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布鲁克斯曾说过:“体态语言对于教师帮助学生保持长时记忆,以便完成任务而言,不失为一种强有力的措施。”因为体态语言能通过视觉感受,来促进学生的大脑皮层较长时间的产生兴奋,从而达到高效率获得知识的目的。同时,体态语言的运用,可增加有声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准确性,进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音乐欣赏;体态语言;教学效率
体态语言是相对文学语言、音乐语言的一切无生的语言而言的。行为科学告诉我们,几乎一切无声的语言都可以作为人际间沟通的手段。体态语言使得一切有声语言更生动、更形象,所谓“无声胜有声”。正如人们所言:语言的尽头是诗,诗的尽头是歌,歌的尽头就是千姿百态的动作(舞)。这个“动作”就是体态语言。它包括:适合于人际间交往的眼神、面部表情以及言谈举止、体态律动、还有各类型的舞蹈。
1.运用体态语言激活学习兴趣
高中音乐欣赏课很容易犯一个普遍性的错误:学生只带着耳朵去听,听困了就打盹,教师只照本宣科和播放音响。久而久之,学生学的无聊,越来越不喜欢上这个“副课”,教师还觉得这些学生艺术涵养太差,教起来没劲头。这样的音乐欣赏教学就失去了艺术教育应有的教育功效,进而直接影响学校教育功能,使学校教育成为不完善的教育。虽然近些年来,许多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做音乐课件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但教师手中的鼠标主宰着一切,整堂课没几句生动的语言,说得最多的无外乎:请看屏幕!然后点击鼠标。拉开了师生间的距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态语言的运用能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进行“音乐的民族风格”的教学时,为了使学生了解各民族音乐的舞蹈性特点,笔者运用舞蹈这一典型的体态语言教学生做了几个与欣赏音乐有关的、短小的民族舞蹈组合动作,让学生感受各民族音乐的舞蹈性特征。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了一个饶有趣味的艺术天地,他们也想把自己所知道的关于音乐民族风格的知识展示给大家。如:所知道的各民族歌曲、服饰、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这样不仅激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切使学生不精意地发现自己特点和长处的潜能,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音乐、表现音乐、甚至发展“课堂音乐”的兴趣。
2.运用体态语言,使学生的情感特质引入并贯穿于整个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大胆运用体态语言,正是根据审美的需要,富有情感地认识对象,抓住符合对象的本质特征,创造出符合人的审美思想的、具有强烈个性的“艺术作品”,笔者常将这些“艺术作品”称之为美丽的、可喜的“惊吓”。在欣赏《观花山壁画有感》时,笔者请学生分成小组,根据听到的音响讨论音乐形象,并运用体态语言表现出来全班交流。他们就用自己的肢体或单独或几人配合做一些静止的反应古代壮族人民劳动生活的某些姿态,还有千姿百态的故事情节,惟妙惟肖。为了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造型性功能,笔者鼓励学生运用体态语言表现《两个犹太人》为借贷利息而讨价还价的情景;《伏尔加纤夫》由远而近再去向远方的音乐形象等等。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生动的各具特色的赋有动感的美术画面。在欣赏《蜜蜂过江》时,他们好似回到了童年,学着蜜蜂的叫声微翘着双手在教室里有序的跑动。本想是儿童喜欢做的事,高中生的他们也做的有滋有味。是的,谁不喜欢快乐呢。体态语言的运用使音乐欣赏课成为一种包涵思想感情的创造美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无论是传播理论知识的语言表达还是表现的技巧都包含着强烈的创造意识,成为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体会,采用不同的体态语言和手法,表现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尊重人的情感体验,注意开发有利于人的发展的情感机能和潜力,要求人能够自由、大胆、热情、敢于表现等心理审美意识,促使人求真求美,在不知不觉中精神蒙其涵养,感情受其陶冶,并对未来的社会工作产生广泛积极地影响,这正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3.启发学生创编体态语言,培养形象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学生不一定会作曲,但可以启发学生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用体态语言表现出来,这一点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现代科学证明,人的大脑可分为若干功能区域,有记忆、联想、判断、分析、归纳、运动等不同作用,人的思维形式取决于大脑功能区接受信息刺激的频率和强度。我国传统的教育,使得人们从小就被迫学会数的运算,或是毫无感情的背诵诗词,人们的思想也偏重于对客观事物存在的表象的认可,偏重于对事物的逻辑思维。在当代社会里,一个健全的人应该同时具备两种思维能力,既要逻辑思维又要形象思维,既能合理推断又能广开思路,加速头脑中形象与概念信息的结合,使两则相得益彰。体态语言的创编是一种形象思维活动。表现者可将自己的感受,那怕是某一点的感受通过体态语言将其夸张、概括或重复就能产生丰富的形象,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想象,这就是表现者思维能力的缘故。形象思维就是要引起人的思想活动和情感活动,偏重于启发和想象,在心理知觉上经过意识的重新调配,创作出体态语言并表现出来。这是一种诱发特性的反应为主的心理过程,其心理实质就是把自己所理解和认识的事物进行创造性的组合,把人的感性和理解联结起来。
经常有其它学科的教师纷纷转达,学生如何如何喜欢上笔者的音乐课。他们在作文或日记中写到:“每周我最盼望的是星期四,因为这一天有我喜欢的音乐欣赏课,那堂课的我是自主的我、愉快的我、放松的我、超越的我,在那一刻,我仿佛也是位艺术家了”;“音乐老师让我知道了自信是什麽感觉”;“我真幸运,在即将结束中小学学习生涯的时候能有这样的音乐课上。”这一切带给笔者的是无比的欣慰,品尝到了做老师的乐趣和幸福。正式因为教师精心设计了能使全体学生参与表现活动的机会,表现出了体态语言所产生的巨大功效。正像学生所说的那样:也许永远不会忘记自己和同学们所表现的一切。那么相关的知识与那些动人的音乐学生们还会忘记吗。更重要的是,他们忘不了音乐带给他们的快感和舒心,为使他们终身喜欢音乐奠定了基础。
结论事实证明,在音乐欣赏课中运用体态语言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且能帮助学生长时记忆,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表现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合作意识、欣赏和沟通习惯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功效。使得音乐欣赏课更生动有趣,是一种创造美、表现美,培养学生创造精神、提高审美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未来生活和工作产生积极影响的有效措施,提高了音乐欣赏课相对更高的教育教学价值。
收稿日期:2012-02-24
【关键词】音乐欣赏;体态语言;教学效率
体态语言是相对文学语言、音乐语言的一切无生的语言而言的。行为科学告诉我们,几乎一切无声的语言都可以作为人际间沟通的手段。体态语言使得一切有声语言更生动、更形象,所谓“无声胜有声”。正如人们所言:语言的尽头是诗,诗的尽头是歌,歌的尽头就是千姿百态的动作(舞)。这个“动作”就是体态语言。它包括:适合于人际间交往的眼神、面部表情以及言谈举止、体态律动、还有各类型的舞蹈。
1.运用体态语言激活学习兴趣
高中音乐欣赏课很容易犯一个普遍性的错误:学生只带着耳朵去听,听困了就打盹,教师只照本宣科和播放音响。久而久之,学生学的无聊,越来越不喜欢上这个“副课”,教师还觉得这些学生艺术涵养太差,教起来没劲头。这样的音乐欣赏教学就失去了艺术教育应有的教育功效,进而直接影响学校教育功能,使学校教育成为不完善的教育。虽然近些年来,许多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做音乐课件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但教师手中的鼠标主宰着一切,整堂课没几句生动的语言,说得最多的无外乎:请看屏幕!然后点击鼠标。拉开了师生间的距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态语言的运用能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进行“音乐的民族风格”的教学时,为了使学生了解各民族音乐的舞蹈性特点,笔者运用舞蹈这一典型的体态语言教学生做了几个与欣赏音乐有关的、短小的民族舞蹈组合动作,让学生感受各民族音乐的舞蹈性特征。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了一个饶有趣味的艺术天地,他们也想把自己所知道的关于音乐民族风格的知识展示给大家。如:所知道的各民族歌曲、服饰、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这样不仅激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切使学生不精意地发现自己特点和长处的潜能,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音乐、表现音乐、甚至发展“课堂音乐”的兴趣。
2.运用体态语言,使学生的情感特质引入并贯穿于整个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大胆运用体态语言,正是根据审美的需要,富有情感地认识对象,抓住符合对象的本质特征,创造出符合人的审美思想的、具有强烈个性的“艺术作品”,笔者常将这些“艺术作品”称之为美丽的、可喜的“惊吓”。在欣赏《观花山壁画有感》时,笔者请学生分成小组,根据听到的音响讨论音乐形象,并运用体态语言表现出来全班交流。他们就用自己的肢体或单独或几人配合做一些静止的反应古代壮族人民劳动生活的某些姿态,还有千姿百态的故事情节,惟妙惟肖。为了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造型性功能,笔者鼓励学生运用体态语言表现《两个犹太人》为借贷利息而讨价还价的情景;《伏尔加纤夫》由远而近再去向远方的音乐形象等等。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生动的各具特色的赋有动感的美术画面。在欣赏《蜜蜂过江》时,他们好似回到了童年,学着蜜蜂的叫声微翘着双手在教室里有序的跑动。本想是儿童喜欢做的事,高中生的他们也做的有滋有味。是的,谁不喜欢快乐呢。体态语言的运用使音乐欣赏课成为一种包涵思想感情的创造美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无论是传播理论知识的语言表达还是表现的技巧都包含着强烈的创造意识,成为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体会,采用不同的体态语言和手法,表现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尊重人的情感体验,注意开发有利于人的发展的情感机能和潜力,要求人能够自由、大胆、热情、敢于表现等心理审美意识,促使人求真求美,在不知不觉中精神蒙其涵养,感情受其陶冶,并对未来的社会工作产生广泛积极地影响,这正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3.启发学生创编体态语言,培养形象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学生不一定会作曲,但可以启发学生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用体态语言表现出来,这一点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现代科学证明,人的大脑可分为若干功能区域,有记忆、联想、判断、分析、归纳、运动等不同作用,人的思维形式取决于大脑功能区接受信息刺激的频率和强度。我国传统的教育,使得人们从小就被迫学会数的运算,或是毫无感情的背诵诗词,人们的思想也偏重于对客观事物存在的表象的认可,偏重于对事物的逻辑思维。在当代社会里,一个健全的人应该同时具备两种思维能力,既要逻辑思维又要形象思维,既能合理推断又能广开思路,加速头脑中形象与概念信息的结合,使两则相得益彰。体态语言的创编是一种形象思维活动。表现者可将自己的感受,那怕是某一点的感受通过体态语言将其夸张、概括或重复就能产生丰富的形象,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想象,这就是表现者思维能力的缘故。形象思维就是要引起人的思想活动和情感活动,偏重于启发和想象,在心理知觉上经过意识的重新调配,创作出体态语言并表现出来。这是一种诱发特性的反应为主的心理过程,其心理实质就是把自己所理解和认识的事物进行创造性的组合,把人的感性和理解联结起来。
经常有其它学科的教师纷纷转达,学生如何如何喜欢上笔者的音乐课。他们在作文或日记中写到:“每周我最盼望的是星期四,因为这一天有我喜欢的音乐欣赏课,那堂课的我是自主的我、愉快的我、放松的我、超越的我,在那一刻,我仿佛也是位艺术家了”;“音乐老师让我知道了自信是什麽感觉”;“我真幸运,在即将结束中小学学习生涯的时候能有这样的音乐课上。”这一切带给笔者的是无比的欣慰,品尝到了做老师的乐趣和幸福。正式因为教师精心设计了能使全体学生参与表现活动的机会,表现出了体态语言所产生的巨大功效。正像学生所说的那样:也许永远不会忘记自己和同学们所表现的一切。那么相关的知识与那些动人的音乐学生们还会忘记吗。更重要的是,他们忘不了音乐带给他们的快感和舒心,为使他们终身喜欢音乐奠定了基础。
结论事实证明,在音乐欣赏课中运用体态语言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且能帮助学生长时记忆,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表现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合作意识、欣赏和沟通习惯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功效。使得音乐欣赏课更生动有趣,是一种创造美、表现美,培养学生创造精神、提高审美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未来生活和工作产生积极影响的有效措施,提高了音乐欣赏课相对更高的教育教学价值。
收稿日期:201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