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北抗日联军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各族人民组织起来的抗日武装。东北抗日联军指战员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高举抗日救国旗帜,长期坚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消灭了大批敌人有生力量,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积极支援、配合了全国抗战。其英勇斗争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东北人民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
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3年,以义勇军抗日斗争为主,一度形成高潮。义勇军斗争受挫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成为抗日斗争的主要力量。东北抗日联军的发展,经历了反日游击队、人民革命军和抗日联军三个历史阶段。1936年下半年至1937年上半年是东北抗日联军鼎盛时期,抗联共有11个军,3万余人,其活动范围遍及南满、东满、吉东、北满70余县的广大地区。东北抗日联军指战员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与日、伪军进行殊死搏斗,攻袭敌人侵略据点,破坏敌人交通通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动摇日本殖民统治。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在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东北抗日联军进行的抗日游击战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是东北抗日义勇军和东北抗日联军反对南京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最早展开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侵略者出中国的反侵略战争,这一战争是在反法西斯东方战场最早开展的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
第二,在全国抗战爆发前,东北抗日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振奋了民族精神,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扰乱了敌人进攻中国关内的计划。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到七七事变的6年间,东北抗日义勇军和东北抗日联军站在全国抗日斗争的最前线,抗击日本侵略者,消灭了大批日、伪军,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东北抗日武装消灭敌人的数字无法准确统计,仅就日本陆军省于1936年3月18日所公布,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35年末,日本关东军战死4200人,伤病17.13万人。日本关东军参谋部统计,1936年至1937年9月,日军死伤2662人。两项相加,6年中,日本关东军死伤病者共计17.82万人。根据抗联将领周保中的统计,东北14年抗日战争中,日军伤亡者不下25万人。同时,由于抗日联军开辟了抗日游击根据地,在日本占领地不断扩大抗日游击区,日本侵略者不得不将大批兵力用来“讨伐”抗日联军,从而延缓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进程。
第三,全国抗战爆发后,东北抗联的斗争融入全国抗战的洪流中,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抗战。牵制了大批日军,使之不能入关南下,有力地支援、配合了全国抗战。同时,东北抗日联军广泛开展的游击战争,撼动着日伪的反动统治,迫使日本侵略者为了维持东北的战略基地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其殖民统治始终不得安宁。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斗争、光辉战绩受到全中国人民乃至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高度赞誉。
第四,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东北抗日联军配合苏联红军进军东北,并先机进驻12个地区、57个大小军事要点。东北抗联在肃清日伪残余,维持社会秩序,建立人民武装,恢复建立党的组织,建立人民政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苏联政府因与南京国民政府订有条约,不准中共武装进驻大城市的情况下,抗联人员以苏联驻军负责人的特殊身份阻止国民党当局派人前来接收。在极复杂的困难环境下,抗联指战员积极发动群众,开辟和开展了各项工作,为中共中央东北局和八路军、新四军部队进入东北准备了有利条件,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五,东北抗日联军在长期与凶恶敌人斗争的实践中,铸就了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包括艰苦奋斗、英勇拼搏、不屈不挠、不怕牺牲、国际主义精神在内的抗联精神。抗联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
东北抗日联军所进行的抗日游击战争,由于所处的特殊环境,形成了有别于中国其他抗日战场斗争的一些特点:
一是长期持久。自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后至1945年“八一五”日本政府宣布投降,长达14年时间,其斗争经历了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两个历史阶段。东北抗日联军开辟的东北抗日战场是全国最早、坚持时间最长的抗日战场。
二是艰苦卓绝。东北抗日联军开展的抗日游击战争是极其艰苦的。东北抗联的14年斗争与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三大艰苦”。东北抗联始终是以简陋的武器与用现代化武器装备起来的日本关东军及伪军作战。对敌作战所需枪支、弹药都要直接依靠战斗,用战士的鲜血甚至生命为代价,从日伪当局的手中缴取。敌伪当局为了消灭抗日联军,实施极端毒辣的“归屯并户”政策,强迫游击区群众进入“集团部落”,妄图割断抗联与广大群众的联系,断绝抗联部队衣、食等物资之源,使抗联丧失生存条件。特别是,东北地区冬季长达半年之久,严寒的天气经常是摄氏零下三四十度,以致断指裂肤。就是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抗联战士只能在深山密林靠篝火取暖。“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就是当年艰苦斗争生活的真实写照。由于敌人的封锁,供给断绝,在最艰苦的岁月,几日、十几日缺粮断炊,只能靠树皮、草根果腹。许多抗联干部、战士不是在战斗中牺牲,就是冻死、病殁或因饥饿而死亡。东北抗联进行的抗日斗争是在人类生命极限的最恶劣条件下,进行的最残酷的战争。
三是孤悬敌后。东北抗日联军开展的抗日游击战争始终是孤军作战,全国抗战爆发前是如此,全国抗战爆发后亦是如此。东北抗联是在得不到关内的军事援助和经济接济的情况下,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展对敌斗争的。同时,由于国民党实行不抵抗政策,东北抗战初期虽有大批义勇军抗日,但不过一年多即告失利瓦解退入关内;因而,东北抗联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独立领导进行抗日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这种孤悬敌后,独立自主地长期坚持敌占区抗日游击战争的状况是东北抗联斗争的一个显著特点。 四是曲折复杂。东北抗日联军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由于在敌强我弱条件下,缺乏领导游击战争的经验,加之党内“左”的错误影响,从反日游击队成立之时就遇到困难和受到干扰。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发展壮大,也有挫折受损,历经坎坷。同时,由于东北地域的特殊性,东北抗日联军在开展抗击日本侵略者斗争的过程中,还要面临和处理好开展游击战争与建立根据地的关系,武装斗争与政治工作的关系,部队工作与群众工作的关系,基本部队与收编部队的关系,抗联与敌军的关系,抗联中的中朝同志之间的关系,抗联与苏联远东方面军的关系等。对这些复杂的问题,东北抗联的领导人只能在斗争实践中逐步摸索,妥善解决。
三
东北抗联在长期的对敌斗争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东北抗日联军之所以能够在冰天雪地和残酷的斗争环境中,以简陋的武器,独立地同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军长期奋战,而始终没有被消灭,其基本经验:
一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东北抗联是由中华民族优秀儿女所组成的,有着高度的政治觉悟和严格的组织纪律,与人民群众有着血肉联系。东北抗日联军注重党政工作,强调加强党政工作的重要;要与群众建立密切联系;不断巩固党的支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党组织成为领导对敌斗争的核心。抗联部队军事纪律严明,注意维护群众利益,每到一地就开展抗日救国宣传,组织成立抗日救国会等组织,为民除害;注意与地方党组织密切配合,发动群众,因而得到了各民族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注意培养、训练干部,造就斗志坚定、能正确执行党的政策、善于指挥的军事、政治工作干部。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想尽一切办法充实、补充干部队伍,使各部队始终都有一批英勇善战、率先垂范、能带领战士与敌苦斗的优秀指挥员。
二是建立和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共同抗日。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东北党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总政策,与抗日义勇军和反日山林队联合作战,共同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东北,1933年贯彻党中央的《一·二六指示信》精神,初步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5年贯彻党的《八一宣言》和《六三指示信》精神,更广泛地团结各种抗日武装力量组成抗日联军共同对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对推动东北抗日运动的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东北抗日联军与其他抗日武装建立统一战线的工作,在全国是较早的,其经验为全国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供了一些借鉴。
三是运用机动灵活的游击战略、战术。东北抗联在与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不断总结反“讨伐”作战的战略、战术经验,提高自己的战术水平。东北抗联进行的游击战,由于敌强我弱,在战略上处于防御地位;但战术上采取积极的攻势防御策略,避强攻弱,乘隙袭击,以求打击敌人,保存自己,发展自己;等到分散之敌疲惫后,便迅速集中力量予以打击,然后再迅速分散。抗联的战术强调站在主动地位,防止被动挨打,要利用敌人的弱点,以小制大,以少胜多,积小胜为大胜。采取机动灵活,伏击、夜袭、急袭,迅速化整为零、集零为整、声东击西打击敌人。抗联有“四快”“四不打”战术。“四快”是快集中、快分散、快打、快走;“四不打”是情况不明不打、准备不好不打、没有获胜把握不打、硬仗不打。行动时要尽可能避免与强敌正面作战,既要反对“冒险攻坚”,“盲目冲击”,又要反对“蹲仓主义”、畏缩不进,为反对敌人设伏、堵击、长追、围困等方式进攻我军,及时脱出敌人包围线,进行远距离游击。这些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在抗联坚持长期斗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是以游击根据地为依托开展游击战争。东北抗联指战员深知建立根据地的重要,在与凶恶的敌人周旋苦斗中,积极开辟游击区,在可攻可守、群众基础较好的地方先后建立20余处游击根据地。在根据地内普遍建有农民委员会、反日会、妇女会、自卫队等群众组织。根据地人民给抗联提供必要的给养、军需,传递情报、支援战争、协同作战。随着日伪统治的不断强化,根据地遭到破坏后,抗联部队利用东北深山老林建立了许多密营。这些密营成为抗联干部战士之家,巩固的后方,战斗的基地。在密营中设有指挥机关和各种办事处,有被服厂、修械所、医院、训练班、学校、屯垦地、交通站、部队宿营地、粮食仓库、物品仓库等。这些设施虽很简陋,却有力地支撑了抗联坚持开展长期抗日武装斗争。
五是东北抗联为共同反对日本侵略者,与朝鲜、苏联人民建立了国际反法西斯联合战线。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得到了朝鲜人民和苏联人民的同情与支援,以金日成同志为首的朝鲜共产主义者与中国同志紧密团结,并肩战斗,结成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东北党组织和抗联同样支持朝鲜同志为民族解放和祖国独立而进行的斗争。苏联也对东北抗联的斗争给予了支持。在抗联斗争后期,苏联为抗联进行野营训练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对于提高抗联指战员的政治、军事素质,提高抗联的战斗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斗争也有力地牵制日军,配合了苏军反击日本挑衅者进行的诺门罕战争。抗联整训期间,所进行的小部队侦察工作,为苏军提供了准确的军事、经济等情报,在苏军进军东北,歼灭日本关东军的战斗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对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意义和作用应予高度评价的同时,也应当指出,东北抗联的斗争也存有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一是缺乏统一的领导和指挥。正如1941年5月14日东北抗联训练处临时党委员会的意见书所指出:“东北的敌人是统一的,敌人以统一的军事、政治的进攻来进攻我们,我们则不能够以统一的计划来反击敌人。1938年整个联军及全东北地方党组织之受到严重损折,谁也不能否认党和军队的不统一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二是党的组织力量比较薄弱。东北抗联长时期与党中央失去联系,抗联各部虽然建有党的组织,注意加强政治工作,但在艰苦、长期的游击战争中,大批党政干部牺牲,又来不及补充,致使党的组织不健全,部队内政治思想工作比较薄弱。尤其是建立东北抗日联军后,许多义勇军、反日山林队加入到东北抗日联军的序列,因干部缺乏,党组织派不出骨干力量到这些部队去进行政治思想工作,从政治上、组织上整顿这些队伍,因此,在抗战进入极端艰苦时期,这些部队中的一些人便经不起艰苦斗争的考验,动摇、被瓦解,甚至投敌,造成重大损失。三是游击根据地未能得到巩固。由于日伪统治日益加强,广建“集团部落”,致使抗日游击根据地逐步丧失,抗联部队难以得到群众的持续有效支援,使抗日联军的斗争陷入困境。四是未能正确处理一些内部矛盾。在东北抗日联军与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党的组织、军队内部也由于多种原因引起意见分歧。这种分歧虽然只发生在局部地区或某一层面,但其后果是严重的。如因对来自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一些指示信理解不同,北满和吉东及北满内部领导人之间曾展开激烈争论,以至演化为“反倾向”斗争,不少同志受到错误处理。又如,由于敌人的阴谋挑拨,东满地区在反“民生团”斗争中,犯了严重扩大化错误,极大地伤害了许多朝鲜族干部战士和朝鲜同志。还有因对敌斗争紧张、难以调查核实等原因,在抗联内部出现有错杀、误杀事件。这些都严重损害了抗联内部团结以至影响了对敌斗争。
东北抗日联军广大指战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坚强不屈,同强大而凶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14年的艰苦抗战。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抗战气壮山河,可歌可泣,其功绩不可磨灭。东北抗日联军将士们前仆后继、英勇斗争、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光辉业绩和他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永载史册!
一
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3年,以义勇军抗日斗争为主,一度形成高潮。义勇军斗争受挫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成为抗日斗争的主要力量。东北抗日联军的发展,经历了反日游击队、人民革命军和抗日联军三个历史阶段。1936年下半年至1937年上半年是东北抗日联军鼎盛时期,抗联共有11个军,3万余人,其活动范围遍及南满、东满、吉东、北满70余县的广大地区。东北抗日联军指战员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与日、伪军进行殊死搏斗,攻袭敌人侵略据点,破坏敌人交通通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动摇日本殖民统治。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在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东北抗日联军进行的抗日游击战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是东北抗日义勇军和东北抗日联军反对南京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最早展开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侵略者出中国的反侵略战争,这一战争是在反法西斯东方战场最早开展的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
第二,在全国抗战爆发前,东北抗日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振奋了民族精神,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扰乱了敌人进攻中国关内的计划。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到七七事变的6年间,东北抗日义勇军和东北抗日联军站在全国抗日斗争的最前线,抗击日本侵略者,消灭了大批日、伪军,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东北抗日武装消灭敌人的数字无法准确统计,仅就日本陆军省于1936年3月18日所公布,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35年末,日本关东军战死4200人,伤病17.13万人。日本关东军参谋部统计,1936年至1937年9月,日军死伤2662人。两项相加,6年中,日本关东军死伤病者共计17.82万人。根据抗联将领周保中的统计,东北14年抗日战争中,日军伤亡者不下25万人。同时,由于抗日联军开辟了抗日游击根据地,在日本占领地不断扩大抗日游击区,日本侵略者不得不将大批兵力用来“讨伐”抗日联军,从而延缓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进程。
第三,全国抗战爆发后,东北抗联的斗争融入全国抗战的洪流中,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抗战。牵制了大批日军,使之不能入关南下,有力地支援、配合了全国抗战。同时,东北抗日联军广泛开展的游击战争,撼动着日伪的反动统治,迫使日本侵略者为了维持东北的战略基地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其殖民统治始终不得安宁。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斗争、光辉战绩受到全中国人民乃至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高度赞誉。
第四,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东北抗日联军配合苏联红军进军东北,并先机进驻12个地区、57个大小军事要点。东北抗联在肃清日伪残余,维持社会秩序,建立人民武装,恢复建立党的组织,建立人民政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苏联政府因与南京国民政府订有条约,不准中共武装进驻大城市的情况下,抗联人员以苏联驻军负责人的特殊身份阻止国民党当局派人前来接收。在极复杂的困难环境下,抗联指战员积极发动群众,开辟和开展了各项工作,为中共中央东北局和八路军、新四军部队进入东北准备了有利条件,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五,东北抗日联军在长期与凶恶敌人斗争的实践中,铸就了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包括艰苦奋斗、英勇拼搏、不屈不挠、不怕牺牲、国际主义精神在内的抗联精神。抗联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
东北抗日联军所进行的抗日游击战争,由于所处的特殊环境,形成了有别于中国其他抗日战场斗争的一些特点:
一是长期持久。自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后至1945年“八一五”日本政府宣布投降,长达14年时间,其斗争经历了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两个历史阶段。东北抗日联军开辟的东北抗日战场是全国最早、坚持时间最长的抗日战场。
二是艰苦卓绝。东北抗日联军开展的抗日游击战争是极其艰苦的。东北抗联的14年斗争与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三大艰苦”。东北抗联始终是以简陋的武器与用现代化武器装备起来的日本关东军及伪军作战。对敌作战所需枪支、弹药都要直接依靠战斗,用战士的鲜血甚至生命为代价,从日伪当局的手中缴取。敌伪当局为了消灭抗日联军,实施极端毒辣的“归屯并户”政策,强迫游击区群众进入“集团部落”,妄图割断抗联与广大群众的联系,断绝抗联部队衣、食等物资之源,使抗联丧失生存条件。特别是,东北地区冬季长达半年之久,严寒的天气经常是摄氏零下三四十度,以致断指裂肤。就是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抗联战士只能在深山密林靠篝火取暖。“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就是当年艰苦斗争生活的真实写照。由于敌人的封锁,供给断绝,在最艰苦的岁月,几日、十几日缺粮断炊,只能靠树皮、草根果腹。许多抗联干部、战士不是在战斗中牺牲,就是冻死、病殁或因饥饿而死亡。东北抗联进行的抗日斗争是在人类生命极限的最恶劣条件下,进行的最残酷的战争。
三是孤悬敌后。东北抗日联军开展的抗日游击战争始终是孤军作战,全国抗战爆发前是如此,全国抗战爆发后亦是如此。东北抗联是在得不到关内的军事援助和经济接济的情况下,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展对敌斗争的。同时,由于国民党实行不抵抗政策,东北抗战初期虽有大批义勇军抗日,但不过一年多即告失利瓦解退入关内;因而,东北抗联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独立领导进行抗日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这种孤悬敌后,独立自主地长期坚持敌占区抗日游击战争的状况是东北抗联斗争的一个显著特点。 四是曲折复杂。东北抗日联军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由于在敌强我弱条件下,缺乏领导游击战争的经验,加之党内“左”的错误影响,从反日游击队成立之时就遇到困难和受到干扰。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发展壮大,也有挫折受损,历经坎坷。同时,由于东北地域的特殊性,东北抗日联军在开展抗击日本侵略者斗争的过程中,还要面临和处理好开展游击战争与建立根据地的关系,武装斗争与政治工作的关系,部队工作与群众工作的关系,基本部队与收编部队的关系,抗联与敌军的关系,抗联中的中朝同志之间的关系,抗联与苏联远东方面军的关系等。对这些复杂的问题,东北抗联的领导人只能在斗争实践中逐步摸索,妥善解决。
三
东北抗联在长期的对敌斗争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东北抗日联军之所以能够在冰天雪地和残酷的斗争环境中,以简陋的武器,独立地同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军长期奋战,而始终没有被消灭,其基本经验:
一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东北抗联是由中华民族优秀儿女所组成的,有着高度的政治觉悟和严格的组织纪律,与人民群众有着血肉联系。东北抗日联军注重党政工作,强调加强党政工作的重要;要与群众建立密切联系;不断巩固党的支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党组织成为领导对敌斗争的核心。抗联部队军事纪律严明,注意维护群众利益,每到一地就开展抗日救国宣传,组织成立抗日救国会等组织,为民除害;注意与地方党组织密切配合,发动群众,因而得到了各民族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注意培养、训练干部,造就斗志坚定、能正确执行党的政策、善于指挥的军事、政治工作干部。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想尽一切办法充实、补充干部队伍,使各部队始终都有一批英勇善战、率先垂范、能带领战士与敌苦斗的优秀指挥员。
二是建立和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共同抗日。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东北党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总政策,与抗日义勇军和反日山林队联合作战,共同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东北,1933年贯彻党中央的《一·二六指示信》精神,初步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5年贯彻党的《八一宣言》和《六三指示信》精神,更广泛地团结各种抗日武装力量组成抗日联军共同对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对推动东北抗日运动的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东北抗日联军与其他抗日武装建立统一战线的工作,在全国是较早的,其经验为全国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供了一些借鉴。
三是运用机动灵活的游击战略、战术。东北抗联在与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不断总结反“讨伐”作战的战略、战术经验,提高自己的战术水平。东北抗联进行的游击战,由于敌强我弱,在战略上处于防御地位;但战术上采取积极的攻势防御策略,避强攻弱,乘隙袭击,以求打击敌人,保存自己,发展自己;等到分散之敌疲惫后,便迅速集中力量予以打击,然后再迅速分散。抗联的战术强调站在主动地位,防止被动挨打,要利用敌人的弱点,以小制大,以少胜多,积小胜为大胜。采取机动灵活,伏击、夜袭、急袭,迅速化整为零、集零为整、声东击西打击敌人。抗联有“四快”“四不打”战术。“四快”是快集中、快分散、快打、快走;“四不打”是情况不明不打、准备不好不打、没有获胜把握不打、硬仗不打。行动时要尽可能避免与强敌正面作战,既要反对“冒险攻坚”,“盲目冲击”,又要反对“蹲仓主义”、畏缩不进,为反对敌人设伏、堵击、长追、围困等方式进攻我军,及时脱出敌人包围线,进行远距离游击。这些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在抗联坚持长期斗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是以游击根据地为依托开展游击战争。东北抗联指战员深知建立根据地的重要,在与凶恶的敌人周旋苦斗中,积极开辟游击区,在可攻可守、群众基础较好的地方先后建立20余处游击根据地。在根据地内普遍建有农民委员会、反日会、妇女会、自卫队等群众组织。根据地人民给抗联提供必要的给养、军需,传递情报、支援战争、协同作战。随着日伪统治的不断强化,根据地遭到破坏后,抗联部队利用东北深山老林建立了许多密营。这些密营成为抗联干部战士之家,巩固的后方,战斗的基地。在密营中设有指挥机关和各种办事处,有被服厂、修械所、医院、训练班、学校、屯垦地、交通站、部队宿营地、粮食仓库、物品仓库等。这些设施虽很简陋,却有力地支撑了抗联坚持开展长期抗日武装斗争。
五是东北抗联为共同反对日本侵略者,与朝鲜、苏联人民建立了国际反法西斯联合战线。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得到了朝鲜人民和苏联人民的同情与支援,以金日成同志为首的朝鲜共产主义者与中国同志紧密团结,并肩战斗,结成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东北党组织和抗联同样支持朝鲜同志为民族解放和祖国独立而进行的斗争。苏联也对东北抗联的斗争给予了支持。在抗联斗争后期,苏联为抗联进行野营训练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对于提高抗联指战员的政治、军事素质,提高抗联的战斗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斗争也有力地牵制日军,配合了苏军反击日本挑衅者进行的诺门罕战争。抗联整训期间,所进行的小部队侦察工作,为苏军提供了准确的军事、经济等情报,在苏军进军东北,歼灭日本关东军的战斗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对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意义和作用应予高度评价的同时,也应当指出,东北抗联的斗争也存有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一是缺乏统一的领导和指挥。正如1941年5月14日东北抗联训练处临时党委员会的意见书所指出:“东北的敌人是统一的,敌人以统一的军事、政治的进攻来进攻我们,我们则不能够以统一的计划来反击敌人。1938年整个联军及全东北地方党组织之受到严重损折,谁也不能否认党和军队的不统一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二是党的组织力量比较薄弱。东北抗联长时期与党中央失去联系,抗联各部虽然建有党的组织,注意加强政治工作,但在艰苦、长期的游击战争中,大批党政干部牺牲,又来不及补充,致使党的组织不健全,部队内政治思想工作比较薄弱。尤其是建立东北抗日联军后,许多义勇军、反日山林队加入到东北抗日联军的序列,因干部缺乏,党组织派不出骨干力量到这些部队去进行政治思想工作,从政治上、组织上整顿这些队伍,因此,在抗战进入极端艰苦时期,这些部队中的一些人便经不起艰苦斗争的考验,动摇、被瓦解,甚至投敌,造成重大损失。三是游击根据地未能得到巩固。由于日伪统治日益加强,广建“集团部落”,致使抗日游击根据地逐步丧失,抗联部队难以得到群众的持续有效支援,使抗日联军的斗争陷入困境。四是未能正确处理一些内部矛盾。在东北抗日联军与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党的组织、军队内部也由于多种原因引起意见分歧。这种分歧虽然只发生在局部地区或某一层面,但其后果是严重的。如因对来自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一些指示信理解不同,北满和吉东及北满内部领导人之间曾展开激烈争论,以至演化为“反倾向”斗争,不少同志受到错误处理。又如,由于敌人的阴谋挑拨,东满地区在反“民生团”斗争中,犯了严重扩大化错误,极大地伤害了许多朝鲜族干部战士和朝鲜同志。还有因对敌斗争紧张、难以调查核实等原因,在抗联内部出现有错杀、误杀事件。这些都严重损害了抗联内部团结以至影响了对敌斗争。
东北抗日联军广大指战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坚强不屈,同强大而凶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14年的艰苦抗战。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抗战气壮山河,可歌可泣,其功绩不可磨灭。东北抗日联军将士们前仆后继、英勇斗争、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光辉业绩和他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