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兼程:AT徒步者的宿命

来源 :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hacz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T全线长达三千五百多公里,经过十四个州。徒步者习惯把这十四个州从南到北大致划分为五个区段:1.佐治亚、北卡和田纳西;2.弗吉尼亚、西弗吉尼亚;3.马里兰、宾夕法尼亚和新泽西;4.纽约州、康乃狄克和马萨诸塞;5.佛蒙特、新罕布什尔和缅因。
  徒步AT有两个方向:北向(North Bound,简称NoBo)和南向(South Bound,简称SoBo),所以徒步开始的季节也有两个:北向的一般在三月下旬到四月中旬从南端的佐治亚州出发,大约在九月至十月上旬抵达北端的缅因州卡塔丁山。三千五百公里的路程,平均完成时间为六个月。海拔两千多米的卡塔丁山所处纬度相当于中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一带,十月上中旬就开始下雪,十月十五日就开始封山,所以如果迟于四月下旬出发,除非脚力极快,否则很难赶在十月大雪到来之前抵达北端终点。但如果出发太早,如笔者选择三月初出发,则容易在南部山上接连遭遇寒流暴风雪和摄氏零下10度的酷冷,前行艰难。
  而南向者的最佳出发时间则在七月上旬左右,在年底前到达南端的佐治亚州斯普林格山。这个方向的徒步者如果出发早于六月中旬,北部缅因州的积雪刚刚消融,再加上雨季,山坡泥泞难行,山谷和低洼处到处是沼泽积水,溪流汹涌,更兼蚊虫、小咬和蜱虫肆虐,给徒步者平添许多困难。但如果出发太晚,比如八月之后,按一般速度则很难在年底前抵达南部终点,而且十二月份,南部山区也会冰雨暴雪不断,行路困难重重。
  每年挑战AT全程的数千人里,大约百分之七十左右是北向的,不到百分之三十是南向的,这是两种最经典的走法。此外还有近些年比较流行一种所谓翻转式走法(Flip Flop),即五月或六月,甚至七月从中间某州,如西弗吉尼亚、宾州或纽约州起步,一直走到北端。然后再搭车回到原先起步的地方往南走,在年底前走到南部终点。这种分两段的翻转式走法以前颇遭人不齿甚至不被承认,但近年渐渐走的人多了,也就進入正宗。尤其是,这种走法比较适合在校学生或毕业生。他们五月、六月毕业或者放假,不愿久等,抓紧时间先朝着一个方向走,走完再去走另一边,在年底前完成全程。
  佐治亚、北卡和田纳西三州,传统上属于美国南部农业州,这些州的居民大多数政治上比较保守,信仰基督教,反对同性恋和堕胎,是共和党的铁票仓州。他们当年虽然在南北战争中战败,独立诉求未能实现,但至今仍有许多民众在屋外悬挂当年的邦联国旗帜。但对徒步AT的人来说,这几个州的居民最为朴实淳厚热情,乐于助人。一路走过来,这三州碰到的小径神奇最多,如果需要下山到附近小镇补充食物,公路上也最容易拦到顺风车。而在北部最开明最为自由化的纽约和马萨诸塞等州,反而小径神奇最少,拦车也最不容易。人性之复杂,并不以政治保守或开明取向为唯一圭臬。
  初春走在这数州南部山岭上,举目望去,四处一片枯焦肃杀,时不时风云突变来场阵雪,一旦在山脊上遭遇迎风面,强风夹着雪粒扫到脸上,像砂子打磨。露在外面的鼻子脸一会儿就麻木了,戴着厚抓绒防寒手套,手指尖照样麻木。只有拼命赶路往前走,才能让身体渐渐暖和过来。三月时节,天亮得晚,黑得早,一般五点半之前就得赶紧扎营,在天完全黑透之前赶紧吃完洗漱毕,钻进睡袋让哆嗦的身体慢慢暖和过来。这时候,无比盼望春天夏天赶快到来,好享受阳光下的温暖。只是,当真正在烈日下暴晒翻山越岭挥汗如雨时,却又开始回味寒冬时节的酷爽。顶寒冒暑,风雨兼程,是AT徒步者生来的宿命。
  弗吉尼亚境内的AT线长达近九百公里,从南往北纵贯,要徒步一个多月,虽然越走越暖和,但是春季的雨水也越来越多,经常连续数日甚至十数日在风雨中跋山涉水,当所有换洗衣服全部湿透之后,只好穿着又脏又湿的衣服赶路,盼望到下一个小镇洗澡洗衣服,用上烘干机,穿上干爽的衣服。文明世界的日常生活,此时成了徒步者心目中的无上享受。
  更糟糕的是,随着天气转暖,山里各种虫蛇纷纷出笼。走在小径上,一不小心就蜘蛛网糊了满脸,脖子上落下个俗称“吊死鬼”的毛毛虫,蛰得红肿一片。至于蚊子牛虻沿路围追堵截、不屈不挠跟踪叮咬,更成了家常便饭。于是,下雨虽然到处湿漉漉的难受,而且长满青苔的石头滑溜溜,稍不留神就要摔跤,但是,至少没有随处飘荡的蜘蛛网线,没有悬挂空中、稍不注意就会一头撞上的“吊死鬼”,没有绕身圈舞炫耀飞行技巧的蚊蝇,走起来反而欢畅。尤其是“空山新雨后”的那短暂瞬间,更是怎一个爽字了得!可惜只要空中的水分潮气减少,“小伙伴们”立即热闹登场,各种围攻开始。本来也是,它们原本就是森林中的主人和原住民,我只是一个偶然闯来搅扰它们正常生活的过客,不交点买路钱似乎也说不过去。
  如果说到AT线上最危险的生物,既不是体型威猛的黑熊和形容萎缩的土狼,也不是老鼠和毒蛇,至于野蜂和蜈蚣毒蝎之类更不是什么大问题,人们谈其而色变的是一种叫蜱虫(Ticks)的吸血寄生小虫。
  普通状态下的蜱虫只有绿豆大小,但据说吸饱血之后,身体可以膨胀数倍甚至十数倍,煞是吓人。蜱虫分布范围极广,开春之后,从南方的佐治亚到极北的缅因州都可见其身影。蜱虫平时躲藏在草地和树林里,嗅觉极为灵敏,几米外即可闻到人或动物身上发出的体味,然后迅疾爬上草尖或树叶上,待人畜经过时跳到身上,然后用钳子一样的尖嘴扎进肉里,从此就寄附在宿主身上,吸血为生。
  如果只是吸血也就罢了,恐怖的是,当蜱虫吸血时,口腔中的唾液以及唾液中寄宿的病菌也随之进入人体,从而引发各种病症。其中最“搞笑(有点不厚道哈)”的是红肉过敏症,此病会引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殊抗体,以至于得此病者终身不能吃肉,否则会引发身体的一系列过敏反应。如果是素食者也就罢了,如果患者嗜肉如命而终身只能对肉望洋兴叹,无异于是身心的酷刑折磨。
  不过北美蜱虫传播的最主要病症是莱姆病,此病症状以发烧、畏寒、头痛以及身上各处关节痛为主,此外还有呕吐、腹泻和食欲不振等,由于此病颇为类似普通感冒发烧,而AT徒步者整日风餐露宿且极度营养不良,一旦发生这些症状,往往会以为自己只是感冒而不在意,在深山老林中很容易延误治疗,即使下到山下村镇,也往往会被乡村医生误诊为感冒发烧,除非患者明确告诉医生,自己曾被蜱虫叮咬过,以引起医生的警觉。   蜱虫附上人体后会将整个头部扎进肉里吸血,由于它会在叮咬过程中分泌一种麻醉剂,受害者会对叮咬毫无感觉。一旦发现身上有蜱虫,也不能硬拔,因为它会用钩喙紧紧叮住人体皮肉,若是硬拔,会使得蜱虫身体分离,脑袋仍在人体肉中,引起感染发炎。唯一的办法就是朝蜱虫身上抹点酒精、汽油及风油精之类的刺激物,或者滴些普通食用油使其难以呼吸,当它感觉难受时,它会不由自主松开口,这时才能顺势将它整个身子拔出来。
  我那天在溪边洗脚,看见小腿肚有个黑斑点,以为是泥浆,捧水一擦,竟然擦不掉,当时心里一沉,仔细一看,果然是蜱虫。幸好同行者有酒精纱布和小镊子,将其完整钳出。一般来说,被蜱虫叮咬之后,要立即连续服用三天到一周的抗生素,以防止病菌在体内蔓延。如果被叮咬处周围出现过敏式红斑,这说明病菌已经进入体内,需要尽快去医院求治。
  当然,并不是所有蜱虫都带有这些恐怖的病菌,据说在北美,每四只蜱虫只有一只“携毒”,我运气不坏,没碰上那只坏蜱虫。被叮咬之后,提心吊胆了好几天,发现身体没任何异常,才放下心来。不过从那之后,我每天早上出发之前都要在两腿以及其他暴露部位喷上防虫喷剂,喷一次可以管8-12小时不受蜱虫等侵袭。这次我虽然侥幸逃出生天,但不是每个人都如此幸运,一路我碰到过好几位受害者,他们有的在医院打针吃药几天治好了病,最严重的一位在医院躺了整整两周才恢复过来,重新走上AT。
  西弗吉尼亚境内的AT线虽然只有几十公里,但其中小城哈坡渡(Harpers Ferry)却是ATC总部所在地,而且是AT全程的近乎中间点。到了这里,多少会给全程徒步者一些心理慰藉:总算走了一半了。
  对三四月出发的北向徒步者来说,踏入宾州基本上就进入夏天了。暑热和缺水是最大的考验。马里兰、宾州和新泽西这几州山不大海拔低,一到夏天,如果连续几天烈日高温,泉水干涸,池塘水淺变得像沼泽,水质污秽不说,水面上扭曲舞动着各类孑孓类生物,视之令人难以饮用。但焦渴无奈之际,万不得已也只好过滤之后再投以杀菌药片或者煮沸,才敢入口。
  除了水资源的匮乏,在路况上,马里兰地势平缓,有些地方要穿过大片的农田和草场,风和日丽天气走起来很舒服,但一旦烈日炎炎或暴雨成灾,要么被无遮挡地全身晒出油,要么蹚水在半尺深的“沼泽”里,举步维艰。有时不小心沾到毒草毒木,会莫名其妙引起皮肤过敏,再被汗水一浸,痒痛难熬。至于宾州的石头路则更是恶名昭彰,AT徒步者把宾州全名Pennsylvania(宾夕法尼亚)改成为Rockyvania(石头法尼亚),这些累累石海,有些是自然形成,有些则是早年开矿炸山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整个光秃秃石头山。行走在石海上,尤其是下雨天,布满青苔的岩石滑溜异常,很容易摔跤受伤。我还在南部时,曾碰到过两位女士,一位是短途爬山者,一位是我拦顺风车时好心停下来载我一程的热心人,她们当年都曾走过AT,也都分别在宾州境内摔断了腿,从此告别AT梦。这让我过宾州时格外谨慎小心。
  纽约州境内的AT小径以哈德逊河为界,河南面的地形与新泽西类似,潮热缺水,山虽然不高,但岩石嶙峋,上下起伏,再加上虫蛇众多,走起来实在难以心情舒畅。但只要过了哈德逊河,山势渐渐高大,气候和水源却也日渐清亮起来。一路向北,穿过康州和麻省(即马萨诸塞州),山是越爬越高,但气候也越来越凉爽,山溪泉水也更加可人,不似前数州的污浊难饮。
  过了麻省就是AT线上的最后三州:佛蒙特、新罕布什尔和缅因。进入这三州,你会发现,原来前面走的差不多三千公里,似乎都只是为这三州做铺垫。四个多月里,背着重装包,每日徒步几十公里,风餐露宿,能量消耗导致体重遽降(我走完全程,体重减了30斤),在精疲力竭强弩之末之际来到这里,才发现眼前是一座更比一座高的山,一条更比一条难爬的巨石坡路,绝望浩叹之余,也只能硬着头皮带着满身的伤痛继续向前走:难不成到了这个地步还要退却?
  AT上有种说法:如果说进佛蒙特州是进大学,那么进新罕布什尔州则是去读硕士,到了缅因州,就是进了博士班,当你连滚带爬上到卡塔丁山,摸到山顶那块象征一切苦难结束的AT终点的牌子,才算是戴上光荣的博士帽走出AT这个大学校门。
  佛蒙特州境内有些高耸入云难爬的大山,但毕竟中间有些间隔,让你可以在稍微平缓的地带休整喘息。而一旦进入新罕布什尔州白山山脉(The White Mountains)连绵无际陡峭艰险的山峰,峰峰相连,石径起伏上下,让你根本没有喘息之机。
  白山山脉最高峰是华盛顿山。此山海拔虽只有1917米,但却是美国密西西比河以东最高峰之一。纬度是北纬44°16′14″,相当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纬度。由于山脉北部是加拿大魁北克荒原大湖,东部远眺大西洋,因而此山以气候恶劣著称,夏季多暴雨,冬季多暴雪,即使是盛夏,山上的气温也可以在一天之中的数小时内从摄氏30度降到零度,狂风大作之际,树线之上,遍地乱石,无处藏身,不少缺少户外经验的人因携带御寒衣物不足中招。据记载,华盛顿山顶最高风速曾达到每小时372公里(1934年测得),相当于十级大风的三倍半!这也是迄今为止地球陆地上测到的最高风速。超过这个记录的风速是1996年在澳大利亚外海南太平洋上的一次飓风,当时测得的风速为每小时408公里。在美国低海拔最危险十大徒步线中,此山名列第二。一百多年来,至2017年,已有159名徒步客死于此山或附近,最大死因是失温,其次是摔伤致命。
  出了白山,紧接着就进入AT线最后一个州缅因州。相对而言,缅因的山没有白山险恶艰难,但缅因州的最大挑战是抵达卡塔丁山之前的百英里(160公里)荒原无人区。缅因州地处极北,人烟稀少。百里荒原,大山大湖,除了早年伐木场在森林里开出的几条运送木材的但早已废弃的土石路,几乎看不到任何人迹。一旦进入,里面基本没有手机信号,也不要指望可以获得任何帮助和食物补给。背着至少七天的食物(警告牌上建议携带十天粮食)步入这百里蛮荒,身心俱感沉甸甸的压力。但历经数月,三千多公里的山已经爬完,这最后的关口,无论如何也得硬着头皮闯过。   走AT从美国南部一路徒步到东北端,经过十四州,除了感受不同地方的风俗人情和生活习惯,竟然在语言使用习惯上,连我这个外国人也感觉到极大的不同。记得穿越新英格兰时,发现一件有趣的事,就是一路经过好多很大的水面都不叫湖(Lake)而叫池塘(Pond)。
  记得当年在国内读大学时,读过著名作家徐迟翻译的美国早年自然主义作家梭罗写的《瓦尔登湖》,非常喜欢。后来发现书的原名是Walton Pond,于是觉得很好笑,觉得徐迟很聪明,把Pond翻译成湖而不是塘。梭罗在书中描写自己在水边森林里建了个小木屋,离群索居在大自然中思考人生。如果是湖边多有诗意, 如果是塘边,岂不成了看守鱼塘的老头了?
  后来到美国,有机会去离波士顿不远的Walton Pond凭吊了一番,发现水面辽阔,完全称得上湖,与理解中的池塘差得太远,于是觉得徐迟翻译成瓦尔登湖而不是瓦尔登塘的确有道理。
  记得走到马萨诸塞州的上鹅湖扎营,很宽大的水面,也是叫Pond(Upper Goose Pond)。当时好几个徒步者,而且都是来自不同地方的美国人提出疑问,为什么要叫Pond,而不是Lake?这时一个有学问的当地人说,在新英格兰地区,叫Lake还是 Pond与水面大小没关系,而与水面的形成有关。凡是有河水或大型溪流注入的水面才叫Lake,而由山间小溪或泉水汇聚而成的,无论多宽广的水域,一律叫Pond。听那位先生这么一解释,顿时觉得徐迟不仅是翻译得聪明,而且英语的学问还相当深厚,了不起。原来英文的Pond并不能仅仅望文生义机械地翻译成中文的塘,不同的地区用法竟然如此不同。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啊。看看上鹅湖照片,谁要说这是鱼塘,我跟他拼命!

温馨的大马士革


  对,它的名字叫大马士革(Damascus),但它不是中东国家敘利亚的首都,而是坐落在弗吉尼亚南部、紧邻北卡罗莱纳州的美国南方小城。
  在美国地图上,你大概可以找到几乎所有欧洲地名或由欧洲人命名的其他地区的地名。想去莫斯科?不用坐十多个小时的飞机,从纽约开车两小时就到,不过这个莫斯科是宾州的一个小镇。雅典、斯巴达、锡拉丘兹、罗马、巴黎、伦敦、约克、泽西……举凡你能点得出来的欧洲城市名字,在美国都能找到。而且还有新伦敦、新泽西和新约克(New York即纽约)新……之类的。光叫大马士革的城市,在美国就不止一个。一位AT徒步者出发前预先把补给物品邮寄到这个大马士革,结果走到这里却没收到,经查询才发现,包裹被误寄到马里兰州的大马士革去了。
  大马士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68年甚至更早。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上半叶,这里一片繁荣,满山遍野的原始森林资源不仅便利当地的开矿和钢铁冶炼,还为全美提供各类木料。据历史资料,1912年,这里运出的木材便超过宾夕法尼亚全州当年开采的木材总数量。此外,这里还是木制和藤制家具的制作中心,铁路和河流为木材和家具的运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当然,为木材开采和家具制作服务的各类工厂以及店铺也一片欣欣向荣。
  只是,到了二十世纪后半期,随着环保意识的高涨,人力资源费用的节节高升,再加上全球化浪潮,木料开采和木材加工业逐渐消失,然后以之为中心的各种工厂企业也随之败落,人口大量外流,整个城市近乎凋敝荒废。曾经的数千近万人口,到2000年人口普查时,大马士革只剩下814名居民。
  制造业消失之后,近些年大马士革努力发展旅游业,力图给小城未来增添点亮色。除了AT线穿城而过,还有三条国家级和州级自行车越野道经过这里,给小城带来不少商机和活力。也正因为如此,大马士革居民对AT徒步者十分友善,为他们尽力提供各种便利。小城里的客栈商店餐馆服务物美价廉,绝不胡乱宰客,给人留下十分温馨的印象。因此,在AT徒步者中,大马士革的口碑一直居于首位,被人称赞不已。
  大马士革之所以广受徒步者欢迎,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每年五月第三个周末,这里都要举办AT线上最大的徒步狂欢节(Appalachian Trail Day Festival)。连续三天各种酒水饮料和食物免费招待徒步者,各家户外公司也在此设摊,向徒步者半卖半送提供户外用品。那几天,成百上千AT徒步者,当年的和前数年的,纷纷赶来聚会。城里客栈那几天一床难求,而小城内外的空地上扎满五颜六色的帐篷,热闹非凡。
  若不是走AT,根本不会知道美国还有这么个叫大马士革的小城,但一旦去过,就再也难以忘怀。写到这里,突然想起那首叫《传奇》的歌:“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梦想着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见/从此我开始孤单思念......”
  想念走AT的日子,想念那座温柔的小城大马士革。

历史名城哈坡渡


  哈坡渡是我自己对位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小城Harpers Ferry(音译为哈泼斯费里)的“神”翻译。Ferry英语里是渡口的意思,与其音译为费里,不如意译为渡。就像Oxford中文是牛津而不是奥克斯福特一样。
  国内一般人很少知道哈坡渡这个地方,去那里的中国游客更是寥寥无几。但这座只有两三条商业街道的小城在美国人心目中却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不仅西弗吉尼亚州,哈坡渡邻近的几个州:宾夕法尼亚、马里兰、弗吉尼亚和俄亥俄等州的中学组织学生春游或秋游时,经常带他们去那里,除了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最重要的,是去接受美国历史文化的教育。而春秋旅游旺季的周末,这里以及周围的大小旅馆酒店无不爆满而致一房难求。
  哈坡渡坐落在西弗吉尼亚与弗吉尼亚以及马里兰州交界处,西南面是绵延无尽的群山和仙乃渡河谷,而东北面则是平缓丘陵平原的马里兰高地,然后就是一马平川俯瞰美国首府华盛顿。东部的两条著名的河流仙乃渡河和波托马克河在这里汇合,在当年公路系统还不发达、河流运输还占有重要位置的时代,这里是交通繁忙的津渡。山区的木材和矿石,平原的粮食棉花以及各种日用品,都要经过这里转运向四面八方。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初中设置美术课程,不仅可以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许多乐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多彩的美术课程,相比其他语
虽然冬季是农闲季节,但广大农民朋友的农用拖拉机也时常摘运输活动.北方严寒季节气温很低,农用拖拉机的使用与其他季节不大相同,广大农民朋友一定要注意使用,现将注意事项总
一、学术书未必不赚钱rn出版学术书到底赚不赚钱?这一问题时时困扰着有社会责任感的出版社和它们的编辑.我个人的体会是,学术书的读者尽管是“小众”,但只要认真去做,巧妙去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期刊
子宫肌瘤合并自发性血管破裂出血是临床上较为罕见的妇科急症,教科书中亦未提及。我工作10年,也仅见此1例,亦是术后才得以诊断。可见其发病率极低。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
目的探讨并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心率、血压等相关参数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北京航天总医院和北京航空总医院门诊或住院诊
站在世纪之交门槛上的新华书店,无论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正值“大开发”的西部地区,都在大谈物流,大搞物流建设。在我国正式向外商开放报刊零售业的今天,面对市场规则与
高校的知识分子最密集、最集中,汇集着党外各方面代表人物,是统战工作的重要阵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高度重视统战工作,党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学校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主要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认真学习,领会精神实质  统战工作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举办座谈会
悖论  一个热爱书籍的人。买不起一本书,买不起一个书房  甚至,连一方可以安静读书的弹丸之地都难以找到  一个热爱山水的人,困于生活,困于囊中羞涩的寸步难行  面对山水的召唤,不敢多迈出一步,真的身无分文。  甲午年夏天,于城市边缘看到一些九十年代红砖老小区  那些九十年代的豪宅,现在,它们像被城市排斥的乞丐。  在一栋又一栋摩天大楼面前灰头土脸,卑微。它们  最大的意义,是等待拆迁以后的摇身一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