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课,教师难教,学生厌学,这是一个无需讳言的现实情况。正是这种现实情况,使得思想政治课的育人效果大打折扣,这与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极不相符的。那么如何切实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呢?基于此,导学式教学模式在思政课中的运用被提上议事日程。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比较系统地对中学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全员必修的基础性课程。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门智育与德育相统一的显性德育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德育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但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目前的思想政治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在教材内容上,存在着“三多三少”的情况,即抽象的多,具体的少;遥远的多,现实的少;观念性的多,实用性的少。其次,在教学模式上,往往不能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进行一种注重成效的教育。而在教学评价上,往往重视结果的评价,忽视过程的评价,因而出现片面以学生书面试卷的分数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则是缺乏实践活动状况的评价等等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不同程度上使得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受到影响。实施素质教育,显然需要我们政治教师对既定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其中很重要的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导学式教学模式就是一种以导为主线、学为主体,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渐进自主学习的模式。
二、理论和实践依据
1.从教育学角度看,导学式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正确的学生观的基础上的,它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认知和智力开发来说,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从思想品德教育来说,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健康成长的主体。因此,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2.从心理学角度看,导学式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政治视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乐于开动脑筋对它进行思考。教师应在学生预习基础上,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辨,课堂气氛也会由此变得十分活跃,从而打破“满堂灌”的沉闷的教学格局。
3.从实践角度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在知、情、行几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导学式教学会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等方面通过自学、讨论、启发,通过自主学习、自由发表见解,不断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及其实施过程
导学式教学模式是对讲授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造,是一种既不重教也不重学的“夹心族”。其教学流程图式是:自学教材—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
第一阶段,自学教材。它是这一模式的最核心部分,其目的是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学教材,在完成作业的进程中培养其自学能力。教师要向学生阐明自学的意义和要求,引导学生编拟自学提纲,要安排好课堂自学时间,调控好教学进度,安排好时间。学生自学教材时,教师应巡回指导,了解学生的情况、存在的难点疑点,这样有利于讲课中有针对性、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第二阶段,讨论交流。这是这一教学模式的正式启动阶段,旨在对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相互探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及独立钻研、大胆创新的能力。讨论可以变学生被动接受教学知识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讨论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培养能学习、会学习、有创见的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课堂讨论题目来源有二:其一,在学生自学教材过程中,学生间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发生分歧,或者学生对课本结论提出怀疑时,教师不作正面回答,将分歧点或疑点交给学生讨论。如在高一哲学常识中讲到人生价值时,学生对“张华救老人有无价值(意义)”存在不同看法,通过讨论,学生可以认识到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不仅要看物质贡献,也要看精神贡献。不能只看物质贡献的大小,忽视精神贡献是人生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二,教师在备课中,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讨论题。如在高二经济常识中,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可提出“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是否还要坚持艰苦奋斗?”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消费情况,谈出自己的看法。讨论可培养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勇于探索真理,以及自信、好学的人格特征,形成学生之间互相争论、取长补短的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为讨论寻找论据,必然会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材,从而使所获得的知识得到提高和巩固。
第三阶段,启发指导。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要有的放矢,重点启发,适当点拨,指点迷津,引导学生自求有得。教师指导作用的性质和方式应根据学生自学能力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做好对学生讨论的启发指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尊重学生。其次,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再次,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最后,重视归纳、整理、总结评价。
第四阶段,练习总结。通过练习、复习、小结、行为训练等,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纳入已有的体系中去,并自觉运用所学理论指导行动。
在应试教育中,教师在每节课后布置一定量的书面作业,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达不到思想政治教学的根本目的,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政治作业必须注意多样化,既有口头、书面形式,也要注重实践活动。在平时的作业中,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1.加强阅读指导,开拓学生视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经常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报刊杂志,把上面刊登的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章,通过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论一论,启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达到巩固课堂教学的目的。
2.运用理论知识,联系社会热点,进行演讲比赛,指导小论文写作。当今社会,学生接触的媒体越来越多,因而视野也广,他们普遍关心国家大事,在教学中布置这样的作业,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兴趣,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实践证明,在思想政治课中采用导学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出良好的课堂气氛,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比较系统地对中学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全员必修的基础性课程。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门智育与德育相统一的显性德育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德育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但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目前的思想政治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在教材内容上,存在着“三多三少”的情况,即抽象的多,具体的少;遥远的多,现实的少;观念性的多,实用性的少。其次,在教学模式上,往往不能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进行一种注重成效的教育。而在教学评价上,往往重视结果的评价,忽视过程的评价,因而出现片面以学生书面试卷的分数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则是缺乏实践活动状况的评价等等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不同程度上使得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受到影响。实施素质教育,显然需要我们政治教师对既定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其中很重要的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导学式教学模式就是一种以导为主线、学为主体,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渐进自主学习的模式。
二、理论和实践依据
1.从教育学角度看,导学式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正确的学生观的基础上的,它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认知和智力开发来说,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从思想品德教育来说,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健康成长的主体。因此,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2.从心理学角度看,导学式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政治视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乐于开动脑筋对它进行思考。教师应在学生预习基础上,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辨,课堂气氛也会由此变得十分活跃,从而打破“满堂灌”的沉闷的教学格局。
3.从实践角度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在知、情、行几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导学式教学会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等方面通过自学、讨论、启发,通过自主学习、自由发表见解,不断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及其实施过程
导学式教学模式是对讲授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造,是一种既不重教也不重学的“夹心族”。其教学流程图式是:自学教材—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
第一阶段,自学教材。它是这一模式的最核心部分,其目的是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学教材,在完成作业的进程中培养其自学能力。教师要向学生阐明自学的意义和要求,引导学生编拟自学提纲,要安排好课堂自学时间,调控好教学进度,安排好时间。学生自学教材时,教师应巡回指导,了解学生的情况、存在的难点疑点,这样有利于讲课中有针对性、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第二阶段,讨论交流。这是这一教学模式的正式启动阶段,旨在对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相互探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及独立钻研、大胆创新的能力。讨论可以变学生被动接受教学知识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讨论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培养能学习、会学习、有创见的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课堂讨论题目来源有二:其一,在学生自学教材过程中,学生间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发生分歧,或者学生对课本结论提出怀疑时,教师不作正面回答,将分歧点或疑点交给学生讨论。如在高一哲学常识中讲到人生价值时,学生对“张华救老人有无价值(意义)”存在不同看法,通过讨论,学生可以认识到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不仅要看物质贡献,也要看精神贡献。不能只看物质贡献的大小,忽视精神贡献是人生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二,教师在备课中,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讨论题。如在高二经济常识中,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可提出“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是否还要坚持艰苦奋斗?”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消费情况,谈出自己的看法。讨论可培养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勇于探索真理,以及自信、好学的人格特征,形成学生之间互相争论、取长补短的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为讨论寻找论据,必然会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材,从而使所获得的知识得到提高和巩固。
第三阶段,启发指导。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要有的放矢,重点启发,适当点拨,指点迷津,引导学生自求有得。教师指导作用的性质和方式应根据学生自学能力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做好对学生讨论的启发指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尊重学生。其次,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再次,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最后,重视归纳、整理、总结评价。
第四阶段,练习总结。通过练习、复习、小结、行为训练等,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纳入已有的体系中去,并自觉运用所学理论指导行动。
在应试教育中,教师在每节课后布置一定量的书面作业,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达不到思想政治教学的根本目的,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政治作业必须注意多样化,既有口头、书面形式,也要注重实践活动。在平时的作业中,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1.加强阅读指导,开拓学生视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经常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报刊杂志,把上面刊登的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章,通过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论一论,启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达到巩固课堂教学的目的。
2.运用理论知识,联系社会热点,进行演讲比赛,指导小论文写作。当今社会,学生接触的媒体越来越多,因而视野也广,他们普遍关心国家大事,在教学中布置这样的作业,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兴趣,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实践证明,在思想政治课中采用导学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出良好的课堂气氛,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