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整体性原则,是广大教师应当严格遵守的规则。教师要从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等方面综合着力,既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又要在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等方面下工夫,全面彰显整体性教学的实际成效。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整体性教学 分析研究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中学历史教学课程标准,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了解重要的历史人物,还要知晓重大的历史事件及各种历史现象,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历史、把握历史发展规律,这些方面属于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如何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整体性教学原则,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及教学拓展延伸等环节从整体入手加以突破,确保整个教学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教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整体性教学的价值
历史学习需要知古论今,才能更好地掌握历史学习要点。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如果不能形成整体性和系统性认知,将历史知识与技能割裂开来,是无法有效完成历史学习任务的。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注重教学理念的创新,将整体性设计和整体性组织作为历史教学的重要切入点,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前后对照、对比联系,指导学生站在更高层次与角度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将历史作为一个前后连贯的整体进行系统分析研究。
二、教师要紧扣教学设计与组织体现教学整体性
教师在组织实施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站在整体性角度进行落实。首先,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整体性时空概念。特别强调历史学习内容中的时间因素,细化到每一个朝代建立及灭亡的时间、重要历史事件出现的时间等,指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将这些朝代、历史事件乃至历史人物串联起来,形成整体性的感知印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己或小组合作制作历史年表及历史事件要点目录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把握历史教材的内在线索,只要将时间节点牢记在心,学生的心中对整个历史发展就有全面认识。其次,教师要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整体性的空间概念。无论哪一方面的历史学习内容,都离不开时间、地点与人物等要素,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整体性的空间概念,更全面地了解历史和研究历史。如在带领学生研究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投影地图,指导学生找出主要参战国的地理位置等信息,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同盟国、协约国之间的主要战线、重大战役的方位等,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更直观形象的历史知识信息,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历史学习要点。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研究历史问题时一定要充分兼顾不同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民众生活等因素,全面分析和理解问题,进一步提高思维方式的全面性。如和学生一起研究秦国能够统一全国的原因时,有些学生认为仅是军事实力强大的原因,看法比较片面。笔者引导学生从秦国当时的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从政治角度看,商鞅变法带来的一系列新举措,极大地增强秦国的实力,从此走上励精图治的良性发展轨道;从经济角度看,秦国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建成,为农业的大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极大地促进农业生产效益提高,为国家实力的增强奠定基础;从军事角度看,秦国军队士兵比较彪悍,加上论功行赏的激励制度,立下军功可以获得土地等,军队的战斗力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对上述几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学生对秦国统一六国的要素就能深刻理解,看待这一问题的角度与深度都有显著提升。最后,教师可以通过类似对比等方式,指导学生整体性分析研究历史。这样的对比可以是类似历史问题的对比,如秦朝和隋朝的短暂繁荣;可以是发展有共同之处的朝代,如宦官专权非常突出的东汉、明朝等,也可以指导学生搜集大量信息进行对比,寻找其中的异同点,发掘出深层次的历史发展规律等。
三、教师要紧扣教学形式与资源体现教学整体性
在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意在教学形式的选择及教学资源的整合等方面全面体现教学整体性,让整个历史教学形成课内外相融合的整体性教学体系,将可以发掘拓展的教学资源整合起来形成整体性资源,从而为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历史、了解历史和掌握历史提供有力支撑。在历史教学形式选择方面,教师要注重构建“课前 课堂 课后”的整体性教学体系。课前要注意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活动,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历史教材中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基本信息,对历史发展规律尝试做一些初步和简单的分析研究活动,从而为历史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在课后环节,教师要发挥拓展活动对历史课堂教学的支撑功能。课堂上学生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要点,完全可以在课后进行巩固延伸,从而为学生顺利实现历史学习目标奠定基础。通过构建课内外相结合的整体性教学体系,学生在历史学习活动中形成更立体的学习氛围,将时间与空间充分利用起来,促进学生历史学习综合能力发展。在历史教学资源整合方面,教师要重点搜集各种资源为教学工作服务。如可以结合历史教材介绍,从网络上下载信息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辅助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师也可以动员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与历史教材相关的信息,增强学生历史学习感知效果,深化历史学习理解。无论是教学形式的整体推进,还是更大范围内聚合历史学习资源,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强调整体性原则的贯彻落实,确保整个历史教学工作全面扎实地推进。
四、结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几方面的问题,指导学生搜集整理历史学系信息时严格区分严肃的历史和戏说的历史,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搜集、分析研究的能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注重整体推进教学流程、整体汇聚教学资源,同时引导学生从整体性角度看待历史、梳理历史、掌握历史,更好地完成历史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赵波.对初中历史课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和实践[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2]赵瑛欣.新课改下对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3]熊扬伟.新教学方式在高中历史的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整体性教学 分析研究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中学历史教学课程标准,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了解重要的历史人物,还要知晓重大的历史事件及各种历史现象,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历史、把握历史发展规律,这些方面属于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如何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整体性教学原则,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及教学拓展延伸等环节从整体入手加以突破,确保整个教学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教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整体性教学的价值
历史学习需要知古论今,才能更好地掌握历史学习要点。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如果不能形成整体性和系统性认知,将历史知识与技能割裂开来,是无法有效完成历史学习任务的。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注重教学理念的创新,将整体性设计和整体性组织作为历史教学的重要切入点,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前后对照、对比联系,指导学生站在更高层次与角度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将历史作为一个前后连贯的整体进行系统分析研究。
二、教师要紧扣教学设计与组织体现教学整体性
教师在组织实施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站在整体性角度进行落实。首先,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整体性时空概念。特别强调历史学习内容中的时间因素,细化到每一个朝代建立及灭亡的时间、重要历史事件出现的时间等,指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将这些朝代、历史事件乃至历史人物串联起来,形成整体性的感知印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己或小组合作制作历史年表及历史事件要点目录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把握历史教材的内在线索,只要将时间节点牢记在心,学生的心中对整个历史发展就有全面认识。其次,教师要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整体性的空间概念。无论哪一方面的历史学习内容,都离不开时间、地点与人物等要素,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整体性的空间概念,更全面地了解历史和研究历史。如在带领学生研究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投影地图,指导学生找出主要参战国的地理位置等信息,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同盟国、协约国之间的主要战线、重大战役的方位等,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更直观形象的历史知识信息,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历史学习要点。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研究历史问题时一定要充分兼顾不同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民众生活等因素,全面分析和理解问题,进一步提高思维方式的全面性。如和学生一起研究秦国能够统一全国的原因时,有些学生认为仅是军事实力强大的原因,看法比较片面。笔者引导学生从秦国当时的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从政治角度看,商鞅变法带来的一系列新举措,极大地增强秦国的实力,从此走上励精图治的良性发展轨道;从经济角度看,秦国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建成,为农业的大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极大地促进农业生产效益提高,为国家实力的增强奠定基础;从军事角度看,秦国军队士兵比较彪悍,加上论功行赏的激励制度,立下军功可以获得土地等,军队的战斗力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对上述几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学生对秦国统一六国的要素就能深刻理解,看待这一问题的角度与深度都有显著提升。最后,教师可以通过类似对比等方式,指导学生整体性分析研究历史。这样的对比可以是类似历史问题的对比,如秦朝和隋朝的短暂繁荣;可以是发展有共同之处的朝代,如宦官专权非常突出的东汉、明朝等,也可以指导学生搜集大量信息进行对比,寻找其中的异同点,发掘出深层次的历史发展规律等。
三、教师要紧扣教学形式与资源体现教学整体性
在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意在教学形式的选择及教学资源的整合等方面全面体现教学整体性,让整个历史教学形成课内外相融合的整体性教学体系,将可以发掘拓展的教学资源整合起来形成整体性资源,从而为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历史、了解历史和掌握历史提供有力支撑。在历史教学形式选择方面,教师要注重构建“课前 课堂 课后”的整体性教学体系。课前要注意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活动,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历史教材中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基本信息,对历史发展规律尝试做一些初步和简单的分析研究活动,从而为历史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在课后环节,教师要发挥拓展活动对历史课堂教学的支撑功能。课堂上学生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要点,完全可以在课后进行巩固延伸,从而为学生顺利实现历史学习目标奠定基础。通过构建课内外相结合的整体性教学体系,学生在历史学习活动中形成更立体的学习氛围,将时间与空间充分利用起来,促进学生历史学习综合能力发展。在历史教学资源整合方面,教师要重点搜集各种资源为教学工作服务。如可以结合历史教材介绍,从网络上下载信息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辅助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师也可以动员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与历史教材相关的信息,增强学生历史学习感知效果,深化历史学习理解。无论是教学形式的整体推进,还是更大范围内聚合历史学习资源,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强调整体性原则的贯彻落实,确保整个历史教学工作全面扎实地推进。
四、结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几方面的问题,指导学生搜集整理历史学系信息时严格区分严肃的历史和戏说的历史,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搜集、分析研究的能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注重整体推进教学流程、整体汇聚教学资源,同时引导学生从整体性角度看待历史、梳理历史、掌握历史,更好地完成历史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赵波.对初中历史课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和实践[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2]赵瑛欣.新课改下对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3]熊扬伟.新教学方式在高中历史的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