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在促进规范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财政预算管理水平、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强预算经费审计,是严格执行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促进事业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探索创新预算管理审计思路、内容和方法,进一步深化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势在必行。下面,笔者结合近年来工作实践,就如何深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审计工作谈几点粗浅看法。
问题
预算编制不够科学。一是预算收入来源不合规。不少单位预算收入来源不够明确。二是有的单位财力隐匿不动。不少部门以各种名义向单位党委争取财务,而本级掌握的历年事业经费结存丝毫不动,并在预算安排中不考虑本部门存量资产。三是经费支出需求测算不准确。尤其在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等大项开支预算安排中,有不少项目没有按照需求上报单位或由部门进行单位论证,部分单位或部门对下分配项目名称不够清晰,过于笼统,可操作性小,在实际开支中难以执行。四是节约建设落实不好。少数单位资源节约意识不强,对会议、活动、接待等行政消耗性开支控制不力。
预算执行不够严格。一是事业经费开支过于笼统。表现为项目经费开支没有按项目预算进行开支,开支过程中没有监控,支出依据不细化,开支计划不具体。二是大项开支管控不严格。在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等大项开支中,管控不严,个别工程在决策过程中很少接受监督,导致工程造价难以控制。三是预算调整管理不严格。有的事业单位或个人对预见算的法规性和严肃性认识不足,钱不够花就做追回,使部门事业经费追加预算额越来越大。四是资金管控不够严格。有的单位借垫款过多,有些计划外工程垫支,实际已无法归还,造成家底经费出现虚数;有的借垫款操作不规范,手续不全,责任不明,造成了长期挂账,呆账坏账问题的发生。
法制观念不够强。一是事业部门自觉落实财经法规意识比较淡薄,存在本位主义,不按预算办事,随意调整,擅自突破预算。有的法规意识不强,只为自己所在的小部门打算而不顾整体利益。部门与部门之间有,壁垒分明,互不相通,缺乏全局意识。二是预算与决算相分离。目前,有不少单位,会计核算与预算分离,只管核算实行总量控制,认为只要保证账面有钱,手续齐备,就可以结算核销,没有按预算实行分项核算。三是预算监督不够。在审计监督中,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就事论事的多,从体制、机制、制度方面分析,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少。有的单位无专门的审计机构,财务部门既是预算的制定者,又是预算的执行者,对预算执行进行监督检查,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容易造成预算执行力的弱化。审计期间一般以上一个年度为主,预算执行的时效性比较差,预算执行效益考评指标还不够健全,评价目标不明确。
对策
强化预算管理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素质。首先,财务预算管理必须得到单位高层管理者的关注与支持,让他们认识到预算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是整个系统或单位内部各项资源的最优整合。其次,增强财务预算法制观念,强化预算约束,明确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是全面贯彻《预算法》的要求。再次,经常组织财务人员参加财务管理方面的学习培训活动,增强财务人员的法制观、职业道德观,提高财务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使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改革预算编制方法,全面推行零基预算。一方面,应该保证预算编制依据的公平性,加强事前调查取证,综合考虑事业单位内务部因素、历史和未来因素,科学预测行业及本单位经济发展变化,还要考虑社会整体效益,以此为基础确定人员及业务经费水平。另一方面,逐渐替换增量预算的编制方法,采用“零基预算”,提高预算与实际的密切程度,推行复式预算管理办法,将同一预算年度经费收支按性质进行细分,汇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收支对照表,以特定的预算收入来源保证特定的预算支出费用,保持两者相对稳定的对应关系,提高财务预算的约束力,增强预算执行力。
建立健全财务预算制度,坚决从严贯彻执行。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建立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如加强经费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等。建立单项的管理制度,如加强办公费、电话费、邮资费等管理制度。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如接待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这样,从单位内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做到有章可循,并且严格按制度办事,以堵塞漏洞,节约资金,防止经费支出中“跑、冒、滴、漏”,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强化开支计划性,合理安排项目经费。确保人员经费开支,保证必要的办公经费需要,然后再按照轻重缓急安排其他项目的开支。计划制定后,还必须严格执行,防止前紧后松,保证计划的有效性。严格经费支出管理,杜绝挥霍浪费现象。建立严格的经费开支审批制度。对于每项开支,都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权限审批后方可报销。制定严格的经费开支报销程序。每一笔开支都须取得合法有效的票据并附有关附件,由经办人员负责签字,财务人员审核,领导审批后才能予以报销。统筹安排使用各项经费。加强经费开支的事前监督。
加强预算执行审计监督,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加强预算执行审计监督是深化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单位预算经财政批复后,基层事业单位必须严格按照预算批复执行,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加强预算执行审计监督重点是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做到对资金使用过程监督有制度约束,有人力保障,确保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对资金使用效益,尤其是项目资金使用效益,要有考核评价机制。对资金使用效益的考核评价,是对预算编制水平的检验,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差别较大或资金使用效益不理想的,就应考虑调整预算编制的标准、方法。效益评价应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审,对项目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考核。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项目资金的使用事前有计划、事中有监督、事后有评价,实现对资金使用全过程的追踪问效管理。
问题
预算编制不够科学。一是预算收入来源不合规。不少单位预算收入来源不够明确。二是有的单位财力隐匿不动。不少部门以各种名义向单位党委争取财务,而本级掌握的历年事业经费结存丝毫不动,并在预算安排中不考虑本部门存量资产。三是经费支出需求测算不准确。尤其在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等大项开支预算安排中,有不少项目没有按照需求上报单位或由部门进行单位论证,部分单位或部门对下分配项目名称不够清晰,过于笼统,可操作性小,在实际开支中难以执行。四是节约建设落实不好。少数单位资源节约意识不强,对会议、活动、接待等行政消耗性开支控制不力。
预算执行不够严格。一是事业经费开支过于笼统。表现为项目经费开支没有按项目预算进行开支,开支过程中没有监控,支出依据不细化,开支计划不具体。二是大项开支管控不严格。在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等大项开支中,管控不严,个别工程在决策过程中很少接受监督,导致工程造价难以控制。三是预算调整管理不严格。有的事业单位或个人对预见算的法规性和严肃性认识不足,钱不够花就做追回,使部门事业经费追加预算额越来越大。四是资金管控不够严格。有的单位借垫款过多,有些计划外工程垫支,实际已无法归还,造成家底经费出现虚数;有的借垫款操作不规范,手续不全,责任不明,造成了长期挂账,呆账坏账问题的发生。
法制观念不够强。一是事业部门自觉落实财经法规意识比较淡薄,存在本位主义,不按预算办事,随意调整,擅自突破预算。有的法规意识不强,只为自己所在的小部门打算而不顾整体利益。部门与部门之间有,壁垒分明,互不相通,缺乏全局意识。二是预算与决算相分离。目前,有不少单位,会计核算与预算分离,只管核算实行总量控制,认为只要保证账面有钱,手续齐备,就可以结算核销,没有按预算实行分项核算。三是预算监督不够。在审计监督中,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就事论事的多,从体制、机制、制度方面分析,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少。有的单位无专门的审计机构,财务部门既是预算的制定者,又是预算的执行者,对预算执行进行监督检查,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容易造成预算执行力的弱化。审计期间一般以上一个年度为主,预算执行的时效性比较差,预算执行效益考评指标还不够健全,评价目标不明确。
对策
强化预算管理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素质。首先,财务预算管理必须得到单位高层管理者的关注与支持,让他们认识到预算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是整个系统或单位内部各项资源的最优整合。其次,增强财务预算法制观念,强化预算约束,明确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是全面贯彻《预算法》的要求。再次,经常组织财务人员参加财务管理方面的学习培训活动,增强财务人员的法制观、职业道德观,提高财务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使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改革预算编制方法,全面推行零基预算。一方面,应该保证预算编制依据的公平性,加强事前调查取证,综合考虑事业单位内务部因素、历史和未来因素,科学预测行业及本单位经济发展变化,还要考虑社会整体效益,以此为基础确定人员及业务经费水平。另一方面,逐渐替换增量预算的编制方法,采用“零基预算”,提高预算与实际的密切程度,推行复式预算管理办法,将同一预算年度经费收支按性质进行细分,汇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收支对照表,以特定的预算收入来源保证特定的预算支出费用,保持两者相对稳定的对应关系,提高财务预算的约束力,增强预算执行力。
建立健全财务预算制度,坚决从严贯彻执行。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建立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如加强经费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等。建立单项的管理制度,如加强办公费、电话费、邮资费等管理制度。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如接待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这样,从单位内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做到有章可循,并且严格按制度办事,以堵塞漏洞,节约资金,防止经费支出中“跑、冒、滴、漏”,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强化开支计划性,合理安排项目经费。确保人员经费开支,保证必要的办公经费需要,然后再按照轻重缓急安排其他项目的开支。计划制定后,还必须严格执行,防止前紧后松,保证计划的有效性。严格经费支出管理,杜绝挥霍浪费现象。建立严格的经费开支审批制度。对于每项开支,都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权限审批后方可报销。制定严格的经费开支报销程序。每一笔开支都须取得合法有效的票据并附有关附件,由经办人员负责签字,财务人员审核,领导审批后才能予以报销。统筹安排使用各项经费。加强经费开支的事前监督。
加强预算执行审计监督,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加强预算执行审计监督是深化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单位预算经财政批复后,基层事业单位必须严格按照预算批复执行,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加强预算执行审计监督重点是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做到对资金使用过程监督有制度约束,有人力保障,确保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对资金使用效益,尤其是项目资金使用效益,要有考核评价机制。对资金使用效益的考核评价,是对预算编制水平的检验,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差别较大或资金使用效益不理想的,就应考虑调整预算编制的标准、方法。效益评价应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审,对项目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考核。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项目资金的使用事前有计划、事中有监督、事后有评价,实现对资金使用全过程的追踪问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