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远古文明密码
探访埃及,其实是前来“猜谜”。
每每站在某一个耳熟能详的著名景点前,我如同在翻阅一本封面布满了厚厚尘诟的史册,沉浸在一种时光倒流的氛围里。往回追溯到公元前1550年,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埃及人就如同今天的游客,从四面八方长途跋渉前往神圣的吉萨高地,凭吊他们的伟大先王。
埃及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留下了太多难解的谜团,太多的神秘。
在茫茫黄沙中遗世独立几千年的金字塔,千年不腐的法老“木乃伊”,斯芬克司之谜,古代都城卢克索,掩埋帝王的帝王谷,纸莎草制成的世界最早的纸张,与中国甲骨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年代却更为久远的象形文字,有着倾国倾城美貌、让一代枭雄一怒为红颜的“埃及艳后”克里奥佩特拉,横扫千军、缔造了丰功伟业的一代君主亚历山大,以及亚历山大城内那座最终被汹涌海水淹没的擎天灯塔……这些林林总总的历史陈迹,正是人类寻找的通向世界文明源头的一个个通道。但可惜,后人却一直找不到打开这些通道的钥匙。或者说,存留至今的每一个著名的古埃及景点,正是古人给后世人留下的一个个谜团,要让后世人在这些谜面之前穷经皓首、世代不辍地追寻自己的前世今生。
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为什么是古埃及?为什么是这片漫漫黄沙覆盖下仅余的绿洲?从当今地理上看,古埃及虽然地处亚非交通要道,但本身的地质条件并不优越,一条狭长的尼罗河三角洲地带,被肆无忌惮的黄沙紧紧包裹。
为什么要建造金字塔?如何建成金字塔?为什么它的数据与天体的数据暗合?它到底是人类的智慧结晶还是外星文明的杰作?斯芬克司之谜要昭示什么?法老身后被制成“木乃伊”,真的如考古学家所言是为了来世?为什么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至今无人完全读懂?为什么记述历史的古籍竟然没有一部存世?假设那部《埃及史》在恺撒大帝攻占亚历山大城后,没有被夹在70万卷图书中付之一炬,而是至今留存人间,古埃及的千古之谜是否就可以迎刃而解?人类的历史是否需要改写?
还有,为什么一种站立在巅峰之上的文明却难以为继,有如一些古代建筑般颓然坍塌,最后一切要从头开始,并且再难企及?为什么古埃及国力强盛至此,到后来埃及仍为异族所灭?
古埃及是人类文明的开山鼻祖。是由于历史本身的漫长,如同滚滚而至的黄沙,让人类在艰途跋涉中迷失了眼睛;还是古人的恶作剧,好让后人在这些旷世杰作面前自惭形秽,并由此迸发出解谜的冲动和激情?无论是何者,都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历史本身的一部分。
法老治下的古埃及是一个黄金时代,将作为一个制高点和范本永存于人类的记忆之中。解读古埃及,就是解读人类的前世今生。它是回望人类古老历史的一扇窗户。
同一时空里的古今
金字塔是当今人类考古史上的哥德巴赫猜想,是人类的梦工场,各种奇思妙想可以孕育于此,各种世间奇迹可能诞生于此。每一次考古发现,都让世人惊喜甚至是颤栗,睁大了好奇的眼睛,并极力展开想象的翅膀。
但到了金字塔,却有几个没想到。
没想到金字塔竟然离开罗城这么近。驱车从宾馆出发,往郊外方向没开多久,眼前就开始呈现大漠景象,再开上一阵子,又见人流、骆驼和警车,这才终于让我确信,金字塔到了。位于尼罗河西岸的吉萨高地,被世人称为“一个地球伟大文明的遗嘱”,在电影、图片、书画等媒介上见过无数遍的大金字塔,就这样坦陈在我眼前。
据专家考证,开罗城本身便奠基于古埃及建造开罗城时劳工所搭建的工棚。也许,距离之远近,在不同的时空是相对的。时移世易,伴随着开罗城的日渐扩张,道路和交通工具的不断发达,在远古时代可能是遥不可及的金字塔,到今天也只是咫尺之遥。
没想到眼前的胡夫金字塔,并没有想象中或在照片中见过的宏伟壮观。这座古代世界七大奇迹唯一幸存的古迹,在照片中的形象大都经过摄影师不同角度的拍摄、剪裁、修辑,以突出金字塔的伟岸。可是,一旦到了现场,在广阔宏大的地理空间背衬下,又无参照之物,纵使是恢宏无比的人类建筑巨作也可能会被矮化?又或许,太过知名,反而容易失去震撼感?
其实,观看大金字塔,不能仅凭现代人的眼光,还要加上历史的光圈,想象着几千年前,人类没有任何现代科技的辅助,仅凭双手建成这种建筑奇观,你的内心顿起敬畏之心。有历史学家考证:要建成金字塔,当时10万人足足花费了20年的光阴。据专家称,哪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当今要建造这些庞然大物,仍然要面对诸多棘手难题。
埃及明文禁止游客攀爬金字塔,却容许游客交钱后通过一条神秘的内部墓道,攀爬直抵它的心脏位置,那里有一座墓室。记得早年中央电视台曾作过开启金字塔墓室的实况转播,墓道之复杂精密令人叹为观止,印象深刻。
这次攀爬犹如一次探险,金字塔内部犹如迷宫,墓道构造迂回曲折,时宽时窄,宽大处可阔步而上,狭小处则需躬身而行,或侧身而过。一路攀爬更是一路惊叹:古埃及人是何等的伟大,有着怎样高超的力学水平,他们可以一面将金字塔的外部搭建得严丝合缝,石方之间的缝隙不容插进一个薄刀片;一面又在金字塔内部的巨石构件之间预留了神秘墓道,结构有如立体的国际象棋一般复杂。除了墓道据说还有好几条通道。通常墓道都是平挖或向下掘进的,只有胡夫金字塔的墓道是一直向上堆砌,通往一处位于金字塔中央的墓室,那里摆放着一个花岗岩石棺椁,是用于殓葬法老遗体(木乃伊)之所,据称这里为国王墓室,在其之下有一座王后墓室,底层还有一座地下墓室。最神奇之处还在于:国王墓室尺寸比例,正符合坐标三角形的公式。
没想到在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前,现代媒介将我们与古人相接于同一时空。这是一场精彩绝伦的声光表演,令人高山仰止的5000年文明历史被浓缩在短短的时间内,当一幅幅古埃及历史画面栩栩如生地渐次映入眼帘;当绚丽变幻的激光配上空灵的音乐和低沉的解说,撞击着人们的视觉和听觉神经;当古老巍峨的金字塔和荒凉深邃的沙漠在激光映射下隐现其间,当萧萧风声透过夜空传递着阵阵寒意;当一轮明月高悬于金字塔的头顶,清辉遍洒亘古大地……此时此刻,身临其境的人们便恍若置身于那个曾站在人类世纪之巅的古埃及辉煌时代,仿佛看见那些缔造了古埃及伟大文明、已随时光远逝的先贤圣哲们,以排山倒海阵势,自大漠深处纵马而来。 往昔辉煌何处寻
古埃及文明盛景的碎片至今在埃及大地上俯拾皆是。除了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人们还可以从美丽的纸莎草画、神庙上的巨型浮雕以及帝王谷中的宏大壁画中,窥见古埃及的富裕、奢华和权力。据说三千年前的埃及神庙里撒满了黄金白银,古代巴比伦国王曾致信阿蒙诺菲斯三世:“在兄弟的国度,黄金多如尘土。”
但往昔的辉煌何处寻?
纸莎草画和芦苇船的失传和重生就颇具象征意义。纸莎草是生长在尼罗河边的淤泥和沼泽之中的草本长茎植物。古埃及人早在4500年前就学会了用纸莎草造纸,比中国蔡伦发明的“蔡侯纸”还要早上两千多年。但随着中国造纸术传到埃及,纸莎草纸日渐式微,最终销声匿迹。只是,冥冥中天降神人,一个名叫拉杰布的埃及人,退休后潜心钻研纸莎草纸的制造工艺,经过反复试验,终于使这一文化瑰宝重见天日。
在尼罗河上荡漾摇曳的芦苇船,其实是用芦苇捆扎,抹上沥青而成船身,再在船上挂起一张亚麻布制成的帆,靠着风力在尼罗河上航行。可别小看了这些芦苇船,它甚至可以横渡大西洋!现代人已将其成功复制。在埃及出土的一艘古船,船龄高达4700多年,船身长达近50米,足见古埃及高超的造船技术。
卢克索,地处埃及中南部。关于卢克索,有这样一种说法:“当现在的大多数国都还没有人迹时,它已完成了国都的使命。”这里的国都指的是底比斯,即现在的卢克索,荷马史诗中所称颂的“百门之都”。兴建于中王国第十一王朝时期的底比斯,距今已有四千多年历史,到新王国时期,底比斯国力鼎盛,城市横跨尼罗河中游两岸,号称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烟稠密,广厦万千。在将近700年的漫长岁月中,古埃及的法老们就在这片被誉为“上埃及的珍珠”的土地上缔造了人间奇迹。但到了今天,这里仅遗存庞大的卡纳克都市遗址,以及那座由巨型石柱支撑的卢克索神庙,无言诉说着曾经辉煌的历史和人世间的沧桑。
亚历山大城,一座可以让所有到访的游客低下高傲头颅的城市。一代枭雄亚历山大大帝为埃及留下了一个世界性大都市,许多年后,承继亚历山大伟业的拿破仑在其生命历程的尽头曾这样慨叹:“亚历山大大帝建立亚历山大城所获取的名声,远远高于他的最辉煌战绩为他带来的赫赫威名。这是一个令人难以抗拒、注定要成为世界中心的城市。”
标志正是那座早已淹没在海底的擎天灯塔。它见证了亚历山大大帝如何在一个边远荒芜的悬海边上,白手兴业,将亚历山大城从无到有打造成帝国的中心,并迅速成为世界的中心。
可是,如今到访的游人,站在亚历山大城的海边,举目四望,除了那座气派不凡的宫殿,只剩眼前的烟波浩渺,浊浪滔滔。昔日的荣耀,早成了一个传说。
历史,自有其演进的逻辑。我们唯一可以验证的是: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并不是纯粹的线性,不是简单的“一加一”,而是“零和游戏”,是不断的中断和重复。人类文明发展史是一部在自己的废墟中不断重建的历史。
开罗那些高楼大厦的背后,是一栋栋楼顶裸露的房子,一束束钢筋十分扎眼地直指天空。据说,那是由于房子一旦建成后,将被课以重税,于是,当地人宁愿对楼顶不加以整修,任其钢筋横生。那方圆数十里的死人城,活人与死人共处一室的情形,令人不可思议。在帝王谷墓地,一位守墓者见我独自一人到来,便远远招手,接着跳下了葬有法老的墓穴,并向我伸出手指,示意我也跳下去,以便可以近距离观看到法老木乃伊,但先要给点小费。在卢克索,乘坐马车绕城一周,沿途见到的百姓生活情景,离现代化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现实太多的局促和不堪,令人不由得感叹:或许是埃及人的祖先过于奢侈和挥霍,将后辈的福分也享尽了。
生死相守于尼罗河
古埃及人的生死观,就像金字塔一般令人捉摸不透。
金字塔、木乃伊、帝王谷……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都与死亡有关,都是为法老的生命得以永恒而存在。
穿行于埃及,如同在观看一组组有关生与死的画面:制作木乃伊旨在灵肉结合、寻求永生,建造金字塔是为灵魂指向来世,葬于帝王谷既为避盗墓,也是求不朽……古埃及帝王在生前享尽了荣华富贵,同时穷其一生为自己的来世铺平道路。
一条尼罗河,将卢克索分隔了阴阳两界,一半给了生者,一半给了亡者。乘坐风帆船在尼罗河上观光,举目望向河的东岸,可见街市人流,熙来攘往,在古埃及时期,它是当时的宗教、政治中心,皇宫和神庙拔地而起,卡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傲立其中;掉转头远眺河的西岸,一片萧杀荒凉,空旷宁静,这里是法老们死后的安息之地,帝王谷和皇后谷的所在。
无论是安放在神庙中的雕塑,刻画于帝王谷里的壁画,还是描绘于纸莎草上的图画,都折射出古埃及人的生死观。主题之一便是人参与了宇宙秩序的建立,出发点就是要使法老们和世俗之物不朽。古埃及人的目标,就是要永远年轻地活下去,法老因之常常被描绘得年轻而优雅。古王国时期,坟墓的装饰图刻画的是墓主生前的主要活动和在生前最快乐的时光。古埃及人对太阳和甲壳虫的崇拜,也昭示他们对于死亡的抗拒,对生命的执著和激情。
在这个尊崇死亡的国度,人们终其一生都在为死亡做准备。
古埃及人也相信,人在跨进死亡的门槛时将会有一场神的审判。在帝王谷,《亡灵谷》上的741个神灵形象都出现于壁画中。《告诫莫里卡尔》中写道:“当一个人到达(冥河之畔)时,他所做过的事就堆放在他的身旁,而且永远不可更改。”他们相信:“阿努毕斯在天平上用代表真理的玛阿特女神的一根羽毛称量死者之心,一旦天平向死者倾斜,等待在一侧的怪兽即会扑上去呑噬死者之心,永世不得超生。”
但史料也告诉我们:由于耽于通往未来世界的幻梦,古埃及的贵族祭司们纷纷献媚于权贵,最终腐化堕落,让古王国的道德大厦坍塌。
古埃及人出于对来世的恐惧,为自己的归宿而煞费苦心,最终他们得偿所愿了吗?还是最终只是沦为供现代人瞻仰和研究的对象?
有一点连聪明绝顶的古埃及人也无法逆料,他们这种生死宗教观念,给后世留下了许许多多不朽的人间杰作,让世人可以将其作为指针,拨向人类历史的深处。
我们应该庆幸,这个地球上,曾经有过一个古埃及。
探访埃及,其实是前来“猜谜”。
每每站在某一个耳熟能详的著名景点前,我如同在翻阅一本封面布满了厚厚尘诟的史册,沉浸在一种时光倒流的氛围里。往回追溯到公元前1550年,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埃及人就如同今天的游客,从四面八方长途跋渉前往神圣的吉萨高地,凭吊他们的伟大先王。
埃及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留下了太多难解的谜团,太多的神秘。
在茫茫黄沙中遗世独立几千年的金字塔,千年不腐的法老“木乃伊”,斯芬克司之谜,古代都城卢克索,掩埋帝王的帝王谷,纸莎草制成的世界最早的纸张,与中国甲骨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年代却更为久远的象形文字,有着倾国倾城美貌、让一代枭雄一怒为红颜的“埃及艳后”克里奥佩特拉,横扫千军、缔造了丰功伟业的一代君主亚历山大,以及亚历山大城内那座最终被汹涌海水淹没的擎天灯塔……这些林林总总的历史陈迹,正是人类寻找的通向世界文明源头的一个个通道。但可惜,后人却一直找不到打开这些通道的钥匙。或者说,存留至今的每一个著名的古埃及景点,正是古人给后世人留下的一个个谜团,要让后世人在这些谜面之前穷经皓首、世代不辍地追寻自己的前世今生。
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为什么是古埃及?为什么是这片漫漫黄沙覆盖下仅余的绿洲?从当今地理上看,古埃及虽然地处亚非交通要道,但本身的地质条件并不优越,一条狭长的尼罗河三角洲地带,被肆无忌惮的黄沙紧紧包裹。
为什么要建造金字塔?如何建成金字塔?为什么它的数据与天体的数据暗合?它到底是人类的智慧结晶还是外星文明的杰作?斯芬克司之谜要昭示什么?法老身后被制成“木乃伊”,真的如考古学家所言是为了来世?为什么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至今无人完全读懂?为什么记述历史的古籍竟然没有一部存世?假设那部《埃及史》在恺撒大帝攻占亚历山大城后,没有被夹在70万卷图书中付之一炬,而是至今留存人间,古埃及的千古之谜是否就可以迎刃而解?人类的历史是否需要改写?
还有,为什么一种站立在巅峰之上的文明却难以为继,有如一些古代建筑般颓然坍塌,最后一切要从头开始,并且再难企及?为什么古埃及国力强盛至此,到后来埃及仍为异族所灭?
古埃及是人类文明的开山鼻祖。是由于历史本身的漫长,如同滚滚而至的黄沙,让人类在艰途跋涉中迷失了眼睛;还是古人的恶作剧,好让后人在这些旷世杰作面前自惭形秽,并由此迸发出解谜的冲动和激情?无论是何者,都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历史本身的一部分。
法老治下的古埃及是一个黄金时代,将作为一个制高点和范本永存于人类的记忆之中。解读古埃及,就是解读人类的前世今生。它是回望人类古老历史的一扇窗户。
同一时空里的古今
金字塔是当今人类考古史上的哥德巴赫猜想,是人类的梦工场,各种奇思妙想可以孕育于此,各种世间奇迹可能诞生于此。每一次考古发现,都让世人惊喜甚至是颤栗,睁大了好奇的眼睛,并极力展开想象的翅膀。
但到了金字塔,却有几个没想到。
没想到金字塔竟然离开罗城这么近。驱车从宾馆出发,往郊外方向没开多久,眼前就开始呈现大漠景象,再开上一阵子,又见人流、骆驼和警车,这才终于让我确信,金字塔到了。位于尼罗河西岸的吉萨高地,被世人称为“一个地球伟大文明的遗嘱”,在电影、图片、书画等媒介上见过无数遍的大金字塔,就这样坦陈在我眼前。
据专家考证,开罗城本身便奠基于古埃及建造开罗城时劳工所搭建的工棚。也许,距离之远近,在不同的时空是相对的。时移世易,伴随着开罗城的日渐扩张,道路和交通工具的不断发达,在远古时代可能是遥不可及的金字塔,到今天也只是咫尺之遥。
没想到眼前的胡夫金字塔,并没有想象中或在照片中见过的宏伟壮观。这座古代世界七大奇迹唯一幸存的古迹,在照片中的形象大都经过摄影师不同角度的拍摄、剪裁、修辑,以突出金字塔的伟岸。可是,一旦到了现场,在广阔宏大的地理空间背衬下,又无参照之物,纵使是恢宏无比的人类建筑巨作也可能会被矮化?又或许,太过知名,反而容易失去震撼感?
其实,观看大金字塔,不能仅凭现代人的眼光,还要加上历史的光圈,想象着几千年前,人类没有任何现代科技的辅助,仅凭双手建成这种建筑奇观,你的内心顿起敬畏之心。有历史学家考证:要建成金字塔,当时10万人足足花费了20年的光阴。据专家称,哪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当今要建造这些庞然大物,仍然要面对诸多棘手难题。
埃及明文禁止游客攀爬金字塔,却容许游客交钱后通过一条神秘的内部墓道,攀爬直抵它的心脏位置,那里有一座墓室。记得早年中央电视台曾作过开启金字塔墓室的实况转播,墓道之复杂精密令人叹为观止,印象深刻。
这次攀爬犹如一次探险,金字塔内部犹如迷宫,墓道构造迂回曲折,时宽时窄,宽大处可阔步而上,狭小处则需躬身而行,或侧身而过。一路攀爬更是一路惊叹:古埃及人是何等的伟大,有着怎样高超的力学水平,他们可以一面将金字塔的外部搭建得严丝合缝,石方之间的缝隙不容插进一个薄刀片;一面又在金字塔内部的巨石构件之间预留了神秘墓道,结构有如立体的国际象棋一般复杂。除了墓道据说还有好几条通道。通常墓道都是平挖或向下掘进的,只有胡夫金字塔的墓道是一直向上堆砌,通往一处位于金字塔中央的墓室,那里摆放着一个花岗岩石棺椁,是用于殓葬法老遗体(木乃伊)之所,据称这里为国王墓室,在其之下有一座王后墓室,底层还有一座地下墓室。最神奇之处还在于:国王墓室尺寸比例,正符合坐标三角形的公式。
没想到在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前,现代媒介将我们与古人相接于同一时空。这是一场精彩绝伦的声光表演,令人高山仰止的5000年文明历史被浓缩在短短的时间内,当一幅幅古埃及历史画面栩栩如生地渐次映入眼帘;当绚丽变幻的激光配上空灵的音乐和低沉的解说,撞击着人们的视觉和听觉神经;当古老巍峨的金字塔和荒凉深邃的沙漠在激光映射下隐现其间,当萧萧风声透过夜空传递着阵阵寒意;当一轮明月高悬于金字塔的头顶,清辉遍洒亘古大地……此时此刻,身临其境的人们便恍若置身于那个曾站在人类世纪之巅的古埃及辉煌时代,仿佛看见那些缔造了古埃及伟大文明、已随时光远逝的先贤圣哲们,以排山倒海阵势,自大漠深处纵马而来。 往昔辉煌何处寻
古埃及文明盛景的碎片至今在埃及大地上俯拾皆是。除了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人们还可以从美丽的纸莎草画、神庙上的巨型浮雕以及帝王谷中的宏大壁画中,窥见古埃及的富裕、奢华和权力。据说三千年前的埃及神庙里撒满了黄金白银,古代巴比伦国王曾致信阿蒙诺菲斯三世:“在兄弟的国度,黄金多如尘土。”
但往昔的辉煌何处寻?
纸莎草画和芦苇船的失传和重生就颇具象征意义。纸莎草是生长在尼罗河边的淤泥和沼泽之中的草本长茎植物。古埃及人早在4500年前就学会了用纸莎草造纸,比中国蔡伦发明的“蔡侯纸”还要早上两千多年。但随着中国造纸术传到埃及,纸莎草纸日渐式微,最终销声匿迹。只是,冥冥中天降神人,一个名叫拉杰布的埃及人,退休后潜心钻研纸莎草纸的制造工艺,经过反复试验,终于使这一文化瑰宝重见天日。
在尼罗河上荡漾摇曳的芦苇船,其实是用芦苇捆扎,抹上沥青而成船身,再在船上挂起一张亚麻布制成的帆,靠着风力在尼罗河上航行。可别小看了这些芦苇船,它甚至可以横渡大西洋!现代人已将其成功复制。在埃及出土的一艘古船,船龄高达4700多年,船身长达近50米,足见古埃及高超的造船技术。
卢克索,地处埃及中南部。关于卢克索,有这样一种说法:“当现在的大多数国都还没有人迹时,它已完成了国都的使命。”这里的国都指的是底比斯,即现在的卢克索,荷马史诗中所称颂的“百门之都”。兴建于中王国第十一王朝时期的底比斯,距今已有四千多年历史,到新王国时期,底比斯国力鼎盛,城市横跨尼罗河中游两岸,号称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烟稠密,广厦万千。在将近700年的漫长岁月中,古埃及的法老们就在这片被誉为“上埃及的珍珠”的土地上缔造了人间奇迹。但到了今天,这里仅遗存庞大的卡纳克都市遗址,以及那座由巨型石柱支撑的卢克索神庙,无言诉说着曾经辉煌的历史和人世间的沧桑。
亚历山大城,一座可以让所有到访的游客低下高傲头颅的城市。一代枭雄亚历山大大帝为埃及留下了一个世界性大都市,许多年后,承继亚历山大伟业的拿破仑在其生命历程的尽头曾这样慨叹:“亚历山大大帝建立亚历山大城所获取的名声,远远高于他的最辉煌战绩为他带来的赫赫威名。这是一个令人难以抗拒、注定要成为世界中心的城市。”
标志正是那座早已淹没在海底的擎天灯塔。它见证了亚历山大大帝如何在一个边远荒芜的悬海边上,白手兴业,将亚历山大城从无到有打造成帝国的中心,并迅速成为世界的中心。
可是,如今到访的游人,站在亚历山大城的海边,举目四望,除了那座气派不凡的宫殿,只剩眼前的烟波浩渺,浊浪滔滔。昔日的荣耀,早成了一个传说。
历史,自有其演进的逻辑。我们唯一可以验证的是: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并不是纯粹的线性,不是简单的“一加一”,而是“零和游戏”,是不断的中断和重复。人类文明发展史是一部在自己的废墟中不断重建的历史。
开罗那些高楼大厦的背后,是一栋栋楼顶裸露的房子,一束束钢筋十分扎眼地直指天空。据说,那是由于房子一旦建成后,将被课以重税,于是,当地人宁愿对楼顶不加以整修,任其钢筋横生。那方圆数十里的死人城,活人与死人共处一室的情形,令人不可思议。在帝王谷墓地,一位守墓者见我独自一人到来,便远远招手,接着跳下了葬有法老的墓穴,并向我伸出手指,示意我也跳下去,以便可以近距离观看到法老木乃伊,但先要给点小费。在卢克索,乘坐马车绕城一周,沿途见到的百姓生活情景,离现代化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现实太多的局促和不堪,令人不由得感叹:或许是埃及人的祖先过于奢侈和挥霍,将后辈的福分也享尽了。
生死相守于尼罗河
古埃及人的生死观,就像金字塔一般令人捉摸不透。
金字塔、木乃伊、帝王谷……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都与死亡有关,都是为法老的生命得以永恒而存在。
穿行于埃及,如同在观看一组组有关生与死的画面:制作木乃伊旨在灵肉结合、寻求永生,建造金字塔是为灵魂指向来世,葬于帝王谷既为避盗墓,也是求不朽……古埃及帝王在生前享尽了荣华富贵,同时穷其一生为自己的来世铺平道路。
一条尼罗河,将卢克索分隔了阴阳两界,一半给了生者,一半给了亡者。乘坐风帆船在尼罗河上观光,举目望向河的东岸,可见街市人流,熙来攘往,在古埃及时期,它是当时的宗教、政治中心,皇宫和神庙拔地而起,卡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傲立其中;掉转头远眺河的西岸,一片萧杀荒凉,空旷宁静,这里是法老们死后的安息之地,帝王谷和皇后谷的所在。
无论是安放在神庙中的雕塑,刻画于帝王谷里的壁画,还是描绘于纸莎草上的图画,都折射出古埃及人的生死观。主题之一便是人参与了宇宙秩序的建立,出发点就是要使法老们和世俗之物不朽。古埃及人的目标,就是要永远年轻地活下去,法老因之常常被描绘得年轻而优雅。古王国时期,坟墓的装饰图刻画的是墓主生前的主要活动和在生前最快乐的时光。古埃及人对太阳和甲壳虫的崇拜,也昭示他们对于死亡的抗拒,对生命的执著和激情。
在这个尊崇死亡的国度,人们终其一生都在为死亡做准备。
古埃及人也相信,人在跨进死亡的门槛时将会有一场神的审判。在帝王谷,《亡灵谷》上的741个神灵形象都出现于壁画中。《告诫莫里卡尔》中写道:“当一个人到达(冥河之畔)时,他所做过的事就堆放在他的身旁,而且永远不可更改。”他们相信:“阿努毕斯在天平上用代表真理的玛阿特女神的一根羽毛称量死者之心,一旦天平向死者倾斜,等待在一侧的怪兽即会扑上去呑噬死者之心,永世不得超生。”
但史料也告诉我们:由于耽于通往未来世界的幻梦,古埃及的贵族祭司们纷纷献媚于权贵,最终腐化堕落,让古王国的道德大厦坍塌。
古埃及人出于对来世的恐惧,为自己的归宿而煞费苦心,最终他们得偿所愿了吗?还是最终只是沦为供现代人瞻仰和研究的对象?
有一点连聪明绝顶的古埃及人也无法逆料,他们这种生死宗教观念,给后世留下了许许多多不朽的人间杰作,让世人可以将其作为指针,拨向人类历史的深处。
我们应该庆幸,这个地球上,曾经有过一个古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