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班语言教学中教学内容需要合理呈现,而面对幼儿反应需要教师科学的引导,以增强幼儿说话的信心;把教学中孩子认为的有趣和大人认为的有效有机的融合,可以激发小班幼儿对语言的兴趣;教师挖掘并利用教学内容的内涵让幼儿浸润其中,能直接提升小班语言教学活动的质量。
【关键词】小班语言 有趣 有效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61-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语言的指导要点中明确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通过相互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指南》中要求:“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谈,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的回应。”[1]
对小班孩子来说愉悦积极的情感体验,会使他们情不自禁地用语言与成人和同伴交流。积极的情绪体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成人的提示而更有兴趣交流。向往有趣情景,重温有趣内容,也是幼儿所期待的。教师应认真挖掘所用教材拥有的“有趣”内涵。将幼儿的实际经验有机融合,创造条件,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笔者试图以下面六个“有”进行探寻。
一、有度呈现,有心点拨
“度”是合理,“心”是巧妙。教学技巧就在这“度”和“心”中体现。愿意表达、有信心表达是发展小班幼儿口语的前提;倾听故事,模仿故事中的对话,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小班孩子来说容易些,也更有信心。
在《亲亲热热小伙伴》主题中,有一则故事“最要好的朋友”,说的是长颈鹿、小刺猬互相讲天空中的故事、和草地上的故事,可是传达上有障碍,松鼠主动来做信使。虽然这则故事中心是阐述帮助别人和接受别人帮助是件快乐的事。故事中“天空中的故事、草地上的故事真好听”的对话,贴近幼儿的生活也最能引起共鸣。在教学中老师呈现的是故事中的三个角色,及三个角色所说的对话。根据幼儿的反应,老师的引导语为:有谁,会在那里讲故事?我们怎样赞扬他它们!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小鱼,在河里讲故事,河里的故事真好听!”“小兔,在树林里讲故事,树林里的故事真好听!……”
教师在教学活动时,将教学内容合理呈现,对幼儿的反应巧妙点拨,在预设的教学过程中作出应变。“度”的合理,“心”的巧妙,显而易见。
二、有趣内容,有效引导
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童言稚语,那是教学的意外,教师在享受教育所带来乐趣的同时需要抓住教育契机,惊喜和经典才会随之产生。
如活动“有趣的蛋宝宝”。教师出示鸡妈妈手偶引出主题:“鸡妈妈今天很快乐,猜猜看她遇到了什么高兴事?”一个女孩说,“因为她有老公了所以快乐”。一个男孩补充说:“她有公鸡爸爸爱她所以快乐!”另一个男孩说:“她孵蛋很辛苦,现在它总算有自己的宝宝了,所以快乐。”
在这样的有趣氛围下,老师不失时机地追问:鸡妈妈的孩子是蛋宝宝还是鸡宝宝?有个孩子接着老师的话,我妈妈说:鸡蛋就是鸡妈妈的孩子。男孩争辩:从蛋宝宝里钻出的鸡宝宝才是鸡妈妈的孩子。老师接着说:鸡妈妈是不是要先生蛋宝宝,再孵蛋宝宝,小鸡宝宝才会从蛋宝宝中钻出来,看来,鸡妈妈在没有孵出鸡宝宝前蛋宝宝也是她的宝贝哦!
幼儿在了解鸡蛋的孵化过程后,还一起编些顺口溜,如:小黄鸡,钻出壳。小翅膀,扑一扑。小眼睛,骨碌碌。乐得妈妈咯咯咯![2]
有趣是相对孩子来说,有效是大人的评判。有趣的内容,吸引幼儿,老师认同孩子的感受,接纳幼儿的想法,渐渐寻找并靠近孩子的乐趣所在,适时引导。幼儿就能在这种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情景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不断学习,口头语言得到有效发展。
三、有意启发,有机渗透
“有意”是教师充分挖掘教学内容所包含的教育意义,巧妙地让幼儿浸润其中。
如活动《知了知了》:“蓝蓝的天,知了知了。阵阵的风,知了知了。风吹过树,知了知了。树上的蝉,知了知了。”[3]
教师先让幼儿模仿知了的叫声,然后朗诵一遍儿歌,提问:知了为什么不停地叫?知了在什么地方叫?怎样叫?儿歌里说的是怎样的天怎样的风?知了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幼儿逐一回答后,老师第二遍朗诵儿歌,让孩子对儿歌有一个完整的概念。
幼儿熟悉儿歌后,老师继续这样启发:我们已经知道知了是一种长大了的虫子,也叫蝉,它会飞,夏天的时候会在树干上休息,有时候会知了知了叫,所以人们对着知了说了这些好听的话。平常我们还听到哪些虫儿在哪里叫或者活动?它们有没有其它名字?
有趣的小虫是幼儿最感兴趣的,他们说蟋蟀会叫、天牛会在树上爬、蚂蚁会在地上爬还会钻洞等。
老师继续启发:我们能不能用象说知了那样好听的话来说说他们,结果孩子们编成的其中两首儿歌比原作更有童趣,也富有诗意。孩子们编的儿歌是:
《蛐蛐蛐蛐》:圆圆的月亮,蛐蛐蛐蛐。阵阵的秋风,蛐蛐蛐蛐。风吹过草地,蛐蛐蛐蛐。草上的蟋蟀,蛐蛐蛐蛐。这其中的“秋”是老师建议的。他们还建议第一句可以说“弯弯的月亮”。
《钆树郎》(地方上对天牛的称呼)音《GA YU LANG》(意思是锯树的角色)
蓝蓝的天空 唧咕唧咕,阵阵的风儿,唧咕唧咕。风吹过树林,唧咕唧咕。树上的天牛,唧咕唧咕。这里的“空”“儿”“林”是老师引导后加入的。
小班幼儿对象声词会特别感兴趣,平时在复习《知了知了》这首儿歌时,幼儿会迫不及待地要接下去念自己编的儿歌。因为他们编儿歌的智慧,在“蛐蛐,蛐蛐”“唧咕唧咕”中得到了圆满的回报;孩子思索后的得意,全在这些象声词中酣畅地挥洒,也在这不厌其烦的重复朗诵中,感受了儿歌的意境和韵味。
教师的启发是有意的,但渗透到幼儿心田的过程却是没有痕迹的。
在小班语言教学活动中找到一个相对与孩子的有趣和大人的有效的结合点,并做到无缝对接,真正体现语言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大家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周兢 关注《指南》背景下的幼儿语言教育【J】2013(5)20页.
[2] 浙江省《幼儿园课程指导》第2版编写委员会 活动三有趣的蛋宝宝【M】小班教学活动下册 160页.
[3] 浙江省《幼儿园课程指导》第2版编写委员会 活动九知了知了【M】小班教学活动下册 250页.
【关键词】小班语言 有趣 有效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61-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语言的指导要点中明确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通过相互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指南》中要求:“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谈,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的回应。”[1]
对小班孩子来说愉悦积极的情感体验,会使他们情不自禁地用语言与成人和同伴交流。积极的情绪体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成人的提示而更有兴趣交流。向往有趣情景,重温有趣内容,也是幼儿所期待的。教师应认真挖掘所用教材拥有的“有趣”内涵。将幼儿的实际经验有机融合,创造条件,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笔者试图以下面六个“有”进行探寻。
一、有度呈现,有心点拨
“度”是合理,“心”是巧妙。教学技巧就在这“度”和“心”中体现。愿意表达、有信心表达是发展小班幼儿口语的前提;倾听故事,模仿故事中的对话,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小班孩子来说容易些,也更有信心。
在《亲亲热热小伙伴》主题中,有一则故事“最要好的朋友”,说的是长颈鹿、小刺猬互相讲天空中的故事、和草地上的故事,可是传达上有障碍,松鼠主动来做信使。虽然这则故事中心是阐述帮助别人和接受别人帮助是件快乐的事。故事中“天空中的故事、草地上的故事真好听”的对话,贴近幼儿的生活也最能引起共鸣。在教学中老师呈现的是故事中的三个角色,及三个角色所说的对话。根据幼儿的反应,老师的引导语为:有谁,会在那里讲故事?我们怎样赞扬他它们!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小鱼,在河里讲故事,河里的故事真好听!”“小兔,在树林里讲故事,树林里的故事真好听!……”
教师在教学活动时,将教学内容合理呈现,对幼儿的反应巧妙点拨,在预设的教学过程中作出应变。“度”的合理,“心”的巧妙,显而易见。
二、有趣内容,有效引导
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童言稚语,那是教学的意外,教师在享受教育所带来乐趣的同时需要抓住教育契机,惊喜和经典才会随之产生。
如活动“有趣的蛋宝宝”。教师出示鸡妈妈手偶引出主题:“鸡妈妈今天很快乐,猜猜看她遇到了什么高兴事?”一个女孩说,“因为她有老公了所以快乐”。一个男孩补充说:“她有公鸡爸爸爱她所以快乐!”另一个男孩说:“她孵蛋很辛苦,现在它总算有自己的宝宝了,所以快乐。”
在这样的有趣氛围下,老师不失时机地追问:鸡妈妈的孩子是蛋宝宝还是鸡宝宝?有个孩子接着老师的话,我妈妈说:鸡蛋就是鸡妈妈的孩子。男孩争辩:从蛋宝宝里钻出的鸡宝宝才是鸡妈妈的孩子。老师接着说:鸡妈妈是不是要先生蛋宝宝,再孵蛋宝宝,小鸡宝宝才会从蛋宝宝中钻出来,看来,鸡妈妈在没有孵出鸡宝宝前蛋宝宝也是她的宝贝哦!
幼儿在了解鸡蛋的孵化过程后,还一起编些顺口溜,如:小黄鸡,钻出壳。小翅膀,扑一扑。小眼睛,骨碌碌。乐得妈妈咯咯咯![2]
有趣是相对孩子来说,有效是大人的评判。有趣的内容,吸引幼儿,老师认同孩子的感受,接纳幼儿的想法,渐渐寻找并靠近孩子的乐趣所在,适时引导。幼儿就能在这种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情景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不断学习,口头语言得到有效发展。
三、有意启发,有机渗透
“有意”是教师充分挖掘教学内容所包含的教育意义,巧妙地让幼儿浸润其中。
如活动《知了知了》:“蓝蓝的天,知了知了。阵阵的风,知了知了。风吹过树,知了知了。树上的蝉,知了知了。”[3]
教师先让幼儿模仿知了的叫声,然后朗诵一遍儿歌,提问:知了为什么不停地叫?知了在什么地方叫?怎样叫?儿歌里说的是怎样的天怎样的风?知了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幼儿逐一回答后,老师第二遍朗诵儿歌,让孩子对儿歌有一个完整的概念。
幼儿熟悉儿歌后,老师继续这样启发:我们已经知道知了是一种长大了的虫子,也叫蝉,它会飞,夏天的时候会在树干上休息,有时候会知了知了叫,所以人们对着知了说了这些好听的话。平常我们还听到哪些虫儿在哪里叫或者活动?它们有没有其它名字?
有趣的小虫是幼儿最感兴趣的,他们说蟋蟀会叫、天牛会在树上爬、蚂蚁会在地上爬还会钻洞等。
老师继续启发:我们能不能用象说知了那样好听的话来说说他们,结果孩子们编成的其中两首儿歌比原作更有童趣,也富有诗意。孩子们编的儿歌是:
《蛐蛐蛐蛐》:圆圆的月亮,蛐蛐蛐蛐。阵阵的秋风,蛐蛐蛐蛐。风吹过草地,蛐蛐蛐蛐。草上的蟋蟀,蛐蛐蛐蛐。这其中的“秋”是老师建议的。他们还建议第一句可以说“弯弯的月亮”。
《钆树郎》(地方上对天牛的称呼)音《GA YU LANG》(意思是锯树的角色)
蓝蓝的天空 唧咕唧咕,阵阵的风儿,唧咕唧咕。风吹过树林,唧咕唧咕。树上的天牛,唧咕唧咕。这里的“空”“儿”“林”是老师引导后加入的。
小班幼儿对象声词会特别感兴趣,平时在复习《知了知了》这首儿歌时,幼儿会迫不及待地要接下去念自己编的儿歌。因为他们编儿歌的智慧,在“蛐蛐,蛐蛐”“唧咕唧咕”中得到了圆满的回报;孩子思索后的得意,全在这些象声词中酣畅地挥洒,也在这不厌其烦的重复朗诵中,感受了儿歌的意境和韵味。
教师的启发是有意的,但渗透到幼儿心田的过程却是没有痕迹的。
在小班语言教学活动中找到一个相对与孩子的有趣和大人的有效的结合点,并做到无缝对接,真正体现语言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大家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周兢 关注《指南》背景下的幼儿语言教育【J】2013(5)20页.
[2] 浙江省《幼儿园课程指导》第2版编写委员会 活动三有趣的蛋宝宝【M】小班教学活动下册 160页.
[3] 浙江省《幼儿园课程指导》第2版编写委员会 活动九知了知了【M】小班教学活动下册 2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