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对于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必须要重视对评价目标的明确,重视对审计评价体系的建立,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完成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审计结合的控制。本文分析了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企业 经济责任 审计 问题 策略
我国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能够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并保证国有资产的合理应用,但是目前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很多局限性,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1.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审计项目的临时性强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审计的过程中要对企业经济问题做出全方面的审计,审计过程需要对不同年度的审计工作实行单独管理,而这样的审计工作自然缺乏综合考虑和前后协调,容易导致审计资源在每个不同年度进行分配时可能出现审计盲区,导致一些行业和单位长期得不到审计,造成审计监督不到位。而且这种针对具体内容而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具有较强的临时性,长期的控制功效不能显现,使得审计工作没有长期的作用,单项审计工作过于片面,不能保证对企业经济问题的全面了解和早期监督。①
1.2内部审计职权有局限性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除了要进行外部审计之外,还必须要开展内部审计来控制审计的全面性。但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企业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影响,有时会因内部关系而影响工作进程,从而降低了审计质量。内部审计和其他职能部门一样,不可避免地会被领导意志所左右,加之内部政策的压力,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地位不明确等,使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受到了许多限制。这些局限性使得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必要的合理控制,而且控制作用的降低也使得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减低,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形同虚设,缺乏必要的经济监督作用。
1.3经济责任难以界定
对于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而言必然要对责任做出主体的界定,而界定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内容是十分多的。首先,企业在一定时期经济效益的好坏与社会经济的大环境尤其是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密切相关,片面地以事评人也是不公正的,因此在实施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时,不能抛开企业历史上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来单纯地审查和判断其运营情况,也不能避开社会效益只谈经济效益。其次,对于经济责任审计而言,有着多年审计的必要性,在长期内的审计过程中会涉及到不同的企业领导人,因此对于经济责任的责任人也是很难界定的。
1.4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标准缺失
对于现有的审计法律制度来讲,必须要重视经济责任的评价标准,但是目前的法律评价标准过于笼统,缺乏具体的评价标准。另外,在责任评价的过程中,审计工作往往将经济责任审计目标与财务收支审计目标相混淆,没有体现“人格化”目标;有的在“经济责任”内涵理解上存在误区,将其理解为“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或是“应当承担的经济上的后果”,从而造成了工作目标不明确;同时,也造成审计评价范围过宽或过窄。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往往会出现评价的模糊性,使得审计工作不能获得全面的控制效率。
2.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实施策略
2.1明确审计目标并提高效率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应当是使得党和国家、各级政府不仅要知道他们所委托的领导人员经营管理国家资源效果的好坏,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了解领导人员在其中应承担责任的大小。要完成好上述审计任务,明确责任人和所负责任的大小,充分发挥审计监督遏制腐败的作用,提高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工作效果。而提升审计效率则要增强审计组工作的计划性,进一步增加审计人员提高效率的动力。强化审计工作方案执行情况的检查考核,进一步增强审计人员提高效率的压力。及时处理化解审计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减少审计人员提高审计效率的阻力。②
2.2加强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企业内部审计贴近管理,熟悉情况,容易发现管理上的漏洞。审计人员对本企業的目标、各部门的职责分工、生产经营情况等较为熟悉,而审计对象的相对固定性又使其能动态地掌握被审单位的各种情况,及时、准确地判断出高风险领域和重要事项,有针对性地进行审计。因此企业内部必须要加强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首先要给予内部审计部门较高的审计职能,保证其审计工作对除最高领导人之外均有审计权限,而且拥有对外进行审计汇报的权限,使得企业的企业重大的经济活动都是内部审计监督的重点。如:重大的基建工程,重大的资金使用,公司董事会的重大决策和政策等等。一旦出现经济问题,内部审计也要象政府审计那样,全部纳入监督视野,必要的话还要进行全程跟踪审计。
2.3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审计相结合
经济责任审计虽然有着“人本”化的审计目标,但是在审计过程中还是避免不了的要进行相应的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审计相结合要保证审计过程能够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的统筹安排、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过程中对与经济责任审计相关资料的收集、经济责任审计对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结果的利用等方面入手,才能真正做到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有机结合。而在进行结合审计的进程中,要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运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被审计负责人任职期间的业绩与责任进行综合客观的评价,并明确其应当承担的经济责任。而在财务审计的过程中要明确经济责任在财务内容的干预,使得财务控制能够对经济责任的划分起到明确的数据说明。
2.4正确界定企业经济责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是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法规制度建设、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行为、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依据《审计规定》,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要正确界定企业的经济责任,首先要明确领导人所承担的责任。要通过审计及分析,界定企业领导人在决策中的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在报告中写明领导人应承担的直接责任或主管责任。其次,要保证经济责任能够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出明确的界定,保有经济责任审计对企业发展的促进。
2.5建立和完善审计评价体系
建立和完善审计评价体系要树立经济责任审计公正评价模式,在开展审计评价时,对与领导干部有相关责任关系的问题,在审计结果报告中予以反映,作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客观公正地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突出对重点资金、重大决策和领导干部的廉政情况的审计,全面反映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把握评价环节,注重把绩效审计理念融入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推进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综上所述,对于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必须要重视对评价目标的明确,重视对审计评价体系的建立,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完成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审计结合的控制。
注释:
①余天京.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审计, 2010,(13):79-81.
②杨云帆. 内审机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探讨[J]. 理财, 2011,(10):36-37.
参考文献:
[1]余天京.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审计, 2010,(13):79-81.
[2]杨云帆. 内审机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探讨[J]. 理财, 2011,(10):36-37.
(作者单位:北京市审计局)
【关键词】 企业 经济责任 审计 问题 策略
我国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能够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并保证国有资产的合理应用,但是目前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很多局限性,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1.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审计项目的临时性强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审计的过程中要对企业经济问题做出全方面的审计,审计过程需要对不同年度的审计工作实行单独管理,而这样的审计工作自然缺乏综合考虑和前后协调,容易导致审计资源在每个不同年度进行分配时可能出现审计盲区,导致一些行业和单位长期得不到审计,造成审计监督不到位。而且这种针对具体内容而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具有较强的临时性,长期的控制功效不能显现,使得审计工作没有长期的作用,单项审计工作过于片面,不能保证对企业经济问题的全面了解和早期监督。①
1.2内部审计职权有局限性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除了要进行外部审计之外,还必须要开展内部审计来控制审计的全面性。但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企业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影响,有时会因内部关系而影响工作进程,从而降低了审计质量。内部审计和其他职能部门一样,不可避免地会被领导意志所左右,加之内部政策的压力,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地位不明确等,使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受到了许多限制。这些局限性使得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必要的合理控制,而且控制作用的降低也使得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减低,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形同虚设,缺乏必要的经济监督作用。
1.3经济责任难以界定
对于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而言必然要对责任做出主体的界定,而界定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内容是十分多的。首先,企业在一定时期经济效益的好坏与社会经济的大环境尤其是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密切相关,片面地以事评人也是不公正的,因此在实施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时,不能抛开企业历史上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来单纯地审查和判断其运营情况,也不能避开社会效益只谈经济效益。其次,对于经济责任审计而言,有着多年审计的必要性,在长期内的审计过程中会涉及到不同的企业领导人,因此对于经济责任的责任人也是很难界定的。
1.4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标准缺失
对于现有的审计法律制度来讲,必须要重视经济责任的评价标准,但是目前的法律评价标准过于笼统,缺乏具体的评价标准。另外,在责任评价的过程中,审计工作往往将经济责任审计目标与财务收支审计目标相混淆,没有体现“人格化”目标;有的在“经济责任”内涵理解上存在误区,将其理解为“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或是“应当承担的经济上的后果”,从而造成了工作目标不明确;同时,也造成审计评价范围过宽或过窄。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往往会出现评价的模糊性,使得审计工作不能获得全面的控制效率。
2.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实施策略
2.1明确审计目标并提高效率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应当是使得党和国家、各级政府不仅要知道他们所委托的领导人员经营管理国家资源效果的好坏,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了解领导人员在其中应承担责任的大小。要完成好上述审计任务,明确责任人和所负责任的大小,充分发挥审计监督遏制腐败的作用,提高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工作效果。而提升审计效率则要增强审计组工作的计划性,进一步增加审计人员提高效率的动力。强化审计工作方案执行情况的检查考核,进一步增强审计人员提高效率的压力。及时处理化解审计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减少审计人员提高审计效率的阻力。②
2.2加强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企业内部审计贴近管理,熟悉情况,容易发现管理上的漏洞。审计人员对本企業的目标、各部门的职责分工、生产经营情况等较为熟悉,而审计对象的相对固定性又使其能动态地掌握被审单位的各种情况,及时、准确地判断出高风险领域和重要事项,有针对性地进行审计。因此企业内部必须要加强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首先要给予内部审计部门较高的审计职能,保证其审计工作对除最高领导人之外均有审计权限,而且拥有对外进行审计汇报的权限,使得企业的企业重大的经济活动都是内部审计监督的重点。如:重大的基建工程,重大的资金使用,公司董事会的重大决策和政策等等。一旦出现经济问题,内部审计也要象政府审计那样,全部纳入监督视野,必要的话还要进行全程跟踪审计。
2.3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审计相结合
经济责任审计虽然有着“人本”化的审计目标,但是在审计过程中还是避免不了的要进行相应的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审计相结合要保证审计过程能够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的统筹安排、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过程中对与经济责任审计相关资料的收集、经济责任审计对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结果的利用等方面入手,才能真正做到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有机结合。而在进行结合审计的进程中,要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运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被审计负责人任职期间的业绩与责任进行综合客观的评价,并明确其应当承担的经济责任。而在财务审计的过程中要明确经济责任在财务内容的干预,使得财务控制能够对经济责任的划分起到明确的数据说明。
2.4正确界定企业经济责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是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法规制度建设、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行为、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依据《审计规定》,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要正确界定企业的经济责任,首先要明确领导人所承担的责任。要通过审计及分析,界定企业领导人在决策中的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在报告中写明领导人应承担的直接责任或主管责任。其次,要保证经济责任能够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出明确的界定,保有经济责任审计对企业发展的促进。
2.5建立和完善审计评价体系
建立和完善审计评价体系要树立经济责任审计公正评价模式,在开展审计评价时,对与领导干部有相关责任关系的问题,在审计结果报告中予以反映,作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客观公正地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突出对重点资金、重大决策和领导干部的廉政情况的审计,全面反映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把握评价环节,注重把绩效审计理念融入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推进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综上所述,对于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必须要重视对评价目标的明确,重视对审计评价体系的建立,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完成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审计结合的控制。
注释:
①余天京.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审计, 2010,(13):79-81.
②杨云帆. 内审机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探讨[J]. 理财, 2011,(10):36-37.
参考文献:
[1]余天京.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审计, 2010,(13):79-81.
[2]杨云帆. 内审机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探讨[J]. 理财, 2011,(10):36-37.
(作者单位:北京市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