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事理说明文阅读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

来源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k_cs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高度重视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的学习,以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的总目标。但是,长期以来,教师们对说明性文章教学,重文体知识的传授,轻阅读能力培养以及思维提升。对“如何选择或设计、实施评价才能提供学生学习情况的准确信息”等方面思考甚少,难以判断学生对某种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和阅读能力具备的程度。
   学教评一体化理论认为,过程性评价重在学習过程中及时评估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以确保教师能够根据学情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策略。过程性评价使学教评的关系更为紧密,使学教评实现一体化。
   下面以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大自然的语言》为例,就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谈谈自己的粗浅做法。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事理说明文,介绍了物候学、地理(地质)学、生态学和古生物学的知识。作者善于将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综合地阐明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逻辑周密,说明准确,展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本单元的教学,要围绕“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落实“筛选主要信息、理清说明顺序、学习分析推理、理解文章阐述的事理、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等教学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中对说明性文章阅读的目标要求是:“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该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编写意图,再根据《大自然的语言》作为教读课文这一地位,我们将核心学习目标定位如下:
   1.快速阅读,圈点勾画,学会根据阅读目的摘录主要信息,理解文章中阐述的事理。
   2.梳理文章阐述事理的顺序,学习理解“科学思想方法”。
   3.品析文章生动、典雅、准确的语言特点。
   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二维框架,分析《大自然的语言》的学习目标后,学习结果应该是包括两个层次的,评估也应该按这两个层次进行。
   第一层次,学习本课后,学生应该能够:(1)根据摘录的信息,条理分明地向其他人介绍关于物候、物候学的概念、影响物候来临的因素、研究物候的意义等文章介绍的事理;(2)理解文章阐述事理的顺序,了解科学家在进行学习和研究时所持的方法与态度,学习掌握“通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思维方法;(3)能结合文章中具体的句子,分析说明语言的生动性与准确性。
   评价这个层次的学习结果,针对目标(1)(2),围绕课文基本内容结合课后“思考探究”一、二的问题设计如下的学习任务和步骤,并在引导学生达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各种评价推进学习,达到预期目标。
   一、默读课文,提取文章阐述的事理的关键信息,绘制思维导图,感知文章内容。
   (一)教师介绍何为“事理”。
   (二)教师指导提取信息的主要方法:
   1.寻找段落中心句;
   2.寻找设问式语句;
   3.寻找关键字。
   (三)带领学生复习思维导图绘制的步骤:
   1.从白纸的中心开始绘制,周围留出空白,用一个图像表达你的中心主题;
   2.绘制整个思维导图的中心;
   3.画一些向四周发散出来的粗线条,尽量用不同的颜色,标注你提取出的文章的关键信息;
   4.在线条上再绘制较细的线条,表示二级的关键信息。
   (四)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教师巡视指导。
   (五)学生展示思维导图并向同学介绍课文阐述的事理。
   1.点评思维导图的内容,明确关键字句。
   第3段:“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学”。
   第4段: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6段: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第7-10段关键词:首先、第二个、第三个、此外。
   第11-12段: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
   二、从构图的角度点评思维导图。
   本环节学习中“学生展示思维导图并向同学介绍课文阐述的事理”就是对(1)“根据摘录的信息,条理分明地向其他人介绍关于物候、物候学的概念、影响物候来临的因素、研究物候的意义等文章介绍的事理”这一目标的评价。我们有两种评价手段:
   (一)思维导图展示学生互评表
   (二)教师点评,此处结合环节三一起阐述。
   三、梳理说明顺序,了解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法。
   (一)阅读第7-10段,继续细化思维导图,梳理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解决课后“思考探究”二的第2题。
   (二)默读第1-3段,思考:文章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
   (三)师生互动,学生进行分享展示。
   在此过程,作为学习评价,教师的语言支援非常重要。课堂上,我们要想方设法在展示环节让学生“多表达”,教师要注意听和看,敏感地发现学生问题,找到问题的实质,注重“咬文嚼字”,牢牢抓住思维与语言、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解决学生在语言理解运用上存在的问题,给予有力支援。同时评价应着眼效果激励,推动宽容鼓励,使学生能够有持续参与课堂的动力。
   第二层次,从阅读能力的教读看,学习本课后,学生阅读一篇与课文类似的文章,能够完成:(1)自主绘制思维导图来进行梳理式摘录,以梳理文章基本内容和阐述的顺序;(2)能对文章语言使用的情况做出自己的分析;(3)能够有条理地向别人介绍某一样事理。
   所以,我们安排了以下的学习任务。(一、二选做其一)
   一、课后练习“积累拓展”五。
   二、课后阅读《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用思维导图呈现自己的阅读所得。
   三、拓展阅读《千奇百怪的动物语言》,完成以下题目。
   (一)请为文章添加合适的小标题。
   (二)文章分为五部分,但是顺序被打乱了,请你将其调整成正确的顺序,并说明理由。
   (三)请为文章补写生动的开头和结尾,使其更生动、更完整。
   教读课的学习效果评价应该秉持评价即学习的理念。如上面第一层次的评价以分享收获的方式进行,第二层次的评价以迁移学习的方式进行。这样,学教评就会形成一个良好、不断改进的循环系统,真正实现一体化。
其他文献
【新苗速写】  向祎诺,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集团)海德学校初三(1)班学生,学校文学社成员、班级学习委员、语文科代表。她品学兼优,尤喜写作,曾在《新作文》等杂志上发表习作多篇。从六年级始,三次参加深圳市南山区中(小)学生现场作文比赛并荣获特等奖。2017年代表南山区参加深圳市中小学生现场作文大赛荣获一等奖。她喜欢音乐,擅长尤克里里演奏,也喜欢画画,常常在音符和色彩之间寻找创作的灵感。她擅长叙事
这一扇小小的窗户就仿佛相机的取景框,我用眼睛按下快门,聚焦和记录窗外这钢铁城市中的一幕幕喧嚣与宁静、奔波与闲适。  在城市中是看不见地平线的,极目远眺,只有高楼划过的天际线。或许这些大楼都出自名家设计,但在我小小的窗子极力看去,却是分辨不出形状,它们只是直直地插向天际——阴天时,浅灰色的外墙往往与天色融为一体,成为城市一片模糊的背景;倒是晴天时玻璃幕墙反射着阳光,使得整座城的上空都越发的光明;然而
孟浩然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几乎在田园山林中度过一生。李白在《赠孟浩然》一诗中说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白居易在《游襄阳怀孟浩然》诗中也说道:“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孟浩然清淡的诗风和其潇洒隐逸的个性能征服同时期著名的诗人,这是非常难得的。  孟浩然身上有一种“隐”的气质,他的“隐”是一种笑傲山林的洒脱。除此之外,我更欣赏的是孟浩然面对人生的那份豁达,没有自暴自弃地
“一封朝奏九重天……”大清早6点30分,是谁在背书啊?没错,就是我。可别以为我是在认真预习哦!我只是因为台风假期玩得太过了,全然忘了背书作业,要知道今天可是要默写过关的呀。  “唉!希望今天早上没语文课。”心里默默祈祷。到了教室,我交完作业,滿怀希望地去看课程表,“历史、数学……语文。”“太好啦!最后一节才是语文课呢。”我心里美滋滋的——第五节才是语文课,课后的休息时间都能够用来背书,到上语文课时
姓名是一个人一生的印迹,他寄予了父母长辈对后辈的期望。2018年,中国人最爱取什么名字呢?公安部依托14亿人口的系统,利用大数据技术,对2018年登记的新生儿姓名进行了统计。人口最多的前5位姓氏是哪些?取名最多的50个字又是哪些?……快来看看有没有你吧。  据统计,目前全国在用姓氏共计6150个。传统意义上的“百家姓”,占全国户籍人口总量的近85%。哪五个姓氏人口数量最多?人口最多的姓氏前五名是:
遥望明月,人们自然会想起“嫦娥奔月”的故事。有人说,“嫦娥奔月”的“奔”表示“直向目标走去”,要读四声bèn,同类的例子如:“老王吃了饭就奔(bèn)西直门了。”  也有人说,“奔”的bèn音出现较晚,故事浮现时,很少这么读,读一声bēn为妥。时下,两种读法都能听到。  卷帙庞大的《汉语大词典》里有个词条叫“奔月”,说的就是“嫦娥奔月”的事儿,根据该词典体例,“奔月”的“奔”读一声bēn。  有趣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推进会、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严防聚集性疫情做好秋冬季節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及市、县关于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总体要求,切实做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清水河县卫生健康委于2020年8月31日在县疾控中心举办2020年全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推进会暨鼠疫防控应急演练及防控知识培训班。  清水河县卫生健康委主任、疾控中心主任,各乡镇卫生院院长、社
明月挂在柳梢,你怀里抱只老猫,酣睡在椅上,放凉了一旁的茶。  阳台望见那月光,我怔怔地望着,朦朦胧胧,仿佛你还在那,仿佛我还年幼,仿佛老少平安。  外公的音容笑貌在我的脑海中,被那无情的时间一点一滴消磨殆尽,但我总忘不了记忆中舌尖“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的滋味。喝点茶,重温一下罢。打开水杯,扑鼻而来的是茶包泡烂的气息。囫囵喝下一口,苦,苦极了。许久没喝过外公泡的茶了,烧些水泡茶罢。  幼
申赋渔,著名专栏作家。著有《匠人》《一个一个人》《中国人的历史:诸神的踪迹》《不哭》《逝者如渡渡》《光阴:中国人的节气》《阿尔萨斯的一年》《愿力》等。著作内容多涉及历史、宗教、人文、环保等领域。  《半夏河》是一部关于传统乡村记忆的回忆性散文集,作者以“少年大鱼儿”的视角,讲述申村的人文掌故、乡邻之情和渐渐消失的乡风乡俗。申赋渔先生用朴素而又深情的文字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关于半夏河的故事。通过这二十五
这一天,我独自一人整理着房间,不经意间看到了它——一封信,一封来自母亲的特别的信。那段回忆氤氲在周围的空气里,慢慢地,我行走在那段回忆之中。   还记得那时候,爸爸在国外工作,家里只剩下我和妈妈。我要上学,妈妈那段时间工作十分繁忙,每天早出晚归,这个家显得异常冷清。   那时候,每天放学我都是自己一个人走回家,每天到家门口准备开门时,总在心里祈祷着一开门就看见妈妈和一桌子丰富的佳肴,可现实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