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记叙文的语言赏析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agao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叙文的语言赏析考查历年来备受各方面的关注,推究其原因应该有这样两点:一是把着眼点放在了语言文字的操作层面上,考查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运用技巧的掌握运用情况。二是将着眼点放在了对文本的整体感知上,考查学生对于文本透露出来的作者的情感态度的理解能力。
  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语言赏析教学虽然受到老师们足够的重视(我也是一样),结果却并不理想,这从历次中考或平时阶段性的考查中可以发现——此项得分率不高或很低,其结果并没有和老师的重视程度呈正相关。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有了一点心得,今天把它整理出来和诸位同行交流交流。我把它概括为六个字,即“找角度,表态度”。这或许能撬开文本语言赏析的大门,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什么叫找角度呢?文本的语言赏析有它的切入点,那个切入点就是我说的角度,找角度就是找到切入点。什么叫表态度呢?就是表达文本中作者的相应的观点。就是说,面对一道语言类的赏析题,我们既要找到作者操作层面的技巧之类的东西,还要结合文本说出作者利用语言文字的某些操作技巧是什么目的。再简单一点说就是:作者利用什么手段,表达什么情感。
  记得有一年,句容市初二年级年底语文期末考试《最美的善举》一文练习题中有这样一道题:
  对下面句子中划线部分进行简要赏析。
  “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仔细阅读本文之后,我觉得可以从以下角度着手:①抓住动词“啃”进行赏析,“啃”这个动词很形象的写出了“络腮胡子”吃相很不雅。②抓住叠词“啧啧”来赏析,文章运用叠词,很生动地写出了“络腮胡子”在啃猪蹄时发出的声响,使人身临其境。③抓住夸张的修辞手法来赏析,“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很夸张地写出了“络腮胡子”满脸油腻的样子。④抓住内容来赏析,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络腮胡子”吃相不雅,从不喜欢掩饰自己,大大咧咧的特点。⑤抓住细节描写来赏析,这句话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络腮胡子”不拘小节、大大咧咧的特点。⑥抓住神态描写来赏析,“腻乎乎的脸像是从油锅里浸过一般”准确地写出了“络腮胡子”啃猪蹄儿时的神态……在市里改试卷时,我发现很多学生都提及了①、②、③这三种类别的切入点,对后面的三种(或其他言之有理的)在试卷中则很少提及,因为学生在答题时较少有人提到。什么原因呢?学生善于从修辞类着手(而不从其它角度),对语言进行赏析,这可能跟我们平日教学时的强调程度有关。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启发学生找角度应该多角度去找,而不能思维单一化。
  那么,怎么表态度呢?这里牵涉到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作者在文中的情感变化学生应该有个全面认识。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说了这样一句:“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3号床那个陪床的男人”,而这个男人就是“络腮胡子”,接着下面先从正面写了“络腮胡子”的不良表现:大大咧咧、说话嗓门大、吃饭时满嘴油腻、将空床占为己有、睡觉鼾声大等,后又从侧面来表现“络腮胡子”:“同络腮胡子形成对比的是1号床的那对母子,他们总是安安静静的”。由此可知作者对“络腮胡子”是厌恶的。后来作者得知“络腮胡子”通过收买蝉蛹暗中帮助1号床病友并使被帮助的1号床得到尊重这件事,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心头忽然涌起一股别样的温暖”,内心对“络腮胡子”充满了敬意。那么作者的感情线索应当是:由厌恶到感动。而文中的划线句恰恰就是表达了作者对“络腮胡子”的厌恶之感。
  所以,划线句答案的第二点应该是:表达了作者对“络腮胡子”的厌恶之情。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年底改试卷我很有幸被分到改这一题,句容市初中二年级的大部分学生的这道题目都是我改的。这道题目有两个得分点,第一个得分点(找角度)较多数学生拿到分了,但第二个得分点(表态度)大约只有十分之一的学生得到分数。
  那么,学生找到角度了却为什么不能表达作者的态度呢?这使我想到语文教学中时常提到的“意”“象”“法”了,“意”“象”“法”这三个字分别代表了“写作目的”“写了什么”“怎样写的”,其中“写了什么”、“怎样写的”这两块学生分析得比较好,但是却忽视了作者的写作目的,这一方面可能是学生没有认真研读文本,没有能联系上下文综合思考,常常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阅读能力实在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可能是我们老师强调的不够或是强调了仍然没有效果。
其他文献
不知是温婉内敛的性格,使我在上学时就酷爱语文;还是文学的涓涓细流温润了我的情感。总之,尽管我的求学生涯曲曲折折,也无任何辉煌可言,却始终有一个闪光点,如一颗璀璨的星,照亮我因文学而日渐丰富多彩的内心。虽不夺目,却也有诗意的光辉。我想,这便是我与语文教学的缘分吧!  记得刚参加工作那一年,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纪,又加上刚一上班便被委以“毕业班”的重任,那份因得到领导赏识而迸发出来的激情,使我每
期刊
落实生本教育,关键要寻求一种简便实用易行有效的依托抓手,而这个依托抓手就是我们现在广为推行的“导学练案”。导学练案应集教案、学案、练案为一体,为了实现三维目标在课堂中的达成,根据教学实际,笔者认为语文导学练案的编写应做到”四突现”。  一、指导思想上突现”学生”  教师在编写导学练案时要“以生为本”,以学生学习为主,能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意识和良好习惯,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空间
期刊
议论文写作是初中作文教学的一个难题,因为学生的理论水平还不高、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尚未达到相应的要求,所以议论文教学往往费时不少、收获不大。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议论文作文水平呢?作为一名普通的初中语文教师,融合众家之长,我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指导训练方法。  一、先抓两头,归纳方法  文章开头开的好,能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能抓住读者的心,文章结尾收的好,能给读者以完美的感受。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
期刊
古人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学生如果学好三年的初中语文教材,在考试中能 “盘活”教材,有效发掘教材资源,也就能占领中考作文的制高点。纵观近几年的中考优秀作文,很多都是直接得益于语文教材,考生如果能把教材学好用活,在考场上就能信手疾笔,且文采飞扬,极易写成佳文。“盘活”教材,应从三个方面为作文增添亮点。  一、含英咀华,积累名句,注重品味语言。  现行语文教材是一座富矿,新选文章绝大多数文质兼
期刊
“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考得满意”一直以来是每个老师的愿望。然而考试使得语文教学除了学课本、就是做习题。学生读书的时间很少,而且根本没有多少书可读。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老师不厌其烦的讲解、学生大量的练习,老师口干舌燥,学生筋疲力尽。语文老师出力不讨好。尽管这样,语文考试也是大海捞针,语文教学的现状让我们在困惑中探索。  识字教学——感受汉字的博大精深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历史上,自从有了汉字便有了识
期刊
作文教学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采取一定的策略,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要想有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如善于发现作文的闪光点,用肯定的态度去欣赏并利用这些闪光点,让学生体验到作文成功的乐趣,激发写作的兴趣,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一、发现学生作文中精妙的词、句  着名教育家家叶圣陶认为:“学生作文中任何一点可取的地方,都应找出来,肯定他的想法和写法。”我们认为,学生
期刊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书、读得透,方能学有所得。在现代社会里,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下要学好语文,也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读书。读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语感,吸收祖国语言精粹,提高写作的水平,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培养自己的文化素质。  教师引导,由课内阅读导向课外阅读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书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多观察自然、观察社会,从而发现问题,产生了困惑,才会产生求知的欲望。只要有了想读的
期刊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文本总是存在着某些“空白”和“不确定性”,因而读者阅读鉴赏过程中有着充分的能动性,存在着自由发挥的极大空间;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生活经验、文化修养、艺术趣味不同,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也不同,存在着主观的差异;其面对文本所使用的方法和表现出的兴趣与深度等也都因人而异,其鉴赏过程和结果也是千差万别的。那么,如何有效进
期刊
首先谈谈快速写人。描写人物的方法其实很多,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等。快速写人的过程中,同样也会用到这些方法,但在运用到这些方法时一定要立足于快。其具体步骤是:  1.品德定向。因为写人的文章,主要是写出人物性格特征和思想品德。写正面人物,就要写出他的高尚品德,以此来教育人和鼓舞人。写反面人物,却要写出他的卑劣品德,使之成为反面教材,以此来鞭策人和警示人。因此只要一看到
期刊
一、严重影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是学生在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使用范围最广的交际工具。在口语交谈中,要表达自己的心思,就要对构成语言的材料有所掌握才能进行灵活运用,要灵活运用就要有一定的语法知识才能使说话有技巧,表达才能有声有色、声情并茂。对于初中学生口语表达,放到平时说话的最低标准,最起码对构成语言的材料要组合到位。现在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老师时常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在训练中,就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