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其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而语文学科的多项功能又为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发展思维奠定了基础。本文试就语文教学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问题;质疑;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10-036-001
习总书记说:“一个民族需要创新,唯有创新,才能进步。”新课程标准要求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途径是多方面的,但创新可以从质疑开始。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而,从学生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望等特点出发,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一、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社会背景
我国的基础教育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的是传承式教学,即把已有的知识、技能直接传授给学生,而忽略了知识、技能的来龙去脉,形成了只重结果,不管过程的弊端,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呆板,主要靠学生死记硬背来完成学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体现,有着明显的被动学习的特征。教师大多根据教材的有限内容,指导学生识记字词,理解句意,把握篇章,应付考试,争取高分;至于怎样充分利用教材,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培养学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迁移力,培养学生质疑求异,敢于突破的创造力,则无意顾及,归根结底源于固有的陈旧的教育思想。另外,大多数教师把严格遵守常规的课堂气氛视为正常的教学秩序。由于把教材传授作为教学目标,把教师讲授作为课堂教学中心,势必对学生作出种种限制,诸如保持课堂安静,专心听取讲解等等。本来学生提问的机会就少,而一旦所提的问题超越教材的范围,教师或置之不理,或简单推脱,对个别学生的大胆质疑,标新立异,不仅不予支持,甚至动辄批评,弄得学生缩手缩脚,不敢越雷池半步,这就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自由表现,大大压抑了他们的个性发展。
二、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进一步说,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是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质疑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陶行知先生说得好: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确实,发现、创新都是由疑问开始的,有疑才有进步,所谓“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教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评价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一个优秀学生往往也在于他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一个会提问的人。可见,教育教学应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始,以产生新的问题终,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质疑,作为一种能力,需要教师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引导。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第一,教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要充分认识质疑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学生的潜能,消除“学生提不出有质量的问题”等不正确的认识。我们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质疑采取正确的态度,那就是一提倡,二鼓励,三引导。通过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敢于质疑;通过引导,使学生逐岁做到善于质疑。从“敢问”到“善问”,有一个培养和提高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教师坚持不懈地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就能使学生养成熟练精思、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第二,培养和引导学生质疑,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来说,开始时每学一篇课文都要布置学生预习,并要求他们提出两三个问题,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一个环节,让学生提问。质疑环节安排在学习新课前还是学习新课后,这要视情况而定。一旦学生能在课堂教学中随时提出问题,或提出“标新立异”的见解,那么学生的质疑能力也就大大提高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第三,培养和引导学生质疑,要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妥善处理。
1.对一些跟学习课文没有关系的问题,不宜一一作答,可告诉学生留在课后解决。
2.对一些跟课文内容有关,但不在点子上的问题,应有选择地加以解答,或教师可根据情况适当地修改问题,使之更合理,也可将学生提出的琐碎的问题进行归类,使之简洁有系统性。
3.对问在点子上,关键处的问题,要及时组织讨论,求得解决。
在课堂教学中,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作为教者,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要始终扮演好“配角”,要引导,不要主宰,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四,培养和引导学生质疑,要为学生指点质疑途经,教给质疑方法。
根据学习语文的特点,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如对重点句、难句的质疑;对段落的内容质疑;对课题质疑;对人物的评价质疑;对文章的写作方法、表达方式质疑……总之,可引导学生质疑的地方是很多的,关键的一点是要使学生做到在阅读中多思、善思、深思。
教会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一项旷日持久的工作,决非一朝一夕,或通过简单的指导便可完成。它的主要阵地是课堂教学,它需要一个开放的大环境,需要给学生自主的时间和空间;它需要教师创设宽松、民主、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有自我表达的勇气,它也需要增加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因为学生问题的数量和质量与他们的学识有着密切的关系;它还需要告知学生“疑”与“问”的价值,只有当学生领悟到提问的价值时,才能自觉主动地从问题中求取智慧,获得发展,所以,教师每上一节新课,都应该给学生一个新思维的起点,使学生创造的源泉形成于课堂,发展于课外,成熟于发现。
关键词:语文教学;问题;质疑;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10-036-001
习总书记说:“一个民族需要创新,唯有创新,才能进步。”新课程标准要求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途径是多方面的,但创新可以从质疑开始。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而,从学生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望等特点出发,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一、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社会背景
我国的基础教育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的是传承式教学,即把已有的知识、技能直接传授给学生,而忽略了知识、技能的来龙去脉,形成了只重结果,不管过程的弊端,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呆板,主要靠学生死记硬背来完成学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体现,有着明显的被动学习的特征。教师大多根据教材的有限内容,指导学生识记字词,理解句意,把握篇章,应付考试,争取高分;至于怎样充分利用教材,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培养学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迁移力,培养学生质疑求异,敢于突破的创造力,则无意顾及,归根结底源于固有的陈旧的教育思想。另外,大多数教师把严格遵守常规的课堂气氛视为正常的教学秩序。由于把教材传授作为教学目标,把教师讲授作为课堂教学中心,势必对学生作出种种限制,诸如保持课堂安静,专心听取讲解等等。本来学生提问的机会就少,而一旦所提的问题超越教材的范围,教师或置之不理,或简单推脱,对个别学生的大胆质疑,标新立异,不仅不予支持,甚至动辄批评,弄得学生缩手缩脚,不敢越雷池半步,这就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自由表现,大大压抑了他们的个性发展。
二、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进一步说,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是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质疑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陶行知先生说得好: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确实,发现、创新都是由疑问开始的,有疑才有进步,所谓“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教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评价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一个优秀学生往往也在于他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一个会提问的人。可见,教育教学应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始,以产生新的问题终,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质疑,作为一种能力,需要教师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引导。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第一,教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要充分认识质疑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学生的潜能,消除“学生提不出有质量的问题”等不正确的认识。我们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质疑采取正确的态度,那就是一提倡,二鼓励,三引导。通过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敢于质疑;通过引导,使学生逐岁做到善于质疑。从“敢问”到“善问”,有一个培养和提高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教师坚持不懈地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就能使学生养成熟练精思、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第二,培养和引导学生质疑,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来说,开始时每学一篇课文都要布置学生预习,并要求他们提出两三个问题,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一个环节,让学生提问。质疑环节安排在学习新课前还是学习新课后,这要视情况而定。一旦学生能在课堂教学中随时提出问题,或提出“标新立异”的见解,那么学生的质疑能力也就大大提高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第三,培养和引导学生质疑,要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妥善处理。
1.对一些跟学习课文没有关系的问题,不宜一一作答,可告诉学生留在课后解决。
2.对一些跟课文内容有关,但不在点子上的问题,应有选择地加以解答,或教师可根据情况适当地修改问题,使之更合理,也可将学生提出的琐碎的问题进行归类,使之简洁有系统性。
3.对问在点子上,关键处的问题,要及时组织讨论,求得解决。
在课堂教学中,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作为教者,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要始终扮演好“配角”,要引导,不要主宰,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四,培养和引导学生质疑,要为学生指点质疑途经,教给质疑方法。
根据学习语文的特点,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如对重点句、难句的质疑;对段落的内容质疑;对课题质疑;对人物的评价质疑;对文章的写作方法、表达方式质疑……总之,可引导学生质疑的地方是很多的,关键的一点是要使学生做到在阅读中多思、善思、深思。
教会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一项旷日持久的工作,决非一朝一夕,或通过简单的指导便可完成。它的主要阵地是课堂教学,它需要一个开放的大环境,需要给学生自主的时间和空间;它需要教师创设宽松、民主、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有自我表达的勇气,它也需要增加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因为学生问题的数量和质量与他们的学识有着密切的关系;它还需要告知学生“疑”与“问”的价值,只有当学生领悟到提问的价值时,才能自觉主动地从问题中求取智慧,获得发展,所以,教师每上一节新课,都应该给学生一个新思维的起点,使学生创造的源泉形成于课堂,发展于课外,成熟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