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盲目地“课外加餐”,有可能花费大量时间,却补了很多课程标准根本没有要求的内容,甚至还会得不偿失。
上海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出台后,不少教育培训机构“闻风而动”,大力宣传高中“课外加餐”的重要性,让一些高一学生的家长倍感焦虑。据了解,针对高考改革,上海高一学生普遍增加课外补习的科目。从上海高考改革试点方案看,从2017年起,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学生自主选择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从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6门科目设合格性和等级性考试,学生在完成基础型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可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选择学习其中3门科目并参加相应的等级性考试。针对高考改革的这一新变化,很多家长和学生对“课外加餐”的热情变得更加高涨,“课外加餐”的科目数越来越多,小科目“课外加餐”逐渐走俏。
在很多家长看来,此次高考改革对于今年的高一新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没有参照对象,因此早学点、多学点、学深点总没有坏处。有的学生一下子报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5门科目的辅导班,而同时补习很多科目的学生不在少数。此外,小科目“课外加餐”逐渐走俏,语文、数学、英语之外的“小科目”课外补习需求也大大增加。不少家长表示,等各高校的招生政策出台后,还将根据相关政策和孩子的实际情况,增加“小科目”的辅导科目。不少培训机构也重新研发课程,调整教学方法,还有不少培训机构从“小科目”上面嗅到了商机。无巧不成书,“商机”的另一面是“嗅到了”那“教育变革”所可能带来的“大数据综合测评”,换言之“考绩”或曰“考机”。
一直以来,“课外加餐”被家长和学生视作备战高考的法宝,因此家长和学生沿袭这一思路应对新高考,倒也不足为怪。但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和学生对“课外加餐”不可过于盲从,层层加码也未见得是一种好的选择。伴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标准的调整势在必行。然而调整的总体方向和趋势是什么?新的学业水平考试难度如何确定?仅靠课堂教学是否能够应对这样的考试?这是家长和学生目前较为关注的问题。
目前,上海市教委正着手对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调整,要求合格性考试内容以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基础型课程要求为依据,其难度将低于现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要求。等级性考试内容以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基础型和拓展型课程要求为依据,其难度也会略低于现行高考“3+1”模式中“+1”科目考试要求。但也有人认为,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都是按照一定比例来划分等级并计入高考成绩的,虽然考试可能降低了难度,但仍然存在很强的竞争性,不可掉以轻心。然而正如专家所言,在现阶段如果盲目地进行“课外加餐”,有可能花费了大量时间,却补了很多课程标准根本没有要求的内容,可能会得不偿失。
面对新一轮高考改革,特别是在增加学生选择权的大背景下,与其过于关注“课外加餐”,不如“学会选择”。也就是说,让学生对自身的特长和兴趣有一个准确认知,做到扬长避短,从而为今后等级性考试科目的选择、专业方向的确定赢得主动。在这方面,学校和家长都应当主动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事实上,一到了假期,关心孩子学习成绩的家长,便开始留意有关辅导班的信息,希望通过“加餐”提升孩子的成绩。不少家长坦言,孩子闲暇在家不是看电视就是上网,为了不让孩子白白浪费时间,就给孩子报班学习,目的是让孩子多学点儿东西,以免成绩落后其他同学。教育专家则认为,给孩子报辅导班要根据学生情况,合理“加餐”,以防“营养过剩”,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
上海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出台后,不少教育培训机构“闻风而动”,大力宣传高中“课外加餐”的重要性,让一些高一学生的家长倍感焦虑。据了解,针对高考改革,上海高一学生普遍增加课外补习的科目。从上海高考改革试点方案看,从2017年起,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学生自主选择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从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6门科目设合格性和等级性考试,学生在完成基础型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可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选择学习其中3门科目并参加相应的等级性考试。针对高考改革的这一新变化,很多家长和学生对“课外加餐”的热情变得更加高涨,“课外加餐”的科目数越来越多,小科目“课外加餐”逐渐走俏。
在很多家长看来,此次高考改革对于今年的高一新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没有参照对象,因此早学点、多学点、学深点总没有坏处。有的学生一下子报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5门科目的辅导班,而同时补习很多科目的学生不在少数。此外,小科目“课外加餐”逐渐走俏,语文、数学、英语之外的“小科目”课外补习需求也大大增加。不少家长表示,等各高校的招生政策出台后,还将根据相关政策和孩子的实际情况,增加“小科目”的辅导科目。不少培训机构也重新研发课程,调整教学方法,还有不少培训机构从“小科目”上面嗅到了商机。无巧不成书,“商机”的另一面是“嗅到了”那“教育变革”所可能带来的“大数据综合测评”,换言之“考绩”或曰“考机”。
一直以来,“课外加餐”被家长和学生视作备战高考的法宝,因此家长和学生沿袭这一思路应对新高考,倒也不足为怪。但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和学生对“课外加餐”不可过于盲从,层层加码也未见得是一种好的选择。伴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标准的调整势在必行。然而调整的总体方向和趋势是什么?新的学业水平考试难度如何确定?仅靠课堂教学是否能够应对这样的考试?这是家长和学生目前较为关注的问题。
目前,上海市教委正着手对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调整,要求合格性考试内容以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基础型课程要求为依据,其难度将低于现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要求。等级性考试内容以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基础型和拓展型课程要求为依据,其难度也会略低于现行高考“3+1”模式中“+1”科目考试要求。但也有人认为,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都是按照一定比例来划分等级并计入高考成绩的,虽然考试可能降低了难度,但仍然存在很强的竞争性,不可掉以轻心。然而正如专家所言,在现阶段如果盲目地进行“课外加餐”,有可能花费了大量时间,却补了很多课程标准根本没有要求的内容,可能会得不偿失。
面对新一轮高考改革,特别是在增加学生选择权的大背景下,与其过于关注“课外加餐”,不如“学会选择”。也就是说,让学生对自身的特长和兴趣有一个准确认知,做到扬长避短,从而为今后等级性考试科目的选择、专业方向的确定赢得主动。在这方面,学校和家长都应当主动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事实上,一到了假期,关心孩子学习成绩的家长,便开始留意有关辅导班的信息,希望通过“加餐”提升孩子的成绩。不少家长坦言,孩子闲暇在家不是看电视就是上网,为了不让孩子白白浪费时间,就给孩子报班学习,目的是让孩子多学点儿东西,以免成绩落后其他同学。教育专家则认为,给孩子报辅导班要根据学生情况,合理“加餐”,以防“营养过剩”,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