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际教育委员会提出:21世纪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做事、学会生活”的人,我们的语文教材正是与这样的一种理念紧密相联。而当前的语文教学太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儿童的个体情感、生活意识、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培养。因此,要提倡让语文教学多些生活色彩。课堂是儿童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场所。在语文课上,教者要启迪引导儿童联系生活,品味课文,让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帮助感悟课文真情,以课文真情提升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课堂焕发出活力,学生尽情享受着语文学习的快乐,生活的快乐。
【关键词】生活经验;情感体验;语文教学
纵观语文教材,里面的许多课文都贴近儿童的生活。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注重的是儿童怎样把所有的知识学会,认为教材内容比儿童本身获得的经验重要得多。看一看这样的课堂,教师在讲台前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在座位上听得索然无味,师生间没有互动,没有共鸣,谁还乐意学语文?如果让语文教学多些生活色彩,可避免语文教学形式的单一,内容的空洞,感觉的乏味,语文教学将充满生命的活力,孩子们的语文学习也将会变得主动、轻松、有趣得多。
一、创设课文情境,感悟课文真情
低年级课文意境优美、感情真挚、语句通俗易懂。语文教师要以微笑的面容,期待的眼神,亲切的话语感化学生,并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努力创设生活情境,拨动学生的“情”弦,使其全身心投入、参与学习,以达到教得生动、学得主动的目的。如《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课的教学,教者和学生分别扮演成文中送蝈蝈的小男孩和邻居盲婆婆,通过情景对话以及小男孩和盲婆婆的内心独白,学生们充分感受到了盲婆婆生活的孤单,多么需要人来陪伴!小男孩送蝈蝈的这一举动看似平常,却为盲婆婆带来了欢笑和美好的童年回忆。多可爱、多体贴的一位小朋友啊!孩子们自然而然的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那咯咯、咯咯的叫声就像一股清泉流进盲婆婆的心田,也流进我们学生的心田。课文中的情感学生悟得透彻,他们的身心也倍受感染,达到了文道统一的教学效果。有感而发、水到渠成,不需冥思苦想、背负压力,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已将小男孩关心他人的美好品质深深印在脑海。
二、再现生活场景,巧破教材难点
儿童的生活经验是儿童在生活中通过亲身经历、体验而获得的。儿童生活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各种各样的生活现象会毫无阻拦地进入他们的脑海中,从而形成自己的生活经验。虽然有时这种对生活的认识显得片面、粗浅,甚至不科学,但它却是难能可贵、十分真实的。教学中,如何利用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巧妙的突破教材难点——晦涩词句的理解,起而不发的思考,难以调和的情感……再现生活场景,凭借生活经验,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诚实与信任》一文中那种人与人之间用金钱也无法买到的宽容与信任,孩子们难以明白。教者引导他们回忆生活中发生交通意外时,人们是怎样处理的:有事故后逃逸的,有主动承担责任的,有的和平解决,有的打架动粗……各种各样的处理事故的方式,但主动承担责任的似乎很少很少。生活中不小心碰坏别人车的常有发生,但主动留下电话号码的却从没见过。有了这样的比较,孩子们懂得了文中主人公那难能可贵的诚实,教材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放小鸟》是一篇充满着浓浓的人文情怀的文章,讲的是姑妈送“我”一只可爱的小鸟,“我”非常喜欢它,就把它养在笼子里,可小鸟不吃也不喝,经过内心的挣扎,“我”终于放走了小鸟。珍爱生命、保护弱小、享受亲情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这也是他们在生活中常有的体验。但爱鸟容易放鸟难,每个儿童似乎天生就有着怜爱弱小动物的情结,更何况是一只有着绿色羽毛、黄色小嘴巴的可爱小精灵。教者引导学生回忆当爸爸妈妈忙于工作,自己一人被锁在家中,没有小伙伴的说说笑笑,也没有父母的温暖怀抱,那种孤独、害怕的滋味。小鸟被关在笼子里,不也是同样的滋味吗?爱小鸟就要给小鸟自由,这一“放”,不正是“放”出了“我”对小鸟的爱,“放”出了儿童爱护动物、保护自然的纯真心灵吗?
三、体验生活滋味,感悟做人真谛
传统的教育认为学生只是承载知识的容器,他们受控于教师和教材。这种学科本位的思想压抑了儿童的身心发展的健康,忽视了儿童的生活经验,有不把儿童作为“人”来看的危险。教师不但要教书,也要育人。文道结合要讲究春风入夜、润物无声。只有尝试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学生才能了解生活,适应生活,创造生活,也才能更好的理解来源于生活的课文。有位成功的老师在学习《养花》这篇课文前,首先组织学生到校内的实践基地去种菜。从种菜到浇水、施肥,必要的程序,一定的劳动时间,适当的劳动强度,学生必然产生丰富的劳动感受。体验之后,学起《养花》来,自然顺畅多了,学生切身体会到“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种菜如此,养花如此,做人不也如此吗?有付出必有收获,学生们都感悟到这一做人的真谛。
为了促进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教者还得作出多方面努力。课程资源要及时更新,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地方课程,课程的编排要切实贴近儿童的生活。作为一线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将儿童的生活经验与教材相联系,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促进对教材的理解,让教材内容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从贴近儿童生活经验入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幕后走向前台,展现自我,课堂将会呈现出生活的斑斓色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关键词】生活经验;情感体验;语文教学
纵观语文教材,里面的许多课文都贴近儿童的生活。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注重的是儿童怎样把所有的知识学会,认为教材内容比儿童本身获得的经验重要得多。看一看这样的课堂,教师在讲台前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在座位上听得索然无味,师生间没有互动,没有共鸣,谁还乐意学语文?如果让语文教学多些生活色彩,可避免语文教学形式的单一,内容的空洞,感觉的乏味,语文教学将充满生命的活力,孩子们的语文学习也将会变得主动、轻松、有趣得多。
一、创设课文情境,感悟课文真情
低年级课文意境优美、感情真挚、语句通俗易懂。语文教师要以微笑的面容,期待的眼神,亲切的话语感化学生,并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努力创设生活情境,拨动学生的“情”弦,使其全身心投入、参与学习,以达到教得生动、学得主动的目的。如《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课的教学,教者和学生分别扮演成文中送蝈蝈的小男孩和邻居盲婆婆,通过情景对话以及小男孩和盲婆婆的内心独白,学生们充分感受到了盲婆婆生活的孤单,多么需要人来陪伴!小男孩送蝈蝈的这一举动看似平常,却为盲婆婆带来了欢笑和美好的童年回忆。多可爱、多体贴的一位小朋友啊!孩子们自然而然的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那咯咯、咯咯的叫声就像一股清泉流进盲婆婆的心田,也流进我们学生的心田。课文中的情感学生悟得透彻,他们的身心也倍受感染,达到了文道统一的教学效果。有感而发、水到渠成,不需冥思苦想、背负压力,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已将小男孩关心他人的美好品质深深印在脑海。
二、再现生活场景,巧破教材难点
儿童的生活经验是儿童在生活中通过亲身经历、体验而获得的。儿童生活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各种各样的生活现象会毫无阻拦地进入他们的脑海中,从而形成自己的生活经验。虽然有时这种对生活的认识显得片面、粗浅,甚至不科学,但它却是难能可贵、十分真实的。教学中,如何利用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巧妙的突破教材难点——晦涩词句的理解,起而不发的思考,难以调和的情感……再现生活场景,凭借生活经验,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诚实与信任》一文中那种人与人之间用金钱也无法买到的宽容与信任,孩子们难以明白。教者引导他们回忆生活中发生交通意外时,人们是怎样处理的:有事故后逃逸的,有主动承担责任的,有的和平解决,有的打架动粗……各种各样的处理事故的方式,但主动承担责任的似乎很少很少。生活中不小心碰坏别人车的常有发生,但主动留下电话号码的却从没见过。有了这样的比较,孩子们懂得了文中主人公那难能可贵的诚实,教材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放小鸟》是一篇充满着浓浓的人文情怀的文章,讲的是姑妈送“我”一只可爱的小鸟,“我”非常喜欢它,就把它养在笼子里,可小鸟不吃也不喝,经过内心的挣扎,“我”终于放走了小鸟。珍爱生命、保护弱小、享受亲情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这也是他们在生活中常有的体验。但爱鸟容易放鸟难,每个儿童似乎天生就有着怜爱弱小动物的情结,更何况是一只有着绿色羽毛、黄色小嘴巴的可爱小精灵。教者引导学生回忆当爸爸妈妈忙于工作,自己一人被锁在家中,没有小伙伴的说说笑笑,也没有父母的温暖怀抱,那种孤独、害怕的滋味。小鸟被关在笼子里,不也是同样的滋味吗?爱小鸟就要给小鸟自由,这一“放”,不正是“放”出了“我”对小鸟的爱,“放”出了儿童爱护动物、保护自然的纯真心灵吗?
三、体验生活滋味,感悟做人真谛
传统的教育认为学生只是承载知识的容器,他们受控于教师和教材。这种学科本位的思想压抑了儿童的身心发展的健康,忽视了儿童的生活经验,有不把儿童作为“人”来看的危险。教师不但要教书,也要育人。文道结合要讲究春风入夜、润物无声。只有尝试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学生才能了解生活,适应生活,创造生活,也才能更好的理解来源于生活的课文。有位成功的老师在学习《养花》这篇课文前,首先组织学生到校内的实践基地去种菜。从种菜到浇水、施肥,必要的程序,一定的劳动时间,适当的劳动强度,学生必然产生丰富的劳动感受。体验之后,学起《养花》来,自然顺畅多了,学生切身体会到“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种菜如此,养花如此,做人不也如此吗?有付出必有收获,学生们都感悟到这一做人的真谛。
为了促进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教者还得作出多方面努力。课程资源要及时更新,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地方课程,课程的编排要切实贴近儿童的生活。作为一线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将儿童的生活经验与教材相联系,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促进对教材的理解,让教材内容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从贴近儿童生活经验入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幕后走向前台,展现自我,课堂将会呈现出生活的斑斓色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