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寸之地”,指的是用来给学生的作文写评语的那一小块儿地方。“方寸之地寄深情”,说的是老师给学生的作文写评语时,要突出一个“情”字:以“情”鼓励学生,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作文的水平;以“情”教育学生,让学生明辨是非,懂得做人的道理;以“情”疏导学生,使学生成为一个健康、开朗、快乐的人。
教师说话要有感情,写文章要有感情,给学生的作文写评语也要有感情。老师写作文评语,应该把握一些基本原则:切忌平平淡淡、漠不关心;切忌不痛不痒、褒贬不明;切忌名词术语、生硬冰冷;切忌冷嘲热讽、让学生抬不起头。
方寸之地寄深情,笔者是怎样在作文评语中寄“情”的呢?
一、表扬用激情。塞缪尔·约翰逊说过:“赞扬,像黄金钻石,只因稀少而有价值。”而我却不吝啬给学生以表扬,我信奉:赞扬是给孩子们最好的褒奖。每每阅读到学生的佳作,我就像品尝香茶,“啧啧”赞声不断。写评语,赞扬出自肺腑,喜悦难以掩饰,我将一则则短小的评语写得激情洋溢。
例如,学生写作《难忘的背影》,同学们写身边小事,抒真情实感。学生写的文章很不错,批改时笔者好几次落泪。批改完后,笔者好长时间回不过神来,笔者还沉浸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中不能自拔,笔者给学生的作文写的评语用情之深也可见一斑。如:
“多么感动人的故事啊,人和小鸭子之间竟有如此深情,让老师有点吃惊!小鸭子虽然遇车祸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她的在天之灵一定会说:‘谢谢主人将我写得这么美好。主人,你一定要努力呀,长大了当个作家给我看看,也不辜负咱俩交往一场。’”
“故事太曲折生动:危急关头,英雄救美,痛打劫贼。毛贼该打,打!打!打!最好将其踢出中国。这情节是你编造的还是你真实遇上的?哈!描写太精彩,老师好像在看电影。”
“有人将家比作港湾,有人将家比作炭火。而你奇思妙想,将家比作一棵茂盛的大树。你真是一个想象家!文章以树喻人,特别是将自己比作刚长成的绿叶,神采飘逸。盼你这片‘绿叶’快快长大,也成为一棵堂堂正正的‘大树’。”
在笔者批改的作文本上,类似的评语很多。
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我正是用充满激情的赞词鼓励学生们写好一篇又一篇作文的。
二、引导需热情。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说的是老师应跟学生建立感情,让学生亲近自己,才会“信其道”。这话启示笔者:看似平常的作文指导,也要在“情”字上大做文章。学生的作文,往往较粗糙,指导他们如何修改,是写作文评语的主要目的。以前笔者给学生提意见,逐条列出板着面孔说教,学生不太愿意接受,我也费力不讨好。后来我改变策略,评语中冰冰冷冷的句子变得热情似火:热情地讨论、热情地商量、热情地介绍、热情地推荐。这好比一个人向你问路,你除了指路外还有十二分热情,那人能不感动吗?由于在作文引导中展现了笔者的热情,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喜欢接受教师的引导。不少学生还不满足于笔者的几句评语,经常跑到办公室来和笔者商议呢。
李昂同学在《爱》这篇作文里,回忆因病去世的舅舅,文章很好可惜太短。笔者给这篇作文写的评语是:
“苍天无眼,大地无情,病魔夺去了舅舅年轻的生命。你永远忘不了舅舅的爱。你的痛比山大,你的泪似水流。你不应该只写舅舅将你举起放到他高高的肩上然后乐颠颠上街一事,值得你写的还应有很多很多。或许你因痛挪不动笔,那么我请求你:让我流着泪陪着你写吧!一定要写!快快去写!”
读了笔者的评语后,李昂同学很快将自己的作文补充完整,又一篇佳作在自己热情的指导下完成了。当笔者将这篇范文在班上朗读时,好多同学听着听着就流泪了。
笔者真的尝到了用热情引导同学们写好作文的甜头。
三、疏导用亲情。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作文是一个舞台:学生喜欢在这里展现个性、表达困惑、陈述爱憎;老师可以从这里发现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如早熟、厌世、仇恨等。写作文评语时,老师万万不能绕过这些坎,万万不能忽视对学生心理的疏导。在这一点上笔者是这样做的:扮演学生的亲人,以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的口吻,借写作文评语的机会,和学生“聊”上几句,将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用亲情来解开他们心中一个又一个的“结”。
笔者永远也忘不了刘欣和王云两个学生的故事。那是四年前,他俩读初三,笔者是他们的语文老师。刘欣和王云二人学习成绩很好,都喜欢写作文。
刘欣是一个开朗、帅气、阳光的男孩,有早熟的倾向。一次,他在一篇作文中记叙了他参加堂哥的婚礼一事。文章的结尾,他写道:“当晚我做了一个好梦,梦见自己也结婚了,新娘是我最喜欢的人,比堂嫂还漂亮。而且,我俩婚礼的排场还很大。”
笔者摹仿刘欣爸爸的语气,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在作文评语中写道:“是不是又想尝尝爸爸揍你的滋味?你智力好,又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是块上大学的料。你现在的任务是读书,结婚是十年后的事。以后不允许做这样的美梦!别的行动更不允许有!”
通过这次特别的心理疏导,刘欣同学抛开杂念,专心读书,考上了重点高中。如今,他已是武汉大学一名大一的学生了。
王云则是一个忧郁和不幸的女孩,她的爸爸抛弃了她的妈妈和她,已经好几年没回家了,她和奶奶相依为命。一次,她在作文里流露出对爸爸深深的仇恨,句句是控诉。她写道:“我恨不得拿刀杀了他。刀最好是钝的,不让他马上死,让他也体会慢慢的痛。……六月飞雪,我比窦娥还冤,我比窦娥还苦……。”
笔者是这样疏导她的:将她喊到办公室,用纸巾帮她擦拭脸上的泪水,笔者拿起作文本,轻轻地念自己写给她的作文评语:“没有爸爸,还有妈妈。没有妈妈,还有自己。不能怨恨,不能悲观,只能自信。就当自己是荒野里的一棵苗,有一丝阳光也能长成大树;就当自己是一粒随风而至的种子,只要有落脚的地方,就一定能生根、发芽,结出果实。”
后来的王云,中职毕业后,受聘于一家大公司当主管。她走出了心中的阴影,像别的孩子一样健康成才。
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心理的疏导者。我们应该像慈母一样,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
四、批评要真情。孙子云:“赠人以言,重于珠玉;伤人以言,重于剑戟。”作文评语最不该“伤人以言”,即使学生在作文中出现了不能原谅的错误,如照抄、书写潦草、不打标点、恶搞等等,老师也不该气昏了头,在评语中挖苦讽刺学生,或漠不关心写上冰冷词语如“照抄”、“重做”、“阅”等。该批评的一定要批评,但要真情对待,真正地关心学生,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帮助他们改正缺点。
学生当中照抄作文现象较为普遍,笔者给这类作文写的评语经常是这样的:“这文章写得多好呀,或描写,或引用,有思想深度。谢谢你花了一定的时间从书上摘录了这篇文章,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今后可要自己构思写作文哟!”
对于书写潦草的作文,笔者写的评语常常是寄以厚望:“知道砸缸救人的小英雄司马光吗?司马光为写《资治通鉴》,整整写了一屋子书稿。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一屋子书稿中,竟然没有一个字写得潦草的。而你呢?但愿你能成为我们班的司马光。”
有一位同学写作文不爱打标点,笔者给他写的评语是:“写作文不该忘记标点符号。是不是想考考老师打标点符号的水平?标点符号我给你加上了,你可要仔细检查,看有没有错?”
有一位文章写得不错的学生在作文里这样评价学校的食堂:“学校食堂的饭菜,本不叫饭菜,吃的人多了,也便成了饭菜。”笔者给其的评语是:“模仿鲁迅《故乡》一文的名句,有点味道!不过这样批评学校,实属不该。你说呢?”
总之,批评要真心诚意、含蓄委婉,做到宽容学生、关爱学生、帮助学生、教育学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蒙荷拉比说:“一句话的影响力=15%声 20%色 25%姿 40%情。”在作文评语中倾注情感教育,迎合了同学们的年龄特征,是遵循教育规律之举。这种方法你不妨一试。
[作者通联:湖北咸宁咸安区双溪中学]
教师说话要有感情,写文章要有感情,给学生的作文写评语也要有感情。老师写作文评语,应该把握一些基本原则:切忌平平淡淡、漠不关心;切忌不痛不痒、褒贬不明;切忌名词术语、生硬冰冷;切忌冷嘲热讽、让学生抬不起头。
方寸之地寄深情,笔者是怎样在作文评语中寄“情”的呢?
一、表扬用激情。塞缪尔·约翰逊说过:“赞扬,像黄金钻石,只因稀少而有价值。”而我却不吝啬给学生以表扬,我信奉:赞扬是给孩子们最好的褒奖。每每阅读到学生的佳作,我就像品尝香茶,“啧啧”赞声不断。写评语,赞扬出自肺腑,喜悦难以掩饰,我将一则则短小的评语写得激情洋溢。
例如,学生写作《难忘的背影》,同学们写身边小事,抒真情实感。学生写的文章很不错,批改时笔者好几次落泪。批改完后,笔者好长时间回不过神来,笔者还沉浸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中不能自拔,笔者给学生的作文写的评语用情之深也可见一斑。如:
“多么感动人的故事啊,人和小鸭子之间竟有如此深情,让老师有点吃惊!小鸭子虽然遇车祸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她的在天之灵一定会说:‘谢谢主人将我写得这么美好。主人,你一定要努力呀,长大了当个作家给我看看,也不辜负咱俩交往一场。’”
“故事太曲折生动:危急关头,英雄救美,痛打劫贼。毛贼该打,打!打!打!最好将其踢出中国。这情节是你编造的还是你真实遇上的?哈!描写太精彩,老师好像在看电影。”
“有人将家比作港湾,有人将家比作炭火。而你奇思妙想,将家比作一棵茂盛的大树。你真是一个想象家!文章以树喻人,特别是将自己比作刚长成的绿叶,神采飘逸。盼你这片‘绿叶’快快长大,也成为一棵堂堂正正的‘大树’。”
在笔者批改的作文本上,类似的评语很多。
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我正是用充满激情的赞词鼓励学生们写好一篇又一篇作文的。
二、引导需热情。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说的是老师应跟学生建立感情,让学生亲近自己,才会“信其道”。这话启示笔者:看似平常的作文指导,也要在“情”字上大做文章。学生的作文,往往较粗糙,指导他们如何修改,是写作文评语的主要目的。以前笔者给学生提意见,逐条列出板着面孔说教,学生不太愿意接受,我也费力不讨好。后来我改变策略,评语中冰冰冷冷的句子变得热情似火:热情地讨论、热情地商量、热情地介绍、热情地推荐。这好比一个人向你问路,你除了指路外还有十二分热情,那人能不感动吗?由于在作文引导中展现了笔者的热情,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喜欢接受教师的引导。不少学生还不满足于笔者的几句评语,经常跑到办公室来和笔者商议呢。
李昂同学在《爱》这篇作文里,回忆因病去世的舅舅,文章很好可惜太短。笔者给这篇作文写的评语是:
“苍天无眼,大地无情,病魔夺去了舅舅年轻的生命。你永远忘不了舅舅的爱。你的痛比山大,你的泪似水流。你不应该只写舅舅将你举起放到他高高的肩上然后乐颠颠上街一事,值得你写的还应有很多很多。或许你因痛挪不动笔,那么我请求你:让我流着泪陪着你写吧!一定要写!快快去写!”
读了笔者的评语后,李昂同学很快将自己的作文补充完整,又一篇佳作在自己热情的指导下完成了。当笔者将这篇范文在班上朗读时,好多同学听着听着就流泪了。
笔者真的尝到了用热情引导同学们写好作文的甜头。
三、疏导用亲情。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作文是一个舞台:学生喜欢在这里展现个性、表达困惑、陈述爱憎;老师可以从这里发现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如早熟、厌世、仇恨等。写作文评语时,老师万万不能绕过这些坎,万万不能忽视对学生心理的疏导。在这一点上笔者是这样做的:扮演学生的亲人,以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的口吻,借写作文评语的机会,和学生“聊”上几句,将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用亲情来解开他们心中一个又一个的“结”。
笔者永远也忘不了刘欣和王云两个学生的故事。那是四年前,他俩读初三,笔者是他们的语文老师。刘欣和王云二人学习成绩很好,都喜欢写作文。
刘欣是一个开朗、帅气、阳光的男孩,有早熟的倾向。一次,他在一篇作文中记叙了他参加堂哥的婚礼一事。文章的结尾,他写道:“当晚我做了一个好梦,梦见自己也结婚了,新娘是我最喜欢的人,比堂嫂还漂亮。而且,我俩婚礼的排场还很大。”
笔者摹仿刘欣爸爸的语气,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在作文评语中写道:“是不是又想尝尝爸爸揍你的滋味?你智力好,又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是块上大学的料。你现在的任务是读书,结婚是十年后的事。以后不允许做这样的美梦!别的行动更不允许有!”
通过这次特别的心理疏导,刘欣同学抛开杂念,专心读书,考上了重点高中。如今,他已是武汉大学一名大一的学生了。
王云则是一个忧郁和不幸的女孩,她的爸爸抛弃了她的妈妈和她,已经好几年没回家了,她和奶奶相依为命。一次,她在作文里流露出对爸爸深深的仇恨,句句是控诉。她写道:“我恨不得拿刀杀了他。刀最好是钝的,不让他马上死,让他也体会慢慢的痛。……六月飞雪,我比窦娥还冤,我比窦娥还苦……。”
笔者是这样疏导她的:将她喊到办公室,用纸巾帮她擦拭脸上的泪水,笔者拿起作文本,轻轻地念自己写给她的作文评语:“没有爸爸,还有妈妈。没有妈妈,还有自己。不能怨恨,不能悲观,只能自信。就当自己是荒野里的一棵苗,有一丝阳光也能长成大树;就当自己是一粒随风而至的种子,只要有落脚的地方,就一定能生根、发芽,结出果实。”
后来的王云,中职毕业后,受聘于一家大公司当主管。她走出了心中的阴影,像别的孩子一样健康成才。
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心理的疏导者。我们应该像慈母一样,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
四、批评要真情。孙子云:“赠人以言,重于珠玉;伤人以言,重于剑戟。”作文评语最不该“伤人以言”,即使学生在作文中出现了不能原谅的错误,如照抄、书写潦草、不打标点、恶搞等等,老师也不该气昏了头,在评语中挖苦讽刺学生,或漠不关心写上冰冷词语如“照抄”、“重做”、“阅”等。该批评的一定要批评,但要真情对待,真正地关心学生,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帮助他们改正缺点。
学生当中照抄作文现象较为普遍,笔者给这类作文写的评语经常是这样的:“这文章写得多好呀,或描写,或引用,有思想深度。谢谢你花了一定的时间从书上摘录了这篇文章,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今后可要自己构思写作文哟!”
对于书写潦草的作文,笔者写的评语常常是寄以厚望:“知道砸缸救人的小英雄司马光吗?司马光为写《资治通鉴》,整整写了一屋子书稿。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一屋子书稿中,竟然没有一个字写得潦草的。而你呢?但愿你能成为我们班的司马光。”
有一位同学写作文不爱打标点,笔者给他写的评语是:“写作文不该忘记标点符号。是不是想考考老师打标点符号的水平?标点符号我给你加上了,你可要仔细检查,看有没有错?”
有一位文章写得不错的学生在作文里这样评价学校的食堂:“学校食堂的饭菜,本不叫饭菜,吃的人多了,也便成了饭菜。”笔者给其的评语是:“模仿鲁迅《故乡》一文的名句,有点味道!不过这样批评学校,实属不该。你说呢?”
总之,批评要真心诚意、含蓄委婉,做到宽容学生、关爱学生、帮助学生、教育学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蒙荷拉比说:“一句话的影响力=15%声 20%色 25%姿 40%情。”在作文评语中倾注情感教育,迎合了同学们的年龄特征,是遵循教育规律之举。这种方法你不妨一试。
[作者通联:湖北咸宁咸安区双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