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老画报钩沉(上)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o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街头巷尾的报亭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些花花绿绿的期刊画报,这些装帧精美价格不菲的期刊,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广受大众的喜爱。像电影画报、时尚画报、健康画报等都拥有庞大的读者群。那什么又是画报呢?根据其形式与内容,我们一般认为,以摄影图片、绘画为手段,来传播信息和知识的直观图像的期刊。我国最早的画报是创刊于清光绪三年(1877)的《寰瀛画报》,它随晚清时期的西学东渐而来,这是我国第一次出现图文并茂的报刊。上个世纪20年代,上海出版了一批用铜版印刷并配有大量新闻图片的摄影画报,如《申报·图画周刊》《上海画报》《良友》《电影画报》等,这批印刷精良、装帧上乘、内容丰富的画报,很快就风靡了整个上海滩,以销售量的绝对优势成为了报界新宠,而这种“有图有真像”的画报形式,也在全国掀起了一场风潮。除上海外,北京、天津也纷纷效仿,北京报界出版了《世界画报》《北晨画刊》《长城画刊》《国剧画报》《戏剧报》《立言画刊》《北京画报》《春明画报》等;天津报界出版的《天津画报》《风月画报》《北洋画报》等等都成为当时的畅销刊物。
  工作上的便利条件,让我接触到不少民国时期的老画报。这些年龄近百的期刊,虽然布满灰尘但内容却是异常的精彩,时事政治、文化艺术、戏曲影视、服饰美容、科普新知、体坛快讯、风俗轶事等等亦如我们现在的生活。然而记忆中的民国是一个战争不断贫穷落后的时代,随着我对老画报的深度阅读,我的观点被一点点改变了。时局的动荡生活的艰辛,都不曾改变人们对美的追求、对爱渴望和对新生活的向往。同样,生活也赋予了他们多姿多彩的权利,这些都被老画报如实地记录下来。
  衣、食、住、行,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人们对生活的最基本需求,尤其是对“衣”的需求,一个人穿着美观大方,不仅代表了个人的精神面貌,也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提起民国的服装,人们想到的就是男人的长袍马褂和女人的旗袍,这种千篇一律的服装形式好像跟随了整个民国时代。然而当我看过民国时期的老画报后,我对那时候人们的穿着打扮有了全新的认识,虽然袍褂、旗袍仍是民国服装的主打范儿,但西装、洋装、套裙、学生装、运动装甚至晚礼服、泳装、皮草也都频频出现在人们身上。尤其是画报封面女郎的穿着打扮,即使在今天也一点都不过时,像《良友》封面女郎的穿着,就是当时上海摩登小姐们模仿的范本,精致的妆容、合体的服装,让女性看起来更加妩媚动人。不少画报还定期向读者介绍欧美、日本等国的新款女装,像鱼尾裙、纱裙、蕾丝睡袍、拖尾婚纱、灯笼裤、高腰裙、蝙蝠衫、罗马鞋等这些服饰,早在二三十年代就已经开始普及流行了。除了服装,画报还对女性内衣进行介绍,对于思想保守的中国女性来说,胸部平坦曾经是美的一种标准,但随着西方先进思想的进入,中国女性对放胸与放脚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尤其是看到西方女性衣着“义乳”后,凸显出的曲线美,这让不少中国女性放胆穿起这种新型内衣来。当时的电影明星阮玲玉就是穿着“义乳”最早的一代中国新女性,挺拔圆润的胸部与旗袍完美结合,就连女性们看后也都羡慕不已。加之画报上的大肆宣传,这种内衣刚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了。要说画报中出现最多的女装,那当然还是我们民族服装——旗袍,但这种旗袍已经不再是以前妇女所穿的那种宽松肥大筒式的长袖旗袍。为了突显女性的曲线美,改良后的旗袍将圆领改为小立领,使女子丰润的颈部看起来更加优美。其次将旗袍的长袖改为无袖,露出女性洁白柔嫩的手臂。为了使女性的腰和腿显得纤细、修长,还对旗袍的长度与腰部进行了改造,将旗袍的长度由脚踝缩短至膝下,腰身也随之变窄。不少女性为了显示线条美,竟然将旗袍的腰身改得更为紧缩,甚至要吸着气才能扣上纽扣。民国时期的男装虽然没有女装的款式那么多样,但男人们也不总是一成不变的袍褂,像中山装就是一款流行在民国时期的男装,国民政府甚至将其规定为正式礼服之一。除此以外,还有西装、礼服、夹克、大衣等。不少画报也定期对男装发展潮流进行报道,《北洋画报》就是其中之一。民国二十三年(1934)5月10日出版的《北洋画报》中就介绍了一款类似于POPL衫的运动T-shirt,这种紧身带领的男装,可能是中国人头一次看到,因此报社还特意配文说明:“欧西体育会场中之正式服装男装,(此衫)短袖紧身带领带极似中国女装。”画报除了对男女正装的介绍外,还对各种配饰进行了介绍,像男人的领带、皮鞋,女人的帽子、丝袜、高跟鞋等。人们在关注着装后,又开始要求起自身美来,为此画报又刊登了西方当时最流行的发样,无论是长发、短发还是烫发,都能在这里找到心仪的发样。头发解决后,“面子”又成了人们最关注的头等大事,于是各种品牌的香皂、牙膏、香水、蜜粉、胭脂、头油、美容液、面霜纷纷在画报上做起广告宣传来,像双妹雪花膏、雅霜、司丹康美发霜都是当时知名的品牌。
  画报还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摄影技术,向读者介绍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新奇事件及名胜古迹,清晰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令读者爱不释手,尤其是那些充满异域风情的摄影图片,不仅开阔了读者的眼界,而且还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图文记录。像《良友》画报就曾介绍过:埃及法老图坦卡门的人形棺及黄金面具;荷兰的奶酪城——阿尔克玛(Alkmaar);非洲唯一的王国——阿比西尼亚;最小的共和国——圣马力诺;欧洲的避暑场所——瑞士;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群岛;中国古民族——禹王苗裔的西羌族、西藏的廓洛克族、吐蕃族、西戎族等。这其中介绍的“阿比西尼亚王国”,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埃塞俄比亚,因1974年的一次军事政变,阿比西尼亚王国结束了古老的君主制度,国家名也改为今称。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珍贵记录,才让我们了解了更多的过去。
  同样作为北方大型画报的《北洋画报》也介绍过不少新奇事件:北平奇人“一撮毛”、津门奇人丁伯钰、西方的愚人节、上海最高的建筑、印度少女、巴厘岛舞女、波斯古国石刻等。除此以外,画报还对科学知识的普及特别重视,像牙刷的制造、飞机的生产、邮件的投递、衣服的制作、无线电的妙用、珍珠的采集等都有详细的介绍。民国二十三年(1934)3月17日的《北洋画报》中刊登了一篇《人猿之祖》的文章非常有意思,文章中写道:“英国卓治·柯劳克教授在柏尼欧(Borneo,作者按,现位于东南亚称婆罗洲岛)森林发现一种猴,身体之小如鼠,头圆,眼与耳均特别大,足似袋鼠,掌与指之形状,介于人猿之间,尾有短绒。虽不常憩止于树上,然在树枝上跳跃,则甚迅速。其产生小猴,眠时则踞于母之头部……柯劳克又谓:此种猴属于哺乳动物中之灵长类,为猴、人猿、人类之远祖,凡上举三者,莫不均由此种猴类进化之而来,但经千年尚能保持本来面目,实为世界奇迹云!”因文章配图,所以我们一眼就认出这个“人猿之祖”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眼镜猴。此猴是否真的千年面目未改,我们先不讨论,但这篇文章确实向当时的读者介绍了一种前所未见的新奇物种。其后《北洋画报》又刊登了一篇《兔与鸡》的文章,不仅介绍了安哥拉兔与来亨鸡的饲养方法,还举例说明它们的经济价值,报社编辑借此文章向读者提出了致富新思路。中国作为农业大国,深受蝗害之苦,为此《北洋画报》还特意介绍了德国灭蝗新法。诸如此类的科技文章,画报时有刊登,这些科技新知与世界珍闻为人们“开眼看世界”开启了新的窗口。
  (编辑·韩旭)
  hanxu716@126.com
其他文献
“你妈哪像一个上海人啊!”这话典型地反映了亲朋好友们对我母亲的看法。  传统的看法,上海人、特别是上海女人喜欢追求生活上的舒适安乐、赶时髦、爱打扮、小气抠门、傲慢。但这些坏毛病在我母亲身上似乎找不到踪影。  “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毛泽东的这句名言是1950年代以来无数革命者践行的“圣经”。可以说,它极大地影响了包括母亲在内一代人的精神世界和追求。是革命事业,把母亲从上海人变成了一个地道
期刊
对17岁的欧键来说,京剧就是他的“瘾”,这辈子是戒不掉了。  欧键的童年是在深圳度过的,8岁那年,学校响应文化部“戏曲从娃娃抓起”的号召,开设了京剧兴趣班。老师来班里挑人,因为“柔韧性好一些”,欧键很幸运地被选中。每天下课后,他便去京剧兴趣班里练习基本功。学校专门从北京邀请到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赵燕侠的弟弟赵元侠为学生授课。他认真负责,非常有耐心,对孩子们照顾有加。得益于赵老师的开蒙,欧键一点点走进
期刊
胡同,原是蒙古语,蒙古人把细长小巷叫“忽洞”,时间久了,“忽洞”便成了“胡同”。胡同,就是很窄的街巷,在北京城,胡同可谓星罗棋布,比比皆是。胡同里面,随处可见的是众多的名人故居和浓郁的历史文化,行走其间,让人流连忘返。因为胡同,是北京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北京城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胡同演绎了老北京人独有的生活方式和“京味”特色。今天,本博上载《胡同的记忆》(十四):钟鼓湾胡同影像文字资料,供众博友参
期刊
衣帽归位  衣帽归位,就是把衣服(主要是外衣)和帽子放回原处。当然,这是指在自己家的时候。  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长辈出门回家,晚辈要帮长辈把脱下的外衣和摘下的帽子放回原处;二是自己出门回来,要把脱下的外衣和摘下的帽子放好,不能随意往床上或椅子上一扔。  老北京的家庭,讲究生活要有条理,东西该放在什么位置,就放在什么位置,不能乱放,尤其是出门穿的衣服,包括出门时戴的帽子,忌讳乱扔。所以,一般的家庭
期刊
美铁帝国建设者号用了整整两个多小时才走出国家冰川公园,经过了东冰川公园站,迎来一望无边的蒙大拿高原。从天亮到黄昏,全景车窗那巨大的玻璃如同一幅巨大而多彩的银幕,时时、分分、秒秒不知疲倦地为观景车厢里的旅客们免费播放平原、牧场和农场的美丽风景。笔者去年夏天在新疆天山南北转悠过一个多月,看足了无边的戈壁荒原,突然发现眼前这蒙大拿州的天地与咱中国新疆的特别相似:同样的浩瀚千里、苍茫无际。  上午10点帝
期刊
上桌  这里的上桌,特指上桌吃饭或喝茶。  老北京的家庭,对子女上桌吃饭的规矩极严。平时,晚辈跟长辈是不能同桌吃饭的,按长幼有序的规矩,通常是长辈先吃。长辈吃过之后,才轮到晚辈。例如一个三世同堂的家庭,饭菜做好,先上桌的是爷爷、奶奶,然后是父亲,最后才是子女和母亲。  因为老北京的家庭守旧,尊崇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所以,爷爷和父亲可以同桌,然后是子女,最后是奶奶和母亲。  老北京的家庭基本
期刊
杨腾,11岁,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京剧系一年级学生。杨腾从三岁就开始与京剧结缘,那时他已表现出对京剧的极度喜爱,跟着电视学两遍,就能有板有眼地跟着唱下来了。当然,眼下这个年纪的男孩子正是好玩儿的时候,网游、手机,很多人玩得倍儿溜,杨腾没时间玩那些东西。除了文化课,就是京剧基础课了,每天晚上还要有一个小时的练功。他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这个孩子好玩儿。  记者:小小年纪,为什么会选京剧这个专业呢?学戏是
期刊
2015年1月上旬,大风降温。  小乖,北京明光北里的年迈流浪猫。在寒冬的日子里,不知去向。  在很多人眼中,10岁的小乖是乖巧而充满母性的,在更多的人眼中,它是流浪动物中幸福的化身。她的身上寄托着爱猫人的希望:流浪猫也能有美好的一生,也能与城市人和平相处,也能有平和的晚年。  然而,另一些人,那些讨厌流浪动物的人眼中,小乖不该生存在人类的生活圈里,更不该得到良好的照顾。流浪猫,是城市里流动的垃圾
期刊
在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不仅让我想起我军文武兼备、智勇双全,在抗日战争中屡屡建功,让日本鬼子和汉奸一听到他名字——小白龙(原中国大学优秀学子白乙化)就胆战心惊!  解放前,我曾就读于中国大学附中,从知晓了解白乙化到敬慕佩服白乙化,从追随学习白乙化,到参军卫国,在漫长的战斗岁月里,不断纂集了白乙化叱咤风云、挥戈京都的传奇轶闻,耄耋人借机史海钩沉。  灵山
期刊
如何将京剧传统与时代相结合,创排新编剧目,一直是一个难点,也是继承和发扬京剧这一国粹的重点。在这方面,北京京剧院从未停止过新编剧目的脚步。近些年来编排了不少新编剧,逐渐提升其艺术品质,将新编剧目打磨成经典剧目,令京剧界赞叹,让观众大呼过瘾。2015年,北京京剧院更是加大了推广新编剧目的力度。6月,北京京剧院在长安大戏院推出了“新编剧目展演”,四台由老中青三代名家领衔的新编大戏,集中接受戏迷检验,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