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湖北省自主品牌现状的研究,分析了湖北省自主品牌创建与发展的障碍因素,并提出湖北省自主品牌创建与发展的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9文献标识码:A
改革開放以来,湖北省企业进步巨大,水平显著提高,数量规模呈现翻倍之势,已基本具备了自主开发和自主品牌创建的能力。我国及湖北的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更加有利,不受制于国外企业,对自主品牌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1 湖北自主品牌建设与发展现状
1.1 湖北省自主品牌建设与发展的成绩
一是名牌产品培育成效显著。目前,湖北省具有国家级的企业品牌有30个,国家免检产品56个,有效期内的湖北名牌产品达到416个。二是质量意识普遍增强。企业争创名牌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初步形成了重视质量、培育名牌、保护名牌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企业知名度和产品竞争力明显提高。许多企业通过创名牌,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明显提高,企业知名度不断增大。四是名牌产品对经济的带动作用逐渐增强。
1.2 湖北省自主品牌建设与发展中的不足
湖北省与全国及其它省份相比,在自主品牌发展上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一是商标注册和续展数量少,自主品牌意识差,至2008年底,商标注册总量湖北省为54358件、占全国注册总量2.56%,这说明湖北省企业的商标注册意识与发达省份存在着差距。湖北省进行商标国际注册的主要集中在东风、神龙、武钢、金龙泉等少数几个大企业身上,这对湖北省企业的国际竞争十分不利。二是对商标不珍惜。一些企业花了相当大的精力注册商标因不及时续展,最终丢掉了商标权。据省商标事务所统计,全省因未及时办理商标续展手续而被撤销的商标就高达300多件。三是商标侵权现象严重,自主品牌保护不力。表现为:在相同或近似商品上使用他人知名度高的注册商标、相同或相近的文字、图形或其组合;擅自改变注册商标的字体及其组合,“傍自主品牌”所导致的商标侵权行为;擅自使用商标注册人的商标标识而构成的侵权行为;将他人注册商标作为商品名称使用构成的商标侵权行为。据统计,湖北省自2005年以来的5年间,审理的涉及商标权、著作权和专利权等知识产权的案件数量为23636件,比前五年上升了40%。四是自主品牌保护意识不强、保护力度不够。回想湖北企业所走过的历程,也有过像荷花牌洗衣机、莺歌牌电视机、红山花牌电风扇、鸳鸯牌床单、活力28洗衣粉、老通城豆皮、四季美汤包等一大批享誉海内外的知名品牌,为湖北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由于我们对这些品牌的重视不够,呵护不够,宣传不够,品质提升不够,政策扶持不够,资金注入不够,保护不够,致使这些品牌在市场上渐渐地销声匿迹。应该说,教训是十分惨痛的。
2 湖北省创建与发展自主品牌障碍分析
2.1 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不足
(1)企业技术开发投入相对不足,投入结构不够合理。从人力资源投入方面看,作为湖北省企业技术开发核心人员投入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沿海发达地区。据统计,2005年湖北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研发经费为35.4亿元,总销售收入为4481.0亿元,新产品研发经费仅占总销售收入的0.79%,该项指标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3%~5%左右的水平。
(2)政府对企业研发活动的资金支持力度不够。最近五年湖北的科技活动经费逐步缩减,投资额不断缩小,支持力度一直在减弱。政府资金在全部科技活动资金中所占比重的下降,反映出政府对企业自主创新在资金支持方面有所减弱。
(3)企业研发机构实力不足。据湖北省政府网站统计公布,湖北省共有747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其中开展有科技活动企业仅有334家,占大中型工业企业比重仅为44.7%,也就是说,还有近半数以上企业根本就未开展科技活动,更谈不上技术创新活动,而26.3%有科研开发机构企业,其机构又存在任务不饱和、经费不落实、测试条件不具备等问题,并且相当一部分形同虚设,这些都不利于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
(4)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为薄弱,关键技术自给率低。目前,湖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企业很少,大多数产品处于国际产业分工的中下端,产业竞争力不强。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测算,在全国31个省市中湖北CIP指数和工业绩效驱动力指数分别居全国第14和15位,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中小企业技术开发过度依赖自主开发。湖北省多数中小企业不愿采用与其他中小企业合作进行技术开发的策略,这与当前全球技术创新合作化的潮流相违背。
2.2 企业的外部环境不利
(1)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法律体系尚未形成。法律是做好各项事业的保障。目前,我国尚缺乏有关科学技术创新和企业自主创新的法律法规,地方性的有关法规也很少,这涉及到专利和知识产权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难以从法律的角度调动广大科研人员和企业自主创新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并保障其创新成果不被侵犯。
(2)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不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虽然制订了许多有关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但由于旷日持久、政出多门,这些政策有重复的,有过时的,有相互矛盾的。政策设计不甚科学,缺乏操作性,客观上使得政策执行者感到无所适从。
(3)市场环境的负面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及自主创新的最根本问题是市场环境。企业不怕竞争,企业要的是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而我们在这方面恰恰做得不够。例如,我们曾经对不同所有制企业采用了不同的政策和制度,现在这些政策和制度已经成为影响企业自主创新内在动力最大的问题。
3 湖北省创建与发展自主品牌的对策
3.1 提高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
加大科技投入,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科技投入是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必须采取有力措施,鼓励、引导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增加科技投入,逐步建立完善财政拨款、金融贷款、企业自筹、风险投资、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等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第一,在财政政策上,财政对科技投入的增幅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同时,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通过建立专项资金、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继续加大对重大科技专项的支持。改进政府采购评审方法,建立财政性资金优先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制度。第二,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企业更多的优惠,对企业消化吸收再创新和产学研联合开展消化吸收再创新积极予以政策支持。推进税务改革,加大对企业研究开发投入的税收激励。第三,在金融政策上,加强政策性金融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引导商业金融支持自主创新,改善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推动建立商业银行、民间资本与创新型企业之间的投融资通道,缓解企业、尤其是中小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的资金压力;设立科技信贷担保专项基金,积极探索对科技贷款实行财税优惠的有效途径,加快建立科技信贷担保体系;支持开展对企业技术开发的保险服务。
3.2 建立健全企业科研机构,增强技术创新实力
企业科研开发机构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承担着企业80%以上科研开发项目。湖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科研开发机构要改变多年停滞不前,部分企业科研开发任务不落实,经费无保障,缺乏竞争力的状况。同时,加强以重点企业为依托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设,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高层次、综合性的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抢占行业技术制高点,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各级政府与决策管理部门要采取措施,促进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科研机构的建立,对现有企业科研机构采取引导扶持政策,使其更好发挥作用。将企业是否建有完善科研机构作为经济考核与科技考核指标,纳入政府考核范畴,实行规范化管理。加强政策措施之间的配套与协调,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3.3 提高产品质量
政府要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与引导,通过经济杠杆财政税收信贷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总量,财政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企业自主创新成果的奖励,税收可以通过适当的减免税流给企业用于自主创新,银行信贷可以以贷款的形式为企业注入一部分资金专门用于自主创新。开展自主创新,关键在企业。企业应该加大对自主创新品牌的投入和研发力度,着力打造本企业的知名品牌。海尔冰箱由于质量过硬,在中国的冰箱市场占有率一直位居第一,并打入国际市场,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笔者认为,海尔集团的品牌模式值得中国的企业借鉴。
建立健全保证产品质量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产品质量法律法规是提高湖北省企业产品质量的基础。虽然目前湖北已经建立了很多法律来保证产品质量,但总的来看,湖北省有关这方面的立法滞后,还未能与国际接轨。因此,应该充分改进,逐步完善。企业应该树立产品质量意识,建立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和劣质产品召回制度,为查处和销毁不安全产品提供依据。
注重运用经济手段,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我国在经济手段运用上还十分薄弱,根据美国等国家的研究和实践,迫切需要加强研究和应用。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在当前全球化趋势下,充分发挥不同产业内龙头企业的领导作用和湖北省政府的引导带动作用,是实行产品的全程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这样有利于实行标准化生产,有利于加强质量控制,扩大品牌。
3.4 提升品牌能力
构建自主品牌管理体制,广纳品牌管理人才。构建适合企业自主品牌经营的经营管理体制,在自主品牌建设中建立公司内部专门的品牌管理组织,建立职责明确的品牌经理制度,广泛吸纳培养具有较深品牌管理知识经验的战略性品牌管理人才是民族品牌得以健康有序发展的保证。
对于湖北省本土企业来说,只要企业坚定信心,合理运用各项策略,在国内与国际市场上树立起优秀的中国民族品牌,建设与发展自主品牌是指日可待的。湖北“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湖北在国家实施“中部堀起”战略的过程中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理应在中部地区实现率先崛起,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支撑点。我们认为,湖北的科研单位和湖北的企业必须联起手来,共同打造湖北的知名企业及知名品牌,湖北的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本地的实际出发,加大对湖北自主名牌的扶持力度,努力培育大量国内外知名的湖北品牌。对于已经培养出来的湖北自主品牌,要尽全力去维护,使湖北的自主品牌在国际国内市场上长久不衰。
参考文献
[1]张迎.我国民族特色产品自主品牌国际化[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6(24):24.
[2]孟雷,王素珍.品牌国际化的文化战略[J].商业研究,2002(20).
[3]蔣朝莉.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弘扬我国先进文化[J].理论探索,2003(4).
[4]刘昕远,谷玉薇.谈现代商业广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J].商业时代,2000(22).
[5]高群.自主品牌之道[J].管理与财富,2005(23).
中图分类号:C939文献标识码:A
改革開放以来,湖北省企业进步巨大,水平显著提高,数量规模呈现翻倍之势,已基本具备了自主开发和自主品牌创建的能力。我国及湖北的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更加有利,不受制于国外企业,对自主品牌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1 湖北自主品牌建设与发展现状
1.1 湖北省自主品牌建设与发展的成绩
一是名牌产品培育成效显著。目前,湖北省具有国家级的企业品牌有30个,国家免检产品56个,有效期内的湖北名牌产品达到416个。二是质量意识普遍增强。企业争创名牌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初步形成了重视质量、培育名牌、保护名牌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企业知名度和产品竞争力明显提高。许多企业通过创名牌,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明显提高,企业知名度不断增大。四是名牌产品对经济的带动作用逐渐增强。
1.2 湖北省自主品牌建设与发展中的不足
湖北省与全国及其它省份相比,在自主品牌发展上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一是商标注册和续展数量少,自主品牌意识差,至2008年底,商标注册总量湖北省为54358件、占全国注册总量2.56%,这说明湖北省企业的商标注册意识与发达省份存在着差距。湖北省进行商标国际注册的主要集中在东风、神龙、武钢、金龙泉等少数几个大企业身上,这对湖北省企业的国际竞争十分不利。二是对商标不珍惜。一些企业花了相当大的精力注册商标因不及时续展,最终丢掉了商标权。据省商标事务所统计,全省因未及时办理商标续展手续而被撤销的商标就高达300多件。三是商标侵权现象严重,自主品牌保护不力。表现为:在相同或近似商品上使用他人知名度高的注册商标、相同或相近的文字、图形或其组合;擅自改变注册商标的字体及其组合,“傍自主品牌”所导致的商标侵权行为;擅自使用商标注册人的商标标识而构成的侵权行为;将他人注册商标作为商品名称使用构成的商标侵权行为。据统计,湖北省自2005年以来的5年间,审理的涉及商标权、著作权和专利权等知识产权的案件数量为23636件,比前五年上升了40%。四是自主品牌保护意识不强、保护力度不够。回想湖北企业所走过的历程,也有过像荷花牌洗衣机、莺歌牌电视机、红山花牌电风扇、鸳鸯牌床单、活力28洗衣粉、老通城豆皮、四季美汤包等一大批享誉海内外的知名品牌,为湖北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由于我们对这些品牌的重视不够,呵护不够,宣传不够,品质提升不够,政策扶持不够,资金注入不够,保护不够,致使这些品牌在市场上渐渐地销声匿迹。应该说,教训是十分惨痛的。
2 湖北省创建与发展自主品牌障碍分析
2.1 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不足
(1)企业技术开发投入相对不足,投入结构不够合理。从人力资源投入方面看,作为湖北省企业技术开发核心人员投入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沿海发达地区。据统计,2005年湖北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研发经费为35.4亿元,总销售收入为4481.0亿元,新产品研发经费仅占总销售收入的0.79%,该项指标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3%~5%左右的水平。
(2)政府对企业研发活动的资金支持力度不够。最近五年湖北的科技活动经费逐步缩减,投资额不断缩小,支持力度一直在减弱。政府资金在全部科技活动资金中所占比重的下降,反映出政府对企业自主创新在资金支持方面有所减弱。
(3)企业研发机构实力不足。据湖北省政府网站统计公布,湖北省共有747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其中开展有科技活动企业仅有334家,占大中型工业企业比重仅为44.7%,也就是说,还有近半数以上企业根本就未开展科技活动,更谈不上技术创新活动,而26.3%有科研开发机构企业,其机构又存在任务不饱和、经费不落实、测试条件不具备等问题,并且相当一部分形同虚设,这些都不利于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
(4)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为薄弱,关键技术自给率低。目前,湖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企业很少,大多数产品处于国际产业分工的中下端,产业竞争力不强。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测算,在全国31个省市中湖北CIP指数和工业绩效驱动力指数分别居全国第14和15位,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中小企业技术开发过度依赖自主开发。湖北省多数中小企业不愿采用与其他中小企业合作进行技术开发的策略,这与当前全球技术创新合作化的潮流相违背。
2.2 企业的外部环境不利
(1)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法律体系尚未形成。法律是做好各项事业的保障。目前,我国尚缺乏有关科学技术创新和企业自主创新的法律法规,地方性的有关法规也很少,这涉及到专利和知识产权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难以从法律的角度调动广大科研人员和企业自主创新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并保障其创新成果不被侵犯。
(2)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不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虽然制订了许多有关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但由于旷日持久、政出多门,这些政策有重复的,有过时的,有相互矛盾的。政策设计不甚科学,缺乏操作性,客观上使得政策执行者感到无所适从。
(3)市场环境的负面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及自主创新的最根本问题是市场环境。企业不怕竞争,企业要的是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而我们在这方面恰恰做得不够。例如,我们曾经对不同所有制企业采用了不同的政策和制度,现在这些政策和制度已经成为影响企业自主创新内在动力最大的问题。
3 湖北省创建与发展自主品牌的对策
3.1 提高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
加大科技投入,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科技投入是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必须采取有力措施,鼓励、引导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增加科技投入,逐步建立完善财政拨款、金融贷款、企业自筹、风险投资、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等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第一,在财政政策上,财政对科技投入的增幅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同时,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通过建立专项资金、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继续加大对重大科技专项的支持。改进政府采购评审方法,建立财政性资金优先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制度。第二,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企业更多的优惠,对企业消化吸收再创新和产学研联合开展消化吸收再创新积极予以政策支持。推进税务改革,加大对企业研究开发投入的税收激励。第三,在金融政策上,加强政策性金融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引导商业金融支持自主创新,改善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推动建立商业银行、民间资本与创新型企业之间的投融资通道,缓解企业、尤其是中小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的资金压力;设立科技信贷担保专项基金,积极探索对科技贷款实行财税优惠的有效途径,加快建立科技信贷担保体系;支持开展对企业技术开发的保险服务。
3.2 建立健全企业科研机构,增强技术创新实力
企业科研开发机构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承担着企业80%以上科研开发项目。湖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科研开发机构要改变多年停滞不前,部分企业科研开发任务不落实,经费无保障,缺乏竞争力的状况。同时,加强以重点企业为依托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设,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高层次、综合性的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抢占行业技术制高点,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各级政府与决策管理部门要采取措施,促进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科研机构的建立,对现有企业科研机构采取引导扶持政策,使其更好发挥作用。将企业是否建有完善科研机构作为经济考核与科技考核指标,纳入政府考核范畴,实行规范化管理。加强政策措施之间的配套与协调,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3.3 提高产品质量
政府要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与引导,通过经济杠杆财政税收信贷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总量,财政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企业自主创新成果的奖励,税收可以通过适当的减免税流给企业用于自主创新,银行信贷可以以贷款的形式为企业注入一部分资金专门用于自主创新。开展自主创新,关键在企业。企业应该加大对自主创新品牌的投入和研发力度,着力打造本企业的知名品牌。海尔冰箱由于质量过硬,在中国的冰箱市场占有率一直位居第一,并打入国际市场,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笔者认为,海尔集团的品牌模式值得中国的企业借鉴。
建立健全保证产品质量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产品质量法律法规是提高湖北省企业产品质量的基础。虽然目前湖北已经建立了很多法律来保证产品质量,但总的来看,湖北省有关这方面的立法滞后,还未能与国际接轨。因此,应该充分改进,逐步完善。企业应该树立产品质量意识,建立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和劣质产品召回制度,为查处和销毁不安全产品提供依据。
注重运用经济手段,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我国在经济手段运用上还十分薄弱,根据美国等国家的研究和实践,迫切需要加强研究和应用。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在当前全球化趋势下,充分发挥不同产业内龙头企业的领导作用和湖北省政府的引导带动作用,是实行产品的全程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这样有利于实行标准化生产,有利于加强质量控制,扩大品牌。
3.4 提升品牌能力
构建自主品牌管理体制,广纳品牌管理人才。构建适合企业自主品牌经营的经营管理体制,在自主品牌建设中建立公司内部专门的品牌管理组织,建立职责明确的品牌经理制度,广泛吸纳培养具有较深品牌管理知识经验的战略性品牌管理人才是民族品牌得以健康有序发展的保证。
对于湖北省本土企业来说,只要企业坚定信心,合理运用各项策略,在国内与国际市场上树立起优秀的中国民族品牌,建设与发展自主品牌是指日可待的。湖北“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湖北在国家实施“中部堀起”战略的过程中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理应在中部地区实现率先崛起,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支撑点。我们认为,湖北的科研单位和湖北的企业必须联起手来,共同打造湖北的知名企业及知名品牌,湖北的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本地的实际出发,加大对湖北自主名牌的扶持力度,努力培育大量国内外知名的湖北品牌。对于已经培养出来的湖北自主品牌,要尽全力去维护,使湖北的自主品牌在国际国内市场上长久不衰。
参考文献
[1]张迎.我国民族特色产品自主品牌国际化[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6(24):24.
[2]孟雷,王素珍.品牌国际化的文化战略[J].商业研究,2002(20).
[3]蔣朝莉.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弘扬我国先进文化[J].理论探索,2003(4).
[4]刘昕远,谷玉薇.谈现代商业广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J].商业时代,2000(22).
[5]高群.自主品牌之道[J].管理与财富,20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