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阿多诺写作风格上的矛盾实质上是哲学思想本身的矛盾。阿多诺哲学的核心是对概念的同一性的内在否定.这只有在近代以来的理性批判传统中才能被适当理解。阿多诺对概念的意义史的解构,展示出作为概念之他者的非同一物,并借助同一性与非同一物的差异性,表达一种新型的同一性:星丛。否定辩证法的这一运作是直接来自于黑格尔辩证法的内在批判,最早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辩证法。
【基金项目】
:
该文首发于Adorno im Widerstreit:Zur Praesenz seirles Denkens.Hrsg.Wolfram Ette,Guenter Figal,Richard Kein und Guenter Peters,Verlag Karl Alber Freiburg/Muenchen 2004,PP.13-23.在此对费伽尔教授的授权表示衷心感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多诺写作风格上的矛盾实质上是哲学思想本身的矛盾。阿多诺哲学的核心是对概念的同一性的内在否定.这只有在近代以来的理性批判传统中才能被适当理解。阿多诺对概念的意义史的解构,展示出作为概念之他者的非同一物,并借助同一性与非同一物的差异性,表达一种新型的同一性:星丛。否定辩证法的这一运作是直接来自于黑格尔辩证法的内在批判,最早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辩证法。
其他文献
俄罗斯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资源,正是这种历史流传下来的文化资源成为俄罗斯人自我认同的根源。然而,俄罗斯文化并不能仅仅作为历史遗产而存在,它必须直面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时代,解决这个时代提出的问题。民族文化必须在当代文化的挑战当中、在为未来文化助产接生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对于俄罗斯而言,这种挑战就是如何从自然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如何从农业文明过渡到现代文明。
作为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俄罗斯面临着道路选择问题。俄罗斯改革正处在亦步亦趋地遵循西方国家的自由市场经济还是另辟蹊径的十字路口。研究表明,中国、巴西、印度、新加坡等非西方国家成功的改革方案更适合俄罗斯国情,这些方案的要点包括:明确的改革动机、长远的目标规划、能够履行管理职能的政府以及社会的积极参与。
理论-实践问题经历了古代、中世纪、近现代的巨大变迁。从理论对于实践和制作的优先性到实践地位的提升,再到将实践还原为生产活动,理论一实践问题不仅没有厘清反而更加陷入混乱。当代理论-实践问题讨论的基本前提在于试图将实践科学化,而这种自近代哲学以来不证自明的信条本身就是不可能的。
对民族文化的哲学讨论既可以是唯名论的,也可以是实在论的:民族文化的精神实质是超验的实在,只有通过神秘的直觉才能体悟;但这种超验的文化精神又必须在具体的文化现象中经过感官被人们接受。民族文化的这一特性一方面决定民族认同是比阶级认同、团体认同更加根本的认同;另一方面,使得民族文化必须有经济繁荣、政治强大的国家作为外壳。
西方古典人学肇始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经过笛卡儿的转折从而进入近代阶段,在康德那里获得更为精致的形式,在黑格尔那里达到顶峰并集中暴露出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缺陷:本质上的“反人学性”,也即把人淹没于本质、精神、知识、历史等概念之中。克尔凯郭尔最先发起对古典人学的反抗,把哲学的目光真正引向人的内心世界。从而迈入非古典人学阶段。非古典人学历经尼采、精神分析学、结构主义人学等发展阶段,目前正在被后-非古典人学(其最具代表性的形态是福柯的自我修炼理论和协同人学)取代。
费希特和黑格尔都在国家间的承认和个人间的承认之间进行类比。在他们那个时代,西方国家的契约社会已经建立起来,个体之间不再需要“为承认而斗争”;在国际事务中,国与国之间仍然处于“自然状态”,仍需要“为承认而斗争”。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相互承认已经成为国际交往的前提,“承认”范畴已经不再是国际法的逻辑起点。
作为一种先验哲学,现象学正在经历一场自然化的转变。现象学的一些观点对于认知科学、心理学等学科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而现象学也必须从经验科学那里获取必要的知识补充。因此,固守先验哲学和经验科学之间的严格界限已经不合时宜了。但是,现象学自然化的同时仍要保留其独特的学科方法和特征。
类推是一种基于相似性的证立方法,文章在区分类推之结构与功能的前提下展开。类推的特别结构是:它以一项调整与待决案件相似事实的既有规范(类推基础)为出发点,通过一般化得出一项适用范围更广的规范,从而将待决案件涵括其下。类比"推理"并不符合严格的逻辑要求,其法律确信度取决于类推基础的一般化是否足以令人信服。应与类推结构相区分的是它的功能,它作为证立手段,既服务于狭义的法律适用,亦可作为法官进行法律续造的手段。一直以来,默示类推与明示类推都是德国联邦最高法院民事判决中的证立形式之一,大多数类推的适用与拒绝都是以结
现象学的分析表明,在我们的意识当中确实存在着自我意识。也就是说,任何意识都伴随着一种第一人称的被给予性,自身意识就存在于这种被给予性中,而非存在于意识流的连续性和统一性中。自身意识具有反身性,也即,可以在反思意识中被主题化。但是,这种自身意识并不是对"自身"的意识,它并没有承诺一个本体论意义上的自我的存在。
切尼和雅索普分别把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经济体中的民族-国家的当代发展,描述为竞争国家的兴起和熊彼特式的工作福利国家的凸显。虽然这两种说明使用了部分相同术语,但它们却是根本不同的,需要对它们很好地描述但没有充分解释的国家转型过程进行再政治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