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造性个性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aom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的创造性包括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和创造性个性品质.其中创造意识是创造性活动的动力系统,创造思维能力是创造活动的操作系统,而创造性个性品质是创造活动的启动、调控和成功的保证系统.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个性品质,关键是逐步培养和形成其创造性个性.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个性品质,笔者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关键词】创新思维;创造性个性
  
  恩格斯早就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上,就一刻也不能没有创新思维,创新也是我国21世纪发展的大问题,创新等于机遇,创新等于财富,创新等于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学生懂,而且使之会学习,会思考、会分析,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笔者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做起。
  一、抓牢阅读阵地,培养创新思维品质
  1、在阅读教学中,要学生独立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不是在教学中,字、词、句、篇老师一包到底,学生不动脑筋,吃现成饭,这样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这不教是指学生形成自己的阅读自学能力,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上下工夫,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的过程,成为学生探索、寻求知识的过程,教师主要教会学生去动脑筋,培养学生会学习,这是教师给学生最宝贵的礼物,就是给他们一把钥匙,他们拿了这把钥匙能够自己去开门,开箱子,到处去找东西,去分析,去查字典,即使以后离开了老师学校,遇到了问题也能自己去探索,去解决,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无疑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而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
  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去归纳,古人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要达到自见,必须有个前提,思索,如果不动脑筋,就是读书百遍、千遍“其意未必能自见,只有遍读遍思,眼到、口到”而且心到才能领悟到实质,这篇课文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老师在课堂上精心设计一些问题,采用启发、问答、讨论谈话等方式,使学生思维、解决问题,读一篇文章从中思索,从中吸收语言,学到技巧,长期积累实践字词句的知识就在其中获得,概括、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在其中提高,这就有利于创新。
  2、激发求知兴趣,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创新精神,好的提问,比讲解效果更好,它打开了学生的心灵之窗,引起了学生积极思维,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所以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培养是以激发求知兴趣为前提,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质疑、设题,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产生积极求知欲望,“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的起点,在课堂的教学中,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思维,引导学生质疑,解题,鼓励学生敢于吹毛求疵,发现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孔乙己》中“排出九文大钱”为什么用“排出”,为什么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着长衫的唯一的一个人?站着喝酒的该是什么人?为什么穿了长衫却站着,他唯一在何处,从这一串问题中,老师让学生就自己的认识理解说一说看法,引导去分析,把握孔乙己的身份地位性格,从而找到分析这个人物的金钥匙,学生感到有钻研阅读的兴趣,求知就会如饥似渴。所以启发设问质疑,千方百计撩拨学生学习的兴趣,去引发学生见解,让他的思维动起来,引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善于标新立异,学会发散思考,对于不同见解,鼓励表扬,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围绕所思考的问题,通过多种思路寻求答案,在多种思维结果中选出最佳结论,达到突破前人,打破常规,不断创新思维的目标。
  二、作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与创新个性品质
  1、在平时作文教学中,培养发散思维,主要教会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如布置小作文或给一个问题或一篇材料作文,让学生细读材料后各自谈一下自己提出的观点,谈话讨论就可以活跃思维,启迪思维,激发创意,只要学生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观点新颖,能就材料自圆其说,抓住某一角度说开去就行,然后才让学生分析比较最佳观点,要学生不拘泥于传统看法,别人的见解,在思考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新点子记下来,这种顿悟灵感在科学创造中,即使学生平时学习中出现也是很多的,只有神思飞跃,才能产生创造性思维,如学习《项链》完成:1)、请学生写一写当玛蒂尔德得知项链是假的之后,她会有什么表现;2)、请学生以“如果不是那份请柬”为题写一篇作文,学生能够认真阅读小说,准确把握人物性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对小说的品读有自己的见解、培养了学生求异思维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写作能力,在平时作文过程中,特别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新概念作文都要求创新,高考也特别重视作文有创新意,所以面对话题、材料鼓励学生联想思考,从某个角度因素出发去立意,善于逆向思维,多面思考,一题多做,在平时教学中随时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机会,让他们的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去创新。
  2、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这种人性是与众不同的,它是一个人创造力的重要表现,人为地限制自己的个性过分谨小慎微,缺乏自信,生怕人说不成熟,就会使创造新思维难以萌发。即使有创新的潜能也毫无用处,我们的大多数学生受传统的教育的影响,只习惯于知道是什么,怎么做而缺乏刨根问底的精神,从而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空间,而个性的发展为社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个性的发展是创新的前提,所以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有些观点欠妥,教师可以引导,但是对他们的精神表扬,然学生保持一种自信、自立自强的鲜明个性,而不是胆怯懦弱,如电影《红衣少女》中欣然,毫无顾虑指出老师念错的字,而多数学生认为是出风头,做“圆滑型”人才,这种变形个性不能开发出创新思维来,这样的学生难以担当历史重任,惟有创新才能有将来,旺盛的创造力是科技的一只翅膀。
  陶行知先生说:“然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的通,想的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的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镶嵌开辟;解放空间,把享受从文化的鸟笼中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
  总之,我国现在最紧缺是善于从事创造性活动的人才,是千百万富有创新思维的人才,而学校教育、教师是主要的人才的培养责任者,新课程标准强调“帮助”学生转变单纯接受教育学习方式,学会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学习创新思维能力及创新个性,特点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作文教学中抓起尤为重要。
其他文献
【摘要】兴趣培养是一种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进行教学的一种原则,在当今素质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是传播知识的需要,也是改变教与学的双边关系,实施物理学科现代教学的需要。培养兴趣应以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心理特征为依据,本文从融洽的师生关系、有趣的实验课、有效的课堂提问来论述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关键词】兴趣培养;师生关系;实验;课堂提问    教育心理学原理表明
【摘要】课堂永远是个未知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意想不到的事发生,或是一个错误,或是一段困惑。为此,教师常常会变得束手无策,甚至想简单地、“跳跃式”地绕过这块“绊脚石”。其实,数学课堂中的“错误”是极好的课程资源,及时而机智地捕捉形形色色的“错误”并进行开发和利用,将会给课堂教学带来蓬勃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错误”资源; 突破难点; 创新思维    “没有问题的课堂才是问题最大的课堂。
【摘要】1942年至1943年宋美龄访美是其外交生涯的巅峰,对抗战时期中美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宋美龄一生的荣辱兴衰都与美国有着密切的联系,少年留学美国,熟悉美国文化;多次出访美国,产生重要影响;晚年隐居美国,不问政治。总结和梳理宋美龄一生与美国的恩恩怨怨对“宋美龄”人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美关系 宋美龄 蒋介石 中国抗战  “情感与权力携手叱咤乱世风云,美丽与哀愁相伴演绎百年风流”
朗读,是一种眼、耳、口、脑并用的阅读活动,通过视觉器官、听觉器官的共同参与,将无声的书面文字言转换为有声语言,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领略作品的精妙之处,以声传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种经常而重要的语言训练。《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的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朗读训练的重要作用  积累语
【摘要】数学素养属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综合性思维形式,它具有概念化、抽象化、模式化的认识特征。良好的数学修养是人的一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未来社会里,没有相当的数学知识,就是没有文化,就是“文盲”。 良好的数学修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然,了解世界,适应生活;它可以促进我们有条理的思考,有效的表达与交流,运用数学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它可以发展我们的主动性、责任感和自信心,培养我们实事求是的科学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某一化学概念之前,头脑里对此并非一片空白,他们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而在传统的化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往往无视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本文着重从学生前概念的成因、特点以及对化学学习的影响出发,对中学化学概念教学中的“概念转变”策略作了初步地探讨。  【关键词】前概念 概念转变 概念教学 同化 随即通达教学    1、问题的提出  化学概念是有关物质组成、结构、性质
【摘要】本文通过对初中英语教学任务中常见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进一步分析课堂教学中如何激起学生的兴趣,如何正确教会学生发音以及课堂教学教学优化等。旨在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  【关键词】兴趣;发音;语言关;教学优化    初中阶段是每个学生人生成长中语言培养与驯化最重要的时期,特别是英语能力的培养与驯化。同时在中国部分地区,初中阶段还是英语起步入门的时期,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入门与能力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化学的一种重要工具,对整个中学化学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我把这节课内容设计成两课时。本课时,重点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果仅仅是向以往那样详细介绍周期表的横行,纵行,很容易是学生产生枯燥感,而且课后的遗忘率特别高,为此,在本课时加进了有关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及元素周期表的编
【摘 要】课堂教学作为学生的认知过程,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深入分析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知过程,进而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课堂 教学 素质 创新    课堂教学作为学生的认知过程,有四大要素,即动因激起、内容组织、过程安排和结果利用。与这四大要素相应的有四个原理,即情愿原理、序进原理、活动原理。按
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近年来好多教师深陷对新课程改革认识的误局使得语文教学的发展陷入了一种模式化的泥潭。从整体情况来看,语文教学的状况还不容许我们乐观,一味强调应考,效率不高、质量低下仍然是语文学科的现实问题,一些与素质教育相悖的做法还普遍存在于语文教学中。本文主要是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借助语文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一、语文教学的现状  1、是讲堂,而非学堂。实施课改以来。“满堂灌”受到我们的恶意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