世界。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因此诗歌素描即需学会对诗中的形象展开分析,进而在凝练处适度描绘、渲染,对形象添枝加叶使之丰满外显。
2.留白处适当推想。
诗歌是要讲究意境的,而留白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可以使诗歌有着很强的艺术张力,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和审美空间。诗歌展开素描时,要对空白处适当加以推想,进而融入学生自己的思考与创造。
3.含蓄处巧妙提示。
司空图在《二十四品》中这样表述含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所谓含蓄美,就是诗人将所要表达的真实用意隐而不露,让人寻味,通过思考揣摩,找出诗人的本意,从而获得美感享受。
三、情景交融,构设画境
刘勰说过,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诗歌中的意象,或多或少,或淡或浓,浸染着诗人的情思,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素描写作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体现画面悠远的意境,知人论世,展开合理想象,移情入景,使一切景语转变为情语,情景交融,構画意境。
诗歌素描,是文学的再创造,用散文写意的形式诠释着对诗歌的一往情深,让文学之美成为浸润心灵的涓涓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