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待央企,不能单纯追要求其利润增长。央企要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要去做一些非国有资本做不到或不愿意做的事情
采访嘉宾: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助理、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部部长 王志钢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国有经济研究室主任 文宗瑜
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刘 澄
“1-12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销售净利率为4.6%,比去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为7.4%,比去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6.5%,比去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中央企业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为4.8%、8.2%和6.9%,地方国有企业分别为4.3%、6.1%和5.8%。”
财政部日前发布的《中央企业2011年1-12月经营情况》中关于盈利能力下降的数据,让不少批评人士找到了新的攻击点。央企盈利能力差、效率低、占用大量社会资源成绩不过如此等论调又被抛了出来。
其实,在过去一年中央企的盈利能力并非想象中那么差。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社会总体的盈利能力都在下降,不同属性、不同领域的企业盈利能力都有所波动、下降。
而且,评价央企功过不能仅仅局限于盈利能力。在特殊情况下,央企还承担着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还要去做一些非国有资本做不到或不愿意做的事情。
本刊记者采访了三位权威人士,以期让公众理性看待2011年度央企盈利能力下降之事,正确营造央企健康发展的大环境。
大环境下难以独善其身
《国企》:财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12月,国有企业成本费用总额为348981.3亿元,同比增长22.4%。其中: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2.9%,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同比分别增长13.9%、14.7%和33.6%。
虽然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同比继续增长,但与去年同期相比,盈利能力已连续数月下降。并且“重灾区”集中于央企。造成央企盈利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刘澄:2011年的世界经济环境不景气,社会总体的盈利能力都在下降。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央企交出这样的成绩单也不算不好。
客观上来说,主要是宏观经济调控造成社会总需求下降,使得产业过剩的矛盾更加突出。拿钢铁行业来说,一是总需求减少,如房地产、基础建设等对钢材的需求在减少。二是严重过剩,企业绝大多数都亏损。
主观方面,个人认为,现在央企的投资方向很多都是过剩行业,这个行业本身就是过剩的,最典型的就是钢材行业。
王志钢:某些经营指标的回落,并不能与盈利能力下降直接划等号。这是两件事。不可否认的是,外部环境的因素较为突出,特别是第四季度因欧债危机导致需求不畅,大企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金融危机以来,央企一直在调整,想方设法保住增长业绩。2011年通胀较为明显,导致各项成本开支上升,和以前相比,成本费用这一部分增加的就比较多。以电力行业为例,一边是煤炭价格快速上涨,一边是电力央企承担社会责任,开足马力发电。在煤电矛盾的背景下,可以说发电越多,亏损越大。这也是客观原因。
实际上,2011年央企数据要比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好看的多,这也说明了央企的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都有所增强。
文宗瑜: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由于央企在国民经济中权重较大,受到较大影响是必然的。央企多处在中上游,在资源、能源价格上涨之后,盈利空间遭到挤压也是原因之一。
理性分析盈利下降
《国企》:有分析人士据此认为中央企业乃至全国国有企业的整体实力还不是很强,虽然盘子大、收入多,但是盈利能力差。您怎么评价央企盈利能力下降的说法?
刘澄:一般来说,央企的盈利能力是否下降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比较才能得出准确结论。一是与平均盈利能力相比,二是与民营外资企业的盈利能力相比,三是与自身所在的行业比。在没有经过严格的比较、论证,仅凭过去一年的几个数据就下结论,有失偏颇。
文宗瑜:与2009-2010年相比,2011的增速下滑是必然的。2009年,国家推出了四万亿的投资刺激计划,央企拿了相当多项目,取得较快增长。到2011年,四万亿的投资刺激效应基本结束。
事实上,从2003年以来,央企一直在快速扩张。这种高增长态势持续了七八年。快速增长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增速回落、进行调整也是正常的。
《国企》:有观点认为,央企占用了很多政府及社会的资源,不应该交出这样的成绩单,这正是效率低下的表现。对此,您怎么看?
王志钢:大家要保持一个比较宽容的心态看待央企。在过去几年时间中,央企成长较快。但任何企业都要遵循经济规律,增长达到一个峰值后,往下调是理所当然的,央企也不例外。
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一些和国家产业政策对接的央企,享受政策资源多一点是可以理解的,这也和央企的社会属性比较接近。当然,必须说央企是全社会的共同财富,其改革发展成果由全国人民共享。
文宗瑜:对待央企,不能单纯要求其追求利润增长。央企要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要去做一些非国有资本做不到或不愿意做的事情。事实上,过去几年来在发展导向上存在问题,片面强调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以至于增速放缓,盈利能力下降就受到指责。
刘澄:我觉得央企交出这样的成绩单还可以,原因是整个行业都下降。实际上,在过去一年中,受到经济大形势冲击更大的是中小企业,他们的盈利能力下降更多。与中小企业相比,央企的日子要好过一些。
提高未来抗震能力
《国企》:请您预测一下今年央企的经营形势?我们需要警惕哪些问题?
王志钢:很多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形势可能更趋复杂。希望央企走的更稳当一点,既要保增长,又要调结构,还要加强管理提升。央企每走一步,都要踏踏实实,巩固基础,不要过于浮躁。
刘澄:我觉得2011年的经营形势很严峻,我想2012年中最严峻的时候已经度过了。2012年整体经营形势应该逐渐趋稳,宏观调控的紧迫性不像2011年那么严峻,整体宏观数据在向好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的宏观调控力度不会进一步加强,甚至在个别领域会有局部微调。
总体经营环境在趋于好转,央企的盈利能力应该会有提高,但是大幅提高还是不大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要警惕央企再走靠单纯扩张壮大规模的老路。央企新一轮的发展必须紧紧围绕提高盈利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开展工作。
不能说经济形势好了,就不再进行结构调整及转变发展方式。中国经济再也不能单纯地走数量型的扩展,要注重质量,提高盈利能力,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提高技术密集度,提高技术水准,在这些方面多下文章,真正发挥央企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性、先导性作用。
《国企》:作为国民经济的顶梁柱,央企未来如何提高市场“抗震”能力?
刘澄:央企也有区别,有的处于竞争性行业中,有的在非竞争性行业中。因此就不能一概而论。对非竞争性行业的企业,比如中石油,不应该考虑它的盈利能力,而应着重考虑它对社会的公益性职能。对于处于完全开放的、竞争性行业的企业,要看国家的资本投入,能不能达到预期收益,能不能在行业中发挥骨干作用。
为提高抗震能力,一是要利用好国家给的政策。二是要学会资本运营,通过资本运营,调整企业自身结构,不能走单纯的规模扩张之路。
现在国资委积极推动央企的兼并重组,以提高央企对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当然,在重组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搞“拉郎配”,更多的是尊重行业规律。
在整个2012年都要强调的原则是,通过兼并重组来优化产业布局。
文宗瑜:必须认识到以前的一些高速增长是建立在产业布局结构不合理基础上的。因此,有三个问题值得研究。一是放慢扩张步伐,二是强化内部管理,三是围绕主业进行结构调整,出售、转让非主营业务。
从长远来看,要加快改革,推动产权多元化,促进管理体制与激励机制变革。
王志钢:央企提高抗震能力,首先要加强风险防范研究,心态要实际一点,维持企业安全运营。其次,要增强管控能力,在不断做大的基础上,在质量改善上下工夫。第三,在全球化布局中,加强新环境的研究,特别是推进文化融合。
个人认为,央企既要注意经济形势变化、抓住机遇发展,又要练好内功、加强内部管理。特别是进行资源整合,以前多是只进不出,现在要实现优化,不符合企业发展方向、与主业和业务布局无关的,要处理掉。央企要通过调整,建立相对好的业务架构和管理实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盈利能力和市场控制能力。
在资源整合过程中,有两根主线,一是加大自主创新,二是走出去。如果这两点没有实现突破,央企仍是大而不强,只是区域型企业,只能说明央企没尽到责任,中国也难能成为强国。
采访嘉宾: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助理、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部部长 王志钢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国有经济研究室主任 文宗瑜
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刘 澄
“1-12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销售净利率为4.6%,比去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为7.4%,比去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6.5%,比去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中央企业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为4.8%、8.2%和6.9%,地方国有企业分别为4.3%、6.1%和5.8%。”
财政部日前发布的《中央企业2011年1-12月经营情况》中关于盈利能力下降的数据,让不少批评人士找到了新的攻击点。央企盈利能力差、效率低、占用大量社会资源成绩不过如此等论调又被抛了出来。
其实,在过去一年中央企的盈利能力并非想象中那么差。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社会总体的盈利能力都在下降,不同属性、不同领域的企业盈利能力都有所波动、下降。
而且,评价央企功过不能仅仅局限于盈利能力。在特殊情况下,央企还承担着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还要去做一些非国有资本做不到或不愿意做的事情。
本刊记者采访了三位权威人士,以期让公众理性看待2011年度央企盈利能力下降之事,正确营造央企健康发展的大环境。
大环境下难以独善其身
《国企》:财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12月,国有企业成本费用总额为348981.3亿元,同比增长22.4%。其中: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2.9%,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同比分别增长13.9%、14.7%和33.6%。
虽然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同比继续增长,但与去年同期相比,盈利能力已连续数月下降。并且“重灾区”集中于央企。造成央企盈利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刘澄:2011年的世界经济环境不景气,社会总体的盈利能力都在下降。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央企交出这样的成绩单也不算不好。
客观上来说,主要是宏观经济调控造成社会总需求下降,使得产业过剩的矛盾更加突出。拿钢铁行业来说,一是总需求减少,如房地产、基础建设等对钢材的需求在减少。二是严重过剩,企业绝大多数都亏损。
主观方面,个人认为,现在央企的投资方向很多都是过剩行业,这个行业本身就是过剩的,最典型的就是钢材行业。
王志钢:某些经营指标的回落,并不能与盈利能力下降直接划等号。这是两件事。不可否认的是,外部环境的因素较为突出,特别是第四季度因欧债危机导致需求不畅,大企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金融危机以来,央企一直在调整,想方设法保住增长业绩。2011年通胀较为明显,导致各项成本开支上升,和以前相比,成本费用这一部分增加的就比较多。以电力行业为例,一边是煤炭价格快速上涨,一边是电力央企承担社会责任,开足马力发电。在煤电矛盾的背景下,可以说发电越多,亏损越大。这也是客观原因。
实际上,2011年央企数据要比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好看的多,这也说明了央企的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都有所增强。
文宗瑜: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由于央企在国民经济中权重较大,受到较大影响是必然的。央企多处在中上游,在资源、能源价格上涨之后,盈利空间遭到挤压也是原因之一。
理性分析盈利下降
《国企》:有分析人士据此认为中央企业乃至全国国有企业的整体实力还不是很强,虽然盘子大、收入多,但是盈利能力差。您怎么评价央企盈利能力下降的说法?
刘澄:一般来说,央企的盈利能力是否下降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比较才能得出准确结论。一是与平均盈利能力相比,二是与民营外资企业的盈利能力相比,三是与自身所在的行业比。在没有经过严格的比较、论证,仅凭过去一年的几个数据就下结论,有失偏颇。
文宗瑜:与2009-2010年相比,2011的增速下滑是必然的。2009年,国家推出了四万亿的投资刺激计划,央企拿了相当多项目,取得较快增长。到2011年,四万亿的投资刺激效应基本结束。
事实上,从2003年以来,央企一直在快速扩张。这种高增长态势持续了七八年。快速增长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增速回落、进行调整也是正常的。
《国企》:有观点认为,央企占用了很多政府及社会的资源,不应该交出这样的成绩单,这正是效率低下的表现。对此,您怎么看?
王志钢:大家要保持一个比较宽容的心态看待央企。在过去几年时间中,央企成长较快。但任何企业都要遵循经济规律,增长达到一个峰值后,往下调是理所当然的,央企也不例外。
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一些和国家产业政策对接的央企,享受政策资源多一点是可以理解的,这也和央企的社会属性比较接近。当然,必须说央企是全社会的共同财富,其改革发展成果由全国人民共享。
文宗瑜:对待央企,不能单纯要求其追求利润增长。央企要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要去做一些非国有资本做不到或不愿意做的事情。事实上,过去几年来在发展导向上存在问题,片面强调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以至于增速放缓,盈利能力下降就受到指责。
刘澄:我觉得央企交出这样的成绩单还可以,原因是整个行业都下降。实际上,在过去一年中,受到经济大形势冲击更大的是中小企业,他们的盈利能力下降更多。与中小企业相比,央企的日子要好过一些。
提高未来抗震能力
《国企》:请您预测一下今年央企的经营形势?我们需要警惕哪些问题?
王志钢:很多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形势可能更趋复杂。希望央企走的更稳当一点,既要保增长,又要调结构,还要加强管理提升。央企每走一步,都要踏踏实实,巩固基础,不要过于浮躁。
刘澄:我觉得2011年的经营形势很严峻,我想2012年中最严峻的时候已经度过了。2012年整体经营形势应该逐渐趋稳,宏观调控的紧迫性不像2011年那么严峻,整体宏观数据在向好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的宏观调控力度不会进一步加强,甚至在个别领域会有局部微调。
总体经营环境在趋于好转,央企的盈利能力应该会有提高,但是大幅提高还是不大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要警惕央企再走靠单纯扩张壮大规模的老路。央企新一轮的发展必须紧紧围绕提高盈利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开展工作。
不能说经济形势好了,就不再进行结构调整及转变发展方式。中国经济再也不能单纯地走数量型的扩展,要注重质量,提高盈利能力,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提高技术密集度,提高技术水准,在这些方面多下文章,真正发挥央企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性、先导性作用。
《国企》:作为国民经济的顶梁柱,央企未来如何提高市场“抗震”能力?
刘澄:央企也有区别,有的处于竞争性行业中,有的在非竞争性行业中。因此就不能一概而论。对非竞争性行业的企业,比如中石油,不应该考虑它的盈利能力,而应着重考虑它对社会的公益性职能。对于处于完全开放的、竞争性行业的企业,要看国家的资本投入,能不能达到预期收益,能不能在行业中发挥骨干作用。
为提高抗震能力,一是要利用好国家给的政策。二是要学会资本运营,通过资本运营,调整企业自身结构,不能走单纯的规模扩张之路。
现在国资委积极推动央企的兼并重组,以提高央企对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当然,在重组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搞“拉郎配”,更多的是尊重行业规律。
在整个2012年都要强调的原则是,通过兼并重组来优化产业布局。
文宗瑜:必须认识到以前的一些高速增长是建立在产业布局结构不合理基础上的。因此,有三个问题值得研究。一是放慢扩张步伐,二是强化内部管理,三是围绕主业进行结构调整,出售、转让非主营业务。
从长远来看,要加快改革,推动产权多元化,促进管理体制与激励机制变革。
王志钢:央企提高抗震能力,首先要加强风险防范研究,心态要实际一点,维持企业安全运营。其次,要增强管控能力,在不断做大的基础上,在质量改善上下工夫。第三,在全球化布局中,加强新环境的研究,特别是推进文化融合。
个人认为,央企既要注意经济形势变化、抓住机遇发展,又要练好内功、加强内部管理。特别是进行资源整合,以前多是只进不出,现在要实现优化,不符合企业发展方向、与主业和业务布局无关的,要处理掉。央企要通过调整,建立相对好的业务架构和管理实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盈利能力和市场控制能力。
在资源整合过程中,有两根主线,一是加大自主创新,二是走出去。如果这两点没有实现突破,央企仍是大而不强,只是区域型企业,只能说明央企没尽到责任,中国也难能成为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