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亦是实施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具体落实课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这一理念的实践过程中,所出现的不可忽视的偏差使语文教学的方向迷茫了。
失度倾向一:自主变成了自由,师生的地位轻易丧失
下载:一段时间以来,在众多课堂上,常常遇到这样的情景:老师说,“同学们喜欢读哪段就学哪段,大家自由组合,选择同一学习内容的同学坐在一起。”于是,课堂成了“自由市场”,学生们交换位置,你争我抢,“自由、民主”的气氛洋溢在这个空间。
扫描:表面上看,时下这种普遍现象是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尊重学生,培养孩子的人性化阅渎。实际上,教学流于形式,没有深入实际。造成其原因在于部分老师没有很好地把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课标要求。上面的教例,忽视了老师引导的功能,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杂乱、无效的状态。此外,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阅读教学的基本特点是以读为主。引导学生的读:要目的明确、时间充足、形式多样、层次清楚、注意评价、重视示范、指导方法、考虑差异、效果到位。读之前:要带着问题,读出什么、读懂什么应清楚,还要明确地说明怎样读懂,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有自己的学习方式与习惯。本教例根本就没有认真考虑到这些基本原则。
刷新:学生作为学习者,他们的认知要在老师的牵引下思路逐渐清晰,我们应该明确,教学中让学生自读、自悟、说真话、抒真情,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就是自主。教师应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给他们充分的自学、提问、讨论、读书、作业的时间,即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地学习:自己主动地读书,主动地思考,主动地提问,主动地解决问题。尽量体现“充分自主”,即课堂上展现出学生“想学”、“会学”、“能学”的课堂特征:一是学生求知欲旺盛,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二是学生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自主确定学习进度;三是学生在学习内容、方式上有选择的权利;四是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并及时做出调整。同时课堂教学的充分自主,是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主动探究并获得知识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具体要抓好“自主发现、自主质疑、自主探索、自主反馈、自主应用”这几个环节。
失度倾向二:合作挫伤了个体,合作学习停留在形式上
下载:如:《台湾的蝴蝶谷》一文里有这样一段优美的文字:“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种黄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十分壮观;有的山谷里有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一个教师在教学这片段时,首先让学生戴上不同颜色的头饰,接着让学生按同一颜色聚集到一起,只见整个教室内乱成一团,黄颜色头饰的同学到了A组,绿颜色头饰的同学到了B组,紫颜色头饰的同学到了C组……然后,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扮蝴蝶上下翻飞、飞来飞去状。大家嘻嘻哈哈,忙得不亦乐乎。
扫描:这样的教学,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这位教师在一味引导合作学习的同时,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存在,个体还没有去读书,去感悟语境,去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便忙不迭地进行“合作学习”,这样的合作只能是优等生的演练场,学困生的观看台,不能调动起真正意义上的每个人的学习积极性。可见,这位教师机械地理解合作学习,片面追求所谓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结果事倍功半,这样的方法应该予以摒弃。
刷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合作”的学习方式,其中以小组合作为代表的合作学习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所以,教学时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课堂上学生互相讨论,各抒己见,解人之困,虚心求教,平等对话,就是合作。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应引导他们学会怎样与同伴合作;既不能让合作流于形式,又要追求合作学习形式与实际效果的统一。做到合理配置、判定目标、随时调控、及时反馈。即,进行“有效合作”——首先具备“三要素”:①成员分工明确;②学会倾听思考;③学会评价小结。其次讲求“四个是”:①保证时间是前提;②精选内容是关键;③恰当指导是保障;④及时评估是动力。可见,课堂教学的有效合作,要抓好内容、教师、学生这三个基本要素,它是确保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关键。我们要注重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在内容与方式的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生与学生的合作三个层面进行实践探索。
失度倾向三:探究冲淡了接受,过分强调发现性学习
下载:如:有位青年教师教《长征》一诗,在课堂教学接近尾声的时候,某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年轻的语文教师听到后很是兴奋,连连夸奖该学生善于动脑,敢于提问,刚想言传口授,但灵机一动,何不将此问题留给学生自己去探究?于是学生满怀喜悦地忙开了:有的上网搜集长征的历史资料,有的在地图上寻找红军长征的路线,还有的收看长征题材的电视剧、录像等。
扫描:学生围绕“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这个问题虽收集了大量信息,提升了多方面的能力,但也花费了大量时间。探究性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崭新理念,其带来的喜人效应已初露端倪。但在教学中,这位教师片面理解探究性学习,认为只要是学生提出的问题,都需要探究。这个很简单的问题,本来是可以直接告诉学生的,却偏要让学生去探究,结果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
刷新:实际上,无论是探究性学习,还是接受式学习,它们的目标是相同、相通的,那就都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实现由学会向会学的终极目标转化。上述教例中年轻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虽有可取之处,但本可通过告知方式,便能让学生熟知的知识,却硬变着法子让学生兜圈子去寻觅,实属不该。如此,背离了课标的初衷。接受式学习的过程虽没有探究性学习那么精彩,但其仍以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存活在广大师生的心中。单位时间内的效应是不容否认与非议的。由此,我们必须认识与接受这样一个观念:首先要深刻把握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即阅读时,围绕课文核心,声情并茂地读,情真意切地说,设身处地地想,身体力行地做;其次,不是每一节课,每一个问题都必须进行探究性学习;再次,教师必须扩大自己的知识容量,努力成为学生所提问题的“不倒翁”。同时课堂教学的有益探究,要注意提供探究的环境和自主探究的合作伙伴,要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要加强自主探究的实效性,要培养自主探究的独创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合作,要抓好内容、教师、学生这三个基本要素,它是确保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关键。我们要注重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在内容与方式的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生与学生的合作三个层面进行实践探索。
课堂教学的有益探究,要注意提供探究的环境和自主探究的合作伙伴,要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要加强自主探究的实效性,要培养自主探究的独创性。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积极实践探索,努力实现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目标之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最终让他们学会学习。
责任编辑 梁 媛
失度倾向一:自主变成了自由,师生的地位轻易丧失
下载:一段时间以来,在众多课堂上,常常遇到这样的情景:老师说,“同学们喜欢读哪段就学哪段,大家自由组合,选择同一学习内容的同学坐在一起。”于是,课堂成了“自由市场”,学生们交换位置,你争我抢,“自由、民主”的气氛洋溢在这个空间。
扫描:表面上看,时下这种普遍现象是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尊重学生,培养孩子的人性化阅渎。实际上,教学流于形式,没有深入实际。造成其原因在于部分老师没有很好地把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课标要求。上面的教例,忽视了老师引导的功能,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杂乱、无效的状态。此外,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阅读教学的基本特点是以读为主。引导学生的读:要目的明确、时间充足、形式多样、层次清楚、注意评价、重视示范、指导方法、考虑差异、效果到位。读之前:要带着问题,读出什么、读懂什么应清楚,还要明确地说明怎样读懂,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有自己的学习方式与习惯。本教例根本就没有认真考虑到这些基本原则。
刷新:学生作为学习者,他们的认知要在老师的牵引下思路逐渐清晰,我们应该明确,教学中让学生自读、自悟、说真话、抒真情,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就是自主。教师应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给他们充分的自学、提问、讨论、读书、作业的时间,即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地学习:自己主动地读书,主动地思考,主动地提问,主动地解决问题。尽量体现“充分自主”,即课堂上展现出学生“想学”、“会学”、“能学”的课堂特征:一是学生求知欲旺盛,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二是学生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自主确定学习进度;三是学生在学习内容、方式上有选择的权利;四是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并及时做出调整。同时课堂教学的充分自主,是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主动探究并获得知识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具体要抓好“自主发现、自主质疑、自主探索、自主反馈、自主应用”这几个环节。
失度倾向二:合作挫伤了个体,合作学习停留在形式上
下载:如:《台湾的蝴蝶谷》一文里有这样一段优美的文字:“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种黄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十分壮观;有的山谷里有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一个教师在教学这片段时,首先让学生戴上不同颜色的头饰,接着让学生按同一颜色聚集到一起,只见整个教室内乱成一团,黄颜色头饰的同学到了A组,绿颜色头饰的同学到了B组,紫颜色头饰的同学到了C组……然后,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扮蝴蝶上下翻飞、飞来飞去状。大家嘻嘻哈哈,忙得不亦乐乎。
扫描:这样的教学,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这位教师在一味引导合作学习的同时,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存在,个体还没有去读书,去感悟语境,去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便忙不迭地进行“合作学习”,这样的合作只能是优等生的演练场,学困生的观看台,不能调动起真正意义上的每个人的学习积极性。可见,这位教师机械地理解合作学习,片面追求所谓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结果事倍功半,这样的方法应该予以摒弃。
刷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合作”的学习方式,其中以小组合作为代表的合作学习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所以,教学时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课堂上学生互相讨论,各抒己见,解人之困,虚心求教,平等对话,就是合作。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应引导他们学会怎样与同伴合作;既不能让合作流于形式,又要追求合作学习形式与实际效果的统一。做到合理配置、判定目标、随时调控、及时反馈。即,进行“有效合作”——首先具备“三要素”:①成员分工明确;②学会倾听思考;③学会评价小结。其次讲求“四个是”:①保证时间是前提;②精选内容是关键;③恰当指导是保障;④及时评估是动力。可见,课堂教学的有效合作,要抓好内容、教师、学生这三个基本要素,它是确保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关键。我们要注重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在内容与方式的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生与学生的合作三个层面进行实践探索。
失度倾向三:探究冲淡了接受,过分强调发现性学习
下载:如:有位青年教师教《长征》一诗,在课堂教学接近尾声的时候,某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年轻的语文教师听到后很是兴奋,连连夸奖该学生善于动脑,敢于提问,刚想言传口授,但灵机一动,何不将此问题留给学生自己去探究?于是学生满怀喜悦地忙开了:有的上网搜集长征的历史资料,有的在地图上寻找红军长征的路线,还有的收看长征题材的电视剧、录像等。
扫描:学生围绕“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这个问题虽收集了大量信息,提升了多方面的能力,但也花费了大量时间。探究性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崭新理念,其带来的喜人效应已初露端倪。但在教学中,这位教师片面理解探究性学习,认为只要是学生提出的问题,都需要探究。这个很简单的问题,本来是可以直接告诉学生的,却偏要让学生去探究,结果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
刷新:实际上,无论是探究性学习,还是接受式学习,它们的目标是相同、相通的,那就都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实现由学会向会学的终极目标转化。上述教例中年轻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虽有可取之处,但本可通过告知方式,便能让学生熟知的知识,却硬变着法子让学生兜圈子去寻觅,实属不该。如此,背离了课标的初衷。接受式学习的过程虽没有探究性学习那么精彩,但其仍以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存活在广大师生的心中。单位时间内的效应是不容否认与非议的。由此,我们必须认识与接受这样一个观念:首先要深刻把握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即阅读时,围绕课文核心,声情并茂地读,情真意切地说,设身处地地想,身体力行地做;其次,不是每一节课,每一个问题都必须进行探究性学习;再次,教师必须扩大自己的知识容量,努力成为学生所提问题的“不倒翁”。同时课堂教学的有益探究,要注意提供探究的环境和自主探究的合作伙伴,要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要加强自主探究的实效性,要培养自主探究的独创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合作,要抓好内容、教师、学生这三个基本要素,它是确保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关键。我们要注重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在内容与方式的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生与学生的合作三个层面进行实践探索。
课堂教学的有益探究,要注意提供探究的环境和自主探究的合作伙伴,要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要加强自主探究的实效性,要培养自主探究的独创性。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积极实践探索,努力实现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目标之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最终让他们学会学习。
责任编辑 梁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