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农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本文根据目前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的现状,针对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队伍建设、理顺机制、任务落实、考核奖惩等四个方面进行提出了对策建议,以进一步促进基层文化建设,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
关键词:理顺机制;职责相称;共建共享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了文化自信,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曾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村文化建设作为一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最基层阵地,如何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新形势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要求,是我们现在需要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普遍存在问题
(一)重建轻管
普遍乡镇地方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基础文化设施利用率不高、管理不善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制约了农村文化建设和发展。乡镇建管用脱节,普遍存在“一室多用,制度虚设,搞形式、走过场,被动应付”等问题。
(二)部分乡镇“中梗阻”
部分乡镇重视程度不够,基层文化建设“瘸腿”。思想认识未能到位,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发展,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多数乡镇对基层文化建设投入仅依赖上级帮扶资金、奖补资金,自身几乎无投入。乡镇文化站长有其位无其政,工作能力强的基本从事招商引资、财税创收、土地复垦腾退、重点工程建设等工作,从事文化的要么能力较弱、要么身兼数职,工作不专不强。
(三)农村文化人才缺乏,活动形式单一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目前留守农村的人员,大都是一些年纪较大的老年人、年龄较小的儿童以及文化层次较低的妇女,文艺人才严重不足,由于受待遇差、发展前景受限、工作内容单调等影响,一些文化专长、素质高的人才队伍不愿意到农村来。尤其在偏远的农村地区,人才流失已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目前大多数农村都面临着缺乏专业的文艺人才,没有专职的人员组织农民进行各种文化活动的问题。
二、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建议
从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的现状来看,仅靠农村农民自发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和强有力的支持。政府应主动承担起责任,当好带头人和领头雁,认真履行科学规范引导的职责,引导农民群众自觉抵制“三俗”文化,倡导发扬先进、积极、科学的社会主义文化。
一是要加速推进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素质强、业务精的文化队伍是加强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的当务之急。要抓好现有队伍建设。继续抓好文化馆、文化站等文化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骨干作用。按照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思路,既要立足于现有基础,制定培养措施,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现有文化专业人才素质,又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加大对紧缺人才的引进力度。要积极培育基层文化工作带头人和“热心人”,注重发挥其引领作用,引导群众自发建立各种文化社团。加强对农村业余文化队伍的培训和指导,既要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又要指导他们组织开展各种业余文化活动,让农村文化活动“遍地开花”。要培育农村专业人才。在农村,不乏有一定的文艺爱好和文艺特长的人才,组织的作用就显得相当重要。为此,要更多的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在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培育农村文化人才搭建好平台,使其成为活跃农村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生力军。
二是理顺机制,建立台帐,长效管护。县级主管部门把基层文化站、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建设情况建立详细台帐,形成数据库,建成网上抽查平台,通过网络监管监督,确保基层文化设施建得成、用得好。乡镇(街道)要建成文化基础设施农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管理台帐,村居(社区)要建立与之对应的分帐,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权责明确”。村居(社区)要落实专人管理,明确村会计或村计生员为农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管理员,在管好用好文化资源的同时,及时了解掌握群众需求,与县、乡镇(街道)做好沟通协调,不断优化服务内容、拓展服务方式,最大限度地把文化阵地作用发挥出来。
三是职责相称,突出重点,重在落实。乡镇要真正把基层文化建设当作便民惠民、乐民助民的重要民生工程抓紧抓实,要自定标杆、自找差距、自我完善、自求超越。要不断加大财政资金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形成财政投入为主导,社会资金、企业资金、信贷资金投入为辅助的良性可持续投入机制。配齐配强乡镇文化站长,专人专职,定岗定责,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理事,在其位、谋其政,发挥好上令下行、下情上达的桥梁纽带作用。
四是共建共享,强化考核,打造亮点。将基层文化建设与美化田园、美在农家、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紧密结合,整合资源、联创共建,提升内涵、拓展外延,打造成精品、靓点,进而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真正建成“最美乡村”。制定基层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考核办法以及“以奖代补”、“结对帮扶”具体措施,进一步明确工作目的、任务目标、质量标准、工作节点、完成时限、考核措施、奖惩办法,形成一套系统、科学的体制机制,推动基层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大跨越。
(作者单位:沂水县文化馆)
关键词:理顺机制;职责相称;共建共享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了文化自信,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曾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村文化建设作为一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最基层阵地,如何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新形势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要求,是我们现在需要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普遍存在问题
(一)重建轻管
普遍乡镇地方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基础文化设施利用率不高、管理不善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制约了农村文化建设和发展。乡镇建管用脱节,普遍存在“一室多用,制度虚设,搞形式、走过场,被动应付”等问题。
(二)部分乡镇“中梗阻”
部分乡镇重视程度不够,基层文化建设“瘸腿”。思想认识未能到位,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发展,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多数乡镇对基层文化建设投入仅依赖上级帮扶资金、奖补资金,自身几乎无投入。乡镇文化站长有其位无其政,工作能力强的基本从事招商引资、财税创收、土地复垦腾退、重点工程建设等工作,从事文化的要么能力较弱、要么身兼数职,工作不专不强。
(三)农村文化人才缺乏,活动形式单一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目前留守农村的人员,大都是一些年纪较大的老年人、年龄较小的儿童以及文化层次较低的妇女,文艺人才严重不足,由于受待遇差、发展前景受限、工作内容单调等影响,一些文化专长、素质高的人才队伍不愿意到农村来。尤其在偏远的农村地区,人才流失已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目前大多数农村都面临着缺乏专业的文艺人才,没有专职的人员组织农民进行各种文化活动的问题。
二、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建议
从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的现状来看,仅靠农村农民自发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和强有力的支持。政府应主动承担起责任,当好带头人和领头雁,认真履行科学规范引导的职责,引导农民群众自觉抵制“三俗”文化,倡导发扬先进、积极、科学的社会主义文化。
一是要加速推进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素质强、业务精的文化队伍是加强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的当务之急。要抓好现有队伍建设。继续抓好文化馆、文化站等文化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骨干作用。按照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思路,既要立足于现有基础,制定培养措施,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现有文化专业人才素质,又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加大对紧缺人才的引进力度。要积极培育基层文化工作带头人和“热心人”,注重发挥其引领作用,引导群众自发建立各种文化社团。加强对农村业余文化队伍的培训和指导,既要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又要指导他们组织开展各种业余文化活动,让农村文化活动“遍地开花”。要培育农村专业人才。在农村,不乏有一定的文艺爱好和文艺特长的人才,组织的作用就显得相当重要。为此,要更多的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在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培育农村文化人才搭建好平台,使其成为活跃农村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生力军。
二是理顺机制,建立台帐,长效管护。县级主管部门把基层文化站、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建设情况建立详细台帐,形成数据库,建成网上抽查平台,通过网络监管监督,确保基层文化设施建得成、用得好。乡镇(街道)要建成文化基础设施农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管理台帐,村居(社区)要建立与之对应的分帐,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权责明确”。村居(社区)要落实专人管理,明确村会计或村计生员为农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管理员,在管好用好文化资源的同时,及时了解掌握群众需求,与县、乡镇(街道)做好沟通协调,不断优化服务内容、拓展服务方式,最大限度地把文化阵地作用发挥出来。
三是职责相称,突出重点,重在落实。乡镇要真正把基层文化建设当作便民惠民、乐民助民的重要民生工程抓紧抓实,要自定标杆、自找差距、自我完善、自求超越。要不断加大财政资金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形成财政投入为主导,社会资金、企业资金、信贷资金投入为辅助的良性可持续投入机制。配齐配强乡镇文化站长,专人专职,定岗定责,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理事,在其位、谋其政,发挥好上令下行、下情上达的桥梁纽带作用。
四是共建共享,强化考核,打造亮点。将基层文化建设与美化田园、美在农家、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紧密结合,整合资源、联创共建,提升内涵、拓展外延,打造成精品、靓点,进而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真正建成“最美乡村”。制定基层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考核办法以及“以奖代补”、“结对帮扶”具体措施,进一步明确工作目的、任务目标、质量标准、工作节点、完成时限、考核措施、奖惩办法,形成一套系统、科学的体制机制,推动基层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大跨越。
(作者单位:沂水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