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学习习惯是形成学习品质的核心要素,在幼儿期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一些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法,促使其良好习惯的养成,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我园从2011年结合课题开展了主题为“数学活动中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策略”的教科研活动。数学教育活动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巧妙地运用一些教育策略能有效的培养幼儿认真观察、仔细倾听、大胆表达等学习习惯。
一、运用适宜的教具培养幼儿认真观察的习惯
从“兴趣”入手,引导幼儿认真观察。观察的前提是“注意”,但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只有对某事某物产生浓厚兴趣才会集中,即观察往往受兴趣支配。因此,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兴趣是刺激儿童学习的最好形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可以为幼儿多选择色彩鲜艳、新奇、感兴趣的教具作为观察对象。如中班数学活动“小猫钓鱼”,目标是认识数字6和7,理解其实际意义。在活动过程中可以将学习内容渗透在游戏中,让幼儿在戴上小猫胸饰玩“钓鱼”游戏的过程中,感知5添上1是6,6添上1是7,理解数字6和7的实际意义。教师根据幼儿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运用所提供的美观、丰富的教玩具,设计各种游戏,创设教学情境,以满足幼儿爱动、好玩的心理,让他们参与到活动中,充分动手、动脑、操作,产生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达到动手动脑、认真观察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语言提示法培养幼儿乐于倾听的习惯
倾听是学习的基础,乐于倾听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这是现行教育形式中获取知识的最主要途径。乐于倾听,关键在于“乐”,要让幼儿愿意听。那么首先教师的语言要抑扬顿挫,绘声绘色,借助语气的丰富、语调的加强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巧妙地运用语言提示法,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如:我园范老师执教的数学活动“有趣的排队”,目标是学习按照递增(ABABBABBB)的方法给物体排序。在出示小兔教具时,她会加重关键词“小黑兔数量”的发音:“一只小白兔一只小黑兔,一只小白兔两只小黑兔……”教师用语气强调核心词,引导幼儿发现小黑兔数量的变化。出示教具后然后提问:“小朋友们,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排呢?”这时教师再次帮助幼儿从头观察,梳理排序规律,“一个小白兔一只小黑兔,一只小白兔两只小黑兔,一只小白兔三只小黑兔,一只小白兔?”此时小朋友已经能异口同声说出答案“四只小黑兔”。教师在活动中用语气强调核心词,通过语速的放慢,语气的加强来精心设计教学用语,激发幼儿倾听的兴趣。
三、运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幼儿大胆表达的习惯
发言需要幼儿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所以发言可以锻炼幼儿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要在数学活动中鼓励幼儿发言,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幼儿发表他们的见解,培养幼儿大胆表达的习惯。一节数学活动的时间有限,在活动中可以利用“小组内大家讨论讨论”、“和你的好朋友商量商量”等形式,让幼儿有更多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从而有效地培养幼儿大胆发言的习惯。如:在大班排序活动中,教师设计了“排序板”这一教具,为了让更多的幼儿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排序方法,教师分组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排序板”,说说自己是按什么规律给物体排序的。在“小组交流”的环节中,幼儿有了更多大胆表达的空间,通过生生之间的比较、讨论获取了新知识,这种方法要比老师指导更为有效。教师在活动中多给予幼儿大胆表达的空间,幼儿将会给你更多的精彩。
四、运用表扬鼓励法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幼儿数学学习主要是通过操作活动进行的,动手操作能使幼儿的认识由表面趋向实质,从而激发更大的求知兴趣。因此,良好的操作习惯是帮助幼儿建构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
教师对于幼儿的操作行为要及时给予肯定性的评价和语言鼓励,树立具有良好行为规范的榜样,通过榜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带动全体幼儿共同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如在摆放学具的过程中给予幼儿表扬的话语,“xxx用眼睛告诉老师他摆好学具了,还有谁的眼睛告诉老师摆好了?”当教师点了三至五名幼儿的名字后,所有的幼儿都学会了“我摆好了,我用眼睛告诉老师”的常规行为。另外在幼儿操作学具的过程中对幼儿常规行为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效果也很好。如:“xxx在操作形状卡片的时候摆放顺序很正确,而且摆得很整齐,既让自己看得清楚,也让别人能看得很清楚。”这样的评价会使其他幼儿意识到自己的不足,马上加以改进或改正。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为幼儿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内容,其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靠幼儿多次反复实践,才能形成和巩固。教师在数学活动中要随时寻找机会,创造条件,有意识地鼓励幼儿进行正确行为的反复练习,适时地给予帮助和指导。
孩子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幼教工作者们,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好习惯伴随孩子成长!
我园从2011年结合课题开展了主题为“数学活动中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策略”的教科研活动。数学教育活动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巧妙地运用一些教育策略能有效的培养幼儿认真观察、仔细倾听、大胆表达等学习习惯。
一、运用适宜的教具培养幼儿认真观察的习惯
从“兴趣”入手,引导幼儿认真观察。观察的前提是“注意”,但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只有对某事某物产生浓厚兴趣才会集中,即观察往往受兴趣支配。因此,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兴趣是刺激儿童学习的最好形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可以为幼儿多选择色彩鲜艳、新奇、感兴趣的教具作为观察对象。如中班数学活动“小猫钓鱼”,目标是认识数字6和7,理解其实际意义。在活动过程中可以将学习内容渗透在游戏中,让幼儿在戴上小猫胸饰玩“钓鱼”游戏的过程中,感知5添上1是6,6添上1是7,理解数字6和7的实际意义。教师根据幼儿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运用所提供的美观、丰富的教玩具,设计各种游戏,创设教学情境,以满足幼儿爱动、好玩的心理,让他们参与到活动中,充分动手、动脑、操作,产生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达到动手动脑、认真观察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语言提示法培养幼儿乐于倾听的习惯
倾听是学习的基础,乐于倾听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这是现行教育形式中获取知识的最主要途径。乐于倾听,关键在于“乐”,要让幼儿愿意听。那么首先教师的语言要抑扬顿挫,绘声绘色,借助语气的丰富、语调的加强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巧妙地运用语言提示法,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如:我园范老师执教的数学活动“有趣的排队”,目标是学习按照递增(ABABBABBB)的方法给物体排序。在出示小兔教具时,她会加重关键词“小黑兔数量”的发音:“一只小白兔一只小黑兔,一只小白兔两只小黑兔……”教师用语气强调核心词,引导幼儿发现小黑兔数量的变化。出示教具后然后提问:“小朋友们,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排呢?”这时教师再次帮助幼儿从头观察,梳理排序规律,“一个小白兔一只小黑兔,一只小白兔两只小黑兔,一只小白兔三只小黑兔,一只小白兔?”此时小朋友已经能异口同声说出答案“四只小黑兔”。教师在活动中用语气强调核心词,通过语速的放慢,语气的加强来精心设计教学用语,激发幼儿倾听的兴趣。
三、运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幼儿大胆表达的习惯
发言需要幼儿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所以发言可以锻炼幼儿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要在数学活动中鼓励幼儿发言,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幼儿发表他们的见解,培养幼儿大胆表达的习惯。一节数学活动的时间有限,在活动中可以利用“小组内大家讨论讨论”、“和你的好朋友商量商量”等形式,让幼儿有更多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从而有效地培养幼儿大胆发言的习惯。如:在大班排序活动中,教师设计了“排序板”这一教具,为了让更多的幼儿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排序方法,教师分组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排序板”,说说自己是按什么规律给物体排序的。在“小组交流”的环节中,幼儿有了更多大胆表达的空间,通过生生之间的比较、讨论获取了新知识,这种方法要比老师指导更为有效。教师在活动中多给予幼儿大胆表达的空间,幼儿将会给你更多的精彩。
四、运用表扬鼓励法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幼儿数学学习主要是通过操作活动进行的,动手操作能使幼儿的认识由表面趋向实质,从而激发更大的求知兴趣。因此,良好的操作习惯是帮助幼儿建构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
教师对于幼儿的操作行为要及时给予肯定性的评价和语言鼓励,树立具有良好行为规范的榜样,通过榜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带动全体幼儿共同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如在摆放学具的过程中给予幼儿表扬的话语,“xxx用眼睛告诉老师他摆好学具了,还有谁的眼睛告诉老师摆好了?”当教师点了三至五名幼儿的名字后,所有的幼儿都学会了“我摆好了,我用眼睛告诉老师”的常规行为。另外在幼儿操作学具的过程中对幼儿常规行为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效果也很好。如:“xxx在操作形状卡片的时候摆放顺序很正确,而且摆得很整齐,既让自己看得清楚,也让别人能看得很清楚。”这样的评价会使其他幼儿意识到自己的不足,马上加以改进或改正。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为幼儿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内容,其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靠幼儿多次反复实践,才能形成和巩固。教师在数学活动中要随时寻找机会,创造条件,有意识地鼓励幼儿进行正确行为的反复练习,适时地给予帮助和指导。
孩子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幼教工作者们,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好习惯伴随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