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稻5号是徐州市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中熟中粳新品种,2006年通过国家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起在我县开展高产配套技术试验研究,通过三年多的试验示范,初步探索其超高产栽培群体特征,并配套了栽培技术,为大面积应用提供依据。
一、超高产群体特征
1.产量构成特征
徐稻5号超高产田总颖花数可达3425万/亩以上,比徐稻5号常现栽培增加543.6万/亩,增加18.86%。超高产田理论产量为821.05kg/亩比常规栽培对照田增产22.99%,与常规栽培对照相比,穗数增加9.55%,增粒增加8.50%,结实率增加占1.92%,粒重增加占1.53%。
2.群体分蘖消长动态
超高产田栽培后14d总茎蘖数达到穗数苗,比常规栽培提早4d,自移栽到够苗时间内的分蘖群体日增量达1.13万,明显高于常规栽培。高峰苗出现于栽培后25d左右,比常规栽培提前10d。总茎蘖苗数30万左右持续时间为20d,25万以上持续时间达45d以上,明显长于常规栽培。成穗24.78万/亩,分蘖成穗率80.13%,比常规栽培23.16%。
3.群体叶面积发展动态
徐稻5号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有较高的营养生长优势,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均有较高的光合面积,其叶面积指数(LAI)变化动态为:移栽期0.79,够苗期3.33,高峰苗期4.69,拔节期6.56,孕穗期9.15,抽穗期8.1,成熟期3.84,收获时单茎绿叶数在3张左右,与常规栽培和高产方相比,拔节前LAI略高、中后期LAI较大。
水稻产量绝大部分来源于抽穗后光合积累,抽穗后有较大的光合面积是夺取水稻田产的保证,根据超高产田抽穗期考查,不同叶位叶面积是不同的,上3叶叶面积分别为39.07、49.91、44.83cm2,明显大于常规栽培和高产方,上3叶叶面积大小顺序为:超高产田、高产方倒2>倒3>倒1,而常规栽培则为倒3>倒2>倒1。
4.群体干物质积累动态
徐稻5号超高产田有较大的光合面积和较好的冠层结构,同化产物多。与常规栽培和高产方相比,干物质积累差异较大,移栽—孕穗差异较小,孕穗后差异较大,从孕穗一成熟干物质生产量达866.73kg,日增量达14.45kg,比常规栽培和高产方分别增加29.53%、19.4%,经济系数0.51,略高于高产方,显著高于常规栽培。
二、主要栽培技术
1.适期播种,培育早育壮秧
适宜播用的确定应根据品种生育期、茬口及水稻抽穗灌浆结实期最佳气候条件,才能获得高产稳产。播期试验表明,徐稻5号在5月1日~6月5日播期范围内,播期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y=809.76+15.30x-5.49x2(R2=0.9633xx),
单产800kg/亩以上播期为5月1~15日,最佳播期在5月8日左右。
肥床旱育秧苗栽后根系爆发力强,缓苗期短,分蘖早发,有利于培育和调控超高产群体,与水秧相比,秧苗素质具有显著优势。据试验,在秧龄40d条件下,叶龄减少10%左右,苗高降低30%以上,单株带蘖高6~8倍,带蘖率提高111.7%。培育肥床旱育秧应抓好以下几点:(1)冬前耕翻,培肥熟化土壤.春季耕翻,施足底肥;(2)旱整旱落,控制播量,浇足底墒,盖膜保全苗;(3)秧田管理以控制水分为中心,不萎蔫不浇水。同时注意防治病虫害。
2.合理确定基本苗,提高群体质量
合理的基本苗数是建立水稻超高产群体的起点,利于控制高峰苗,减少无效生长,提高分蘖成穗率,既可拿到适宜的穗数,又可提高群体质量,促进壮秆大穗的形成,获得更高的产量。徐稻5号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单产800kg/亩以上产量密度在2.0万穴/亩左右,基本茎蘖苗在10.0万/亩左右.单产7OOkg/亩以上产量密度在2.0~2.2万穴/亩,基本茎蘖苗8万/亩左右,行株距26.7cm×(11.6~13.3)cm为宜。在适宜密度和基本苗前提下,扩大行距能显著改善行株间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分蘖成穗率,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抗倒和抗病能力,提高光合生产积累能力。
3.精确定量施用肥料
东海县东部稻区为砂姜黑土,通过大量空白试验,一般水稻空白产量为400~450kg/亩,土壤供氮量5.61~6.71kg,700kg/亩以上产量的百千克稻谷需氮量2.0~2.04kg,氮肥利用率在40%~42%。超高产田(800kg/亩)按百千克稻谷需氮2.0kg,土壤供氮量6.5kg/亩,氮肥当季利用率40%,超高产田总用氮量需施23.75kg/亩。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5.5:4.5,P2O5及K2O各8.25kg/亩,基、穗肥比例为7:3。即基肥施高浓度复合肥40kg/亩,尿素5kg/亩或碳铵15kg/亩。栽后5d施分蘖肥尿素10kg/亩。穗肥增加高浓度复合肥用量,有利于提高结实率、千粒重和改善品质。促花肥在倒4叶施高效复合肥15kg/亩、尿素9kg/亩,保花肥在倒3叶施尿素10kg/亩。在施肥方法上,基肥全层施用,追肥应于施后灌水,以水带肥人土,提高肥料利用率。
4.加强病虫害防治
防治水稻秧田病虫害,省药、省工、高效,杜绝秧田病虫带入大田,秧田防治突出药剂浸种和灰飞虱。二化螟防治,防止种传病害和条纹叶枯病的发生。移栽一拔节前用吡虫啉加锐劲特、宁南霉素防治灰飞虱,控制大田前期条纹叶枯病。7月底至8月中旬用井冈霉素、叶青双、杀虫双、扑虱灵防治纹枯病、白叶枯病、二化螟、卷叶螟、稻飞虱。8月底至9月初水稻抽穗扬花阶段用三环唑、井冈霉素防治两次穗颈瘟、稻曲病。9月中旬用杀虫双、叶青双防治四代卷叶螟和白叶枯病。
一、超高产群体特征
1.产量构成特征
徐稻5号超高产田总颖花数可达3425万/亩以上,比徐稻5号常现栽培增加543.6万/亩,增加18.86%。超高产田理论产量为821.05kg/亩比常规栽培对照田增产22.99%,与常规栽培对照相比,穗数增加9.55%,增粒增加8.50%,结实率增加占1.92%,粒重增加占1.53%。
2.群体分蘖消长动态
超高产田栽培后14d总茎蘖数达到穗数苗,比常规栽培提早4d,自移栽到够苗时间内的分蘖群体日增量达1.13万,明显高于常规栽培。高峰苗出现于栽培后25d左右,比常规栽培提前10d。总茎蘖苗数30万左右持续时间为20d,25万以上持续时间达45d以上,明显长于常规栽培。成穗24.78万/亩,分蘖成穗率80.13%,比常规栽培23.16%。
3.群体叶面积发展动态
徐稻5号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有较高的营养生长优势,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均有较高的光合面积,其叶面积指数(LAI)变化动态为:移栽期0.79,够苗期3.33,高峰苗期4.69,拔节期6.56,孕穗期9.15,抽穗期8.1,成熟期3.84,收获时单茎绿叶数在3张左右,与常规栽培和高产方相比,拔节前LAI略高、中后期LAI较大。
水稻产量绝大部分来源于抽穗后光合积累,抽穗后有较大的光合面积是夺取水稻田产的保证,根据超高产田抽穗期考查,不同叶位叶面积是不同的,上3叶叶面积分别为39.07、49.91、44.83cm2,明显大于常规栽培和高产方,上3叶叶面积大小顺序为:超高产田、高产方倒2>倒3>倒1,而常规栽培则为倒3>倒2>倒1。
4.群体干物质积累动态
徐稻5号超高产田有较大的光合面积和较好的冠层结构,同化产物多。与常规栽培和高产方相比,干物质积累差异较大,移栽—孕穗差异较小,孕穗后差异较大,从孕穗一成熟干物质生产量达866.73kg,日增量达14.45kg,比常规栽培和高产方分别增加29.53%、19.4%,经济系数0.51,略高于高产方,显著高于常规栽培。
二、主要栽培技术
1.适期播种,培育早育壮秧
适宜播用的确定应根据品种生育期、茬口及水稻抽穗灌浆结实期最佳气候条件,才能获得高产稳产。播期试验表明,徐稻5号在5月1日~6月5日播期范围内,播期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y=809.76+15.30x-5.49x2(R2=0.9633xx),
单产800kg/亩以上播期为5月1~15日,最佳播期在5月8日左右。
肥床旱育秧苗栽后根系爆发力强,缓苗期短,分蘖早发,有利于培育和调控超高产群体,与水秧相比,秧苗素质具有显著优势。据试验,在秧龄40d条件下,叶龄减少10%左右,苗高降低30%以上,单株带蘖高6~8倍,带蘖率提高111.7%。培育肥床旱育秧应抓好以下几点:(1)冬前耕翻,培肥熟化土壤.春季耕翻,施足底肥;(2)旱整旱落,控制播量,浇足底墒,盖膜保全苗;(3)秧田管理以控制水分为中心,不萎蔫不浇水。同时注意防治病虫害。
2.合理确定基本苗,提高群体质量
合理的基本苗数是建立水稻超高产群体的起点,利于控制高峰苗,减少无效生长,提高分蘖成穗率,既可拿到适宜的穗数,又可提高群体质量,促进壮秆大穗的形成,获得更高的产量。徐稻5号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单产800kg/亩以上产量密度在2.0万穴/亩左右,基本茎蘖苗在10.0万/亩左右.单产7OOkg/亩以上产量密度在2.0~2.2万穴/亩,基本茎蘖苗8万/亩左右,行株距26.7cm×(11.6~13.3)cm为宜。在适宜密度和基本苗前提下,扩大行距能显著改善行株间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分蘖成穗率,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抗倒和抗病能力,提高光合生产积累能力。
3.精确定量施用肥料
东海县东部稻区为砂姜黑土,通过大量空白试验,一般水稻空白产量为400~450kg/亩,土壤供氮量5.61~6.71kg,700kg/亩以上产量的百千克稻谷需氮量2.0~2.04kg,氮肥利用率在40%~42%。超高产田(800kg/亩)按百千克稻谷需氮2.0kg,土壤供氮量6.5kg/亩,氮肥当季利用率40%,超高产田总用氮量需施23.75kg/亩。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5.5:4.5,P2O5及K2O各8.25kg/亩,基、穗肥比例为7:3。即基肥施高浓度复合肥40kg/亩,尿素5kg/亩或碳铵15kg/亩。栽后5d施分蘖肥尿素10kg/亩。穗肥增加高浓度复合肥用量,有利于提高结实率、千粒重和改善品质。促花肥在倒4叶施高效复合肥15kg/亩、尿素9kg/亩,保花肥在倒3叶施尿素10kg/亩。在施肥方法上,基肥全层施用,追肥应于施后灌水,以水带肥人土,提高肥料利用率。
4.加强病虫害防治
防治水稻秧田病虫害,省药、省工、高效,杜绝秧田病虫带入大田,秧田防治突出药剂浸种和灰飞虱。二化螟防治,防止种传病害和条纹叶枯病的发生。移栽一拔节前用吡虫啉加锐劲特、宁南霉素防治灰飞虱,控制大田前期条纹叶枯病。7月底至8月中旬用井冈霉素、叶青双、杀虫双、扑虱灵防治纹枯病、白叶枯病、二化螟、卷叶螟、稻飞虱。8月底至9月初水稻抽穗扬花阶段用三环唑、井冈霉素防治两次穗颈瘟、稻曲病。9月中旬用杀虫双、叶青双防治四代卷叶螟和白叶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