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健、彪悍、勇猛,是对中国男子汉伟岸形象的刻画。
自古男儿只能战死在疆场而不应身染疾病,特别是在男性生殖崇拜的传统文化里,男儿怎能患男性病,正如神应该是完美无缺的一样。因而自古中医无男科。可是人食五谷杂粮,哪能无疾?女人可以生妇科病,而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男性强权主义,迫使男人有病难言。只能是瞒、瞒、瞒。
敢为天下先的人
所幸,泱泱中华、芸芸中医中,有一位敢为天下先的人——出身于中医世家的徐福松教授。他于1974年在江苏省中医院率先挂起了男性病专科的牌子。这不是一个突发奇想的标新立异,而是现代对历史的修正,更是科学对传统的直面。从那时到现在,二十多年的艰难开拓,一步一个脚印的基础研究、临床辨治,使中医男性病专科从一个专科发展为一个学科,从门诊深入到病房,从医院临床延伸到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后工作站。徐教授成为中医男性病专科的创始人之一和中国第一位中医男性病专科博士生导师。从此。中医男性病专科在中医的发源地创立,并辐射到东南亚,流传至全世界,与70年代初刚刚在西方国家新创的西医男科学遥相呼应,同步拓展。
从那时起,投医无门的男儿们终于摸到了一个向他们敞开的大门。许多当年在江苏省中医院看过病的人仍能清晰地记得,当初是怎样抱着被褥或裹着草席在江苏省中医院彻夜排队,只为能挂上一个男性专科的门诊号。他们中有来自东北松花江畔的魁伟壮汉,也有来自西南热带雨林的儒雅书生。一个个都是肠愁百结而来,但经几次诊治后,全是欣然而归。
因人而异辩证施治
男人患了男性病,在常人看来无大碍,它不碍吃喝,不碍工作,真正的大碍是“无后”。至今徐教授仍清楚地记得第一位来看不育症的小伙子,他叫孙世民。是位司机,结婚4年,夫妻恩爱,不知怎么就是没有孩子。查来验去,原来是孙世民精子数量太少,质量也不佳。西医治疗了一段时间,也没见什么好转。小伙子成天在外出车,消息灵,摸到徐教授的男性病专科。男性不育的治疗,历代医书中稀有记载,自古不孕的罪魁都是妇人,与男人何关?所以对于中医治疗男性不育症,徐教授当时也没有经验。但他几十年的中医研究基础告诉他,中西医疾病千百种,按中医理论都属人体内阴阳失衡所致,中医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因人而异辩证施治。他用中医治疗方法给小伙子搭了脉,望了舌苔。又用西医的方法给他做了前列腺涂电镜检,确诊他是因前列腺炎引起的精液改变,从而导致不育。徐教授用菟丝子丸补肾,革解分清饮导浊、扶正祛邪,其效彰彰。孙世民服了一个多月的药,原本小腹隐痛、腰骶部酸胀、尿末滴白的症状明显缓解。徐教授又嘱他平日多饮水,忌食酒、辣椒、葱、蒜等刺激性食物,适当控制性生活,平日注意不要穿牛仔裤,不要长时间驾车。经过徐教授一段时间的治疗,小伙子紧张焦虑的情绪渐渐缓和。半年后的一天,孙世民兴高采烈地跑进门诊室,径直走到徐教授面前,脸红得像喝醉酒一样:“她有了,……”又过了半年多,孙世民拿着儿子的照片来报喜:“我们生了个胖儿子!”从此徐教授办公桌的抽屉里就不断地飞进一张又一张胖娃娃的照片。
那位胖女孩的父亲是一位学术成就卓著的老知识分子,历经磨难63岁才成为新郎,几十年的性压抑,其结果当然是性功能障碍。他悄悄地到徐教授处求医几次,不出一年,就做了父亲。这张歪着头笑得流出口水的小宝宝,父亲是个农民,严重的附睾炎使他婚后长期不育,婚姻几乎破裂。是徐教授及时“送子”,使原已反目为仇的夫妻重享天伦之乐。还有这位洪小晓的父亲是位“血精”患者,初次就诊时,小伙子对生存都失去了信心,西医认为结核、肿瘤是引起血精的常见原因,徐教授却诊断他是精囊炎,服药一个多月,血精就消失了,一年后洪小晓出世。同时,《血精的中医治疗》首次报道于《新中医》杂志,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和首肯。
受益于中医男科学的男儿们用各种独特的形式表示着由衷地感激。一位婚后8年不育的单纯功能性不射精的许先生,在徐教授的治疗下终于做了父亲。他感慨于中医的神奇,感慨于结婚8年才得到这稀奇宝贝的儿子,给儿子取名许奇。经徐教授治愈的各类不育症患者,终生都会心怀感激,是祖国医学为他们的子孙打开了生命之门,是徐教授引导他们的孩子来到人世间。
照片上的这对可爱的双胞胎男孩,能来到这世间可谓千难万难。他们的父亲患免疫性不育。自身的血液精液中产生了一种抗精子抗体。这种抗体遏制着精子活泼的生命力,使之丧失授孕的能力。一般抗精子抗体的滴度在1:32就不易授孕了,而这位父亲则高达1:200。当他向徐教授诉说病情时,绝望地流下了眼泪。在十几年前,这是中西医共认的世界性难题,各国医学专家努力试验着各种治疗方法。而历代中医对此病更无论述。徐教授也认为,此病虚实夹杂,故其难治。但越是难治,就越有挑战性,越有研究的价值。徐教授收集研究了大量的病案,将所有的病案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其中的规律,研制出转阴合剂。用转阴合剂治疗的患者血、精浆抗精子抗体转阴率达到79.79%。当时的《中医药学报》在国内首次报道,这一世界医学难题在中医领域里的率先突破,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瞩目。因此,前面提到的那位双胞胎父亲求医于徐教授时,徐教授已能从容地说:“中医对此病已有所突破,你不必担心。”果然,一年后他拥有了一双虎头虎脑的儿子。
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
一门新兴学科的开创,不仅要兢兢业业地进行大量的临床实践,而且还要高屋建瓴地总结出严谨的理论体系。徐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又身处于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他脉承着深厚的家学渊源,又善于学习运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发展中医男科学的过程中。他始终关注着西医男科学的进展,博采众长,中西医融汇贯通,使他的研究不断结出累累硕果。他研制的保精片、聚精丹、精泰来等专病系列科研制剂,也在临床应用中大显其效。
1988年,徐福松在南京中医学院首开并主讲中医男性病学,首次将中医男科列入大学教程。10年来,他先后带教培养了我国第一代中医男科学研究生12名,外国留学生18名。
1995年11月,在泰国曼谷召开的亚太地区中医男科学术大会上,徐教授作了《关于男科四大主症的研究》,首次提出中医男科的“腺、性、精、育”四大主症学说。高度的理论总结和详实的临床实践数据分析,使与会的各国专家大为信服。就在这次大会上,成立了亚太地区中医男科学会,徐教授被推选为副理事长。这是江苏省中医专家在国际学术团体中享有的最高荣誉。
(编辑 汤知慧)
自古男儿只能战死在疆场而不应身染疾病,特别是在男性生殖崇拜的传统文化里,男儿怎能患男性病,正如神应该是完美无缺的一样。因而自古中医无男科。可是人食五谷杂粮,哪能无疾?女人可以生妇科病,而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男性强权主义,迫使男人有病难言。只能是瞒、瞒、瞒。
敢为天下先的人
所幸,泱泱中华、芸芸中医中,有一位敢为天下先的人——出身于中医世家的徐福松教授。他于1974年在江苏省中医院率先挂起了男性病专科的牌子。这不是一个突发奇想的标新立异,而是现代对历史的修正,更是科学对传统的直面。从那时到现在,二十多年的艰难开拓,一步一个脚印的基础研究、临床辨治,使中医男性病专科从一个专科发展为一个学科,从门诊深入到病房,从医院临床延伸到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后工作站。徐教授成为中医男性病专科的创始人之一和中国第一位中医男性病专科博士生导师。从此。中医男性病专科在中医的发源地创立,并辐射到东南亚,流传至全世界,与70年代初刚刚在西方国家新创的西医男科学遥相呼应,同步拓展。
从那时起,投医无门的男儿们终于摸到了一个向他们敞开的大门。许多当年在江苏省中医院看过病的人仍能清晰地记得,当初是怎样抱着被褥或裹着草席在江苏省中医院彻夜排队,只为能挂上一个男性专科的门诊号。他们中有来自东北松花江畔的魁伟壮汉,也有来自西南热带雨林的儒雅书生。一个个都是肠愁百结而来,但经几次诊治后,全是欣然而归。
因人而异辩证施治
男人患了男性病,在常人看来无大碍,它不碍吃喝,不碍工作,真正的大碍是“无后”。至今徐教授仍清楚地记得第一位来看不育症的小伙子,他叫孙世民。是位司机,结婚4年,夫妻恩爱,不知怎么就是没有孩子。查来验去,原来是孙世民精子数量太少,质量也不佳。西医治疗了一段时间,也没见什么好转。小伙子成天在外出车,消息灵,摸到徐教授的男性病专科。男性不育的治疗,历代医书中稀有记载,自古不孕的罪魁都是妇人,与男人何关?所以对于中医治疗男性不育症,徐教授当时也没有经验。但他几十年的中医研究基础告诉他,中西医疾病千百种,按中医理论都属人体内阴阳失衡所致,中医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因人而异辩证施治。他用中医治疗方法给小伙子搭了脉,望了舌苔。又用西医的方法给他做了前列腺涂电镜检,确诊他是因前列腺炎引起的精液改变,从而导致不育。徐教授用菟丝子丸补肾,革解分清饮导浊、扶正祛邪,其效彰彰。孙世民服了一个多月的药,原本小腹隐痛、腰骶部酸胀、尿末滴白的症状明显缓解。徐教授又嘱他平日多饮水,忌食酒、辣椒、葱、蒜等刺激性食物,适当控制性生活,平日注意不要穿牛仔裤,不要长时间驾车。经过徐教授一段时间的治疗,小伙子紧张焦虑的情绪渐渐缓和。半年后的一天,孙世民兴高采烈地跑进门诊室,径直走到徐教授面前,脸红得像喝醉酒一样:“她有了,……”又过了半年多,孙世民拿着儿子的照片来报喜:“我们生了个胖儿子!”从此徐教授办公桌的抽屉里就不断地飞进一张又一张胖娃娃的照片。
那位胖女孩的父亲是一位学术成就卓著的老知识分子,历经磨难63岁才成为新郎,几十年的性压抑,其结果当然是性功能障碍。他悄悄地到徐教授处求医几次,不出一年,就做了父亲。这张歪着头笑得流出口水的小宝宝,父亲是个农民,严重的附睾炎使他婚后长期不育,婚姻几乎破裂。是徐教授及时“送子”,使原已反目为仇的夫妻重享天伦之乐。还有这位洪小晓的父亲是位“血精”患者,初次就诊时,小伙子对生存都失去了信心,西医认为结核、肿瘤是引起血精的常见原因,徐教授却诊断他是精囊炎,服药一个多月,血精就消失了,一年后洪小晓出世。同时,《血精的中医治疗》首次报道于《新中医》杂志,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和首肯。
受益于中医男科学的男儿们用各种独特的形式表示着由衷地感激。一位婚后8年不育的单纯功能性不射精的许先生,在徐教授的治疗下终于做了父亲。他感慨于中医的神奇,感慨于结婚8年才得到这稀奇宝贝的儿子,给儿子取名许奇。经徐教授治愈的各类不育症患者,终生都会心怀感激,是祖国医学为他们的子孙打开了生命之门,是徐教授引导他们的孩子来到人世间。
照片上的这对可爱的双胞胎男孩,能来到这世间可谓千难万难。他们的父亲患免疫性不育。自身的血液精液中产生了一种抗精子抗体。这种抗体遏制着精子活泼的生命力,使之丧失授孕的能力。一般抗精子抗体的滴度在1:32就不易授孕了,而这位父亲则高达1:200。当他向徐教授诉说病情时,绝望地流下了眼泪。在十几年前,这是中西医共认的世界性难题,各国医学专家努力试验着各种治疗方法。而历代中医对此病更无论述。徐教授也认为,此病虚实夹杂,故其难治。但越是难治,就越有挑战性,越有研究的价值。徐教授收集研究了大量的病案,将所有的病案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其中的规律,研制出转阴合剂。用转阴合剂治疗的患者血、精浆抗精子抗体转阴率达到79.79%。当时的《中医药学报》在国内首次报道,这一世界医学难题在中医领域里的率先突破,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瞩目。因此,前面提到的那位双胞胎父亲求医于徐教授时,徐教授已能从容地说:“中医对此病已有所突破,你不必担心。”果然,一年后他拥有了一双虎头虎脑的儿子。
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
一门新兴学科的开创,不仅要兢兢业业地进行大量的临床实践,而且还要高屋建瓴地总结出严谨的理论体系。徐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又身处于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他脉承着深厚的家学渊源,又善于学习运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发展中医男科学的过程中。他始终关注着西医男科学的进展,博采众长,中西医融汇贯通,使他的研究不断结出累累硕果。他研制的保精片、聚精丹、精泰来等专病系列科研制剂,也在临床应用中大显其效。
1988年,徐福松在南京中医学院首开并主讲中医男性病学,首次将中医男科列入大学教程。10年来,他先后带教培养了我国第一代中医男科学研究生12名,外国留学生18名。
1995年11月,在泰国曼谷召开的亚太地区中医男科学术大会上,徐教授作了《关于男科四大主症的研究》,首次提出中医男科的“腺、性、精、育”四大主症学说。高度的理论总结和详实的临床实践数据分析,使与会的各国专家大为信服。就在这次大会上,成立了亚太地区中医男科学会,徐教授被推选为副理事长。这是江苏省中医专家在国际学术团体中享有的最高荣誉。
(编辑 汤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