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中学到大学是每一个人的一生中一次重大的飞跃。基于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差异,本文从大学自主学习的概念和特点出发,对大学学习适应问题、学习策略及情感策略培养等三个方面开展研究,探讨大学与中学教育的区别与差异,帮助大学新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更好地开展大学学业学习。
[关键词]大学学习、学习策略、情感策略、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B8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6-0175-02
所谓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受教育者自觉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独立地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能力。通常情况下是指学习者针对自己的学习计划与要求所进行的自我識别、自我选择、自我培养和自我反思的一种学习方式,这样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观认识活动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其本质上是指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因而,自主学习既可以说是一种学习态度,又可以成为一种独立学习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
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三个特点,第一,自觉性:大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激励、自我反思与自我充实;第二:独立性: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学生能够根据各自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解决在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疑点与问题,并进行独立地分析与思考;第三:创造性,指大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调整思路、开动脑筋、主动探索,不在被动地接受,而主动开展学习。
随着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一个真正的有效学习者,本身就应当是一个积极的信息加工者、解释者和综合者角色,他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策略来贮存与提取有效信息,调整周围学习环境来适应自己的需求,以达到有效学习的目标,这一过程是学习的方法、程序及规则,也是学习监控与方法的有效结合。
一、大学学习适应问题
从中学到大学,是每一个人一生中一次重大飞跃。新的学校、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学习内容、学习条件和学习方式以及新的生活方式、活动方式。让长期以来习惯了应试教育和长辈全方位照顾的大学新生,会不知所措,却不知如何去应对。
从学校的角度而言,应该主动的参与和介入到新生的适应性教育中,引导广大新生主动去思考问题,考虑如何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和方法,以及如何设计自己的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及相关院系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自身工作。
(一)开展专业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各类专业讲座,可以向新生介绍学校的历史、特色,专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激发新生的学习热情。讲座的组织和安排,要安排本校知名度较高的专家教授、优秀教师代表进行授课和举办讲座,要求讲授内容丰富准备充分,主讲人能够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深入浅出、气氛活跃的给新生做报告。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学校的认识,并且能够从专家学者升上感受到学校老师良好的治学精神,领略学者风范,从而对对学校的教风和学风形成一个感性的了解和正确的认知,同时可以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有基本的了解。
同时学校可以通过院系党校、团校可开展组织生活,组织新生学生干部参加培训,同时将学校的相关活动和通知下发给各班级,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通过纳新,以补充新鲜血液,同时以学生组织的名义组织开展各项丰富的文体活动,高年级的科技类社团可以借机向新生展示高年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吸引学生加入团队,也帮助新生适应陌生的大学学习生活环境。
(二)与高年级学生面对面交流,发挥好传帮带作用
发挥高年级学生干部作用,由班主任或者高年级班主任助理负责邀请高年级学业优秀的学兄学姐与新生进行交流与讨论,给新生介绍学习方法,传授学习经验,传递正能量。通过交流使大学新生对大学的学习生活有一个更加积极、具体的认识。通过交流活动帮助新生转变应试学习观念,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同时又避免出现松懈情绪,以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中来。
建立长效的联系机制,定期开展各类交流活动,学校层面定期组织一年级新生班级主要学生干部的培训与交流活动,总结与交流工作的经验与体会,提高学生干部工作技巧。利用学生党支部的作用,开展新生的入党引导与教育,鼓励大家积极递交入党申请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
(三)开展生涯规划,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
生涯规划对学生而言非常关键,一些学生之所以学习缺乏动力,根本原因就是缺少学习目标。大学新生进校后,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松懈的情绪,这是正常的情况,学生在高考后,认为自己完成了阶段性目标,并且在中学阶段因为老师管理比较紧、学业学习任务比较紧张,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进入大学阶段后形成了典型的“弹簧效应”,越是在中学阶段压抑的比较厉害的学生,反弹越是明显,所以需要格外的关注。
学生在开展学业生涯与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学校要加强指导与监督,给出活动实施方案,包括相关的资料如何填写,班主任、辅导员老师如何跟进,避免活动流于形式,发挥好生涯规划的效果,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好自己四年的学习与生活,做到分阶段完成学习任务。
(四)开放图书与网络资源,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图书与网络资源
学校应当安排专人负责学校图书馆的入馆教育工作,向新生介绍学校图书馆藏书情况和查阅办法、学校校园网以及如何登录和使用校园网个人帐号。通过图标的形式,形象地讲解校内图书目录索引知识和上网知识,教会学生如何去获取各类图书信息与网络资源,使新生懂得如何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上信息资源。
二、学习策略的培养
(一)学习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培养学习策略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方法和策略渗透到教学组织中去。学习策略必须通过教材内容结合教学实践来组织与进行。在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关系中,课堂教学的“教”与“学”,这层关心应该是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的。
任课教师的教学是为学生的学习而教;而学生的学是在任课教师的教学指导下的学。教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必须要是在充分激起学生自身的主动思维,形成个人知识体系中内部新旧知识的冲突和交流,从而产生自觉而积极的思考,个人才能不断地有意识去接受新知识、提高自己的认识和实践能力。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要能够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思与思想,掌握学生听课的“兴奋点”,从而帮助教师确定如何以自己特有的讲课形式与特点,去吸引学生,从而用自己的激情和热情去感染学生、鼓动学生,帮助学生形成和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且具备能够不断调整自己学习策略的能力和水平。
(二)启发与讨论课等课程的教学与组织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去主动思考,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教学组织的过程中应当采取启发与讨论课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去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可以通过安排学生课外阅读、课堂讨论、教师点评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展研究,培养钻研精神,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观察事物、探究问题、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使学生对老师要求的课题能够有完整的、全面的把握,鼓励学生的多角度、多层次、多向度思维。在教师点评过程中,对问题探讨中的学生存在和提出的不同意见,教师要引导他们明白感悟探讨的问题可能本身没有对或错的结论,更多的时候只是代表大家的某种意见或看法,因而没有标准的答案。辩论课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学生能力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辩论的组织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解决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能够增长学生的知识和见闻。
通过组织类似这些认知策略的训练,能够有意识地改进学生的思维分析模式,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寻找与确立自己的目标,评估学习活动落实的有效程度。在认知策略的训练中,也可以培养学生去善于观察他人的学习策略,这样也是相互的学习、借鉴与提高。
三、情感策略的培养
大学学习与学生成才其过程在一定意义上都是一个认识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牵涉到很多的因素,其中就包括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中的情感、意志等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在同等智力水平的情况下,非智力因会起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大学新生而言,大家的智力水平相当,因此体现一个学生水平的更多的要看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新生学习动机、情绪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学习动力与动机的培养
学习动力是驱动自主学习的内在驱动,学习动机是学习与掌握知识、形成高尚品格的内在动力,是学习过程的核心和最重要的因素。长期以来在中学教育与教学中采取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习惯与接受“要我学”的被动学习模式,自身缺乏主动学习动力与相关支持。作为高校教师而言,就要主张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动力,使广大大学新生能够自觉地勤奋学习,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模式,就要求我们培养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具备适度的成就动机和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情绪与情感的培养
大学的学习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学生学习过程既是认识性的学习,也是情感性的学习,认知和情感相互结合,两者密切相关。任课教师在教学组织的过程中应当有效运用非智力因素,抒情感这一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巧妙地结合起来,利用自身的教学活动,发挥自身感染力。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能够做到以饱满的热情去授课,课后能够利用课余,与广大学生保持融洽的互动师生关系,以正能量的方式去影响和改变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动力。
(三)学习品质与意志的培养
品质和意志反映一个人在完成某种有目的活动时所进行的选择、决定和执行的心理过程,良好的品质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财富。青年成才与否,与其自身意志品质有密切关系。学习本身是一件苦差事,学习过程是一种艰苦的劳动过程,不会轻易的取得成绩,只有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合理地规划好个人长远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的学生,才能较好地完成自身学习与科研任务。因而教师在教学组织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意志与品格,为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自主学习的模式、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全校师生持之以恒。如何切实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现代教育改革适应时代需要的一个主题。作为教育者而言,就非常有必要调整和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从入学教育人手实施,建立起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与格局,在这一过程中,广大教师要自觉地帮助学生建立和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培养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大学学习、学习策略、情感策略、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B8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6-0175-02
所谓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受教育者自觉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独立地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能力。通常情况下是指学习者针对自己的学习计划与要求所进行的自我識别、自我选择、自我培养和自我反思的一种学习方式,这样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观认识活动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其本质上是指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因而,自主学习既可以说是一种学习态度,又可以成为一种独立学习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
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三个特点,第一,自觉性:大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激励、自我反思与自我充实;第二:独立性: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学生能够根据各自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解决在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疑点与问题,并进行独立地分析与思考;第三:创造性,指大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调整思路、开动脑筋、主动探索,不在被动地接受,而主动开展学习。
随着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一个真正的有效学习者,本身就应当是一个积极的信息加工者、解释者和综合者角色,他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策略来贮存与提取有效信息,调整周围学习环境来适应自己的需求,以达到有效学习的目标,这一过程是学习的方法、程序及规则,也是学习监控与方法的有效结合。
一、大学学习适应问题
从中学到大学,是每一个人一生中一次重大飞跃。新的学校、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学习内容、学习条件和学习方式以及新的生活方式、活动方式。让长期以来习惯了应试教育和长辈全方位照顾的大学新生,会不知所措,却不知如何去应对。
从学校的角度而言,应该主动的参与和介入到新生的适应性教育中,引导广大新生主动去思考问题,考虑如何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和方法,以及如何设计自己的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及相关院系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自身工作。
(一)开展专业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各类专业讲座,可以向新生介绍学校的历史、特色,专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激发新生的学习热情。讲座的组织和安排,要安排本校知名度较高的专家教授、优秀教师代表进行授课和举办讲座,要求讲授内容丰富准备充分,主讲人能够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深入浅出、气氛活跃的给新生做报告。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学校的认识,并且能够从专家学者升上感受到学校老师良好的治学精神,领略学者风范,从而对对学校的教风和学风形成一个感性的了解和正确的认知,同时可以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有基本的了解。
同时学校可以通过院系党校、团校可开展组织生活,组织新生学生干部参加培训,同时将学校的相关活动和通知下发给各班级,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通过纳新,以补充新鲜血液,同时以学生组织的名义组织开展各项丰富的文体活动,高年级的科技类社团可以借机向新生展示高年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吸引学生加入团队,也帮助新生适应陌生的大学学习生活环境。
(二)与高年级学生面对面交流,发挥好传帮带作用
发挥高年级学生干部作用,由班主任或者高年级班主任助理负责邀请高年级学业优秀的学兄学姐与新生进行交流与讨论,给新生介绍学习方法,传授学习经验,传递正能量。通过交流使大学新生对大学的学习生活有一个更加积极、具体的认识。通过交流活动帮助新生转变应试学习观念,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同时又避免出现松懈情绪,以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中来。
建立长效的联系机制,定期开展各类交流活动,学校层面定期组织一年级新生班级主要学生干部的培训与交流活动,总结与交流工作的经验与体会,提高学生干部工作技巧。利用学生党支部的作用,开展新生的入党引导与教育,鼓励大家积极递交入党申请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
(三)开展生涯规划,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
生涯规划对学生而言非常关键,一些学生之所以学习缺乏动力,根本原因就是缺少学习目标。大学新生进校后,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松懈的情绪,这是正常的情况,学生在高考后,认为自己完成了阶段性目标,并且在中学阶段因为老师管理比较紧、学业学习任务比较紧张,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进入大学阶段后形成了典型的“弹簧效应”,越是在中学阶段压抑的比较厉害的学生,反弹越是明显,所以需要格外的关注。
学生在开展学业生涯与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学校要加强指导与监督,给出活动实施方案,包括相关的资料如何填写,班主任、辅导员老师如何跟进,避免活动流于形式,发挥好生涯规划的效果,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好自己四年的学习与生活,做到分阶段完成学习任务。
(四)开放图书与网络资源,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图书与网络资源
学校应当安排专人负责学校图书馆的入馆教育工作,向新生介绍学校图书馆藏书情况和查阅办法、学校校园网以及如何登录和使用校园网个人帐号。通过图标的形式,形象地讲解校内图书目录索引知识和上网知识,教会学生如何去获取各类图书信息与网络资源,使新生懂得如何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上信息资源。
二、学习策略的培养
(一)学习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培养学习策略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方法和策略渗透到教学组织中去。学习策略必须通过教材内容结合教学实践来组织与进行。在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关系中,课堂教学的“教”与“学”,这层关心应该是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的。
任课教师的教学是为学生的学习而教;而学生的学是在任课教师的教学指导下的学。教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必须要是在充分激起学生自身的主动思维,形成个人知识体系中内部新旧知识的冲突和交流,从而产生自觉而积极的思考,个人才能不断地有意识去接受新知识、提高自己的认识和实践能力。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要能够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思与思想,掌握学生听课的“兴奋点”,从而帮助教师确定如何以自己特有的讲课形式与特点,去吸引学生,从而用自己的激情和热情去感染学生、鼓动学生,帮助学生形成和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且具备能够不断调整自己学习策略的能力和水平。
(二)启发与讨论课等课程的教学与组织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去主动思考,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教学组织的过程中应当采取启发与讨论课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去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可以通过安排学生课外阅读、课堂讨论、教师点评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展研究,培养钻研精神,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观察事物、探究问题、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使学生对老师要求的课题能够有完整的、全面的把握,鼓励学生的多角度、多层次、多向度思维。在教师点评过程中,对问题探讨中的学生存在和提出的不同意见,教师要引导他们明白感悟探讨的问题可能本身没有对或错的结论,更多的时候只是代表大家的某种意见或看法,因而没有标准的答案。辩论课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学生能力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辩论的组织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解决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能够增长学生的知识和见闻。
通过组织类似这些认知策略的训练,能够有意识地改进学生的思维分析模式,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寻找与确立自己的目标,评估学习活动落实的有效程度。在认知策略的训练中,也可以培养学生去善于观察他人的学习策略,这样也是相互的学习、借鉴与提高。
三、情感策略的培养
大学学习与学生成才其过程在一定意义上都是一个认识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牵涉到很多的因素,其中就包括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中的情感、意志等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在同等智力水平的情况下,非智力因会起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大学新生而言,大家的智力水平相当,因此体现一个学生水平的更多的要看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新生学习动机、情绪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学习动力与动机的培养
学习动力是驱动自主学习的内在驱动,学习动机是学习与掌握知识、形成高尚品格的内在动力,是学习过程的核心和最重要的因素。长期以来在中学教育与教学中采取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习惯与接受“要我学”的被动学习模式,自身缺乏主动学习动力与相关支持。作为高校教师而言,就要主张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动力,使广大大学新生能够自觉地勤奋学习,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模式,就要求我们培养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具备适度的成就动机和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情绪与情感的培养
大学的学习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学生学习过程既是认识性的学习,也是情感性的学习,认知和情感相互结合,两者密切相关。任课教师在教学组织的过程中应当有效运用非智力因素,抒情感这一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巧妙地结合起来,利用自身的教学活动,发挥自身感染力。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能够做到以饱满的热情去授课,课后能够利用课余,与广大学生保持融洽的互动师生关系,以正能量的方式去影响和改变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动力。
(三)学习品质与意志的培养
品质和意志反映一个人在完成某种有目的活动时所进行的选择、决定和执行的心理过程,良好的品质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财富。青年成才与否,与其自身意志品质有密切关系。学习本身是一件苦差事,学习过程是一种艰苦的劳动过程,不会轻易的取得成绩,只有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合理地规划好个人长远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的学生,才能较好地完成自身学习与科研任务。因而教师在教学组织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意志与品格,为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自主学习的模式、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全校师生持之以恒。如何切实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现代教育改革适应时代需要的一个主题。作为教育者而言,就非常有必要调整和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从入学教育人手实施,建立起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与格局,在这一过程中,广大教师要自觉地帮助学生建立和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培养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