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过去是外向型的,2007年其对外依存度超过70%。当前之所以特别强调扩大内需,是因为当前外需的严重萎靡。我认为,扩大内需不是权宜之计,而是要以应对这场金融危机为契机,把扩大内需作为中国未来一个长远的战略。
有外国人说,中国人过去30年玩命地炒菜,炒的菜自己不怎么吃,总是给外国人吃。现在,外国人吃坏了肚子,吃不下了,中国人只能炒给自己吃。过去我们的发展增进的是外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公民的福利,现在我们要更加关注国人的生活质量。扩大内需也必须创新,同时提升产品、服务和产业结构,一方面要大力改善民生的水平,另一方面必须同时满足多样化的民生需求。
扩大内需为什么要锁定在改善民生上?是因为现在扩大内需所用的都是财政的钱。把财政的钱用在改善民生上,充分体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同时也体现了我国的财政转型。过去有建设性的财政,也有经营性的财政,而现在是转向公共财政,也就是直接面向老百姓,同时改善各种基础性的服务设施。扩大内需就是扩大中国人民自身的需求,与改善民生密切相关。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方面,就业是获取收入的最基本来源;另一方面,就业是实现人的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因此,金融危机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和劳动力市场政策很有必要,是保持即期消费的基本面。所谓“更加积极”,就是政策要更多、投入要更大,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对全面促进就业的关注要更加突出。
2009年经济保8%的增长就是为了保就业。2007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为13%,如果2009年下降到9%,根据奥肯定律,GDP相对于潜在GDP每下降2%,失业率就上升1%。如此,2009年的失业率将比2007年上升2.5个百分点。我国目前有8亿从业人员,2.5%意味着2000万人失业。此外,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进一步凸显。2008年底,有约100万大学毕业生没有就业,2009年又将有611万大学生毕业,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要想使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明显提高,必须认真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深层原因,有的放矢,进行综合治理。
为了进一步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的工作,2009年我们一方面要注意努力增加就业岗位的数量,鼓励创业活动,以防止经济减速期失业人数的过快增长;另一方面要注意保障就业岗位的质量不恶化,确保最低工资标准、加班薪酬管理、职业安全和基本社会保险能够兑现。
第一,2009年要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抓紧出台和实施《人力资源市场管理条例》;适时推出《社会保险法》;研究制定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和落实《关于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积极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信息平台,出台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接续办法,增强人力资源市场的合理流动性和配置效率。
第二,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其进一步细化了劳动合同法的一些条款,对社会普遍关注的劳动合同的订立、解除和终止,劳务派遣及相关法律责任,经济补偿与赔偿金的关系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第三,要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建立健全县、乡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探索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
第四,要特别关注高校毕业生群体的就业问题。高校毕业生不能仅仅寄希望于对就业岗位的等、靠、要,要善于走出一条新路,更多地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创业的生力军。
第五,要全面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鼓励发展创业培训,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增加就业岗位;大力发展职业培训,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努力消除结构性失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促进劳动力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顺利转移。
第六,要采取多种措施,积极为农民工送岗位、送技术、送资金、送服务,为农民就业和创业提供有效帮助。此外,还需要下大力气做好农民工的培训工作。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小额贷款制度。在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大环境下,要改善农村融资环境,让返乡农民工能贷上款、多贷款,通过小额贷款实现创业,通过创业带动农村就业。
第七,整合与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是大势所趋。整合的意义在于提高政府效能和市场的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影响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的主要因素是观念,政策制订时一定要解放思想。此外,人力资源服务的质量同样值得重视。促进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还必须加大开放力度和加强有效监管。人力资源服务业必须注重品牌建设,注重管理工具、技术工具的创新,大力发展网络化、细分化的市场服务,使人力资源服务更专业地发展。人力资源市场服务最理想的境界就是“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有外国人说,中国人过去30年玩命地炒菜,炒的菜自己不怎么吃,总是给外国人吃。现在,外国人吃坏了肚子,吃不下了,中国人只能炒给自己吃。过去我们的发展增进的是外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公民的福利,现在我们要更加关注国人的生活质量。扩大内需也必须创新,同时提升产品、服务和产业结构,一方面要大力改善民生的水平,另一方面必须同时满足多样化的民生需求。
扩大内需为什么要锁定在改善民生上?是因为现在扩大内需所用的都是财政的钱。把财政的钱用在改善民生上,充分体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同时也体现了我国的财政转型。过去有建设性的财政,也有经营性的财政,而现在是转向公共财政,也就是直接面向老百姓,同时改善各种基础性的服务设施。扩大内需就是扩大中国人民自身的需求,与改善民生密切相关。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方面,就业是获取收入的最基本来源;另一方面,就业是实现人的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因此,金融危机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和劳动力市场政策很有必要,是保持即期消费的基本面。所谓“更加积极”,就是政策要更多、投入要更大,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对全面促进就业的关注要更加突出。
2009年经济保8%的增长就是为了保就业。2007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为13%,如果2009年下降到9%,根据奥肯定律,GDP相对于潜在GDP每下降2%,失业率就上升1%。如此,2009年的失业率将比2007年上升2.5个百分点。我国目前有8亿从业人员,2.5%意味着2000万人失业。此外,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进一步凸显。2008年底,有约100万大学毕业生没有就业,2009年又将有611万大学生毕业,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要想使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明显提高,必须认真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深层原因,有的放矢,进行综合治理。
为了进一步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的工作,2009年我们一方面要注意努力增加就业岗位的数量,鼓励创业活动,以防止经济减速期失业人数的过快增长;另一方面要注意保障就业岗位的质量不恶化,确保最低工资标准、加班薪酬管理、职业安全和基本社会保险能够兑现。
第一,2009年要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抓紧出台和实施《人力资源市场管理条例》;适时推出《社会保险法》;研究制定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和落实《关于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积极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信息平台,出台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接续办法,增强人力资源市场的合理流动性和配置效率。
第二,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其进一步细化了劳动合同法的一些条款,对社会普遍关注的劳动合同的订立、解除和终止,劳务派遣及相关法律责任,经济补偿与赔偿金的关系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第三,要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建立健全县、乡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探索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
第四,要特别关注高校毕业生群体的就业问题。高校毕业生不能仅仅寄希望于对就业岗位的等、靠、要,要善于走出一条新路,更多地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创业的生力军。
第五,要全面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鼓励发展创业培训,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增加就业岗位;大力发展职业培训,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努力消除结构性失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促进劳动力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顺利转移。
第六,要采取多种措施,积极为农民工送岗位、送技术、送资金、送服务,为农民就业和创业提供有效帮助。此外,还需要下大力气做好农民工的培训工作。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小额贷款制度。在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大环境下,要改善农村融资环境,让返乡农民工能贷上款、多贷款,通过小额贷款实现创业,通过创业带动农村就业。
第七,整合与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是大势所趋。整合的意义在于提高政府效能和市场的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影响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的主要因素是观念,政策制订时一定要解放思想。此外,人力资源服务的质量同样值得重视。促进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还必须加大开放力度和加强有效监管。人力资源服务业必须注重品牌建设,注重管理工具、技术工具的创新,大力发展网络化、细分化的市场服务,使人力资源服务更专业地发展。人力资源市场服务最理想的境界就是“人尽其才,才尽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