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素描写作”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oduo521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素描写作,是以诗歌为载体,通过准确理解诗歌内涵,把握诗歌感情基调,运用联想与想象,用自由活泼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写具体可感、极富感染力的形象,使诗歌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再现原诗意境或创造出崭新的内涵。
  诗歌素描不同于传统的诗歌翻译与诗歌鉴赏,如果说翻译是感性解读,鉴赏是理性解读,那么素描则是诗性解读。诗性解读是一种走向诗人心灵深处的解读,是一种创造性很强的解读。一方面可避免翻译的单一局限,另一方面又不像鉴赏那样需要较高的专业素养,只要有一定阅读与表达能力的学生都可以进行诗歌素描写作。正是它广阔的自由性与创造性,没有门槛又有着无限提升的可能,诗歌素描成为广大中学生乐于接受并主动展开的一种诗歌赏读方法及写作训练。

一、读懂诗意,还原诗境


  诗歌素描是用散文写意的形式诠释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但并不等于说可以信马由缰,漫天胡扯,读懂诗歌是首要前提。读诗如读人,读一首不曾谋面的诗歌,就如同见一个陌生人,读诗的过程,就是你和这个人交往的过程。何为读懂,如何读懂?知人知面亦知心。首先明白表层意思,能准确理解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其次领会深层意思:手法、形象、意境、情感、思想。品标题,知作者,读注释,析意象,明典故,抓情语,这些都是读懂一首诗要做到的必要环节。
  诗歌素描不需要将读诗的过程展现得面面俱到,但在思路上、感情基调上和风格上要尽可能忠于诗歌原作,还原诗境。如,读王维《山居秋暝》,此诗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时所作,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而诗句最后“王孙自可留”,用典《楚辞招隐士》中的“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留”,反用其意,表现了作者渴望远离官场、洁身自好、决然归隐的内心世界。对此诗展开素描写作时,只有准确把握王维诗歌自然脱俗的风格,体会其中“诗中有画”“诗中有禅”的意境,才能渲染出一幅世外桃源图。

二、分析意象,合理想象


  凡流传久远的古诗,诗中创造出的意境往往给读者留下驰骋想象的空间,如果读诗仅仅停留在字句的表面含义,是无法领略出其弦外之音的。这就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去发挥联想和想象,合理的想象是诗歌素描写作展开的关键,具体表现为凝练处适度稀释,留白处适当推想,含蓄处巧妙提示。
  1.凝练处适度稀释。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是诗歌艺术的精灵。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曾论及“窥意象而运斤”,即指诗人当以审美意象构筑艺术世界。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因此诗歌素描即需学会对诗中的形象展开分析,进而在凝练处适度描绘、渲染,对形象添枝加叶使之丰满外显。
  2.留白处适当推想。
  诗歌是要讲究意境的,而留白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可以使诗歌有着很强的艺术张力,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和审美空间。诗歌展开素描时,要对空白处适当加以推想,进而融入学生自己的思考与创造。
  3.含蓄处巧妙提示。
  司空图在《二十四品》中这样表述含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所谓含蓄美,就是诗人将所要表达的真实用意隐而不露,让人寻味,通过思考揣摩,找出诗人的本意,从而获得美感享受。

三、情景交融,构设画境


  刘勰说过,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诗歌中的意象,或多或少,或淡或浓,浸染着诗人的情思,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素描写作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体现画面悠远的意境,知人论世,展开合理想象,移情入景,使一切景语转变为情语,情景交融,構画意境。
  诗歌素描,是文学的再创造,用散文写意的形式诠释着对诗歌的一往情深,让文学之美成为浸润心灵的涓涓细流。
其他文献
时光像湍急的水流,不断地冲刷着我的记忆。有的记忆会像沙石一样被冲走,而有的记忆却会像磐石一样留在脑海里。在我的记忆中,就有这样一场足球赛。  比赛这天,有10名同学代表我们班参加比赛。他们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作为观众的我们也激动万分。来到比赛现场,我们的对手4班已经做好了准备,他们在上一次比赛中输给了我们,所以这次他们斗志昂扬,决心收复失地。  比赛开始,我方的前锋一马当先,且攻且防,一下
期刊
“回奶奶家啦!”我欢天喜地地呼喊着奔向汽车。爸爸总是不紧不慢地放好行李,上车、启动、背安全带……  “爸爸,你能不能快点啊!”我催促着。  “别急,你也把安全带扣好!安全第一!”爸爸转过脸来微笑地对我说。  “不要嘛,我坐后排,扣了安全带就不能动了,多不自在啊!”我嚷起来。  “坐好!扣起来!”刚坐进汽车的妈妈一脸严肃地命令着,并顺势拉下安全带,把我“绑”在后座上,直接坐在我边上。  不敢和妈妈顶
期刊
一盏台灯,一本心爱的书,便能陪我度过一个美妙神奇的夜晚。读书最有滋味。  读书的滋味很美。一篇清新飘逸的美文,读起来琅琅上口,悟起来意境深远,评起来击掌叫绝,忆起来回味无穷,真是美不胜收。这种美感决不亚于欣赏一幅名画,倾听一首名曲,品尝一道佳肴,享受一场酣梦。书中的字句完美地组合在一起,散发着油墨的清香,字里行间洋溢着炫目的光华,实在令人爱不释手。总想再多读一遍,再多看一眼,直至熟读成诵,倒背如流
期刊
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语感的重要性。因此,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语感的培养,只有培养好语感,语文学习才会熟能生巧,语文写作才能左右逢源,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十年语文课程改革,十多年的教学过程,都表明: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语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夯实基础知识,提升素养——重积累  基
期刊
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依存于师生双边活动时的心理相容,高明的教师总是善于运用独特的开场白来活跃气氛以达到师生心理相容的目的。好的导入语可以明确目的,导入情境,沟通情感,激发兴趣,有不可忽视的教学功能。所以,“善导”的教师,在教学开始时,总是能千方百计地设计自己的教学语言,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自然与不自然间被“导入”到课文之中。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导入策略教授新课。 一、情感激
期刊
秋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苹果、橘子、柿子……全都被秋姑娘用画笔染上了美丽的色彩。  秋天,是一个忙碌的季节。大雁急急忙忙收拾好行李,准备飞向南方;小老鼠仔仔细细地检查储备的粮食,还时不时探出头来,心想:冬天快要来了!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山上,开满了数不清的五颜六色的小野花,其中,野菊花开得最鲜艳,微风吹来,野菊花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轻轻摇动着她的裙摆。  秋天,是一个温馨的季节。大树妈妈伸
期刊
暑假回到妈妈的故乡小住了几日,妈妈说,回到故乡的那种感觉就仿佛重生了一般。那些日子我们像妈妈小时候那样,晨依鸡鸣起,晩傍落日归,让久违的亲情与乡情将自己从头到脚满满地浸润。 父母篇  还没到村口,远远地就见到了姥爷那苍老且佝偻的身躯,如同一株古槐般等在那,迎接着他的女儿和外孙女。  一进家门,见堂屋过道地上放着不少蔬菜,妈妈开玩笑地对迎出来的姥姥说:“您要卖菜?”姥姥摇摇头说:“这是我从你三姑那里
期刊
语文作业批改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批改语文作业是检验教学成果、反馈教学问题、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但作为中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写作业凭心情,交作业靠压力,学生的语文作业大部分都是在被动的情况下完成的,学生的作业效果当然不尽如人意。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把赏识艺术引入高中语文作业批改当中应是目前最好的选择之一。所谓的赏识,就是以尊重和鼓励为原则,用赏识的眼光看学生,用赏识的方
期刊
父亲昔日种玉米时总是“满天星”,认为这样玉米才搬得来,才能增产,勤除草,按时施肥,但都是“蜜蜂型”玉米,周而复始,年年如是,始终没有达到种时的丰收愿望。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农推站介绍“夹二行”,选风向,因地制宜。父亲不完全相信他们的说法,就在一块土中做实验,一半仍按他往昔的种,另一半按“夹二行”,选风向种,最终他相信了“夹二行”种植法。“满天星”种植法强调的是苗多,望在丰收;“夹二行”种植法主张苗少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初中阶段,最让教师头疼的是学生学习兴趣的缺失,学生厌学,不能主动学习,这已成为制约义务教育初中学段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受社会环境影响,学生缺少学习的动力。学习是为了什么?普遍的回答是提高人的素质,改变人的命运。人的素质提高了,但命运改变了吗?学生耳濡目染的是自己的哥哥姐姐大学毕业后依然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和没有考上大学的其他人一样在超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