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推拿训练对脑瘫患儿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86例脑瘫患儿,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推拿训练,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GMFM66项量表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79%,观察组为88.3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训练疗法可有效促进患和粗大运动功能发育,改善患儿脑瘫症状,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脑瘫患儿 推拿训练 康复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250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225-01
脑性瘫痪是小儿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俗称脑瘫,是指从出生前到出生后4周内因各种因素所导致的小儿脑部的非进行性损伤,常伴有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等并发障碍[1]。严重者可致患儿肢体残疾,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及未来生活产生严重影响。本研究对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脑瘫患儿给予推拿训练疗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其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共收集86例符合全国脑瘫会议制定的标准[2]的患儿,均为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儿。其中男62例,女24例,年龄9个月~9岁,平均(4.86±1.02)岁;共有痉挛型46例,混合型16例,手足徐动型13例,肌张力低下型11例。轻度膝反张34例,中度47例,重度5例。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两种患儿在年龄、性别、脑瘫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推拿训练疗法,具体措施如下:
1.2.1 背部。沿患儿脊柱从至阳至命门的督脉诸穴顺序点按、提捻并着力叩打;同时,按揉患儿脊柱旁开一寸半的足太阳膀胱经诸俞穴,重点按揉肝俞、脾俞、肾俞等穴位。
1.2.2 头部。取患儿坐位,反复按揉患儿枕部。
1.2.3 四肢。上肢,以点肩井穴为基础,拿揉患儿上臂后肌群,以点曲池穴为基础,拿、揉上臂的前肌群。下肢,以点髀关穴、阳陵泉穴为基础,拿揉患儿下肢外侧的肌群,以点委中穴为基础,拿、揉患儿下肢后部肌群,拿、揉至跟腱处。
1.2.4 针对患儿的临床症状,给予对症手法治疗。
1.3 疗效评价。治疗前后采用GMFM66测试量表[3]对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发育情况进行评价。其中GMFM66评分总百分比提高≥12%为显效;总百分比12%,但>6%为好转;总百分比提高≤6%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分析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GMFM66项量表分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粗大运动GMFM66项量表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GMFM66项量表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粗大运动GMFM66项量表分值比较
2.2 两组患儿疗效分析。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79%,观察组为88.3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疗效分析
3 讨论
传统中医认为脑瘫患儿的发病机制主要为:先天胎禀不足、精血亏损、脑髓失养,后天乳养失调、脾胃亏损以致筋骨肌肉失于滋养而不仁不用有关,其病在脑[4]。只有脑部功能得以改善,脑髓得以滋养,患儿肢体运动功能才能恢复,故中医认为脑瘫的治疗应先治脑。针对脑瘫患儿的发病机制,本研究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推拿训练疗法对脑瘫患儿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GMFM66项量表分值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88.37%明显高于对照组62.79%;说明推拿训练疗法可有效促进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发育,改善患儿脑瘫症状,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漆带丽,张惠佳.减重步行训练在儿童脑瘫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02):137-140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262
关键词:脑瘫患儿 推拿训练 康复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250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225-01
脑性瘫痪是小儿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俗称脑瘫,是指从出生前到出生后4周内因各种因素所导致的小儿脑部的非进行性损伤,常伴有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等并发障碍[1]。严重者可致患儿肢体残疾,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及未来生活产生严重影响。本研究对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脑瘫患儿给予推拿训练疗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其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共收集86例符合全国脑瘫会议制定的标准[2]的患儿,均为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儿。其中男62例,女24例,年龄9个月~9岁,平均(4.86±1.02)岁;共有痉挛型46例,混合型16例,手足徐动型13例,肌张力低下型11例。轻度膝反张34例,中度47例,重度5例。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两种患儿在年龄、性别、脑瘫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推拿训练疗法,具体措施如下:
1.2.1 背部。沿患儿脊柱从至阳至命门的督脉诸穴顺序点按、提捻并着力叩打;同时,按揉患儿脊柱旁开一寸半的足太阳膀胱经诸俞穴,重点按揉肝俞、脾俞、肾俞等穴位。
1.2.2 头部。取患儿坐位,反复按揉患儿枕部。
1.2.3 四肢。上肢,以点肩井穴为基础,拿揉患儿上臂后肌群,以点曲池穴为基础,拿、揉上臂的前肌群。下肢,以点髀关穴、阳陵泉穴为基础,拿揉患儿下肢外侧的肌群,以点委中穴为基础,拿、揉患儿下肢后部肌群,拿、揉至跟腱处。
1.2.4 针对患儿的临床症状,给予对症手法治疗。
1.3 疗效评价。治疗前后采用GMFM66测试量表[3]对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发育情况进行评价。其中GMFM66评分总百分比提高≥12%为显效;总百分比12%,但>6%为好转;总百分比提高≤6%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分析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GMFM66项量表分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粗大运动GMFM66项量表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GMFM66项量表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粗大运动GMFM66项量表分值比较
2.2 两组患儿疗效分析。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79%,观察组为88.3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疗效分析
3 讨论
传统中医认为脑瘫患儿的发病机制主要为:先天胎禀不足、精血亏损、脑髓失养,后天乳养失调、脾胃亏损以致筋骨肌肉失于滋养而不仁不用有关,其病在脑[4]。只有脑部功能得以改善,脑髓得以滋养,患儿肢体运动功能才能恢复,故中医认为脑瘫的治疗应先治脑。针对脑瘫患儿的发病机制,本研究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推拿训练疗法对脑瘫患儿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GMFM66项量表分值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88.37%明显高于对照组62.79%;说明推拿训练疗法可有效促进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发育,改善患儿脑瘫症状,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漆带丽,张惠佳.减重步行训练在儿童脑瘫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02):137-140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