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鸡缸杯到万花不落地

来源 :热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e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瓷纹看明清兴衰
  
  话说同样是瓷器上的花纹。朱元璋朝的龙纹特点就是非常凶猛的。这至少表明了几个方面,一是朱元璋的个人强势,这是性格;一是明朝的国势强盛,这是大环境。帝王性格加上环境,自上而下,就影响甚至是决定了官府乃至民间的艺术创作的方向。那会儿的青花釉色的用料叫做苏麻尼青,据说是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色料,是一种很浓重的色彩。这和王朝盛世也有关系。
  明朝中后期,龙纹开始少了,到了万历年间就几乎消失不见。出现更多的是祥瑞的图案。但是这些图案大多都是蹲着或者趴着。说好听点叫悠然自得,说不好听点叫无精打采。
  同样,明朝越往后,国力逐渐衰落,青花釉色就是越淡了。花纹中也开始出现一些中西方融合的特色,比如阿拉伯的纹饰。据说这也与郑和有关。
  郑和下了西洋,世界许多地方都知道有“明”这么一个强大的国家,就纷纷派来使者。尤其是阿拉伯国家,自明朝中期以后来得越来越多。人家来使,你总得回一点礼吧。皇帝就让工匠按照阿拉伯的艺术风格制作瓷器,赏赐给来者。民间纷纷仿效,但主要作为外销瓷,不给中国人用。
  到了明末,因为政局动荡,陶瓷业也就荒废了。
  清朝则更有意思。
  先说顺治朝的龙纹。它不是龙的整个形状,而是用云彩将龙隔成几段。有人分析说,这是因为顺治朝的局势不稳,外有强敌朱明王朝,内有强叔多尔衮。所以他的心境就像这条龙一样,是藏在云里的。但是到了康熙,局势就不同了,龙纹开始呈现出一种非常有生气而且凶猛的样子。
  前面说到明朝中晚期的祥瑞纹饰都是卧着趴着。康熙朝不同,康熙的纹饰都是动态的瞬间,展现出一种生命力。这和当时的国势向上还有康熙本人的性格有关。
  康熙朝还喜欢一种纹饰,行话叫做“刀马人”。就是骑马打仗的。这种图案大概和康熙早年的征战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到了清朝,彩瓷开始大行其道。其实中国的读书人是不太喜欢那种花里胡哨的东西的,所以青花一直是最爱。但是清的东西却都是那种颜色华丽装饰繁缛的。有人说,这和清是外来民族有关。典型的比如乾隆朝的“万花不落地”,最早叫“百花不漏地”,即全都是花纹把整个器皿都盖住了,一点儿留白的地方都没有,后来不知道怎么就叫成“万花不落地”了。
  我个人觉得,这也说明了乾隆的审美情趣不高。
  乾隆他爹雍正的审美情趣明显要高不少。所以雍正朝的东西留白是很多的。那时也有类似“万花不落地”的纹饰,但只是在瓶子或者盘子上围那么一圈。不会像他儿子那样铺得满满当当。
  同样,你看清朝喜欢用紫檀木做家具。紫檀木很贵气,但说不好听点,也很俗。明代人是不怎么用紫檀的——在我看来,这也就是明清文化最大的不同。
  
  成化朝的畸形艺术
  
  在诸多朝代的物件中,最好玩的莫过于明朝成化帝时期的。大家都知道成化帝,也就是明宪宗朱见深。他年幼的时候,父亲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被蒙古人俘虏,叔叔景泰帝朱祁钰代政,好端端的太子变得不尴不尬起来。在这段灰暗的日子里,只有一个人——大他17岁,名为贞儿的宫女时刻守护身旁不离不弃,堪称他全部的依靠。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朱见深绝对是一个可以同患难、共富贵的好人。朱祁镇复辟,朱见深也就在老子百年之后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帝,他没有忘记贞儿,不顾天下人的反对娶她为妻,并戮力将她封为贵妃。这段畸恋并没有因万贵妃的年华老去而有丝毫褪色,反倒在万贵妃病逝后不久,年方41岁的朱见深因悲伤过度,竟追随老妻而去。
  这种即便发生在普通百姓身上也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竟发生在了皇帝身上,说朱见深是个心理健康的正常人,恐怕站不住脚。
  话说成化朝有名的东西有这么几样。一个是鸡缸杯。顾名思义,这是一个杯,但是却是缸的形状,敞口卧足的那种。上面画的图案是鸡。那图案真的不好看。
  至于为什么要画鸡,原因不得而知,兴许是那位大他十几岁的万贵妃喜欢吧。据说,成化帝和万贵妃饮酒,用的就是这种鸡缸杯,鸡缸杯上面画的是子母鸡。我想,这个子母鸡大概就象征着这一对的姐弟恋吧。万贵妃没啥文化,欣赏水准自然是很低俗的,所以她会选鸡的图案也不稀奇。
  成化朝再一个好玩的东西叫做天字罐。一般的瓷器下面都落款:XX某某年制。但是成化天字罐不一样,下面就一个字:天。所以得名天字罐。到现在谁也不知道这个到底代表什么。
  成化朝整体的色彩也很灰暗,是一种让人看着有点压抑的颜色,行话叫做姹紫。有这么一句话,叫做“姹紫浓厚却无光”,就说那东西颜色有点暗,不是那种很鲜艳很明亮的颜色。
  现在,成化朝的东西非常值钱,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和东西的独特有关。而这种独特,大概和成化帝的心情比较压抑甚至有点变态有关。
  
  宋元瓷器的个性
  
  最后再顺带谈谈宋元的瓷器以作对比。
  宋代的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所生产的瓷器都是很素净很淡雅的。就像宋词的那种境界。比如说“五大名窑”之首的汝窑,其产品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
  宋代虽说在对抗北方少数民族的战场上有些惨不忍睹,但是宋朝的皇帝个性无疑是开明恬淡的,甚至有几位极具艺术天分。比如说有名的宋徽宗,就是一位优秀的书画大家。
  同时,宋代朝堂虽说党争不断,但其气氛并不压抑,赵匡胤“不杀大臣”的戒训为王朝开启了一片政治晴天,士大夫头上没有文字狱的恐怖阴云笼罩,他们可以将艺术情调自上而下传送下去,这也使得宋代瓷器的艺术水准高绝异常,远非明清可比。
  到了元,很有意思。元青花很喜欢大器,很少有小件。这个大概和蒙古人那种“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豪迈性格有关。
  元青花的图案,我觉得就像元曲,像关汉卿的 《窦娥冤》,也像王实甫的《西厢记》。因为它大嘛,所以能画的内容就丰富。所以元青花的图案很多都是像舞台剧那样,内容丰富多彩,能讲出一个复杂的故事。
其他文献
摘 要 为明确红棕象甲[Rhynchophorous ferrugineus(Oliver)]高龄幼虫冷驯化试验的有效降温速率范围,初步了解其体内抗寒物质应对不同降温条件下生理指标的变化。实验设定3种不同降温速率(1.00、0.10、0.05 ℃/min),①从(25±0.5)℃分别降至5 ℃进行冷驯化,后置于检测温度(-8 ℃)下处理2 h观察并统计存活率;②测定不同降温速率处理后试虫体内相关生
期刊
摘 要 从健康香蕉植株根内分离得到1株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FOC4具有强抗菌活性的内生细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分子分析,鉴定该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编号为BEB33。平板对峙和盆栽苗评价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香蕉枯萎病具有较好的生防作用;该菌株发酵产物的拮抗活性对温度、pH不敏感;进一步研究表明,该菌株能够产IAA促进香蕉植株生长,同时产生铁载体,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  关键词 内生细菌BE
期刊
摘 要 橡胶树种苗培育过程中需要避免强光照射,但光照强度对橡胶树幼苗叶片生理活性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以橡胶树品系GT1的实生苗为材料,对植株进行不同光照强度处理,测定其淡绿期叶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特性和活性氧代谢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橡胶树淡绿期叶片的光化学效率(Fv/Fm)呈现上升规律,同时过氧化物的含量也呈现上升趋势,但是由于抗氧化酶对活性氧清除的作用,1 000 μmol/
期刊
摘 要 在高氧高二氧化碳气调并结合CPP膜包装条件下,测定5 ℃贮藏15 d时,包装盒中CO2/O2浓度的变化、鲜切火龙果外在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变化,探讨鲜切火龙果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氧高二氧化碳气调包装能够避免无氧酵解,但在贮藏0~12 d,能促进鲜切火龙果的呼吸作用;而在整个贮藏期,高氧高二氧化碳气调能够明显地维持鲜切火龙果的硬度,减缓其甜菜红色素的降解;在贮藏的0~6 d,高氧
期刊
谨以此文怀念王世襄先生    我自幼喜欢古董,但敬畏多于欣赏,因为博物馆陈列的不是庙堂重器,就是文房珍玩,寻常生活里哪能得见。读大学的时候,某次在系图书馆的书架上发现一套《明式家具研究》,一函两册,又大又沉,装帧极为精美。小心翼翼地请下来,很奢侈地享受了一下午:原来桌子、椅子、板凳儿、甚至脸盆架也是可以这样美妙的。  自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我成了明式家具发烧友。在系资料室(现在已经辟为“中国营造学社
期刊
时尚太多,消费太快,但亘古不变的关键词是“高级订制”。1858年当这个词汇出现在巴黎时,穿衣者的终极梦想与人们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当各种大牌和设计师都为人耳熟能详时,谁是高级定制背后真正的艺术家,谁为奢华主义打上真正的价值?Lesage刺绣坊给了巴黎服装工艺最后的,也是最荣耀的答案。    “对于我的创作而言,没有了刺绣,就没有时装。而没有了Lesage,也就没有刺绣。” 
期刊
毫无疑问,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的《局外人》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他以零度角、粗线条的方式勾勒了主人公莫尔索在荒缪的世界中经历的种种荒缪的事,以其自身的荒诞体验来说明“幸福和荒诞是同一块土地上的两个儿子”。加缪逝世50年来,人们愈来愈接受加缪,甚至认为他笔下的局外人世界才是最为真实的世界。人人皆是局外人。    是这样吗?    莫尔索与庄子的对话  庄子:小莫,听说你母亲死了。  
期刊
业荒于嬉    洛克菲勒有句名言:“培养贵族需要三代的时间。”第一代看金钱,第二代看用度,第三代看文采风流。  王世襄正好是第四代。在他回忆中,“祖上三代,有进士出身、治理一方的重臣,有状元及第、直陈时弊的循吏,也有跻身洋务、从事外交的使节。”连母亲也见识不凡:她来自江浙两省交界南浔小镇的一个富有家庭,1900年曾和兄长一同赴英国留学五载。  父执辈走的都是“仕途经济”的大道,到了王世襄,就斜斜逸
期刊
科幻电影和小说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大门:去其他星球移民吧,宇宙浩瀚,人类渺小,怎会没有容身之所。若是舍不得家园,那么就重新搭建通天塔或者地下城。空间还是不够用,人人只得立锥之地?科技能够达到全息体验广袤天地的境界,让坐在椅子上的你觉得是坐在阿尔卑斯山顶看日出!最后一个办法——去寻找平行世界吧,在时间与空间的裂缝中擦身闪入,到一片未知之中去探险。  要知道,所有的科幻都是立足于现有科学技术之上而进行的合
期刊
这些图在展厅墙上和投影屏上看起来比任何时候都要有力,    你看到另一个你未来得及探索的世界。    它们出自8位生活在成都的摄影师:阿斗、陈春林、冯立、李俊、骆丹、刘珂、木格和杨怡。      这些或惘然,或割裂,或冷峻的影像是摄影师对时代最真挚的体会。    “人们只需要停顿片刻,倾听他们的细语与呼喊,每一个内心都会被裹挟而去。    作为个体,他们将会在中国摄影艺术史上留下怎样的痕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