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微审题与阅读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考中依据材料回答问题和材料作文命题中,无论所给材料形式如何,如议论、寓言、对话等,都需要考生在较短时间里,对材料进行阅读理解,归纳自己的认识,总结出自己的评价和解释,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立意构思。课文阅读时就需要抓住文眼,文眼是文章的支柱,是文章内涵的瞭望孔。准确阅读把握,领略咀嚼之妙。
  【关键词】
  理解 分析 要求 关系 思维
  从作文的步骤分析,材料作文的审题过程不像直接命题那样,需要围绕题目进行思考,而是需要一边阅读材料一边思考作文思路。审题过程已经蕴含在阅读过程中,此时就需要考生把握题意和阅读理解的关系,使作文写得符合材料要求,写得出彩。
  一、审题立意是阅读的直接结果
  1.作文命题与阅读的关系
  在作文教学中,命题作文的写作是传统的训练方式,以命题作文方式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命题作文可以浓缩学生的写作经验,但其负作用也不能忽略,长时间地运用命题作文会使学生随机性处理阅读材料的能力降低,自由发挥创造的欲望能力被削弱,还会使学生忽略审题和阅读之间的关系,误认为作文与阅读关系微乎其微,导致作文与阅读自然疏离。
  2.高考中审题的失误正是源于平时对于阅读材料的歧义性的评价与解释
  由于歧义性的阅读,使作文立意偏离了原文旨意,必然会导致文章的结构和语言深受影响。阅读的偏差很可能会造成审题的偏差,致使较多颇具文笔的考生在此失分。
  3.从作文的审题角度考虑阅读是当前必须遵循的方法,阅读是审题的预先引导,审题是阅读的果实
  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依靠,互相渗透的对立统一的关系。我们需要把阅读过程作为对材料的含义进行分析和综合梳理的思维过程,把阅读和审题合二为一,当阅读结束时,作文的题旨也得以确立,從这一点看,审题立意是阅读的直接结果。
  4.阅读能力体现了学习技能
  阅读从字面的理解程度是直接理解一个词或一个句子。阅读在直接理解后还需要从字里行间获得进一步分析解释、预测结果、作出比较、发现效果、原因的关系,在阅读中获得新见解、新思想的创造性阅读价值。从审题与阅读的关系来分析、解释和评价常常密不可分。
  阅读时感觉到了电影里的特写镜头,在头脑中显影、定格,留下了大写的印象。在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中,“可是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这其中作者用“密封的罐头”比“禁锢得严密”。“严密”一词既适用于说明罐头的包装,也适用于指陈“禁锢”的程度,通过仔细阅读理解发现这一比喻不仅揭露了国民党统治下“朋辈成新鬼”的黑暗和“低眉无写处”的专制,也写出了作者“忧愤得深广”和强烈的压抑苦闷心情。如夏衍《包身工》中,“手脚像芒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般的弯,面色像死人一般的惨。”在阅读中体会到 “手脚”“身体”“面色”三个不同位置为包身工画像,三个连续的写实喻象像三阙伤心惨目的“悲愤诗”,强而有力地拍打着读者情感的堤坝,引起读者心灵的强烈震憾,三个缀接其后的相似点“瘦”“弯”“惨”如同出一辙的韵文,为比喻押上了情浓意饱的韵脚,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野蛮残酷。
  5.挖掘阅读材料特征
  某一事物与其他同类事物相区别,必有其自身的殊殊性质,通过比较,挖掘事物的独特之处,往往可以找到最贴近材料表现的最好的立意角度。如陈景润的婚礼材料一则:“14平米的洞房,一张陈旧的双人床……屋里唯一夺人眼的是一顶崭新的蚊帐。……”对这则材料,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视角提炼观点:(1)赞扬陈景润移风易俗,新事新办。(2)赞扬材料主人公发扬勤俭的优良传统。这种观点不能说不对,但总觉得材料评论虽适用于陈景润,也同样适合于其他人,但这则材料的特殊性在哪?此时就需要考虑到两个特别点,第一,陈景润的身份特殊:一心扑在数学科研,并为之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第二,喜事简朴得太特别,令阅读者感到惊讶。牢固抓住这两个特别,思考再进一步深入:充分体现了老一辈科学家潜心于科研事业,不追求物质享受的高尚品质,从这个角度立意,最切合材料的精神实质。
  二、加强对题给材料作文阅读的高度重视
  1.强调阅读教学中分析综合能力的练习
  分析需要和阅读同步进行,综合的结论是审题立意的萌芽。学生的薄弱环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透彻和逻辑思维要缜密,有意识地加强分析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力度,不但有助于阅读,而且有助于审题。
  2.建立阅读材料和审题立意相互统一
  阅读材料与审题的相互促进使学生带着审题意识阅读,阅读材料从易到难。从狭小到开阔,都可以从作文审题角度来加以思考。为了让这种训练富有活力,阅读材料不需要限于文字材料,画面、音响、有关论辩录音、录像等都可适当采用。文本的范围可以适当扩大,可不必拘于文字,主要是达到锻炼学生灵活处理阅读材料的实际能力,以及审题立意的实际能力。
  3.学会概括简化,想象扩充和解释评价
  (1)阅读概括。阅读概括是检验阅读成果的基本形式。将阅读材料的中心思想和自己的心得体会,概括为简单的话语,简要概括是分析之后的综合论句,它是对材料精华的准确归纳,避免轻率片面,否则导致审题立意偏移。如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的阅读材料“人所谓的自由,在于你有做被允许的事情的权利,而不可做超出允许的事。”此阅读概括为:自由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自由。
  (2)解释评价。首先需要对阅读材料正确理解,然后需要有公正的评价。只要在解释中把握材料的准确含义,思路开展、理由充分,在评价上才会得心应手,解释过程中出现不同意见是正常的,只是要持之有据,言之有理,不能越出正确审题立意的范筹,此种自觉的训练过程坚持下去,一定会使学生的作文能力有明显的进步和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施春华.新材料作文与散文阅读的衔接【J】.作文成功之路,2015
  【2】陈红霞.谈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如何答到点子上【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4(6)
其他文献
介绍了一种全新的由机器人调整的可重构汽车车身焊接夹具,该夹具充分利用了焊装生产线上工业机器人的高精度与柔性自动化能力,并采用"一步直拉式"夹具定位调整方法,实现夹具
【摘 要】  影响重叠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关爱”,即家庭、学校、社区共同建立关爱的团体来促进儿童的发展。该理论将儿童放在了中心地位,一切的运作都是以“爱”儿童为出发点,最终目的就是满足儿童教育所需,促进儿童的成长。在小学德育过程中借鉴影响重叠理论,可以很好地开展伙伴德育教育。  【关键词】  小学德育 影响重叠理论 伙伴教育  小学时期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中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
当下,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已经广为共识,但各种形式的快餐式阅读只能窄化课外阅读的价值,放弃经典文本于不顾,以致于传统文化难以得到应有的继承。为此,笔者十分重视对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建设,关注学生的阅读反应,及时帮助学生疏通阅读时的障碍,重点探讨书本中的内涵价值,在读思结合中,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深度阅读。  一、营造浓郁氛围,畅谈阅读感受  整本书阅读并不是读完就了事,而需要在阅读整本书之后,充分关注每个孩子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有效的作文教学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至关重要,而想象力的培养对于作文教学又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为什么要重视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  1.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想象能力的意义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进行深入的知识教授和拓展,并通过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小学生想象能力得到发展。这就要求,在目前的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