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pingdu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经常碰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会驱使我们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创新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对数学课程来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它是贯穿学生学习的主线,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而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现在的数学课是枯燥的、无滋无味的。课堂上学生死气沉沉、缺乏思考,学习的积极性在慢慢地下降。学生缺乏这样的问题意识,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学模式还是传统的“以师定教”的形式,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探索,课堂上还是牵引着学生学。这样的课堂学生不敢质疑,没有勇气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害怕说的不是老师给定的标准答案。长此以往,学生不会提问、不会思考,不会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衰退。改变学生现状的唯一策略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思维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学生能否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主动参与,形成和谐、互动的探究氛围,学生的问题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怎样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要打造民主课堂,让学生“敢问”
   小学生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的事物比较敏感,乐于追问为什么,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教师权威观”,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打破陈规,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有心理安全感,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这样学生就敢于质疑,敢于提出问题,以积极的心态投入数学问题探究活动中,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不同的想法,有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
   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想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来源于“困惑”。在实践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感悟的契机,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内在欲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中持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批判,学生的“问题意识”会越来越强烈。
   新课改要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自主学习,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合作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营造一种既有独立思考,又有相互探讨,既有自主学习,又有相互合作的学习氛围,在自主活动中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会问”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善思好问,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克服思维定式,拓展问题空间,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学生可以将课内的兴趣延伸到课外,将课内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爱发现、爱思考的好习惯,学生的问题意识会慢慢提升。
   比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積》这一内容时,我的感触就很多。情境图给出的是一个虾池的平面图(多边形),当我出示这个图形,要求学生求一求虾池的面积时,学生的眼神是迷茫的。这时,我找到几个学生问了一下他们的想法,他们的回答是“这个图形没法用面积公式直接代入计算,我们没有学过这样图形的面积公式”。听着他们的回答,我顿悟了,学生的思维已经被前边学过的规则图形的面积给框住了。这时,我给学生以引导,“这个图形我们没学过面积计算公式,能不能把它转化成我们前边学过的图形呢?”说到这儿,有些学生有所启发,说可以转化成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其实,这时,学生的问题意识已经开始慢慢地形成了。
   接下来,我没有直接讲解这个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而是选择了让学生自己思考,同伴之间互相交流。他们交流得非常激烈、非常投入,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想法积极主动地说给同伴听,看得出,他们参与的过程是快乐的,是积极主动的。
   总之,我们只有主动地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条件,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才能帮助学生养成善于质疑的习惯,进而提高学生从数学角度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每天打开手机,无论是微信朋友圈,还是腾讯新闻的热点头条,总会弹出许许多多的推送文章。人们只需轻轻一点,就能读到各式各样的小短文。毫无疑问,这种手机上的浅阅读迅猛发展,让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信息量,确实是科技进步的鲜明标志。但是,这种浅阅读的方式,真的值得全民推广吗?   个人认为,手机浅阅读,正在不断降低人们的审美品位。一篇篇网络小说、社交媒体推送文章的诞生,或许只用了一两天甚至几个小时
期刊
小草感恩大树,是因为大树的庇护,小草才能茁壮成长;而我感恩父亲,是因为父亲的呵护,我才能走出失败的阴霾。   又是一张被画满红叉的试卷,一低头,鲜红的数字显得格外刺眼。想起自己在微黄的台灯下挑灯夜读的身影,想起那一次次失败之后拼命爬起的艰辛,我长长地吐出一口气,好让自己缓一缓气,为寻求心灵的安慰和继续奋斗的勇气,我终于一通电话让父亲接我回家。   我木然地坐在公交車上,看着车窗外被狂风吹刮得四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必须及时转变观念,把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首先要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其次,要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第三,利用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要指导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各种活动,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增加对德育的认识。   中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开展德育工作,拓宽德育阵地,增添德
期刊
作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作文教学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然而,语文教学难,作文教学更难。读和写历来要比翼双飞,才能使学生拥有较强的语文能力。多数学生却谈作文色变,望作文头疼,视作文为累赘。要啃下作文教学这块硬骨头,解铃还须系铃人,还是得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推动力。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收效甚好。   一、
期刊
《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指出,所谓“大问题”,是相对于细碎的小问题而言,“大问题”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需要学生运用已有知识,通过认真的思考,找到合适的解决路径,生成教学资源。设计“大问题”的目的,在于促成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中,真正做到“放下去”,改变课堂“小步走”的现象。“大问题”的特征是聚焦教学目标,生成丰富的教学资源;调用恰当的旧知进行重组。   新基础教育研究,主张运用“大问题”引领课堂,
期刊
素质教育时代,作为一线教师,如果我们再死死地“抱住”教材,“啃着”教材,那无疑就太落后了,不仅自身得不到成长,学生也只会变成等待喂哺的小羔羊,没有灵动的思想,没有独特的个性,将来走上社会也只能是平庸至极。   好的教育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这里的“好”并不是指成绩之好。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努力完成大家眼中的“好教育”。   一、教什么   这是值得每个人思考的问题。所谓的“教材”给了我们
期刊
美术属于视觉艺术,是以可视的形象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它运用各种物质材料,塑造平面的或立体的艺术形象。美术不仅仅包括绘画、雕塑这样的纯艺术,也囊括了建筑、设计等和人们密切相关的各个方面;不仅仅反映自然和社会现象,更表达了艺术家追求美、表现美的艺术情感。   所以,和教学中的其他课程比较来看,因为美术在生活中融入更多,授课中更能和学生的生活实践密切联系,具有更广阔、更灵活的教学空间。它不仅融合了造型·
期刊
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小学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互动教学被广泛地应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互动教学让学生可以自主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当前阶段,很多语文教师都是按照新课标进行教学,也取得
期刊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只要我们用心去感知风景的魅力与神韵,就会写出一篇篇优美的写景佳作。那么如何写好景物呢?   如果仅仅写“看到的风景”,是不全面的,还应该有听到、想到、感受到的风景。我们游玩过很多地方,选用哪处景物来写呢?这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   一、选取记忆深刻的风景   那处我们最为喜欢和记忆深刻的风景,是不是独有的?把这样独有的风景写出独特性,就
期刊
新课改的推进,为小学古诗词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开拓了小学教育的新局面。为此,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推陈出新,合理地改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策略,为学生们铺就一条更好的古诗词学习之路。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   枯燥乏味,是老一套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的突出特点。它通过要求学生对古诗词死记硬背来应对语文考试,只以试卷的分数衡量学习效果的好坏,学生无法感受古诗词本身所蕴含的深意、情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