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m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复习词语,激趣导入
  1.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带刺的朋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知道了作者笔下这带刺的朋友是谁?(刺猬) (板书:刺猬。出示刺猬图片并朗读简介)
  刺猬,顾名思义,它全身带刺,只有肚子除外。因此,人们又叫它刺团、毛刺等。因为有刺,只要有敌人侵犯,它立马就缩成一团,让敌人下不了口。它和青蛙、蛇、松鼠等小动物一样,一到冬天就会冬眠。刺猬喜欢吃的食物可多啦,荤素通吃,如小昆虫、草根、坚果,甚至还有小蛇。
  2. 今天,这位带刺的朋友带来了一些词语,来考考大家。(出示)
  红枣 玛瑙 眼馋 惊讶 注视 猜测
  恍然大悟 钦佩 摇晃 归拢 打滚
  (1) 朗读词语并相机提问,这些词语分别写了谁?(红枣、我、刺猬)
  (2) 回忆课文,用上其中几个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3. 课文写了带刺朋友的一件事,那就是“偷枣”。(板书:偷枣)
  【设计意图】中年级学生需要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此环节通过设计词串巩固、借助关键词语练习说话等步骤,旨在训练学生如何通过关注文章关键信息提炼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同时,出示刺猬图片,做简要介绍,并与刺猬此次“偷枣”行为相联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观摩“偷枣”,感受生趣
  1. 感受枣之诱人。
  (1) 课文的第1自然段描写了红枣,谁来读一读?
  (2) 读了这句话,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枣树上到处都长满了枣子,枣子又大又红,看上去特别好吃……)
  (3) 课文中是怎么把枣子写好的?(用上了比喻句,把枣子比喻成玛瑙)文中作者把“红枣”比喻成“红玛瑙”,充分体现了红枣的大、红及诱人。像这样用上比喻句,事物就变得更加生动、传神了。(出示红枣图片)如果是你来写,还会怎么比喻?
  【设计意图】红枣的诱人,这是“偷枣”事件的引子,因此需要学生仔细品味、了解。此环节设计了比喻句的品读,让学生感受比喻的作用以及比喻句使用的适切性,这对三年级的学生是相当重要的。
  2. 捕捉“偷枣”之高明。
  (1) 这么诱人的红枣,不仅引得我们垂涎欲滴,也引来我们带刺的朋友——刺猬。请同学读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刺猬偷枣的语句,圈画出来,多读几遍。
  (2) (出示课文第10自然段,指名读)找出描写刺猬动作的词语,并体会写法的妙处。(板书:爬来爬去——归拢——打滚——驮着——跑去)
  (3) 同学们,可不可以去掉这些动词中的任何一个?(不行,作者通过这些动词把刺猬“偷枣”的过程写得很准确,缺一不可)
  (4) 再看看这段文字,作者是怎样写这些动作的?(抓关键修饰词:匆匆地、逐个、就地、急火火地)
  (5) 读到这些词,这只刺猬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结合相关的词句说说。(机灵,所有动作都很连贯;从“匆匆”等词中可以看出它动作迅速;聪明、有智慧……)
  (6) 书中“我”是怎样评价刺猬的?(出示第11自然段并齐读)
  (7) “高明”一词在词典里有两种解释:其一是指见解独到不同凡人,或技艺高超;其二是指具有独到见解,高明的人。同学们,在这里应该是哪个释义?(第一种)
  (8) 哪里体现“高明”?(“归拢、打滚”等动词)
  (9) 这只刺猬还有哪些地方体现其高明呢?
  句1: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句2: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
  句3: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10) 读读这些句子,你发现了哪些“高明”之举?(从“慢慢地爬”“诡秘地爬向……又爬向……”“摇晃”等词中感受其有目的地去偷枣,行动有预谋,且计划周密)
  (11) 请同学们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借助板书上的动词,用自己的话讲讲刺猬是怎样偷枣的。
  (12) 它偷枣高明源于它的哪个特点?(全身带刺)
  【设计意图】此环节重在通过关键词句的品读,感受刺猬偷枣的高明之处。在品读的过程中,提炼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通过寻找“还有哪些地方体现其高明”,打开学生思路,体会作者描写的循序渐进;最后让学生练习说话,旨在练习复述文章关键内容,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三、回扣课题,感受“我”情感变化
  1. 同学们,此刻我们再读一下课题——《带刺的朋友》。我觉得这个题目可以改一改,改成《刺猬偷枣》,大家说好不好?(不能改。因为这是作者看到的,融入了作者的情感)
  2. 这不是一篇普通的状物文章,它是在叙事过程中展开对物的描写,这样的文章往往会蕴含作者独有的情感。读课文,找找文中“我”心理发生变化的词语。
  3. 指名交流。(板书:惊讶——恍然大悟——暗暗钦佩)理解“恍然大悟”“钦佩”的意思。
  4. 请同学们勾连课文,体会一下“我”内心在想些什么?(惊讶:这么美好的月夜,突然闯出的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它要做什么?恍然大悟: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出,树上掉下来的东西分明是刺猬。暗暗钦佩:刺猬太聪明了,没想到它有这么高明的偷枣办法)
  5. 文中“我”心理发生变化的同时,情感也在变化,出示课后第三题。读读题目中的三句话,我对刺猬的称呼是怎样变化的?(板書: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小东西)称呼背后是怎样的情感?(从无好感到逐步喜欢、佩服)
  6. 作者的情感变化就是全文的一条线索,把刺猬整个“偷枣”的过程串联起来,使文章的描述更具情境性,更具吸引力,就像看一部侦探剧一样。
  【设计意图】文章通过“我”的视角讲述刺猬偷枣的故事,这和普通的状物文章不同。因此,此环节通过引导学生留意“我”的情感变化来体会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感受作者在情节推进过程中的独具匠心。同时,也为三年级起步作文做好铺垫。
  四、链接作者,拓展阅读
  1. 学到这儿,大家想不想认识一下文章的作者?课前有同学预习过吗?
  2. 出示作家名片,介绍作者。
  3. 课前,老师已经把《带刺的朋友》原文发给了大家,原文中除了写刺猬偷枣,还写了很多故事。谁来分享一下,你最喜欢哪一个故事?
  4. 作者为什么把带刺的朋友写得如此生动、细致?(不仅要观察细致,而且要有喜欢小动物的心,两者兼具才能写得如此生动活泼)
  【设计意图】认识作者的环节设计在学习完课文后,不仅能让学生有认识的冲动和激情,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作者其他作品的好奇心。通过课前下发《带刺的朋友》原文,让学生进行课堂分享与交流,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同时体现了大阅读的语文观。
  五、布置作业,学习练笔
  同学们,请利用周末观察一种小动物,记录观察的过程,写出其鲜明的特点,记得给文章起个独特的题目,下节课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是语文的工具性的体现。在学完课文后及时安排学生进行练笔,可以让课文在三年级起步作文中起到仿写的示范作用。
  (作者单位:太仓市双凤镇新湖小学)
其他文献
活动一:字词句检测  1. 出示课题,学习“雀”字。  观察古代的“雀”字,你发现了什么?“雀”是象形字,小鸟雀。古时候,“隹”就表示短尾鸟。(出示灰雀图)你喜欢灰雀吗?说说你的理由。  2. 课文中的生字你都能正确认读吗?(出示生字,指名读并组词)  (1) 做一个“仰”的动作。抬头看可以说仰视、仰望,脸向上躺着叫作仰卧,朝天大声地笑叫作仰天大笑。  (2) “诚”:左形右声,“讠”表示有“信”
期刊
第一课时  一、导入驱动  师:“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这些都是写儿童的诗,写了儿童在干什么呢?  生:都写了儿童在玩耍。  师:是的,玩是孩子的天性。同学们,这里有两张照片,你们看看图片上有哪些人,在哪里玩,都在兴高采烈地玩什么呢?  生:第一张照片,是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在儿童乐园,坐过山车时惊险得尖叫。  生:第二张照片
期刊
通过对C级钢不同热处理及其相对应的显微组织的研究,阐述正、退火、正火+回火,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对C级钢性能影响规律及其相对应的显微组织。
一、游戏热身,打开想象之门  1. 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螺旋形,问:同学们,看到这个图形,你想到了什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敢表达。  2. 同学们的想象真是精彩纷呈,天马行空。这节课就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畅游神奇的世界。  二、创设情境,激发想象之情  1. 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二十年前,看看这组照片是否似曾相识。  出示第一组照片:二十年之前家乡的街道、房屋、学校等。让学生认一认。  出示
期刊
一、谈话导入,激荡情感,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有自己的好朋友吗?和好朋友在一起会做些什么呢?心情怎样?松鼠和小熊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住在一座山里,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一条小溪从山上往下流,正好流到小熊家门口。  还记得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吗?故事的名字叫——《纸船和风筝》。  二、熟读词语,铺陈故事,铺垫情感  1. 朗读,读出画面。  (1) 这些短语你会读吗?(指名读)  折纸船—扎风筝
期刊
应用NiTi合金加工成正畸用弹簧。经实验证明,该簧符合生理要求,具有弹力柔和、变形小、疗效好等优点。
会议
板块一:读正确,知节奏,初步感受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上节课学的两首诗,还记得吗?在王昌龄眼中,英雄的形象是(齐背)—“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在王翰眼中,英雄的形象是(齐背)—“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 那么,在李清照眼中,英雄的形象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捧起课文,读四遍:前两遍注意生字,后两遍注意节奏。  3. 读诗,我们不仅要读正确,还要读出节奏。怎样才
期刊
时下宫斗剧大热,风头出尽。从去年夏天开始,先有《延禧攻略》,后有《如懿传》,再有《皓镧传》,刷屏各大卫视。说不完帝王后妃的恩怨情仇,道不尽的献媚讨好、争风吃醋,相似的套路为心机与权谋,共同的目标是争宠与专权。美轮美奂的画面,虚与周旋的人际,勾心斗角的狡黠,在剧情的跌宕起伏中,厚黑之道经粉饰后坦然登场,攀附、利用、造谣、构陷等作为生存策略受到称赞。“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如不主动‘撕’,就没人知道你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