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务管理系统中的课程库及其管理的科学、规范与否直接影响课程能否顺利实施。本文主要针对教务管理系统中课程数据的规范性及课程实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一课多号、课程名称不规范、课程学分不合理、课程归口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教务系统内课程管理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高校教务管理系统 课程库 问题 原因 对策
一、高校课程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学分制的推行,教务管理系统已经成为高校教
学管理的必然选择。其中,课程是教务管理系统的基础数据,它贯穿教学计划、排课、选课、考试、成绩、教材、毕业审查等各个管理过程,各个子系统都与之有密切关系。所以课程库及其管理对整个系统的应用非常重要。教务管理系统的引进使教务管理走进了电脑化、网络化的时代。教务管理系统使高校各级教务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但是学校都有各自的特色,一种教务管理系统不可能适用于每个高校,一般高校课程库管理都存在以下问题。
1.一课多号问题。
教务管理系统对重复课程编号有所限制,但是,相同课程却没有限制,(相同课程指课程名称、学分、课程大纲、课程简介均相同,这就导致各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录入教务管理系统中出现一课多号问题;另外,课程名称不规范、教务员随意在课程库中添加课程也会导致相同课程对应不同编号。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直接源于课程库,因此,在培养方案和课程实施方案中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对同一课程的引用采用了不同编号,导致在教学运行环节中出现排课、选课、考试等管理工作交叉替换等复杂情况。
2.课程信息规范。
教务管理系统中课程的信息包括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讲课学时、开课学院代码、课程大纲、课程简介、课程适用专业等。专业负责人在制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不确定的情况下就录入教务管理系统,导致正式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名称和学分核课程库不一致,这对课程实施和毕业审核影响很大。
3.课程归口不明确。
相同的课程在不同学院开设,会导致课程归口不明确。比如机械学院和交通学院、计算机学院和电子与电气学院开设相同的课程。
4.课程变更。
专业负责人变更了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信息,但是课程库中的课程信息未变动,在制作实施方案时教务员又随意改动课程信息,导致课程库中课程信息和实施方案中课程信息不一致。
二、原因分析
以上问题造成教务管理系统内课程库数据混乱,影响了教务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教务管理者的工作效率。为了使高校课程顺利实施,提高课程管理质量,我们有必要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情况,我认为出现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置不规范。
虽然对课程编号有一定原则,但是在初始应用教务管理系统时对课程录入系统没有严格管理,各学院教务员随意录入课程,造成课程信息不全或者课程名称不规范等错误;由于没有课程准入方面的制度,各学院在设置各年级课程时,课程名称不统一,如“商品学”与“商品学概论”,课程学分、学时、课程大纲简介都一样,只是名称有所差异,从而造成课程重复。
2.系统功能不完善。
教务管理系统缺乏对课程数据的规范控制,是造成课程库数据混乱的原因之一。各学院教务员的权限不能直接查询课程是否存在和课程的利用状况,容易造成课程查询不全面,而重新设置课程。
系统缺少数据录入时的完整性校验。系统除了对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不能为空”校验外,对课程其它必要属性也并未作出“不能为空”的定义。基于数据完整性的考虑,在添加数据时系统应该通过程序控制确定课程必添项目,比如学时学分、开课单位等。教务系统软件功能缺陷使得操作员在日常处理中存在潜在风险,而系统又缺乏对操作员操作规范的控制,从而造成数据不规范。
3.人为操作不规范。
教务管理者在进行课程库数据处理时,由于技术等原因对课程维护造成的错误的风险认识不足,也会造成课程库混乱,这主要是因为没有规范性操作标准或者制度。
三、对策研究
根据以上问题,以及对问题的分析,一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对策。
1.加强教务管理系统的功能。
对于高校而言,采取“引进与二次开发”相结合的方式是明智之举,引进购买教务管理系统主要解决开发周期长、技术难的问题;二次开发主要是实现学校管理的个性化和持续发展的需要。应用系统应提供一些限制规则,这些规则规定用户在对数据库进行更新操作时,系统按照制定的规则检验操作的合法性,若不符合规则就需进行相应的错误校验处理。限制规则可以分为三类:(1)完整性约束:它规定系统要检查什么样的错误,如添加数据不完整不能进行保存;(2)触发条件:它规定系统什么地方使用规则进行检查,比如修改数据学分属性时,如果课程已被其它表引用,程序就会触发“属性不可变”的校验检查;(3)违约响应:它规定系统如果检查出错误后应该进行怎样的处理,如删除数据应给予警告提示或不予处理。这些规则通过数据库定义或程序语句进行控制,从而使定义的规则自动发挥作用。
2.建立规章制度,保障课程管理顺利实施。
如果软件功能不能从源头上对课程管理进行控制,那么建立规章制度来强制课程管理就是最后的屏障。规章制度是对业务中某些定义和限制的描述,用于维持业务结构或控制和影响业务的行为。这里主要强调课程设置和课程实施方面的操作规范。首先,要科学设置课程编号。课程是以课程编号进行标识的,课程编号必须保证同一门课程仅有唯一的编号,遵循同一性原则。目前,教务系统课程编码采取的是一级科目编码方式,未设置二级科目,那么,同一门课程就是指课程名称、学分、学时、课程类型相同的课程。在这方面教务系统只能限制课程号不能重复,而無法限制两个课程号表示同一门课程,需要在课程设置时通过业务规则来解决。其次,要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遵守操作规范。由于系统未做到或不能完全做到对数据进行完整性约束,因此,必须通过强化操作规范进行行为控制,避免随意性、盲目性人为错误的发生。在数据维护操作中要做到:在数据录入时,所有属性尽量维护完整、准确,对于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院系、课程性质等必要属性不能为“空”;在数据修改时,如果数据一经引用,对于不可变属性,比如学分,不能随意进行修改;在数据删除时,如果数据一经引用,就不能删除,如果确实需要变更,就应先对引用处变更处理后再行删除。另外,对二级学院教务员保证课程顺利实施过程也要有所规范。比如:课程变更申请、教学计划变更申请程序等。
保证数据完整性是管理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数据完整性保护实施的好坏,关系到数据质量的高低,也关系到系统应用的成败。课程作为教务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基础数据,其完整性对整个系统的运行效果影响重大。我针对教务管理系统中课程数据处理中的有关完整性问题,初步探讨了课程数据完整性的基本内涵,探究了造成课程数据完整性受到破坏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加强课程数据完整性保障的一些建议和体会,旨在引发教务管理系统用户和软件开发者的思考,也希望广大教务系统用户集思广益,为加强课程数据的完整性、规范化广泛提供建议,以切实提高课程数据管理的质量和教务管理系统的运行效果。
参考文献:
[1]黄连金,黄小玲.浅谈高校课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普通高等教育研究,2008,(06).
[2]方纪旋.高校教务系统(课程管理)的开发与使用中的若干问题[J].教育信息化,2002,(7).
[3]娄道凯.教学信息化引进流程管理[J].中国教育网络,2008,(06).
关键词: 高校教务管理系统 课程库 问题 原因 对策
一、高校课程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学分制的推行,教务管理系统已经成为高校教
学管理的必然选择。其中,课程是教务管理系统的基础数据,它贯穿教学计划、排课、选课、考试、成绩、教材、毕业审查等各个管理过程,各个子系统都与之有密切关系。所以课程库及其管理对整个系统的应用非常重要。教务管理系统的引进使教务管理走进了电脑化、网络化的时代。教务管理系统使高校各级教务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但是学校都有各自的特色,一种教务管理系统不可能适用于每个高校,一般高校课程库管理都存在以下问题。
1.一课多号问题。
教务管理系统对重复课程编号有所限制,但是,相同课程却没有限制,(相同课程指课程名称、学分、课程大纲、课程简介均相同,这就导致各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录入教务管理系统中出现一课多号问题;另外,课程名称不规范、教务员随意在课程库中添加课程也会导致相同课程对应不同编号。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直接源于课程库,因此,在培养方案和课程实施方案中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对同一课程的引用采用了不同编号,导致在教学运行环节中出现排课、选课、考试等管理工作交叉替换等复杂情况。
2.课程信息规范。
教务管理系统中课程的信息包括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讲课学时、开课学院代码、课程大纲、课程简介、课程适用专业等。专业负责人在制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不确定的情况下就录入教务管理系统,导致正式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名称和学分核课程库不一致,这对课程实施和毕业审核影响很大。
3.课程归口不明确。
相同的课程在不同学院开设,会导致课程归口不明确。比如机械学院和交通学院、计算机学院和电子与电气学院开设相同的课程。
4.课程变更。
专业负责人变更了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信息,但是课程库中的课程信息未变动,在制作实施方案时教务员又随意改动课程信息,导致课程库中课程信息和实施方案中课程信息不一致。
二、原因分析
以上问题造成教务管理系统内课程库数据混乱,影响了教务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教务管理者的工作效率。为了使高校课程顺利实施,提高课程管理质量,我们有必要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情况,我认为出现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置不规范。
虽然对课程编号有一定原则,但是在初始应用教务管理系统时对课程录入系统没有严格管理,各学院教务员随意录入课程,造成课程信息不全或者课程名称不规范等错误;由于没有课程准入方面的制度,各学院在设置各年级课程时,课程名称不统一,如“商品学”与“商品学概论”,课程学分、学时、课程大纲简介都一样,只是名称有所差异,从而造成课程重复。
2.系统功能不完善。
教务管理系统缺乏对课程数据的规范控制,是造成课程库数据混乱的原因之一。各学院教务员的权限不能直接查询课程是否存在和课程的利用状况,容易造成课程查询不全面,而重新设置课程。
系统缺少数据录入时的完整性校验。系统除了对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不能为空”校验外,对课程其它必要属性也并未作出“不能为空”的定义。基于数据完整性的考虑,在添加数据时系统应该通过程序控制确定课程必添项目,比如学时学分、开课单位等。教务系统软件功能缺陷使得操作员在日常处理中存在潜在风险,而系统又缺乏对操作员操作规范的控制,从而造成数据不规范。
3.人为操作不规范。
教务管理者在进行课程库数据处理时,由于技术等原因对课程维护造成的错误的风险认识不足,也会造成课程库混乱,这主要是因为没有规范性操作标准或者制度。
三、对策研究
根据以上问题,以及对问题的分析,一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对策。
1.加强教务管理系统的功能。
对于高校而言,采取“引进与二次开发”相结合的方式是明智之举,引进购买教务管理系统主要解决开发周期长、技术难的问题;二次开发主要是实现学校管理的个性化和持续发展的需要。应用系统应提供一些限制规则,这些规则规定用户在对数据库进行更新操作时,系统按照制定的规则检验操作的合法性,若不符合规则就需进行相应的错误校验处理。限制规则可以分为三类:(1)完整性约束:它规定系统要检查什么样的错误,如添加数据不完整不能进行保存;(2)触发条件:它规定系统什么地方使用规则进行检查,比如修改数据学分属性时,如果课程已被其它表引用,程序就会触发“属性不可变”的校验检查;(3)违约响应:它规定系统如果检查出错误后应该进行怎样的处理,如删除数据应给予警告提示或不予处理。这些规则通过数据库定义或程序语句进行控制,从而使定义的规则自动发挥作用。
2.建立规章制度,保障课程管理顺利实施。
如果软件功能不能从源头上对课程管理进行控制,那么建立规章制度来强制课程管理就是最后的屏障。规章制度是对业务中某些定义和限制的描述,用于维持业务结构或控制和影响业务的行为。这里主要强调课程设置和课程实施方面的操作规范。首先,要科学设置课程编号。课程是以课程编号进行标识的,课程编号必须保证同一门课程仅有唯一的编号,遵循同一性原则。目前,教务系统课程编码采取的是一级科目编码方式,未设置二级科目,那么,同一门课程就是指课程名称、学分、学时、课程类型相同的课程。在这方面教务系统只能限制课程号不能重复,而無法限制两个课程号表示同一门课程,需要在课程设置时通过业务规则来解决。其次,要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遵守操作规范。由于系统未做到或不能完全做到对数据进行完整性约束,因此,必须通过强化操作规范进行行为控制,避免随意性、盲目性人为错误的发生。在数据维护操作中要做到:在数据录入时,所有属性尽量维护完整、准确,对于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院系、课程性质等必要属性不能为“空”;在数据修改时,如果数据一经引用,对于不可变属性,比如学分,不能随意进行修改;在数据删除时,如果数据一经引用,就不能删除,如果确实需要变更,就应先对引用处变更处理后再行删除。另外,对二级学院教务员保证课程顺利实施过程也要有所规范。比如:课程变更申请、教学计划变更申请程序等。
保证数据完整性是管理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数据完整性保护实施的好坏,关系到数据质量的高低,也关系到系统应用的成败。课程作为教务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基础数据,其完整性对整个系统的运行效果影响重大。我针对教务管理系统中课程数据处理中的有关完整性问题,初步探讨了课程数据完整性的基本内涵,探究了造成课程数据完整性受到破坏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加强课程数据完整性保障的一些建议和体会,旨在引发教务管理系统用户和软件开发者的思考,也希望广大教务系统用户集思广益,为加强课程数据的完整性、规范化广泛提供建议,以切实提高课程数据管理的质量和教务管理系统的运行效果。
参考文献:
[1]黄连金,黄小玲.浅谈高校课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普通高等教育研究,2008,(06).
[2]方纪旋.高校教务系统(课程管理)的开发与使用中的若干问题[J].教育信息化,2002,(7).
[3]娄道凯.教学信息化引进流程管理[J].中国教育网络,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