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明确指出:“高校学生会是党领导下的大学生群众组织,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1]作为隶属于团委的学生会组织,上接学校学生工作管理部门,下连广大普通学生,是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桥梁。然而在“官本位”的不良风气和陈旧的教育体制和观念的影响下,学生会的“官方”气味越来越浓。其学生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性质没能得到充分地体现。面对此校园热点焦点问题,本文对高校学生会的发展和建设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学生会的任务及其发展趋势
《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章程》第一章第二条明确规定了高校学生会的基本任务:“学生会应以促进同学德智体全面发展,团结和引导同学成为热爱祖国、适应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合格人才为宗旨,积极发挥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同学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维护国家和全国人民整体利益的同时,表达和维护同学的具体利益;同时倡导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组织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服务,努力为同学服务。”[2]
高校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重要的科研与人才基地,根本任务在于以良好的“校风”“学风”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这与学生的奋斗目标和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因此学生会在维护广大同学具体利益的同时,也要更好地实现学校与学生共同的根本利益。高校的管理与健康发展离不开学生的广泛参与,学生的参与必然会推动高校管理的民主化进程。
二、高校学生会存在的问题
1.学生会掌握的资源空间不断萎缩
目前,高校学生工作的分支和项目日益增加,分工也日益细化,从而使学生会的工作也日益繁重。各种学生社团的成立还使得一大部分具有特长的学生纷纷离开了学生会,致使学生会所掌握的资源逐步缩小。
2.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
从学生会干部的成长来看,学生会对学生骨干的培养缺乏系统性、专业性、连续性。虽然学院采用竞聘、委任的选拔机制,选拔了一批较优秀的学生,但对学生会干部的培养缺乏系统性和监督评价机制。另外,学生会干部流动快,这往往造成人浮于事,工作体制缺乏良好的连贯性,从而缺乏组织纪律性和凝聚力。
3.管理体制不够规范,组织体系松散
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来看,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学生思想活跃、变化快,各级管理机构要不断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二是学生会干部对基层干事缺乏足够的约束力,且有时得不到政治辅导员、班主任的支持;三是校学联和学院学生会联系得不够紧密,双方在人事、财务等资源上几乎毫不牵扯,使得校学联对学院学生会没有实质上的约束力。
4.找不准自己的位置
高校学生会是学生自己的组织,它受党委领导,在团委的具体指导下开展工作。但在开展工作时定位有一定的偏差,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部分学生会干部过多依赖老师的指导,缺乏自主性,创新意识和能力没有得到激发与培养;二是学生会干部工作热情缺乏持久性,服务意识不同程度地缺失,没有从学生群体实际出发,使学生会的形象受到影响;三是组织开展活动时不注意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活动内容单一,有时候为了活动而活动,对校园文化提升作用不大。
三、高校学生会存在问题的原因
1.团委对学生会的过细领导客观上压抑了学生会积极性的发挥
首先,由于目前我们学院学生会的成员基本由大三以下的低年级同学组成,本身年纪较轻、不够成熟、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意识,对团委老师过分依赖;其次,团委老师对学生会的工作安排也过细,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造成恶性循环。
2.层层下任务的工作制度妨碍了学生干部创造性的发挥
向上负责的管理体制造成了为学生服务精神的缺失,使得活动开展得单调乏味。同时学生会为了完成学院下达的工作任务,过多使用权威,降低了学生会在广大学生中的威信。
3.资金不足影响了学生会活动的开展和作用的发挥
虽然学生活动经费在逐年增加,但是物价大幅上涨,活动日益丰富,使得学生会的资金不能满足活动开展的需求,影响了活动开展的广泛性和质量。
4.学生会的决策民主程度不高影响了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学生会价值的实现
学生会作为学生的自治组织,应当成为大学生合理合法地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的渠道。但在目前,学生会决策的民主程度还不高,不能真正体现学生会存在的价值。
四、对学生会建设的几点思考
1.学生会体制建设
(1)应积极支持学生和学生会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比如,可以在学院的各个行政部门安排行政助理、宣传助理等岗位,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这样可以更好地改进管理、完善制度,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这种良性互动与循环正是高校管理理性发展的目标。
(2)要改变团委对学生会抓得太紧、指导过细的现状,还学生会以自主权。首先,团委要改指挥为指导,对高校学生会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来进行;其次要注重对学生会骨干的引导,根据其自身特点让他们有所发挥,在工作上运用典型导向来规范学生会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行为。
(3)学生会干部要贯彻“群众路线”。学生会的最大优势是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贴近广大同学。推进学生会民主体制改革则是增强学生会代表性、使学生会永葆活力的关键因素。学生会干部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要求去开展学生需要的活动,才能扩大学生会的影响力。
(4)要建立衡量学生会工作的指标体系。当学生们和学校把公共资源和权利给予学生会使用之后,同学们有权利了解利用的成效,那么就必须要有科学客观的标准来衡量学生会的公共服务水平与业绩。这个指标体系可以包括学生的科技能力指标、校园文化指标、学生会干部素质指标和学生会管理能力指标等。有了这个指标体系,就可以有效督促学生会工作,同时也使更多的同学了解学生会的工作情况。
2.学生会队伍建设
(1)一个优秀的学生会应当是一个民主的学生会,学生会干部选拔的民主是这一特征的重要保证和体现。[3]学生会干部,尤其是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应由学生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应该通过加强学生干部选拔工作的民主性和严肃性,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提高学生干部和学生会在学生群体中的威信,然后在团委的指导下自主选拔部门干部和干事;也可以自下而上选举干部,让学生会成员选择自己将来的领导,这样更有助于以后工作的发展。
(2)学生会干部不仅要有过硬的思想道德素质、丰富的工作经验、一定的组织、沟通、承受能力和创新意识,还要有服务部员和广大同学的意识。在新一届学生会干部上任之初,就要组织相关的培训,使新干部尽快清楚自己的位置、工作。同时还要注重后备力量的培养,以避免出现断层现象。
(3)学生会形象的塑造。学生会作为高校中最重要的群众组织,其组织形象的定位与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4]学生会必须树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形象意识,要通过适当的渠道宣传自己,尽可能在更多的同学心目中留下美好的印象。
3.学生会管理模式
假如我们把学生会看作是一个以服务学生、教育学生为主的生产组织,把广大学生们看作是消费者,把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看作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的全过程,把每一项具体活动看作一种产品,那么学生会与现代企业在运行过程中有着极其相似之处。所以学生会可以参照企业化模式进行管理。
(1)健全学生会内部管理机制。我们学院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进一步完善了机构设置,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首先,把各类学生社团纳入学生会社团部的管辖范围内,在各社团自主组织开展各类活动的基础上,由社团部进行社团活动的统一规划和监督,这样不仅可以共享资源,同时也加强了对社团的宏观管理;其次,学生会各部门职责明确,工作条理日渐清晰,消灭了以往推诿、工作程序复杂、工作拖沓的现象;第三,制订学生会各部门、干部、干事的考核制度,每学期考核一次,根据考核结果考虑干部、干事的任免和相应的综合测评加分,起到了激励作用;第四,制定例会制度、财务制度、值班制度等。这样灵活又充满激励的内部管理机制使学生会成员意识到这个组织是有纪律的组织,同时促使每个人积极投身到学生会建设中去,为其出谋划策、献计献力。
(2)实行能级管理。高校的学生干部队伍客观上存在着不同的能级,根据不同能级的特征和要求来建设学生干部队伍,对学生干部整体素质和管理效率的提高都是有益的。[3]根据工作实践和学生会工作的需要,合理地划分出学生干部队伍的层级,制定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然后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选择适合的人选,再根据高校学生流动性大的特点,按需求理论和激励原则,促使不同层级的学生干部完成能级跃迁。
(3)注重活动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增强、社会参与意识增强,使得他们对学生会组织的活动要求越来越高,对于那些能满足其成长需求的活动给予极大的热情。为此,必须在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总结、评价的各个环节贯穿整体满意的思想,把好活动的质量关。
学生会组织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动态、发展的过程。只有在学生会管理中不断引入先进理念、不断创新管理办法,才能保持高校学生会的先进性,才能保证学生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保国.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会工作存在的误区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8).
[2]陈锋,吴云.对高校学生会自治性质的再认识[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6).
[3]任军.坚持五个“创新”,建设优秀学生会[J].中国校外教育,2007(5).
[4]潘晓瑜.论高校学生会组织形象定位与塑造[J].科技经济市场,2007(3).
[5]赵宏斌,李云龙.高校学生会工作企业化运行模式的探索[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0(4).
[6]袁爱军,李萍.新时期高校学生会建设的新思考[J].山东省团校学报,2007(5).
[7]边昌.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高校学生会管理制度建设探讨[J].教育管理,2007(10).
[8]甘泉,代贝.新时期高校学生会发展的主要压力及其对策探讨[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9).
[9]彭云龙.对当前高校学生会工作的理性思考[J].工会论坛,2007(5).
[10]高校学生会发展建设思考及新模式探究[J].华商B版,2007,24.
[11]谢静燕.高校学生会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5).
一、学生会的任务及其发展趋势
《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章程》第一章第二条明确规定了高校学生会的基本任务:“学生会应以促进同学德智体全面发展,团结和引导同学成为热爱祖国、适应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合格人才为宗旨,积极发挥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同学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维护国家和全国人民整体利益的同时,表达和维护同学的具体利益;同时倡导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组织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服务,努力为同学服务。”[2]
高校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重要的科研与人才基地,根本任务在于以良好的“校风”“学风”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这与学生的奋斗目标和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因此学生会在维护广大同学具体利益的同时,也要更好地实现学校与学生共同的根本利益。高校的管理与健康发展离不开学生的广泛参与,学生的参与必然会推动高校管理的民主化进程。
二、高校学生会存在的问题
1.学生会掌握的资源空间不断萎缩
目前,高校学生工作的分支和项目日益增加,分工也日益细化,从而使学生会的工作也日益繁重。各种学生社团的成立还使得一大部分具有特长的学生纷纷离开了学生会,致使学生会所掌握的资源逐步缩小。
2.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
从学生会干部的成长来看,学生会对学生骨干的培养缺乏系统性、专业性、连续性。虽然学院采用竞聘、委任的选拔机制,选拔了一批较优秀的学生,但对学生会干部的培养缺乏系统性和监督评价机制。另外,学生会干部流动快,这往往造成人浮于事,工作体制缺乏良好的连贯性,从而缺乏组织纪律性和凝聚力。
3.管理体制不够规范,组织体系松散
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来看,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学生思想活跃、变化快,各级管理机构要不断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二是学生会干部对基层干事缺乏足够的约束力,且有时得不到政治辅导员、班主任的支持;三是校学联和学院学生会联系得不够紧密,双方在人事、财务等资源上几乎毫不牵扯,使得校学联对学院学生会没有实质上的约束力。
4.找不准自己的位置
高校学生会是学生自己的组织,它受党委领导,在团委的具体指导下开展工作。但在开展工作时定位有一定的偏差,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部分学生会干部过多依赖老师的指导,缺乏自主性,创新意识和能力没有得到激发与培养;二是学生会干部工作热情缺乏持久性,服务意识不同程度地缺失,没有从学生群体实际出发,使学生会的形象受到影响;三是组织开展活动时不注意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活动内容单一,有时候为了活动而活动,对校园文化提升作用不大。
三、高校学生会存在问题的原因
1.团委对学生会的过细领导客观上压抑了学生会积极性的发挥
首先,由于目前我们学院学生会的成员基本由大三以下的低年级同学组成,本身年纪较轻、不够成熟、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意识,对团委老师过分依赖;其次,团委老师对学生会的工作安排也过细,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造成恶性循环。
2.层层下任务的工作制度妨碍了学生干部创造性的发挥
向上负责的管理体制造成了为学生服务精神的缺失,使得活动开展得单调乏味。同时学生会为了完成学院下达的工作任务,过多使用权威,降低了学生会在广大学生中的威信。
3.资金不足影响了学生会活动的开展和作用的发挥
虽然学生活动经费在逐年增加,但是物价大幅上涨,活动日益丰富,使得学生会的资金不能满足活动开展的需求,影响了活动开展的广泛性和质量。
4.学生会的决策民主程度不高影响了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学生会价值的实现
学生会作为学生的自治组织,应当成为大学生合理合法地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的渠道。但在目前,学生会决策的民主程度还不高,不能真正体现学生会存在的价值。
四、对学生会建设的几点思考
1.学生会体制建设
(1)应积极支持学生和学生会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比如,可以在学院的各个行政部门安排行政助理、宣传助理等岗位,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这样可以更好地改进管理、完善制度,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这种良性互动与循环正是高校管理理性发展的目标。
(2)要改变团委对学生会抓得太紧、指导过细的现状,还学生会以自主权。首先,团委要改指挥为指导,对高校学生会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来进行;其次要注重对学生会骨干的引导,根据其自身特点让他们有所发挥,在工作上运用典型导向来规范学生会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行为。
(3)学生会干部要贯彻“群众路线”。学生会的最大优势是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贴近广大同学。推进学生会民主体制改革则是增强学生会代表性、使学生会永葆活力的关键因素。学生会干部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要求去开展学生需要的活动,才能扩大学生会的影响力。
(4)要建立衡量学生会工作的指标体系。当学生们和学校把公共资源和权利给予学生会使用之后,同学们有权利了解利用的成效,那么就必须要有科学客观的标准来衡量学生会的公共服务水平与业绩。这个指标体系可以包括学生的科技能力指标、校园文化指标、学生会干部素质指标和学生会管理能力指标等。有了这个指标体系,就可以有效督促学生会工作,同时也使更多的同学了解学生会的工作情况。
2.学生会队伍建设
(1)一个优秀的学生会应当是一个民主的学生会,学生会干部选拔的民主是这一特征的重要保证和体现。[3]学生会干部,尤其是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应由学生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应该通过加强学生干部选拔工作的民主性和严肃性,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提高学生干部和学生会在学生群体中的威信,然后在团委的指导下自主选拔部门干部和干事;也可以自下而上选举干部,让学生会成员选择自己将来的领导,这样更有助于以后工作的发展。
(2)学生会干部不仅要有过硬的思想道德素质、丰富的工作经验、一定的组织、沟通、承受能力和创新意识,还要有服务部员和广大同学的意识。在新一届学生会干部上任之初,就要组织相关的培训,使新干部尽快清楚自己的位置、工作。同时还要注重后备力量的培养,以避免出现断层现象。
(3)学生会形象的塑造。学生会作为高校中最重要的群众组织,其组织形象的定位与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4]学生会必须树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形象意识,要通过适当的渠道宣传自己,尽可能在更多的同学心目中留下美好的印象。
3.学生会管理模式
假如我们把学生会看作是一个以服务学生、教育学生为主的生产组织,把广大学生们看作是消费者,把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看作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的全过程,把每一项具体活动看作一种产品,那么学生会与现代企业在运行过程中有着极其相似之处。所以学生会可以参照企业化模式进行管理。
(1)健全学生会内部管理机制。我们学院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进一步完善了机构设置,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首先,把各类学生社团纳入学生会社团部的管辖范围内,在各社团自主组织开展各类活动的基础上,由社团部进行社团活动的统一规划和监督,这样不仅可以共享资源,同时也加强了对社团的宏观管理;其次,学生会各部门职责明确,工作条理日渐清晰,消灭了以往推诿、工作程序复杂、工作拖沓的现象;第三,制订学生会各部门、干部、干事的考核制度,每学期考核一次,根据考核结果考虑干部、干事的任免和相应的综合测评加分,起到了激励作用;第四,制定例会制度、财务制度、值班制度等。这样灵活又充满激励的内部管理机制使学生会成员意识到这个组织是有纪律的组织,同时促使每个人积极投身到学生会建设中去,为其出谋划策、献计献力。
(2)实行能级管理。高校的学生干部队伍客观上存在着不同的能级,根据不同能级的特征和要求来建设学生干部队伍,对学生干部整体素质和管理效率的提高都是有益的。[3]根据工作实践和学生会工作的需要,合理地划分出学生干部队伍的层级,制定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然后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选择适合的人选,再根据高校学生流动性大的特点,按需求理论和激励原则,促使不同层级的学生干部完成能级跃迁。
(3)注重活动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增强、社会参与意识增强,使得他们对学生会组织的活动要求越来越高,对于那些能满足其成长需求的活动给予极大的热情。为此,必须在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总结、评价的各个环节贯穿整体满意的思想,把好活动的质量关。
学生会组织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动态、发展的过程。只有在学生会管理中不断引入先进理念、不断创新管理办法,才能保持高校学生会的先进性,才能保证学生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保国.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会工作存在的误区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8).
[2]陈锋,吴云.对高校学生会自治性质的再认识[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6).
[3]任军.坚持五个“创新”,建设优秀学生会[J].中国校外教育,2007(5).
[4]潘晓瑜.论高校学生会组织形象定位与塑造[J].科技经济市场,2007(3).
[5]赵宏斌,李云龙.高校学生会工作企业化运行模式的探索[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0(4).
[6]袁爱军,李萍.新时期高校学生会建设的新思考[J].山东省团校学报,2007(5).
[7]边昌.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高校学生会管理制度建设探讨[J].教育管理,2007(10).
[8]甘泉,代贝.新时期高校学生会发展的主要压力及其对策探讨[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9).
[9]彭云龙.对当前高校学生会工作的理性思考[J].工会论坛,2007(5).
[10]高校学生会发展建设思考及新模式探究[J].华商B版,2007,24.
[11]谢静燕.高校学生会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