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专学校美术教育的社会目的、教育特点、美术教育与人文素质的培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突出高职院校美术教育自身的特点及规律性。
关键词:中专学校;美术教育
1983年10月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题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词,时隔十九个春秋,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又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其中这“三个面向”是对现代教育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的高度概括,给现代教育指明了方向。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结构的调整,近年来,美术教育作为培养美育的一个基础,已经得到各类学校更广泛的普及;美术教育坚持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指导思想,注重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培养艺术的感知能力,掌握素描、色彩等造型的规律及法则。通常情况下,我们对美术可理解为,它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美术又称之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它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都有其不同的艺术特征和表现形式,但作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它们都离不开素描造型能力这个共同的基础,而色彩画则是运用颜色来描绘世间万物的,色彩的描绘过程也是对事物的再认识和表现的过程。
就当前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来看,面向第三产业的职业高中及职业中专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地破土而出,对于中小学生,通过学校美术教育不但对学生进行审美意识的培养,而且还可以推动德、智、体的发展,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和情操,促进智力、心理和才能等综合素质的发展,有利于他们终身学习和从事各项工作。作为中专学校,美术教育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及发展轨迹,下面将从中专学校美术教育的社会终极目的、特点及美术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中专学校美术教育的社会终极目的
作为中专学校美术教育的社会终极目的是:造就具有多种美术方面知识与能力的社会群体,并以此去影响和改善社会的精神和物质环境。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初步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对美术现象产生一种持续的兴趣,愿意接触和关注美术活动,即使他今后不从事美术工作,也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更是美术教育的成功。
二、中专学校美术教育的特点
(一)教育形式上的形象性
美术较之文学、音乐、诗歌、戏剧等其他的艺术形式,其形象性又有自己的特点,表现更为直接、突出。这就是形象的直观性,确定性和可视性。作为中专學校的美术课的教学,主要任务是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同时也是形成其高尚思想品德、情操和意志的重要手段,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全面发展。
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就必须有鉴赏的能力,而人的鉴赏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经过培养和训练。同时,美术教学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
(二)课程设置的侧重性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新的形势向美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中专学校,根据其自身的专业设置,对美术教育要求更高,尤其是随着计算机美术的迅猛发展,势必减少纯绘画的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在美术课程设置,艺术观念,教学思想等方面进行改革,可加大设计艺术的教学比重,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对美术教学的要求,也是培养未来德、智、体、美方向发展有用人才必备的知识、技能和修养。
(三)培养方向上针对性
作为中专学校应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其审美能力,以此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使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如世界三大园林种类之中国园林,(另有法国园林和阿拉伯园林)使自然美典驯化,注入富有文化素养的人(诗人,画家等)的审美情趣,这种情趣就是我们所说的诗情画意。我国造园艺术推崇“随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原则。中国园林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天人合一”,并且在园林造景及建筑中,追求美术与建筑艺术在多样与统一、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色彩与质地等方面有着相通的审美意义。
三、美术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
我国美术教育长年以来,在老一辈美术教育家的不懈努力下,形成一种模式,这是我国教育的财富。但如何在新世纪的美术教育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如何融入民族文化传统,重视人文环境的营造,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不具备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不求进取都会阻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教育事业停滞不前。
美术教育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它必然反映人们对整个世界的认识的基本观点;美术教育的实质是把事物的真、善、美,形象和理想,通过教学、实践、欣赏去感染人们,使之乐于接受并动手去实现它,完成美术教育的社会功能。
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社会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改善,我国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对世界文化艺术的融合和创新,对美术教学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中专学校,应根据其基本技能,课程设置、培养方向和注重鉴赏能力等方面,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鉴赏能力的素质教育,依据其专业特点不同,相应提出不同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学美术教师人文素质培养》古聿浚李宗儒主编中国纺织工业出版社.
[2]《中等学校美术教学法》蒋荪生主编江苏教育出版杜
[3]《艺术学概论》彭吉象主编北京大学出版杜
(作者简介:武振宇,河南省平顶山财贸学校讲师,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从事美术教育与研究。)
关键词:中专学校;美术教育
1983年10月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题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词,时隔十九个春秋,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又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其中这“三个面向”是对现代教育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的高度概括,给现代教育指明了方向。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结构的调整,近年来,美术教育作为培养美育的一个基础,已经得到各类学校更广泛的普及;美术教育坚持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指导思想,注重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培养艺术的感知能力,掌握素描、色彩等造型的规律及法则。通常情况下,我们对美术可理解为,它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美术又称之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它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都有其不同的艺术特征和表现形式,但作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它们都离不开素描造型能力这个共同的基础,而色彩画则是运用颜色来描绘世间万物的,色彩的描绘过程也是对事物的再认识和表现的过程。
就当前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来看,面向第三产业的职业高中及职业中专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地破土而出,对于中小学生,通过学校美术教育不但对学生进行审美意识的培养,而且还可以推动德、智、体的发展,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和情操,促进智力、心理和才能等综合素质的发展,有利于他们终身学习和从事各项工作。作为中专学校,美术教育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及发展轨迹,下面将从中专学校美术教育的社会终极目的、特点及美术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中专学校美术教育的社会终极目的
作为中专学校美术教育的社会终极目的是:造就具有多种美术方面知识与能力的社会群体,并以此去影响和改善社会的精神和物质环境。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初步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对美术现象产生一种持续的兴趣,愿意接触和关注美术活动,即使他今后不从事美术工作,也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更是美术教育的成功。
二、中专学校美术教育的特点
(一)教育形式上的形象性
美术较之文学、音乐、诗歌、戏剧等其他的艺术形式,其形象性又有自己的特点,表现更为直接、突出。这就是形象的直观性,确定性和可视性。作为中专學校的美术课的教学,主要任务是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同时也是形成其高尚思想品德、情操和意志的重要手段,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全面发展。
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就必须有鉴赏的能力,而人的鉴赏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经过培养和训练。同时,美术教学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
(二)课程设置的侧重性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新的形势向美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中专学校,根据其自身的专业设置,对美术教育要求更高,尤其是随着计算机美术的迅猛发展,势必减少纯绘画的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在美术课程设置,艺术观念,教学思想等方面进行改革,可加大设计艺术的教学比重,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对美术教学的要求,也是培养未来德、智、体、美方向发展有用人才必备的知识、技能和修养。
(三)培养方向上针对性
作为中专学校应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其审美能力,以此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使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如世界三大园林种类之中国园林,(另有法国园林和阿拉伯园林)使自然美典驯化,注入富有文化素养的人(诗人,画家等)的审美情趣,这种情趣就是我们所说的诗情画意。我国造园艺术推崇“随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原则。中国园林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天人合一”,并且在园林造景及建筑中,追求美术与建筑艺术在多样与统一、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色彩与质地等方面有着相通的审美意义。
三、美术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
我国美术教育长年以来,在老一辈美术教育家的不懈努力下,形成一种模式,这是我国教育的财富。但如何在新世纪的美术教育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如何融入民族文化传统,重视人文环境的营造,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不具备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不求进取都会阻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教育事业停滞不前。
美术教育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它必然反映人们对整个世界的认识的基本观点;美术教育的实质是把事物的真、善、美,形象和理想,通过教学、实践、欣赏去感染人们,使之乐于接受并动手去实现它,完成美术教育的社会功能。
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社会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改善,我国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对世界文化艺术的融合和创新,对美术教学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中专学校,应根据其基本技能,课程设置、培养方向和注重鉴赏能力等方面,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鉴赏能力的素质教育,依据其专业特点不同,相应提出不同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学美术教师人文素质培养》古聿浚李宗儒主编中国纺织工业出版社.
[2]《中等学校美术教学法》蒋荪生主编江苏教育出版杜
[3]《艺术学概论》彭吉象主编北京大学出版杜
(作者简介:武振宇,河南省平顶山财贸学校讲师,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从事美术教育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