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济宁市科协学会工作在省科协和学会部的关心、支持下,主动适应新形势,立足济宁实际,围绕科协“四服务一加强”职能定位,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主线,以提升学会服务能力建设为抓手,重点从“强基础、激活力、创品牌、建堡垒、树形象”五个方面积极寻找工作突破口和创新点,开创了济宁市学会工作新局面。
一、夯实基础,抢抓机遇,力促学会新发展
2015年,济宁市科协所属市级学会仅有25个,其中12个组织机构健全、活动能力较强,6个组织结构健全,但活动能力一般,4个组织机构不全且活动不能正常开展,3个处于停滞状态,名存实亡。针对学会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的现状,市科协高举改革创新旗帜,在巩固现有学会工作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
(一)学习先进经验,促进学会工作提档升级
济宁市科协主要负责人带队,组织部分市级学会到国家级学会、省级学会,以及市级学会,如北京市科协、西城区科协、上海市科协、苏州市科协、无锡市科协等地学习考察,重点学习各地科协的好做法、好经验,并在全市学术工作会议上传达推广。2016年,将“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纳入全市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工作大局,向市编办提报“增加市科协组织推进本市科技社团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参与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报告;联合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等部门单位召开学会工作座谈会,将全市科技类社团组织归到市科协统一管理,有效地增加了市科协的话语权。
(二)“一对一”走访,“点对点”交流,不断壮大学会组织队伍
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抢抓学会发展机遇。济宁市科协主要领导积极对接有关学会挂靠单位,采取“一对一”对接方式,走访了全市24家委办局,与学会挂靠单位负责人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同时,深入各学会办公地点,与学会负责人和秘书处工作人员进行点对点交流指导。通过一年努力,市住建委、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轻纺办等部门所属共计36个学会加入科协组织,指导新建、筹建8个学会,市属学会数量由原有25家增至69家,基本实现全市科技类社团全覆盖。
(三)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引导学会健康发展
联合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学会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科技社团指导管理归口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对科协所属学会从申请成立、组织机构建设、活动开展、年检换届、清算注销等环节,统一文本格式、规范文件要求。同时,建立“能上能下”竞争工作机制,针对连续两年不参加年检的学会和处于停滞状态,名存实亡的学会,市科协设立发函解除资格制度。为了督促学会按时改选换届,市科协对换届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加强与学会挂靠单位领导沟通,对换届工作各个环节给予具体指导。2016年,共有18个市级学会进行改选换届,为学会补充了新鲜血液,有力地促进了学会健康发展。
二、优化环境,激发活力,助推学会实现新作为
随着科协系统改革步伐的加快,提升科协所属学会“牛鼻子”作用刻不容緩。2016年,济宁市科协积极创新工作方法,挖掘学会潜力,激发创新活力,大幅提高了学会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优化学会干事创业环境
市科协按照学术和科技交流、公共服务、学会建设等大类分学术年会、学术和科技交流活动、承接全国性或区域性专业学术活动、内刊建设、科普活动、会员代表大会等子项,以科协主办、学会承办的形式依照财政相关规定予以经费支持。2016年,市科协共支持学会有关活动经费40余万元,营造了学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环境氛围。联合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金融办等有关部门,利用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孵化器、众创空间等资源为学会提供金融支持。2016年,促成12家学会与28家金融机构合作,将学会融入全市产学研创新体系建设中。此外,市科协还对重点学术活动的策划、协调给予全程指导,确保活动质量和实效。2016年,市科协共资助所属学会开展省、市等重点活动46项,社会化服务项目15项,公益活动50项。
(二)建立健全表彰激励机制,激发学会创先争优内在动力
在常规年底评优表彰的基础上,市科协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之家”作用,重点突出学会人才举荐优势,有效地激发了学会内生动力。2016年,通过市科协所屬学会推荐遴选,经专家委员会评审后,建成首批学会科技专家库和科普专家库,共涵盖医学、农业、工科、城建等8个行业门类,入选学会科技专家193人,全部具有高级职称;入选学会科普专家224人,全部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既突出了学会在举荐人才方面的主体地位,也有效地填补了济宁市学会科技人才智库空白。开展济宁市第十届优秀科技工作者和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创新奖评选工作。市科协联合市人社局制定《第十届优秀科技工作者、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创新奖评选办法》,并成立了两奖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回避、竞争、择优的原则,规范从初报审核、复审、材料汇总、专家评审、考察、公示、表彰等各个环节,从近100名候选人中评选出30名全市优秀科技工作者,从近300项申报作品中评选出自然科学学术创新奖一、二、三等奖共103项,营造了科技创新氛围,推动形成学会科技人才竞相涌现,创新活动竞相迸发的良好局面。
(三)创新学会工作机制,搭建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平台
针对济宁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深入开展科技专家建议直通车项目工作,此项目是济宁市委、市政府批准的人才工作项目,市科协成立科技专家建议直通车活动领导小组,成立了由100余名科技专家组成的济宁市科技专家建议直通车人才库,通过组织学会专家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形成专项专题报告,将科技专家的意见建议反馈给市委、市政府领导,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其中,市老科协编印了《2016年市老科协建言献策文集》;市水利学会充分发挥博士联谊会联络载体作用,通过建立“创新团队+企业”模式,促成微山县与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虾蟹类创新团队签署渔业科技合作协议。2016年,市科协所属学会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共形成30余项专家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 三、凝心聚力,创新发展,倾力打造学会活动新品牌
充分发挥学会学科齐全、智力密集、横向联系广泛的优势,市科协组织所属学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技创新为主线,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开展了一系列高端、精准、特色的学术交流活动。同时,市科协将学会科普工作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位置,通过创新科普方法和手段,为服务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打造“济宁市科协学术会堂”工作品牌
2016年,开创设立“济宁市科协学术会堂”活动品牌,各学会年初上报学术活动方案,市科协按照学术项目重要程度,邀请专家进行审核,遴选出学术水平高、社会影响力大的活动,并统一冠名,全年共计举办学术会堂活动21期。同年8月,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强化创新驱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重大决策部署,举办“创驱转型”首场学术报告会暨中国计算机学会“顶级学者济宁行”活动,邀请了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司信息技术处处长、农工党中央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尉迟坚做专题报告。10月,举办了2016年泰山科技论坛第25期——儒医论坛暨济宁市第五届中医膏方养生文化节,邀请著名中医领域“国医大师”分别就现代社会中医保健及膏方养生知识作主题报告,同时设立七个分论坛,全市学会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共计2000余人参加了活动。11月,市科协、市畜牧兽医局联合主办了2016年济宁市养蜂技术培训班,山东省蜂业协会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邀请全国知名蜂业专家教授现场授课,来自济宁、菏泽、枣庄、临沂等7个地市近600名蜂农参加培训,为保护济宁市“中华蜂”物种,更好地促进全市养蜂业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11月,山东省老科协助力地方创新驱动发展工程,暨科技协同联盟成立仪式在济宁成功举行。省老科协领导、省学会部领导出席仪式,邀请省内知名专家,示范区科协、老科协负责同志以及全省各地老科协、省级农业示范基地代表、特邀媒体记者等20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活动重点引导全省20余名农业、水利、种养殖高校院所专家与100多名企业代表进行了面对面项目咨询、对接交流,从总体规划、新技术应用、新品种引进等多方面为济宁企业发展献计献策,推动了济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经过一年的淬炼,“济宁市科协学术会堂”已经成为济宁科协工作金字招牌,社会影响和学术成果正在逐步扩大,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极大地增强了学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开展学会专家“社区科普行”系列活动
从现有学会专家库中遴选100位知名专家,结合社区科普大学教学工作,面向社区群众开展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科普知识讲座,提高了社区群众的健康水平。2016年,共开展大型社区行6次,受益群众近6000人次。同时,在全国科普日期间举办“学会学术月”活动,举办科普学术论坛12场,“学会科普大讲堂”、“学会你我他”系列品牌活动20余次。精彩纷呈的活动,拉近了群众与科学的距离,对进一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党建带科建,发挥堡垒作用,构筑学会工作新高地
强化党的政治引领作用,不断加强学会党建工作,彻底解决了学会重业务活动、轻政治思想引领问题,通过学会党组织,把科技工作者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市科协切实担负起了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
(一)建立学会党建工作机制,扩大党组织覆盖面
对于申请市科协作为主管部门的学会,设置“党建”门槛,即必须首先完成党建工作,才能加入科协组织管理。市科协党组加强对市级学会党建工作的指导,积极探索务实管用、灵活便捷的党组织设置形式和工作方式,抓点示范,逐步推进。市科协党组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了由市委组织部、市社会组织党工委、市科协3家组成的学会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先行在规模较大、党员人数较多以及发展相对稳定、社会影响力比较强的市级学会建立党组织。2016年,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市科技情报学会、市水利学会等36个市级学会先后成立了党组织。其中市水利学会党支部建立后,以学会党建,有力地推动了省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得到了市委领导的充分肯定。2016年下半年,市科协采取了单独组建、联合组建和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等多种方式,深入学会一线,采用面对面的帮扶指导,实现了市科协所属69个学会党组织全覆盖,构建了市科协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体系。12月,联合市社会組织党工委向市委组织部申请成立了市科协科技社团党委,党委覆盖全部学会近200名党员,进一步发挥了科协作为科技类社团主管部门党的领导作用。
(二)加强政治思想引领作用,保持和增强学会政治性
2016年8月,市科协组织所属26个市级学会,60名党员干部开展“两学一做”專题党课活动,以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政治指引,扎实推进学会事业发展,努力为提升学会能力建设、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高而主动作为,对学会进一步加强党建、改进学会工作、充分发挥学会的社会作用有很好的指导性。
五、聚焦主体,创新载体,树立学会新形象
2016年,市科协高度重视学会宣传工作,以学会科技工作者为主体,不断创新工作平台,在学会宣传工作,塑造学会新形象上做了有益尝试。
(一)发挥宣传载体和传播媒介作用,实施学会优秀科技人才风采展示工程
在济宁日报、济宁电视台和济宁新闻网开辟了“科技工作者风采专栏”、“科协之光”和“科协之
窗”栏目,定期宣传报道各行各业学会科技人才先进事迹。2016年,共宣传报道60名学会科技人才,13位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在“中国科协会员日”期间,集中在电视台、报纸、网站、科普画廊等媒体和平台,对10名获得省级以上表彰奖励的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和有重大社会贡献、有影响的学会科技人物进行专版、专题、密集性集中宣传报道。在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重大活动期间,市科协所属69个学会统一制作高标准宣传版面,内容包括学会简介、学会特色、科普知识等。通过最新的VR产品演示、模型实际操作,展示学会风采,扩大学会社会影响。
(二)创新载体模式,打造学会“互联网+”管理服务平台
2016年,改版升级“济宁市科学技术协会”官方域名网站,新增6大板块12项内容,嵌入最新交互式OA系统,完善移动客户数据段的连接,直接带动科协所属学会网络宣传效应。新网站12月试运行期间,访问量增加20%以上。同时,市科协开发上线“济宁市学会信息服务平台”,为全市69家学会、协会、研究会独立设置子网站,由市科协统一客户端管理,实时更新学会动态信息和学会行业内权威发布,实现了全市学会资源共建共享,学会面貌焕然一新。
一、夯实基础,抢抓机遇,力促学会新发展
2015年,济宁市科协所属市级学会仅有25个,其中12个组织机构健全、活动能力较强,6个组织结构健全,但活动能力一般,4个组织机构不全且活动不能正常开展,3个处于停滞状态,名存实亡。针对学会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的现状,市科协高举改革创新旗帜,在巩固现有学会工作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
(一)学习先进经验,促进学会工作提档升级
济宁市科协主要负责人带队,组织部分市级学会到国家级学会、省级学会,以及市级学会,如北京市科协、西城区科协、上海市科协、苏州市科协、无锡市科协等地学习考察,重点学习各地科协的好做法、好经验,并在全市学术工作会议上传达推广。2016年,将“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纳入全市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工作大局,向市编办提报“增加市科协组织推进本市科技社团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参与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报告;联合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等部门单位召开学会工作座谈会,将全市科技类社团组织归到市科协统一管理,有效地增加了市科协的话语权。
(二)“一对一”走访,“点对点”交流,不断壮大学会组织队伍
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抢抓学会发展机遇。济宁市科协主要领导积极对接有关学会挂靠单位,采取“一对一”对接方式,走访了全市24家委办局,与学会挂靠单位负责人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同时,深入各学会办公地点,与学会负责人和秘书处工作人员进行点对点交流指导。通过一年努力,市住建委、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轻纺办等部门所属共计36个学会加入科协组织,指导新建、筹建8个学会,市属学会数量由原有25家增至69家,基本实现全市科技类社团全覆盖。
(三)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引导学会健康发展
联合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学会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科技社团指导管理归口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对科协所属学会从申请成立、组织机构建设、活动开展、年检换届、清算注销等环节,统一文本格式、规范文件要求。同时,建立“能上能下”竞争工作机制,针对连续两年不参加年检的学会和处于停滞状态,名存实亡的学会,市科协设立发函解除资格制度。为了督促学会按时改选换届,市科协对换届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加强与学会挂靠单位领导沟通,对换届工作各个环节给予具体指导。2016年,共有18个市级学会进行改选换届,为学会补充了新鲜血液,有力地促进了学会健康发展。
二、优化环境,激发活力,助推学会实现新作为
随着科协系统改革步伐的加快,提升科协所属学会“牛鼻子”作用刻不容緩。2016年,济宁市科协积极创新工作方法,挖掘学会潜力,激发创新活力,大幅提高了学会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优化学会干事创业环境
市科协按照学术和科技交流、公共服务、学会建设等大类分学术年会、学术和科技交流活动、承接全国性或区域性专业学术活动、内刊建设、科普活动、会员代表大会等子项,以科协主办、学会承办的形式依照财政相关规定予以经费支持。2016年,市科协共支持学会有关活动经费40余万元,营造了学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环境氛围。联合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金融办等有关部门,利用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孵化器、众创空间等资源为学会提供金融支持。2016年,促成12家学会与28家金融机构合作,将学会融入全市产学研创新体系建设中。此外,市科协还对重点学术活动的策划、协调给予全程指导,确保活动质量和实效。2016年,市科协共资助所属学会开展省、市等重点活动46项,社会化服务项目15项,公益活动50项。
(二)建立健全表彰激励机制,激发学会创先争优内在动力
在常规年底评优表彰的基础上,市科协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之家”作用,重点突出学会人才举荐优势,有效地激发了学会内生动力。2016年,通过市科协所屬学会推荐遴选,经专家委员会评审后,建成首批学会科技专家库和科普专家库,共涵盖医学、农业、工科、城建等8个行业门类,入选学会科技专家193人,全部具有高级职称;入选学会科普专家224人,全部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既突出了学会在举荐人才方面的主体地位,也有效地填补了济宁市学会科技人才智库空白。开展济宁市第十届优秀科技工作者和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创新奖评选工作。市科协联合市人社局制定《第十届优秀科技工作者、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创新奖评选办法》,并成立了两奖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回避、竞争、择优的原则,规范从初报审核、复审、材料汇总、专家评审、考察、公示、表彰等各个环节,从近100名候选人中评选出30名全市优秀科技工作者,从近300项申报作品中评选出自然科学学术创新奖一、二、三等奖共103项,营造了科技创新氛围,推动形成学会科技人才竞相涌现,创新活动竞相迸发的良好局面。
(三)创新学会工作机制,搭建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平台
针对济宁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深入开展科技专家建议直通车项目工作,此项目是济宁市委、市政府批准的人才工作项目,市科协成立科技专家建议直通车活动领导小组,成立了由100余名科技专家组成的济宁市科技专家建议直通车人才库,通过组织学会专家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形成专项专题报告,将科技专家的意见建议反馈给市委、市政府领导,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其中,市老科协编印了《2016年市老科协建言献策文集》;市水利学会充分发挥博士联谊会联络载体作用,通过建立“创新团队+企业”模式,促成微山县与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虾蟹类创新团队签署渔业科技合作协议。2016年,市科协所属学会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共形成30余项专家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 三、凝心聚力,创新发展,倾力打造学会活动新品牌
充分发挥学会学科齐全、智力密集、横向联系广泛的优势,市科协组织所属学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技创新为主线,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开展了一系列高端、精准、特色的学术交流活动。同时,市科协将学会科普工作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位置,通过创新科普方法和手段,为服务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打造“济宁市科协学术会堂”工作品牌
2016年,开创设立“济宁市科协学术会堂”活动品牌,各学会年初上报学术活动方案,市科协按照学术项目重要程度,邀请专家进行审核,遴选出学术水平高、社会影响力大的活动,并统一冠名,全年共计举办学术会堂活动21期。同年8月,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强化创新驱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重大决策部署,举办“创驱转型”首场学术报告会暨中国计算机学会“顶级学者济宁行”活动,邀请了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司信息技术处处长、农工党中央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尉迟坚做专题报告。10月,举办了2016年泰山科技论坛第25期——儒医论坛暨济宁市第五届中医膏方养生文化节,邀请著名中医领域“国医大师”分别就现代社会中医保健及膏方养生知识作主题报告,同时设立七个分论坛,全市学会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共计2000余人参加了活动。11月,市科协、市畜牧兽医局联合主办了2016年济宁市养蜂技术培训班,山东省蜂业协会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邀请全国知名蜂业专家教授现场授课,来自济宁、菏泽、枣庄、临沂等7个地市近600名蜂农参加培训,为保护济宁市“中华蜂”物种,更好地促进全市养蜂业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11月,山东省老科协助力地方创新驱动发展工程,暨科技协同联盟成立仪式在济宁成功举行。省老科协领导、省学会部领导出席仪式,邀请省内知名专家,示范区科协、老科协负责同志以及全省各地老科协、省级农业示范基地代表、特邀媒体记者等20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活动重点引导全省20余名农业、水利、种养殖高校院所专家与100多名企业代表进行了面对面项目咨询、对接交流,从总体规划、新技术应用、新品种引进等多方面为济宁企业发展献计献策,推动了济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经过一年的淬炼,“济宁市科协学术会堂”已经成为济宁科协工作金字招牌,社会影响和学术成果正在逐步扩大,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极大地增强了学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开展学会专家“社区科普行”系列活动
从现有学会专家库中遴选100位知名专家,结合社区科普大学教学工作,面向社区群众开展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科普知识讲座,提高了社区群众的健康水平。2016年,共开展大型社区行6次,受益群众近6000人次。同时,在全国科普日期间举办“学会学术月”活动,举办科普学术论坛12场,“学会科普大讲堂”、“学会你我他”系列品牌活动20余次。精彩纷呈的活动,拉近了群众与科学的距离,对进一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党建带科建,发挥堡垒作用,构筑学会工作新高地
强化党的政治引领作用,不断加强学会党建工作,彻底解决了学会重业务活动、轻政治思想引领问题,通过学会党组织,把科技工作者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市科协切实担负起了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
(一)建立学会党建工作机制,扩大党组织覆盖面
对于申请市科协作为主管部门的学会,设置“党建”门槛,即必须首先完成党建工作,才能加入科协组织管理。市科协党组加强对市级学会党建工作的指导,积极探索务实管用、灵活便捷的党组织设置形式和工作方式,抓点示范,逐步推进。市科协党组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了由市委组织部、市社会组织党工委、市科协3家组成的学会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先行在规模较大、党员人数较多以及发展相对稳定、社会影响力比较强的市级学会建立党组织。2016年,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市科技情报学会、市水利学会等36个市级学会先后成立了党组织。其中市水利学会党支部建立后,以学会党建,有力地推动了省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得到了市委领导的充分肯定。2016年下半年,市科协采取了单独组建、联合组建和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等多种方式,深入学会一线,采用面对面的帮扶指导,实现了市科协所属69个学会党组织全覆盖,构建了市科协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体系。12月,联合市社会組织党工委向市委组织部申请成立了市科协科技社团党委,党委覆盖全部学会近200名党员,进一步发挥了科协作为科技类社团主管部门党的领导作用。
(二)加强政治思想引领作用,保持和增强学会政治性
2016年8月,市科协组织所属26个市级学会,60名党员干部开展“两学一做”專题党课活动,以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政治指引,扎实推进学会事业发展,努力为提升学会能力建设、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高而主动作为,对学会进一步加强党建、改进学会工作、充分发挥学会的社会作用有很好的指导性。
五、聚焦主体,创新载体,树立学会新形象
2016年,市科协高度重视学会宣传工作,以学会科技工作者为主体,不断创新工作平台,在学会宣传工作,塑造学会新形象上做了有益尝试。
(一)发挥宣传载体和传播媒介作用,实施学会优秀科技人才风采展示工程
在济宁日报、济宁电视台和济宁新闻网开辟了“科技工作者风采专栏”、“科协之光”和“科协之
窗”栏目,定期宣传报道各行各业学会科技人才先进事迹。2016年,共宣传报道60名学会科技人才,13位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在“中国科协会员日”期间,集中在电视台、报纸、网站、科普画廊等媒体和平台,对10名获得省级以上表彰奖励的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和有重大社会贡献、有影响的学会科技人物进行专版、专题、密集性集中宣传报道。在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重大活动期间,市科协所属69个学会统一制作高标准宣传版面,内容包括学会简介、学会特色、科普知识等。通过最新的VR产品演示、模型实际操作,展示学会风采,扩大学会社会影响。
(二)创新载体模式,打造学会“互联网+”管理服务平台
2016年,改版升级“济宁市科学技术协会”官方域名网站,新增6大板块12项内容,嵌入最新交互式OA系统,完善移动客户数据段的连接,直接带动科协所属学会网络宣传效应。新网站12月试运行期间,访问量增加20%以上。同时,市科协开发上线“济宁市学会信息服务平台”,为全市69家学会、协会、研究会独立设置子网站,由市科协统一客户端管理,实时更新学会动态信息和学会行业内权威发布,实现了全市学会资源共建共享,学会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