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N代的困境与突围之路

来源 :粤海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zz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综艺N 代”一词是由季播综艺的诞生而出现的词汇,早期在欧美国家流行,国内则是在2007年由湖南卫视首次尝试引入了这个概念。它主要是指对一些市场热度高、观众口碑好的节目进行二次、三次,乃至N次的持续制作的一种形式。由于前代节目积累下来的热度,使得其后续N代际的节目往往都会受到原观众群体的热捧,关注度颇高。但是与前期的高热度相比,目前国内的“综艺N代”普遍面临口碑下滑,创新乏力,观众流失等诸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而《明星大侦探》作为一档口碑极佳,稳定长寿,连续播出五季的N代节目,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即通过剖析明侦节目所面临的问题和节目组所进行的创新与突围,对当前国内综艺N代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思考方向。
  关键词:综N代 明星大侦探 综艺创新
  一、当代综艺N代生存现状
  1. 宝刀未老:热度依旧
  据笔者参考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已经完结的热度较高的综艺节目中,数十档都带着“综N代”的身份,其中头部节目中“N”代综艺的占比更高。这些综艺中大多数不管是播放量、收视率还是话题度都表现不俗,热度依旧。如《奇葩说》第六季只播出了三期,上榜的微博热搜就达到16个,总阅读量9.8亿,总互动量30.34万。《明星大侦探》第一季上线播出后,截至2019年5月份,播放量已经突破了十几亿,第二、三、四季的播放量也屡创新高,翻倍增长;第五季开播仅一小时播放量便居高不下,达到了612.3万。2019年,明侦第五季的社交平台粉丝数和评论数进入了年度综艺排行榜前十,评论数更是高达41万。相比前几季,节目的评分虽然有所下降,但《明星大侦探》第五季仍以8.8的高分位居综艺节目评分排行榜榜首。[1] 《明星大侦探》五年来不断的迭代与更新赚足了人们的眼球,斩获了庞大的粉丝群体,更是成了网络综艺的行业标杆。可见姜还是老的辣,“综N代”之所以还能够以一年一季的速度推陈出新也必有其道理,正是热度至上、粉丝中心的原则使众多N代节目仍然备受青睐。
  2. 众口难调:口碑下降
  热度与口碑只增不减的网综毕竟只占少数,据统计,从2019年已播放完结的“综N代”豆瓣口碑来看,对比历季的评分我们就会发现,选取的所有节目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只是降幅有所差别,个别综艺口碑稳定,部分综艺则出现了断崖式下跌。比如《中国好声音》这档曾经风靡全国的音乐选秀类综艺节目,从第一季后,口碑和收视率便开始逐年下跌,此后更是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刚播出时,它凭借着“先闻其声,再观其人”的公平选拔方式而受到追捧,但往后的几季节目不过是导师、道具的变动,七年之久,依旧是起初那种一成不变的选秀模式,随之而来的就是网友对这档综艺节目的审美疲劳和视觉疲劳。科技的高速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促进了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产生了审美水平的差异,“综N代”在维持节目良好口碑这条道路上可谓是举步维艰。
  3.生存宝典:创新不止
  对于“综N代”而言,怎样让节目既保留原有特色和标志性记忆点,又不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这是值得整个制作团队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拜托了冰箱》这个典型的“综N代”也已经走过了第五季,最新一季节目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对嘉宾阵容、演播厅装饰及舞美、内容环节等方面都进行了全新调整。除此之外,还通过社会议题引发观众共鸣,使年轻人更有代入感,从而使节目的年轻化内核深度升级,由此使节目口碑在新的一季中“起死回生”,给后续制作带来了转机。再如《奇葩说》,通过“1v1生存战”“大魔王(即节目每期邀请的嘉宾)下场辩论”等节目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增添了不少看点,一度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而对于《明星大侦探》而言,在原有节目的基础上不断根据热点事件创新剧本、调整嘉宾、改变探案模式和视角,从粉丝的反馈来看,都是非常成功的方式。所以综艺N代如何青出于蓝而又胜于蓝?相信创新也会给出答案。
  二、明偵N代面临的困境
  1. 开播即爆火:高起点增加后续创新难度
  《明星大侦探》的创意来自韩国JTBC台的《犯罪现场》,通过上海金禾影视传播有限公司引进版权至芒果电视台,是国内首档的明星推理真人秀节目。在如今众多购买日韩版权的综艺节目中,《明星大侦探》是为数不多的在模仿与创新之间找到了最佳平衡点的节目。原版节目《犯罪现场》是一档更注重案情分析,营造惊悚氛围的“纯推理”类节目。而芒果电视台在引进其基本结构时结合了中国国情及受众需求,在逻辑推理的基础上增添了不少本土化的娱乐元素。这样的创新,使节目一开播便一跃晋升成了少有的“超越”原版的口碑综艺,在豆瓣上获得了9.3的高分评价。
  并且,2016年《明星大侦探》开播之时,便开启了中国国内推理类综艺的元年,这也给节目笼罩了一层与众不同的“非典型性综艺”光环。
  以上这些因素都将明侦第一季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开播之际便站在了网络综艺节目金字塔的顶端——这样的高起点,一方面是对节目组无限的肯定与鼓舞;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与生俱来”的独特与出色为后续的N代际发展留下了很大的挑战,需要更多的思考与努力来挖掘自我突破的方法。
  2. 剧本难题:核心内容的需要
  (1)剧本的核心作用
  在《明星大侦探》节目中,玩家们的活动围绕着“寻找真凶”展开。在节目给定的范围和场景中,玩家们在“第一现场”找到“受害者”,之后由“侦探”领导“有犯罪嫌疑”的玩家们经历在场证明阐述、两轮现场搜证、两轮案件讨论、共享找到的证据、侦探和玩家投票,导演组公布最终结果等环节找出“真正的杀人凶手”。而剧本,就是这一切的布置和有张力的逻辑背后的支撑。
  《明星大侦探》节目从多重叙述角度出发,每一个参与的玩家都可以站在自己的角度寻找线索,探索案件的真相。同样的事实可能会因玩家的视角和立场不同而叙述出完全相反的说法。这种不确定性与开放性正是节目的魅力所在。因而在这种节目形式中,优质剧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剧情设置重复
  《明星大侦探》的剧本里,时间重塑的手法被经常性使用。例如,第一季第七期节目《请回答 1998》中,剧本背景被设计穿越到 1998 年;第三季第七期《又冲不上的云霄》中,“凶手”便是穿越而来,从时间上形成了循环;第五季第四案《盘丝餐厅》中,剧本借用“月光宝盒”重置时间的概念推动剧情;第五季第十一案《北方慢车谜案》中,也涉及了穿越因素和蝴蝶效应原理。但这种重塑手法在某种程度上的吻合和逻辑思路的相似,也容易使观众审美疲劳。
  同时,一些剧情推进关键点的形式也有些微的僵化,纸条线索和开锁等情节的重复出现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剧情的吸引力和观众的期待度。
  (3)剧本漏洞有待填补
  作为一个推理剧本,剧本本身的完善性是推理顺利的基础。《明星大侦探》每一个案件的原始阶段,没有玩家可以知悉剧本的所有内容,就算是“幕后真凶”,也只知道自己的作案过程。而观众在这一模式下对剧本情节和走向的讨论便是支撑节目热度的一个重要来源。
  但部分剧本在这一层面上出现了逻辑或技巧上不够完善的问题。例如,《网红校花的坠落》一案中,乔学长违背了节目中“不是凶手不能说谎”的原则,否认与被害人的暧昧关系;《天台上的罪恶》一案中,对于凶手杀人过程的叙述有违常理;《nznd破冰演唱会》一案中,凶手的不在场证明以一整天没线索为理由有些牵强。这些大大小小的逻辑漏洞,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观众参与推理的难度,有待完善。
  (4)部分剧集立意僵化
  《明星大侦探》每一期都有自己的固定主旨,向节目受众传递相关的价值内涵。《明星大侦探》第一季第九期的《决战欧冠之巅》案件背景就是与欧冠比赛有关,而且在之后的《命运的巨轮》中,节目也有对《泰坦尼克号》的借鉴。在《2046》《周五见》《恐怖童谣》等案件中,节目借对案件的整理与探讨,引发节目观众关注到了校园暴力、家庭暴力、网络暴力等一系列热点问题。然而,部分剧集出现过于强调立意的问题,反而会弄巧成拙。例如在“探案唐人街”一案中,玩家太过于重视综艺效果,反而忽略了逻辑推理,立意的抒发显得有些生硬。剧本需要更多的对立意的融洽融入,需要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立意与案情的结合。
  3. 明星化叙事模式:距离感与角色单一
  (1)明星角色扮演与观众产生距离感
  《明星大侦探》作为一档推理类真人秀节目,其叙事模式是将明星放置在设定好的剧本场景中,由明星扮演各具特殊身份的人物并进行推理破案。同时,节目组也会根据明星自身特质给他们制定人设。
  明星角色扮演固然能吸引一批粉丝观看节目,但是以明星所扮演的角色的视角进行案情推进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观众的沉浸式体验感。
  且随着节目播出期数的增加,嘉宾人设的固定和僵化容易引发观众的审美疲劳。比如,节目组刻意塑造吴映洁的“搜证犬”人设,在一些普通的搜证环节仍然突出强调她的搜证能力;还有观众指出节目组过分强调撒贝宁的“狗头侦探”人设,容易引导观众过度关注其在节目中的推理失误。人设僵化容易造成一种“出戏”的感官体验,更进一步加剧了《明侦》“全明星”推理过程给观众带来的距离感。
  (2)明星的单一角色限制推理专业性
  在《明星大侦探》中,除了基本的剧本和人物设定,明星本人的能力对节目推进有很大的影响。而剧本本身设计复杂,其中常涉及心理学、法学、社会学等专业学科知识。《明侦》前三季中仅出现了由明星扮演的单一角色,以他们的知识储备难以向观众展示出全面、准确的专业知识。由于缺乏专业知识的支撑,由明星这一单一角色完成的推理容易出现知识性错误以及逻辑悖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推理过程的真实性和技术性。
  4. 价值立意:娱乐性的反噬
  《明星大侦探》第一季播出时节目定位为“30%跌宕剧情+40%综艺搞笑+30%智能推理”。错综复杂的案情推理,以及诙谐幽默的综艺氛围一度成为《明侦》的“圈粉神器”。而且當时网络综艺尚未发展成熟,各种产业细则仍然不规范。因此,网络综艺的娱乐尺度比传统电视综艺更大。
  但是随着节目的后续播出,节目的娱乐性占比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有的案件中出现了低俗恶趣味的过度娱乐化倾向。且仅2017和2018年,国家广播电视主管部门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创作播出管理的通知》《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审核通则》《关于进一步规范网络视听节目传播秩序的通知》《关于做好暑期网络视听节目播出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的通知》等规范网络综艺产业的相关文件。在广电总局对网综行业的不断规范化管理下,《明侦》第三季第一期《酒店惊魂》案件在上线不到一小时后遭遇紧急下架。
  如何在严肃性与娱乐性间达到平衡点,建立正确的价值引导方式,成为《明侦》N代际发展的难题。
  5. 营销困境:小众心理阻碍节目“出圈”
  不同于偏重娱乐性的传统类型综艺,《明星大侦探》本质上是一个“烧脑”的推理类综艺。这决定了它的受众面不像其他类型综艺一样宽泛,而是要求粉丝受众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与逻辑推理能力。这就让这个节目最初的一批粉丝产生了一种“慧眼识珠”的自我满足意识。
  且自节目第一季播出以来,元老级玩家何炅、撒贝宁、王鸥、白敬亭、吴映洁在节目中的出色表现加强了老粉丝对坚守最初嘉宾阵容的执念。部分老粉丝间形成了一个相对闭塞的圈子,他们不希望新人加入而破坏了节目最初的“情怀”以及原班人马间的“团魂”。
  《明星大侦探》作为中国推理类综艺的新苗,如何在留住忠实老粉丝的同时,破除他们“敝帚自珍”的小众心理,吸引更多新观众,成了N代际发展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三、明侦N代的突围之路
  1. 坚守核心:变与不变
  《明星大侦探》通过创新与变革,使这档引进的节目在中国本土绽放出了更为蓬勃的生命力。如今已经走过了五季,节目本身的日趋专业化和精准化为避免内容同质化、过度娱乐化提供了创新思路。节目的整体框架在五季来依然注重在以下领域的传承:   (1)内容为先,深耕节目价值观
  作为一档角色扮演和逻辑推理紧密融合的现象级综艺,明侦一直以来对剧本和制作内容的要求极高,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同质化,增加剧本故事的丰富性。同时《明星大侦探》还自觉地承担起了传播媒介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责任,从第一季开始就透露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在通过“沉浸式体验”让观众去感受和体悟当下社会热点事件,在巧妙的情节设计中引导和传播正确价值观,往往能让观众拥有更强烈的体验感,同时也能激发观众的深层次思考。
  (2)精细制作注重质量
  除了内容策划上的坚持创新,还有节目组一如既往的细微用心和精细制作,从场地的选择到物品的布置,从整体剧本的时空营造到线索的环环相扣,再从后期的叙述角度和方式选择到原创表情动画等的剪辑设计等方面,节目组的精心打磨与长期积累的口碑,也成了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
  与此同时《明星大侦探》也在不断地从各种方面进行创新从而提升节目效果,如节目嘉宾的选择尝试:节目从开始的明星玩家到专业人士的参与,再到素人玩家的加入也渗透了节目组对于“突围”的尝试。再如对深度互动,提升观众参与度的探索:灵活地运用大数据精确受众需求,再通过受众反应及时开辟新的互动方式,开通直播通道,开发“推理社交”App“我是迷”,创新“微剧”短视频实现线上与线下的联动等传播方式都增强了受众的黏性。与此同时,在微博、豆瓣、知乎等平台的热烈讨论,各种表情包甚至话题的“出圈”也带动了潜在用户的不断出现,扩大了节目的影响力。
  以上可以看到,《明星大侦探》通过立足于精细的内容制作,关切社会现实,导向正确价值观的节目内核与“互联网思维”的创新运用,成长为了如今网络自制综艺中的佼佼者。
  2. 内容创新:突破审美疲劳
  作为推理类综艺打破“长寿综艺”的困境方法之一就是如何创新脚本故事,提升故事的丰富性,从而有效避免同质化,增加被超越和模仿的难度。尽管每一个剧本的创作周期长,选拔严苛,但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五季以来各种案件设计、故事安排、角色设定等方面都在进行着突破:
  (1)剧本案件中的人物联系设定更为错综复杂
  避免了走向单一的故事链条,明侦的剧本中人物的串联故事更为紧密。以案件为主体,各人物之间呈现出蛛网式密集结构,如第五季《海上钢琴师》中,穿越半个世纪的“父与子”的关系,《北方慢车谋杀案》中,“三生三世”的时空交错人物重合等,故事立意宏达但结构严谨。线索密切交织的剧本不仅更有利于呈现当前社会热点,同时也让故事中的扮演者随着剧情深入发现意料之外的惊喜,增强故事的戏剧性。
  (2)剧本借鉴更加灵活多样
  各种侦探小说、悬疑故事和推理类影视的影子更加灵活地出现在剧本设计当中。比如,第四季第四案《天堂公寓》类似韩剧《W两个世界》的现实穿越漫画再穿越回现实的脑洞,设计了被害人身份不明和嫌疑人们利用穿越闭环借刀杀人的复杂情节。第四季第一案《逃出无名岛》类似“盗梦空间”筑梦师概念的出现,“楚门的世界”的寓意脑洞都让整个案件全程高能。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看到,节目组除了通过对影视剧情的合理的改编,还进行了更为成熟的突破,如第五季《海上钢琴师》中就只是单纯地运用了一些设定,但整体的故事框架是新鲜缜密的,使剧情更加环环相扣充满悬念。
  (3)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
  创新剧本模式,跳脱了普通思维,如两案连续剧的超时长播出,再如无脚本模式在第四季第十一案《头号玩家》中的创新运用,让观众出现了“看明星现场如何玩剧本杀”的观剧体验;凶手指向不明的《逃出无名岛》中每个人都为杀人递刀。案件注重反转性,如死亡过程的反转,《巨想谈恋爱》死者在搜证过程中死亡。再如探案思维上纯逻辑的反转,如第四季第六案《魔法学校的秘密》中除了死者有多种可能的致死原因的设定外,更重要的是在回归实际的基础上的对于作案手法、案发地点、案发时间的纯逻辑的反转。
  正是这些在内容上各个细节的突破才让《明星大侦探》始终魅力不减,内容创新也才成为了N代节目传承的根本源泉和动力。
  3. 制作创新:真实与破界
  (1)原创实景营造极强氛围感
  《明星大侦探》实景拍摄手法的应用让我们看到了大制作、精细化的前期投入,实景搭建更增强了氛围的真实感和极强的参与体验感。节目中所有的实景拍摄都是在原创型场景中完成的,所有的场景、时空设置、道具灯光舞美等均由道具组亲自布置,如耗费巨大令人惊叹的第三季《玫瑰酒店》在4000平方米的场地进行的实景搭建;第四季一二期《逃出无名岛》中,节目组包下一整个岛花了一个月时间打造的“无名艺术馆”的“案中案”现场;第五季第一案《海上钢琴师》斥巨资的豪华游轮场景,第五季最后一案《北方慢车谋杀案》中的列车探案等都在改变环境的基础上营造了新的体验。
  (3)传统棚景新思路突破
  棚景下的制作也出现了很多的“不可能”,如第四季《逃出无名岛》中利用镜子制作了一座迷宫密室,使场景更加符合了“盗梦空间”的设定,增强了奇幻感,增添了传统棚景无法实现的复杂与华丽。再如传统棚景下的实景拍摄,《奇幻游乐园》的搜证環节中却发现了密道和密室,这实在是让人感到惊喜。与此同时作为破案重头的密室设计在第五季的诸多案件中却没有重复,甚至越来越脑洞大开,如第五季《北方慢车谋杀案》中,密室出现在列车上的狭小卫生间内,仅利用卷纸筒、冷冻剂、鱼线就营造了密室。再如《木偶复仇记》中营造出的木偶将尸体垂直吊起的假象等,正是这样意料之外的设计制作才让观众们始终充满好奇去参与互动。
  (4)后期制作充满闪光点
  节目组的后期制作向来是节目的重要关注点,而明侦中原创表情包和动画的设计绘制不仅增强了娱乐效果,同时也成了节目的一大亮点。“通过‘明星实时动漫图像加心理活动文字’的情绪类花字设计、兼具倒计时作用的“尔康卡通表情包”、适时出现的自制弹幕等内容衍生的运用,使游戏嘉宾在节目中的心理活动以搞怪的表情包来呈现,快速击中受众。”[2] 节目的案件还原形式也可以体现节目组的用心。正片中展示主线故事,同时在解密篇中以微电影的形式展示凶手和死者线的故事,而其他参与者的故事线也通过在微博和豆瓣发布完整文字的形式辅助讲述,甚至小说和漫画形式都在节目组的规划中,足见节目与观众的互动参与度之高。   4. 角色创新:出圈与平衡
  (1)“星素”结合的角色创新
  《明星大侦探》以明星角色扮演作为自身节目的核心卖点,自第一季以来老玩家阵容,外加飞行嘉宾,带动了超高的话题热度和粉丝效应,但是由明星角色所带来的局限性也初步显现。所以第三季以来明侦便尝试在节目中融入素人嘉宾这一新的角色。早期素人嘉宾主要参与节目的相关性人物扮演以推进剧本发展,如《玫瑰酒店》中齐思钧就参与了“NPC”的扮演,并有相关的出演镜头,而后节目中案件复原中的演员也均由素人参演。在获得较好的舆论反响之后,自第四季开始,节目设置“侦探助理”这一角色,完全由素人担任。如,蒲熠星、唐九洲、周俊玮等人均以直接身份参与全期节目的录制,这些素人嘉宾均具有高颜值、高综艺感、较强的推理能力等特点,不仅在节目中对案情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也能够使节目更加贴近大众,产生共鸣,减少单纯明星角色扮演而带来的距离感。第五季更是在素人嘉宾上大做文章,推出明侦衍生综艺《名侦探学院》,在明侦每期周间穿插播出,将节目热度继续发酵,也为素人嘉宾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展示舞台,使其自带流量,从弹幕的反响来看,多数观众对素人嘉宾的认同度和关注度颇高,这也为明侦节目本身带来了更高的受众黏性。因此素人嘉宾这一角色的加入,使得节目本身迎来了更大的角色拓展空间。
  (2)专业角色的融入
  《明星大侦探》以凶杀案+社会热点为模式创作推理游戏,其中许多案件涉及法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性学科问题,因此自第四季开始,节目加入“外援”这一角色,其独立于故事之外,主要方式是邀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从技术、学术、知识等角度解析和梳理故事中涉及的专业法律和心理问题。尤其是第四季第一案,专家更是全程以上帝视角观察案件进程,实时解析,从而使这一角色的功用更加凸显,对观众理解剧情也起到了辅助作用。
  从节目创作角度分析,这一身份的加入使明星大侦探的角色设置实现有力突破,达到了更专业化的内容生产,使得节目本身的现实性和技术性都有较大幅度提升,从而能在对受众进行以故事为主的情感教化的同时,加入更具科普意义的法律和心理教育。其也在相当程度上对冲了综艺节目本身“娱乐至上”的消极影响,使得节目能够在更专业的领域获得青睐,从而实现出圈的目标,吸引到更多以获取知识为目的的综艺受众,丰富受众层次、提升受众品味。
  5. 价值与立意创新:契合社会价值,创新表达方式
  (1)现实批判性立意的加深
  面对当今综艺市场同质化、低劣化、泛娱乐化的倾向,以及综N代核心价值不明,片面化创新等弊病,《明星大侦探》却一直是以“优等生”的形象屹立在市场迭代和竞争之中。明侦节目的故事往往以凶杀案的形式展开,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也就是每一起凶杀案背后都蕴藏着社会的一种恶,在节目中这个恶以最残忍的方式——凶杀得以揭露。明侦便是通过剖析每一个“恶”中人物所展现出的悲剧和人性的丑陋来实现它的立意价值。明侦的现实批判性立意才是其真正的立身之本,是使其区别于其他综艺节目的本质特征和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尤其是第四季以来,明侦的创作尺度不断增大,杀人的手段也往往更加残忍,我们看到,明侦最新两季不断将矛头指向娱乐圈自身,如明星的不和主题、人设主题等都是对当前演艺圈乱象的辛辣讽刺,再比如,网络暴力主题、家庭暴力主题、基因编辑主题等都是对当前社会热点的密切跟踪,节目通过一个个悲剧性的故事警醒每一位受众,进而将其现实批判性的功用不断深化,而不是像前几季个别案件一味地制造恐怖气氛、悬疑场景和架空结构,反而是将节目的立意更加坚实地扎根于社会现实,收获了“明侦式”的正能量,让我们看到正能量也是有其受大众欢迎的表达模式的。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3] 再加上我们上文提到的专业化、教育性角色叙述的加入,同样也为节目本身的立意起到了升华和加深的作用。
  (2)适度娱乐化价值叙述的强化
  就综艺节目的发展来看,往往会出现趣味性与严肃性,或者是价值性与娱乐性的冲突,如果节目过于看重综艺效果,就有可能出现空洞化、低俗化、恶趣味等倾向;但如果一个节目过于强调价值性和功用性,往往又会陷入古板、严肃、不接地气等困境。有很多综艺N代在创新的过程中都会陷入两难境地,所以说,如何做到两者的统一,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方向。而明侦就给出了他的解决之道。即适度娱乐化的价值叙述。
  明侦节目一开始便定位于“30%跌宕剧情+40%综艺搞笑+30%智能推理”。但是前几季节目还是出现了过度玩梗,内涵段子盛行等被诟病的内容。鉴于明侦节目的本身的创新以及新的角色加入,新一季明侦的内容公式可以修改为“10%的角色扮演+20%的跌宕剧情+30%的综艺效果+30%的高能推理+10%的专业价值”,我们可以明显看到明侦的核心要素中,随着新元素的加入,娱乐性的比例持续下降,这就是我所说的“适度娱乐化”。而且最新季节目嘉宾的场务职责更加明显和突出,如何炅就是控场职责、撒贝宁是搞笑和知識性职责,白敬亭则是推理和颜值担当,等等,这样的明确分工,就进一步保证了节目娱乐性的适度可控,实现比例调节,摆脱了无厘头式的娱乐狂欢。
  6. 传播路径创新:以受众为中心
  (1)衍生板块,延长热度
  作为一部高口碑、高制作的网综节目,《明星大侦探》也一直在探索如何利用节目热度,打造衍生板块,同时将衍生产品反作用于节目,保持后续热度,提升观众黏性。
  第四季,明侦斥资千万赞助官方合作社交推理App“我是谜”,下载软件后,玩家便可享受与节目中明星玩家同样的游戏体验,自行选择故事、进行身份扮演、搜索证据和推理凶手。该App保持了明侦同等剧本制作水平,签约近500位作者为平台提供剧本服务,代入感强,体验度好,为明侦节目观众,以及喜好专业类游戏的玩家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明侦作为季播节目,代际之间会有相当长的间隔,该软件就在空窗期为观众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同时也继续延续了明侦节目的热度,让受众在游戏体验的过程中加深对节目本身的好感度和参与度,有效地保证了受众群体的稳定性,甚至还能为原生综艺带来新的观众群体。   第五季播出期间,芒果电视台推出《名侦探学院》与明侦交叉播出,该节目以素人嘉宾为主,嘉宾将以名侦探学院学员的身份,通过高能推理游戏决定每一期的侦探助理,参加明侦节目录制。该节目一经播出便好评不断,其中蒲熠星、周俊玮还曾在节目播出期间登上微博热搜,引发关注,颇有出圈之势。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一衍生节目与第五季明侦相互贯穿,流量度、话题度均有较大提升,再加上芒果电视台全平台推介,更是让受众群体进一步拓宽,而对于原本的观众也能够使其获得新的节目体验。
  (2)加深用户参与,提升沉浸效应
  在综艺VR技术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如何使观众摆脱2D平面下产生的距离感,能够深度参与节目,这的确是摆在综艺制作传播方面前的一个大问题。实景搭建拍摄、观众融入性强,一直以来是明侦节目的原生优势,但是随着综艺节目的发展和观众体验需求的增长,明侦N代也在寻求着用户参与的不断突破。
  自第四季以来,明侦节目深耕知乎、豆瓣、贴吧和超话,以弹幕为即时互动,以其他空间为讨论核心,形成了独特的明侦社群文化,他们甚至对节目制作和后续案件起到了很强的影响。而节目制作方也以此为契机,向广大网友征集案件素材,更是大大激发了受众对于节目的参与感和互动感。
  同时,第四季节目还通过创新微剧的短视频模式,采用电影画面和叙事手法,将复杂的人物关系与悬疑的故事情节、繁杂线索铺陈完备,等待观众发现,从而引领线下观众在荧幕外互动。在观看结束之后,可以通过客户端界面明侦专区对怀疑对象投票、提交案件分析报告[4]。第五季更是开设《名侦探俱乐部》,会员专享未播剧情、案件还原、侦探票选等独家内容,给观众提供了丰富选择权利和深度参与空间。这些方式无疑大大提升了观众的参与度和沉浸感,实现了新技术应用前的过渡性模式探索,使得明侦这档节目在网络综艺领域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的创新模式。
  四、對当前综N代创新的启示
  在电视综艺和网络综艺井喷式发展的当下,“综N 代”不仅要面对众多“后浪”节目的挑战,而且还要承受观众审美变化、市场营销乏力、网络节目管理等各方面的压力。就算作为现象级网综的《明星大侦探》也不能保证自己永立潮头,这也是很多“综N代”所面临的瓶颈。综艺市场和观众的审美是瞬息万变的,要想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综N代”节目就必须客观地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勇于踏出“舒适圈”。所以,《明星大侦探》的有益尝试和创新,也正给予许多综艺以新的启发:
  首先,节目的核心价值观必须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需要针对节目面向的观众群体进行积极的、正面的价值引导,同时也要注意采取观众接受的、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避免走向假大空的极端情况。
  其次,要深耕节目内容,积极自我创新。作为“综N代”,“内容为王”是创新的立足点,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和发展是节目得以生存的手段,唯有创新才能使略显疲软的“综N代”再次焕发出新的能量,在网综大爆炸时代的才能立足不败之地。
  最后,要以受众为中心。“观众缘”是关乎综艺节目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对于节目的制作,既要在内容上迎合观众市场的需要,尽量地贴近大众生活,又要创新节目形式与传播思路,将“受众”作为节目围绕的核心,采用多种方式,将观众纳入节目良性发展体系,只有这样的节目,才能真正洞察市场和受众的需求,指导自我的革新,使得节目不断健康稳定成长。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
  参考文献:
  [1] civiw识微科技:《2019综艺节目收视率排行榜数据研究分析》,2019年12月。https://www.civiw.com/business/20191209175418
  [2] 牛玥:《网络自制综艺的传播策略及其优势特色探析——以〈明星大侦探〉为例》,《新媒体研究》,2018年,第4期。
  [3]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15年。
  [4] 方亭,鲁哲:《网络综艺节目创新路径解析—以
  〈明星大侦探〉为例》,《当代传播》,2020年,第1期。
其他文献
中国当代舞蹈艺术奠基人戴爱莲,曾创造出《荷花舞》《飞天》等经典作品,晚年却不再致力于舞台艺术的创作与表演,转而倾全力推行名为“人人跳”的群众性自娱性舞蹈运动。由2011年出版的《戴爱莲纪念文集》可知:她在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创立中国舞的两项内容,一是要对中国的一切舞蹈作一次完整的考察,探索、搜集各种舞蹈素材的来源,做通盘研究,以这些材料为舞台,建立起新的中国现代舞;二是开展土风舞运动,使之推而广之,使
期刊
以往,在一些朋友相聚的场合,总有好奇者直指画面,追问我的绘制的相关事端,许多时候,我只能含糊其辞,无法端详。原因是我在绘画上极其感性 ,相对画面十分随意,不能墨守成规,行如郊外散步,遍野漫游,没有计划,少有胸有成竹的程序和画面的终极眺望。自小,我不是一个聪明颖慧的人,但我勤奋无嬉,把绘画当做自己的生命。几十年如一日,对于绘画,我常常寻觅在迷途,看不到路标,更茫然于路途的方向 。传说,古希腊的弗弗西
期刊
中国是一个重史的国家,自《春秋》《左传》以来,经《史记》到《资治通鉴》再到《宋史》《明史》,等等,二十四史皇皇巨著存留人间,给人们留下多少文化记忆和智慧。但正史毕竟是正史,其间也会抹去许多为王者讳为尊者讳的印迹,许多不为人知的野史或者通过口头流传的民间故事,也残留着历史的痕迹。大朝代虽有正史,而在朝代更替之际的小朝廷或许就被忽略掉,更遑论各朝各代的农民军起义了。在历史之外,又还有文学对历史的书写,
期刊
一  2016年6月参加中国刊协兰州主编培训班,听《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朱伟以“一本杂志和他所倡导的生活”为题的授课之后,忽然有比较一下目前国内两份顶尖的生活类刊物前主编风格和刊物气质的冲动。另一份是《新周刊》(双周刊),其定位的广告语“一本杂志和一个时代的体温”与课题何其相似,又迥然不同。  这么比较,并不严谨。虽然对《新周刊》及其前主编封新城相对熟悉,但仅凭一堂课却不可能深入了解《三联生活周刊
期刊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粤曲艺术臻于成熟,并日益呈现自身特色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粤曲撰作不再依赖戏班旧本取材或删改,而是从题材和音乐两方面打破“班本粤曲”的局限,凸现出自身的个性与独立性。其中之“文人曲”尤具代表性,其诗词化、典雅化、情节化的写作,以意境和韵味的追求创造出一种情感意绪饱满、戏剧场景分明、音乐板式多彩的曲唱文体,集中展现出粤曲艺术近代转型的新面貌。  “文人曲”主要是指由文人撰作,以言
期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庆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展示广东省四十年来戏剧创新发展的丰硕成果,在省委宣传部关心支持下,由广东省文联、广东省剧协主办的“大道如斯——回眸广东戏剧四十年”专题演出,2018年6月27日晚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隆重上演。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广东戏剧蓬勃发展。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南国红豆”“南国奇葩”和“南国牡丹”的粤剧、潮剧和广东汉剧“三大剧种”与其他地方剧种百花齐放,传统经
期刊
主持人朱崇科(中山大学):鲁迅研究青年工作坊的重要目的就是要通过非常充分的讨论呈现出非常尖锐有思想碰撞的对话。这种风格我们会一直延续下去。很多“主炮手”讲话非常直接、非常犀利,很有意思。这种风格能够让我们在思想激荡中间发现新东西,我想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学术的魅力和真谛。我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讨论问题。我们今天的主要议题是关于“鲁迅研究新动向”。其实,鲁迅研究已经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方式。我个人发
期刊
引语:作家张欣爱广州,爱日常,爱故事性强的叙事方式,丝毫不讳言所秉持的轻松文学观和对市场、对读者的重视。她的都市文学写作摒除了乡土式的思维,背后是现代城市观念和都市感的确立。她几十年笔耕不辍,以极为高产的城市书写讲述着独属于她的南方故事,为文坛奉献了独具价值的文本。  一、以自己的方式写南方、写广州  朱郁文:从地域身份上来说,一般会把作家分为“土著的”和外来的,像张梅、梁凤莲、何卓琼、黄爱东西她
期刊
中国刻印和传抄书籍的历史在世界上最为悠久,数量也最为庞大,不过,长期未形成版權概念,要么是朝廷(官方)出资出人编印,要么民间私自刻写传抄,直到最近100年,书籍才明码实价进入市场买卖,此前的3000多年时间里,“书文无价”,替人写一副字,或许可以收到些银两或者礼物,多数也挨着脸面白白奉送,写一篇文章作一部书也同样,除非求文求书者大方馈赠,若全凭自己心血来潮而写,就只能在朋友之间传阅,即使被朝廷看中
期刊
一、作为跨界交流的窗、眼、画  《赤壁赋》中有这么一句: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苏轼《赤壁赋》)江上清风,山间明月,耳朵听到就成为了声音,眼睛看到就成为了景色。占用它们,无人禁止;取用它们,也无穷无尽。可知周遭的声音、沿途的景色,推及对世界的认知都是建立在耳朵听到、眼睛看到的基础之上。人的感受器官眼、耳、鼻、舌、身产生色、声、香、味、触,而后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