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西迁:从苦难到辉煌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ste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收到在军先生的书稿,是在2012年盛夏的一个午后,我本在外地度婚假,此时我早已抛开了一切工作,当然也包括约稿、写序之类的文字应酬。但是,这本书的标题却将我的时间安排打乱。我相信,任何一个“武大郎”在这样一本厚厚的书稿面前,都不会谢绝在军先生这份邀请的。况且,在武汉大学一百二十年校庆这个大日子里,面对这样一本出现在海峡对岸的学术著作,之于整个武汉大学而言,都是一件值得欣慰、庆贺的事情。
  坦诚地说,我没有资格为这份鸿篇巨制撰写序言,首先,我并非研究二战史的专家,而武汉大学的胡德坤教授恰又是国内外研究二战史的权威学者,若由我写的序言被诸师看到,岂非班门弄大斧、布鼓过雷门?其次,我在武大求学才三年不到的时间,比起在南三区、九区等地生活二三十年甚至半个世纪的“珞珈子弟”而言,我无疑是个新人。但这些又无法构成我推辞在军先生的理由,除了书里“每一字必有出处”的严谨之外,他待人的热情也深深地打动了我。所以,面对这本书稿,我确实有话要说,而且都是无法修饰的真心话。
  我与妻都在武汉大学念的博士班,我的家族与武汉大学也有着不算浅的渊源关系,先大父在六十年前曾担任过湖北医学院的副院长,这所学校就是今天的武汉大学医学部,而先大母曾创办过湖北省口腔医院——即今天的武汉大学医学院口腔医院。因此,新中国之后的武汉大学,与家族里的先辈确有一定的关系,但抗战时期的武汉大学,则对于年轻的我而言,只是一个学术研究的对象了。
  前些年开始,我开始从事民国史尤其是抗战时期的文献档案、书报资料的研究,西迁时的武汉大学当然也在我的关注对象之内。那时我便苦于国内学界关于“武大史”的研究不够,就抗战时的武大研究而言,我手头仅有一部敝校档案馆涂上飙馆长主编的《乐山时期的武汉大学》,但一本书是远远不够的。研究成果不足,必然也会束缚到国内外其他学者对于武大校史的研究,因此这本《苦难与辉煌》,必然是未来武大校史研究的一本绕不开的重要著述。
  在军先生既非武大校友,也不是民国史专家,作为一名驻扎乐山的房地产营销人员,却写出了这样一部几十万字的著述,这让我看来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议且感慨万千的事情。但这也恰恰反映了乐山时期武汉大学在民众中间的反响乃不可小觑。因为先前很长一段时间,学界对于东吴大学(苏州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以及复旦大学的校史研究,多半为该校的校史馆、档案馆的研究人员或校内的专职教师,而随着“老大学热”与“民国热”在近些年的升温,在国内一批“校史学”研究队伍里,也开始出现了一些其他院校学者的身影。但作为民间学者,肯下功夫、花力气、不要一分钱经费自发地研究一所大学的历史,我还没有遇到过。因此,这既是武汉大学的荣耀,也是在军先生不经意之间,为武大校史研究所打造出的、里程碑式的学术意义。
  读完这部著作,掩卷之余,我亦是百感交集。众所周知,武汉大学是中国大学教育史上的一朵奇葩,它见证了从清末的新式学堂到民国大学再到新政权建立进行“学制改革”的全过程。早在1948年,英国牛津大学就致函国民政府教育部,确认武汉大学的文、理学毕业生平均成绩在八十分以上的人享有“牛津之高级生地位”,这样的殊荣,当时全国仅武大一家。在毛泽东逝世之后,武汉大学又成为全国教育改革的“排头兵”,以刘道玉、查全性等知名改革派教育家为代表的群体,再现了民国时期国立武汉大学“自强弘毅”的精神风貌。但随着九十年代以来国内经济发展的区域性不平衡,相比较沿海地区的一些老大学如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与中山大学等等,武汉大学确实也没有像其他高校那样热衷于“外抓宣传”了,这无疑造成了国内新闻界、校史研究界对于武大校史研究乃至武汉大学整体的疏忽,但这并无法遮蔽百年珞珈在普罗大众中的文化影响,君不见,在军先生的这本巨著,便是一个大证据。
  我寄望于这本书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希望国内历史尤其是教育史的学界同仁可以多多地关注武汉大学的校史,这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尤其是教育史里的一座文明富矿。前些年,我曾对《武汉大学文哲季刊》做过相关研究探索,当时我就发现,之于《暨南学报》、《燕京学报》而言,当下学界对于《武汉大学文哲季刊》的研究,是很不足的。笔者相信,随着这部《苦难与辉煌》的出版,国内学界必然会对武汉大学的昨天、今天与明天有着更加深刻的了解、把握与期待。
  《苦难与辉煌》能在海峡对岸付梓出版,这诚然可喜可贺!但作为年轻一代“武大郎”的我们,并不能妄自菲薄地认为武大校史真的成为了“显学”。正如前文所述,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目前海内外学界对于武大校史的研究,还需要我们这一批年轻学人的进一步努力与挖掘。具体来讲,就是应该将对武大的关注,融入到自己所属学科里去,积极地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的研究——譬如武大新文学作家群、中国法学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武大学派”、“癸未学制”与自强学堂关系考等领域的研究,还有待我们去填补空白,这些研究不但对于武大校史有着重要的意义,之于相关学科的发展,也有始料不及的学术价值。
  譬如,在《苦难与辉煌》中,作者敏锐地发现了武汉大学与中国社会现代化历程的重要关系,将“中国之进步在武汉大学”为单列一章标题,这可见作者立足点之高,在“人文著述与科学发现”中,又将当时中国人文、科学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与武汉大学当时的科研力量相联系,如朱光潜、袁昌英的文学研究、梁百先在《Nature》杂志上发表的高水平物理学论文、杨端六的专著《货币与银行》等等。这些成果显然不但属于武汉大学,更属于中国学术界与全民抗日那个伟大的时代。并且,作者高屋建瓴地通过统计总结,认为这批“学术著作的质量都很高”、“学术科研中有很高的外语含金量”,这样来自于实证分析、回归到历史背景的结论,无疑是让人信服的。
  当然,《苦难与辉煌》在研究方法上所采取的“日常生活史”研究范式,亦值得赞叹。在书中,作者并未单纯地强调大师、大学问、大建筑、大时代,而是从男生宿舍、学生日常消费,乃至饮食、日记、对话等细枝末节入手,重现历史的真实。这是目前史学界(尤其是东亚史学界)较为通行的研究方法,当然也是最考验研究者治学功夫的,一部非历史学专业人士所完成的著作,能够有这样前瞻性的研究视野,实在是令人钦佩。
  因此笔者坚信,对于任何一所大学的校史研究,不但要将研究对象、研究结论融入到格局背景、历史与人文的大时代里去,更又要真实、翔实、踏实地反映历史的细节甚至重现历史的真实场景,否则就容易脱离史实、漠视实际甚至空话连篇。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对年轻的历史学家们说过,“一个合格的历史学家,他不但要探索时代的观念,更要知晓每个人的想法”。我们看到,《苦难与辉煌》凭借其知人论世的精彩笔触,基本上完成了这一较有难度的史学研究之基础要求。
  众所周知,抗战八年中的大学西迁,武汉大学非但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亦在这筚路蓝缕、薪火相传之中绵延着学问的接力。在军先生将书名命名为“苦难与辉煌”,其实也正是不自觉地从“大背景”与“细节”这两方面考虑的,毫无疑问,战火中求知、求生的细节必然充满了艰辛与苦难,但若从大的背景格局、历史时代来看,这一切又何尝不是崇高辉煌的呢?
  (张在军:《苦难与辉煌》,台湾秀威资讯出版公司即出)
其他文献
读2010年第5期《书屋》杂志所载陈福季先生《关于武则天石淙宴饮诗会若干问题的辨正》(下简称“辨正”文)一文,毫不夸张地说,“辨正”文中所涉及的问题,都是心态急于纠正他人错误的陈福季先生自己搞错了,反而将一些不成问题的问题搞成了有问题的问题。谨逐一辨正如下,以就教于陈福季先生。    一、关于出席石淙宴饮诗会人数的问题    据“辨正”文所引《蒙曼说唐·武则天》中文字称:“女皇都带头了,随从人员肯
一  我喜欢一个人呆在我的书房里。  一个人在书房,就像一个人在这世界上,你想要怎样你就能怎样。  可惜,这也是个梦想,要实现还真不容易。  時不时的总有人走进我的书房里,不是现实中的人,就是幻觉中的人。  每当这时候,我的心与思就会被打乱,就像一个玻璃杯,稍一不小心,掉到了地上,砰的一声响,支离破碎了。二  时下真的噪音太多。  表扬的噪音,批评的噪音,谴责的噪音,谩骂的噪音,气愤的噪音,嘲笑的
10月11日,安徽合肥市蜀山区稻香村街道的普查员,正在开展人口普查登记及宣传工作。图/中新  中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作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十年一度的人口普查是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将查清呈现中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的最新情况。人口普查结果将作为未来制定和完善收入、消费、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的基础,也将为教育和医疗机构布局、儿童
赵世民与我儿时同长在一个机关大院中的东、西分院。我们前后上的是同一个小学;受同一个音乐老师或自然老师的教育;在同一块操场上奔跑,摔跟头;对某位老师有相似的仇隙,对另一位有相同的好感。我们是擦着同一块黑板长大的,北京话叫“发小”。  我痴长几岁。  原来印象中的世民很高(现在依旧很高),光脚打篮球,英勇无比。再见面时篮球不打了,在中央音乐学院教书。写乐评,解字,是他近两年做得最多的活计。  看到他的
在六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中,尽管教学内容相同,但由于各教师教学理念和对教材理解等多种因素的差异,教学效果迥然有异。下面摘录教学过程中的部分片断,试析“同谱异曲”的原因。  A教师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个数,它的面、棱各有什么特征?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将得到的结果填写在报告单中。(学生开始观察、操作、测量)  师:长方体的面、棱各有什么特征? 
屠隆是一个才情横溢又放荡不羁的人。其文学才能得到王世贞、汤显祖等人的激赏。三十四岁考取进士,很快被任命为颍上知县,一年后平调为青浦令。万历十年(1582)底,经过考核升迁为礼部主事、郎中。他为官清正,关心民瘼。但显然是性格使然,他常常做出一些惊世骇俗的举动。其他不说,他跟戏曲便结下不解之缘,太迷恋于戏曲,给他带来了不少灾祸。他甚至慨叹“四十成翁”——才四十来岁就犹如老翁了。  这或许要从他的《彩毫
毫无预兆,也无甚原因,两个月前,王书金突然吃不了猪肉了,凡吃必吐。  这些年,在看守所中,他得过轻微脑梗塞,又一直血糖高,一日三餐总是控制在八分饱,最近则变成多数时候只食素。不过,这不是他当前最关心的东西。在最近一次与辩护律师朱爱民会见时,他仍然花了大量时间谈石家庄西郊玉米地的案子,这是他与聂树斌“一案两凶”的案件,在中国舆论场已被探讨15年。  在最高人民法院不核准对其死刑裁定、由邯郸中院重审王
一  将泰戈尔介绍到中国,陈独秀是先驱。泰戈尔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中国除了报纸简单发了消息外,并未做出过多的反应,也无多少泰戈尔的作品被翻译成中文。而在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的发刊词《敬告青年》中就谈到了泰戈尔。在这之前,国内仅有钱智修的《臺莪尔氏之人生观》(《东方杂志》,1913年10月1日,第十卷第四号)一文介绍过泰戈尔的思想。一年之后,才又有仲涛在《大中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为了实现新课程所提出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评价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说、敢问、敢想、敢做,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  一、让课堂评价成为师生“心灵的对话”  精心设计的教师评价语言,能激励学生不断地去追求、去探索,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发表自己的见
当代湘人画家,王憨山阔大,管锄非冷隽,邵一萍富贵。  那年从广州回长沙,我曾在陈白一先生画案上书“塑白洁之身,成一家之言”送陈师,后白一先生去世,又重书悬挂灵堂。  父亲去世时,我曾有挽联记他的一生。联曰:“白昼过流星,无光而逝;长夜行天马,早露才华。”  如果你的祖先做了一块砖头,你祖先的儿子也做了块砖头,你祖先的孙子又做了块砖头,一路下来,到了你手里,兴许就有了一栋漂亮的房子。可惜的是,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