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被动语态的认知研究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o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对被动语态进行定义,并利用典型事件模型对被动语态的生成和理解做出解释。
  关键词:被动语态;认知;典型事件模型
  作者简介:李微(1992-),女,汉族,黑龙江人,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2016硕士,研究方向:心理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3--01
  引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被动语态一直备受各国学者的关注,然而对于被动语态的研究各学派见解不一。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乔姆斯基认为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是由相同的深层结构转换而来的不同的表层结构,认为语态的转换只涉及句法结构的不同,而所表达的意义没有改变。传统的语法学家也认为,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只是句子的形式不同,在语义上没有区别。近几年来学者们开始从认知的角度来探讨被动语态。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并且利用典型事件模型对英语被动语态的生成与理解做出解释。
  一、理论基础
  从认知角度对语态的定义为:语态是指语言使用者观察某一事件采用不同视角的动词语法范畴。英语中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两个语态。利用典型事件模型来分析主动语态是从施事者的视角识解某一事件的全过程,被动语态是从受事者的视角识解某一事件的全过程。被动语态不是由主动语态转换而来的。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不仅是句法形式的不同,它们所反应的语义、意象和认知动因都是不同的。
  二、被动语态的生成与理解
  Langacker主张用“典型事件模型”来解释句法成分和结构。人们在身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许多基本而又简单的“概念基型”,许多概念基型可构成“典型事件模型”。典型事件模型主要包括施事者和受事者两个参与者。通常情况下人们利用典型事件模型来识解一个事件,其中施事者和受事者处于舞台表演区,其中施事者为图形,受事者为背景。当说话者从施事者的角度观察某一事件的过程时,此时主动语态生成。
  在舞台模型中,施事者与受事者是辩证关系,随着它们之间突显程度的改变,语言的表达方式也会发生改变。当人们从受事者的视角来识解某一事件的全过程时,被动的概念就在头脑中产生了,而经过语言符号的表征被动语态就产生了。
  被动语态的生成主要有两个认知因素:一是认知主体突显对象的不同,二是认知主体观察视角的不同。
  认知主体突显对象不同。突显程度通常是由图形和背景来体现的。在句子中施事者是动作的发出者,是场景中最突显的成分,因此充当图形,即句子中的主语。而受事者在场景中的突显程度低,因此充当背景,即句子中的宾语。如例1中,Mary是动作的发出者,相对于静态的homework更加突显,因此充当句子的主语,而homework则充当宾语。然而随着人类的认知发展,施动者和受动者之间的突显程度也可以有所改变。如例2中,在此句子中,说话者想要突显的是exercise,因此exercise被前置来充当句子的主语,而该句子变成了被动语态的形式。
  例1:Mary did her homework yesterday.
  例2:The homework was done by Mary yesterday.
  认知主体观察视角不同。视角指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事体。人们从不同的视角观察事件就会选用不同的目标做参照点,这样识解方式就会不同,从而语言中就会形成不同的表达方式。这与“横看成岭侧成峰”所蕴含的道理是相同的。山从不同的角度看可能是岭也可能是峰。说话者观看事件的视角不同,也会导致语态的变化。
  例3:Tom always keep his window open.
  例4:The window is always kept open.
  例3中,认知主体以Tom为参照点确定了视角,因此Tom充当句子的主语成分,而window充当背景做为句子的宾语。而在例4中,认知主体以window为参照点确定视角,此时受事者window被提前,充当句子的主语,形成了被动语态的句子。这反映了认知主体的视角的改变会导致语态的变化。
  认知主体可以有不同的突显对象、不同的观察视角,但不是所有的句子都有被动语态的形式。情景能否用被动语态进行描述主要取决两个因素,第一事件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参与者;第二其中一个参与者对另一个参与者有影响。
  例5:This country has seen some dramatic events.
  例5中正常的指向关系应该是人看事件,但是在这个句子中是场景country做主语,事件做宾语。两个参与者之间没有相互作用,而是包含关系。被动结构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参与者的互动关系,而该句中参与者与场景之间没有互动关系,因此不能改成被动语态。
  例6:Jane loves apple.
  例6中苹果并不会因为Jane的喜爱而发生任何的改变,一个参与者并没有受到另一个参与者的影响,因此该句子不能改变成被动语态。
  结语:
  被动语态不是简单地由主动语态转换而来的,人们对同一件事件的识解方式不同,被动语态是从受事者的视角来识解某一事件的全过程。本文利用典型事件模型对被动语态的生成和理解做出了认知的解释。通过对被动语态的认知研究可以促进我们对语言与认知之间关系的进一步理解。
  参考文献:
  [1]Langacker, R.W. Concept, Image, and Symbol: The cognitive Basis of Grammar[M]. Berlin/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1990.
  [2]胡建華, 张卫东. 论语态与思维方式的关系[J]. 外语学刊, 2010.
  [3]赵艳芳. 认知语言学概论[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其他文献
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省文化厅、省体育局、浙江广电集团、杭州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农民“种文化”百村赛颁奖仪式暨首届农民“种文化”秋收庆典11月11日在杭州吴山广场 By the
摘 要:在人类语言这个长河中,颜色词语更是在其中彰显了独特的魅力,令人刮目相看;在英汉两种语言当中,对于颜色词语的表达数不胜数,但是对于颜色词语而言,不同的颜色在不懂语言中的含义有的相同,而有的则完全不同,它们的相异之处是有很多不同的因素来决定的,其中,文化因素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决定因素,颜色词在英汉语言中所反馈出来的涵义需要我们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待,我们只有在对比了英汉翻译中颜色词所应用的不同语境,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不能单纯依靠单词和语法,更必须要了解其语言文化及特点,本文通过归纳分析拒绝场合的日语委婉表达方式及其语用功能,让语言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日本独特
柳斌杰:打好“扫黄打非”夏季战役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5月22日上午,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召开全国“扫黄打非”工作2007年第一次视讯会议。柳斌杰代表全国“扫黄打
基金项目:淮北师范大学青年科研项目《语用功能视角下的跨文化相似性》,项目编号:2013xq36。  摘 要:对于不同文化的研究,人们往往强调文化间的异同,忽视了文化间的相似性。本文试图以语用功能的视角,从言语交际中避免观点对抗、避免情绪对立、实现气氛和谐等方面,分析中西方文化的相似性,反映中西文化在交际语境中的趋同。  关键词:言语交际;跨文化相似性;策略  作者简介:杨联迎(1977-),男,汉
作者简介:杨伟照,男,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学院2016级宗教学专业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B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3--02  奥古斯丁的原罪理论是他恩典论的基础,是奥古斯丁神学和哲学思想的逻辑起点。奥古斯丁之前的神学家已经对原罪做出过宽泛的解释,奥古斯丁则进一步解释了原罪。把是基督教关于原罪的教义与奥古斯丁的哲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确立了教会在
期刊
摘 要:现如今是新媒体时代,广告无处不在,充斥着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而在广告语言中运用辞格,可以使广告更有创意,更加生动形象,辞格在广告语言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着重从辞格的运用以及辞格的作用对广告语言的辞格进行分析。  关键词:广告语言;辞格;运用  [中图分类号]:H15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3--02  广告为了别出心裁,吸引消费者的注
摘 要:辽代沙门希麟依唐代僧人慧琳所作的《一切经音义》的体例,为其增补续作《续一切经音义》。其中内容涉及文学、史学、宗教等各方面,在解释字词时,希麟多方徵引了大量史书解释字形、字义、字音,其中不乏对《说文解字》的引用,将希麟所引的《说文》内容与今传世的《说文》进行对比,其内容基本一致,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异文、讹误、只引用了《说文》对字形的分析、增加释义、所引字未收于今本《说文》等。以首
摘 要:隐喻是人类思维的基本方式和认识世界的工具。用表示颜色的词语来表达其它本无色的事物时,即形成了颜色隐喻。本文从文化认知角度,以俄汉语言中的基本颜色词(黑、白)为研究语料,对其隐喻文化认知的相似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隐喻;认知;文化;颜色词  作者简介:朱宏(1982.9-),女,汉族,黑龙江北安人,硕士研究生,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俄汉语言文化。  [中图分类号]:H35
目的:探讨软组织骨肉瘤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200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例软组织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