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改打开了学生智慧的大门,课改使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发挥的淋漓尽致,课改在为学生打开一扇门的同时,也为老师打开了一扇窗。课改中学生的自学环节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来完成,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大胆质疑。通过课改使我们的课堂真正围绕“人”在发展,尊重了孩子的天性,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让学生享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让师生共享美好人生,这才是真正人性化的课堂。
【关键词】课堂;舞台;课改;因材施教
小小的课堂对学生来说就是他们生活学习的主要阵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使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去演绎、装扮、驾驭这个舞台,将是他们的人生精彩所在,也必将使他们得到最大的收获。
学生到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能够得到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认可是他们最大的满足。我校进行课改以后,每个班设6个小组,每组8人,桌子并列在一起,学生面对面入座,组内一帮一结对子,人员的搭配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便于组内交流与合作。小组内讨论相当于一个小舞台,在教室内的展示就相当于一个大舞台,每天学生就在这两个舞台上表演,找到自信,找到自尊。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肯定与提高,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改打开了学生智慧的大门。一个班几十个人的聪明才智肯定胜过老师一个人的智慧,事实证明的确如此。例如,在学到显微镜的呈像原理时,显微镜呈的是倒立的、左右相反的像,怎样写出字母“F”在显微镜下呈的像呢,有学生讲:考试的时候把试卷倒过来写一个“F”,试卷正过来看到的就是它的像。一语点醒梦中人,多简单的方法呀,多聪明的学生啊!
在学到生物的特征时,有学生问:繁殖是生物的普遍特性吗?在我还没作出回答时,学生马上举出例子“骡子”,它是马和驴的杂交后代,但是它就不会繁殖后代。多智慧的学生呀!自问自答,有理有据。
在学到植物的运输作用时,俗话说,“树不怕空心就怕剥皮”,为什么还有“梨树砍三刀,果实压弯腰”的说法呢?学生展开了辩论。有学生说前者环剥的是主茎,根得不到有机物树就会死掉;后者砍的是侧枝,使枝条上的有机物得到了积累,果实就会变大。本来他的解释已经够全面了,这时又有学生站起来反驳:他说的不完全正确,就算是不砍枝条,果实也会慢慢长大,把枝条环剥目的是使营养积累的更多,应该说加快了果实的生长。不能不说学生的思维超出了老师的想象。
课改使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发挥的淋漓尽致。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小组内的成员彼此成了不可缺少的好朋友,一起学习,一起活动,彼此都感觉自己难以离开这个可爱的群体,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合群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感到要想使自己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必须做到小组之间的每一个成员相互帮助,相互取长补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了小组成员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帮助本组成员共同提高的好品质。“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课改在为学生打开一扇门的同时,也为老师打开了一扇窗。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名老师对几十个学生,在平时的管理上不免会出现漏洞,或者有检查不到的地方,特别是在平时学生写作业、改错题、记忆上,有个别同学钻空子,不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进行分组后,组长就相当于小老师,能够随时监督组员学习,哪项任务不完成都能被查出来,这样使不学习的学生没有空子可钻,作业也都能按时完成了。
课改中学生的自学环节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来完成。在指导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免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古人曰:“亲其师,则信其道”。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老师应运用“驶进心灵港湾”的形式和学生进行交流,应“蹲下身子”和他们一起去感受学习过程,甚至不耻下问,做他们的学生,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学生一旦经过锻炼不再“摸着石头过河”了,掌握了“金钥匙”,那么开启科学知识的大门便不再困难。
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大胆质疑。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允许学生质疑,甚至鼓励他们敢于“异想天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这堂课达到“课开始,情趣生;课进行,情趣浓;课结束,情趣存”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课堂中乐学、会学,融“快乐”于教学中,真正体现寓教于乐的教育思想。
一节课结束以后,需要进行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小组互评,让学生在相互评价中不但知道了自己结论的对错,更学会了接纳别人、与人沟通,既相信了自己,也尊重了别人,找到了自信也找到了不足,从而在心灵上得到洗涤与升华。
通过课改的实践,使我深深的认识到:怎样的课才是新课标下的一节好课?怎样的教学方法才更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那就是我们的课堂必须围绕“人”的发展,必须尊重孩子的天性,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让师生共享美好人生,这才是真正人性化的课堂。
【关键词】课堂;舞台;课改;因材施教
小小的课堂对学生来说就是他们生活学习的主要阵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使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去演绎、装扮、驾驭这个舞台,将是他们的人生精彩所在,也必将使他们得到最大的收获。
学生到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能够得到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认可是他们最大的满足。我校进行课改以后,每个班设6个小组,每组8人,桌子并列在一起,学生面对面入座,组内一帮一结对子,人员的搭配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便于组内交流与合作。小组内讨论相当于一个小舞台,在教室内的展示就相当于一个大舞台,每天学生就在这两个舞台上表演,找到自信,找到自尊。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肯定与提高,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改打开了学生智慧的大门。一个班几十个人的聪明才智肯定胜过老师一个人的智慧,事实证明的确如此。例如,在学到显微镜的呈像原理时,显微镜呈的是倒立的、左右相反的像,怎样写出字母“F”在显微镜下呈的像呢,有学生讲:考试的时候把试卷倒过来写一个“F”,试卷正过来看到的就是它的像。一语点醒梦中人,多简单的方法呀,多聪明的学生啊!
在学到生物的特征时,有学生问:繁殖是生物的普遍特性吗?在我还没作出回答时,学生马上举出例子“骡子”,它是马和驴的杂交后代,但是它就不会繁殖后代。多智慧的学生呀!自问自答,有理有据。
在学到植物的运输作用时,俗话说,“树不怕空心就怕剥皮”,为什么还有“梨树砍三刀,果实压弯腰”的说法呢?学生展开了辩论。有学生说前者环剥的是主茎,根得不到有机物树就会死掉;后者砍的是侧枝,使枝条上的有机物得到了积累,果实就会变大。本来他的解释已经够全面了,这时又有学生站起来反驳:他说的不完全正确,就算是不砍枝条,果实也会慢慢长大,把枝条环剥目的是使营养积累的更多,应该说加快了果实的生长。不能不说学生的思维超出了老师的想象。
课改使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发挥的淋漓尽致。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小组内的成员彼此成了不可缺少的好朋友,一起学习,一起活动,彼此都感觉自己难以离开这个可爱的群体,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合群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感到要想使自己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必须做到小组之间的每一个成员相互帮助,相互取长补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了小组成员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帮助本组成员共同提高的好品质。“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课改在为学生打开一扇门的同时,也为老师打开了一扇窗。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名老师对几十个学生,在平时的管理上不免会出现漏洞,或者有检查不到的地方,特别是在平时学生写作业、改错题、记忆上,有个别同学钻空子,不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进行分组后,组长就相当于小老师,能够随时监督组员学习,哪项任务不完成都能被查出来,这样使不学习的学生没有空子可钻,作业也都能按时完成了。
课改中学生的自学环节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来完成。在指导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免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古人曰:“亲其师,则信其道”。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老师应运用“驶进心灵港湾”的形式和学生进行交流,应“蹲下身子”和他们一起去感受学习过程,甚至不耻下问,做他们的学生,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学生一旦经过锻炼不再“摸着石头过河”了,掌握了“金钥匙”,那么开启科学知识的大门便不再困难。
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大胆质疑。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允许学生质疑,甚至鼓励他们敢于“异想天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这堂课达到“课开始,情趣生;课进行,情趣浓;课结束,情趣存”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课堂中乐学、会学,融“快乐”于教学中,真正体现寓教于乐的教育思想。
一节课结束以后,需要进行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小组互评,让学生在相互评价中不但知道了自己结论的对错,更学会了接纳别人、与人沟通,既相信了自己,也尊重了别人,找到了自信也找到了不足,从而在心灵上得到洗涤与升华。
通过课改的实践,使我深深的认识到:怎样的课才是新课标下的一节好课?怎样的教学方法才更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那就是我们的课堂必须围绕“人”的发展,必须尊重孩子的天性,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让师生共享美好人生,这才是真正人性化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