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地区苹果花期霜冻害发生规律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550595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烟台地区苹果花期霜冻害发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近十几年来烟台地区冬季和春季苹果开花前的气温变化,分析了烟台地区苹果花期霜冻害发生规律。烟台地区苹果花期霜冻害的发生与暖冬天气关系密切,烟台地区发生花期霜冻的年份,均出现了暖冬天气;同时,如果4月上中旬温度较高时,苹果的物候期会提前,发生霜冻时,损失更严重。因此,暖冬(2月份均温高于2℃)和4月上中旬的高温,可作为烟台地区发生晚霜的早期预警预报的参考气象指标。
  关键词:烟台;苹果;花期霜冻害;气象规律
  中图分类号:S661.1:S425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3)10-0108-03
  苹果是烟台市农业的传统主导产业,栽培面积占水果总面积的65%,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近十几年来,由于全球气候不断变化的影响,暖冬年份与春季霜冻天气频繁出现,春季花期发生霜冻害的频率逐渐增加,一旦发生会给果业生产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为此,课题组针对烟台地区苹果花期霜冻害的实际发生情况,以及近十几年的气象数据,分析了烟台地区苹果花期霜冻害发生的规律,以期为生产上花期霜冻害的预警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1 烟台地区苹果花期晚霜冻害发生情况
  一般年份,烟台地区的苹果花期在4月中下旬至5月初,盛花期在4月24日至28日,而烟台地区春季晚霜的结束期一般为4月13日左右,栖霞、莱阳结束较晚,一般在4月20日,历史上记录出现最晚的春季霜冻在5月14日,因此,烟台地区苹果花期遭遇晚霜冻的频率很高。从1999~2012年的气象数据(表1)来看, 4月21日至5月3日这段时间,烟台地区共有4次气温低于0℃,且有霜冻发生,分别是2002、2004、2006、2010年。
  从实际情况来看,霜冻危害最为严重的是2002、2004年。2002年4月24日夜至25日凌晨,烟台地区遭受晚霜危害,25日凌晨,栖霞市地面最低温度-2.9℃,牟平区地面最低温度-2.8℃,招远市地面最低温度-1.4℃,冻害的温度变化剧烈,温度低、持续时间长。霜冻发生时苹果正处于盛花期,霜冻对苹果花朵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果树受害面积12.7×104 hm2,绝产面积3.3×104 hm2。2004年4月23日晚至24日凌晨,强冷空气侵袭烟台,气温由白天中午的21℃下降到晚上的-2~-4℃,低温持续8~10 h,处于初花期的苹果受害严重,全市苹果受灾面积6.4×104 hm2,绝产2.1×104 hm2。
  对苹果危害较轻或基本未受害的是2006、2010年。2006年4月21日凌晨,烟台各县市区普遍遭受晚霜冻害,最低气温降至-0.2℃,但由于霜冻发生的时间较早,苹果正处于花序伸长期,受灾程度相对较轻。2010年4月28日凌晨,烟台地区则由于降雪,最低气温降至-0.7℃,但由于在降雪之前大面积降雨,且降雪时间短,雪停后天气放晴,气温回升,低温持续时间较短,且红富士、嘎啦等品种正处于花序伸长期,低温雨雪天气未对烟台地区的苹果生产造成影响。
  2 烟台地区苹果花期晚霜冻害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分析
  2.1 苹果花期晚霜冻害发生的气象规律分析
  对1999年以来烟台地区12月份至翌年4月上中旬的平均气温分析结果(表2)表明:在2002年和2004年烟台地区发生严重的晚霜冻害时,当年冬季2月份的温度均较高,平均温度分别为2.2℃和2.5℃,呈现明显的暖冬现象;同时,4月中上旬的温度也比较高,导致果树的物候期早,花期提前,24日或25日发生霜冻时,苹果树正处于盛花期,因此低温造成的损失极大;2010年4月28日由于降雪,最低气温虽降至-0.7℃,但由于当年冬季和4月中上旬的温度持续偏低,果树的物候期延迟,苹果正处于花序伸长期;加上降雪后果园湿度大,最低温度发生在上午,未对苹果生产造成损失。
  苹果树的抗冻性随着气温的回暖迅速减弱,且随着物候期的进展,抗冻性越来越弱。因此,在同等程度霜冻情况下,回暖早的年份果树耐寒性更差,容易出现重大灾情。结合烟台地区近年来的霜冻害发生情况,当出现暖冬天气和4月上中旬温度过高时,易发生大面积果园霜冻害。因此,暖冬(2月份均温高于2℃)和4月上中旬的高温,可作为烟台地区果园霜冻害发生的气象指标。
  2.2 霜冻受害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近年来对晚霜冻害的调查结果(表3)表明,在霜冻发生时,低洼地的果园霜冻害发生严重,山区、丘陵和地势较高的果园冻害较轻,地势较高的苹果园花朵受冻率较低洼果园低33.88%。山的南坡、西坡的果园霜冻害发生轻,山的北坡、东坡的果园霜冻害发生重。发生重的原因可能是低洼地果园冷空气不流通,西坡果园植株的发芽开花期较东坡晚有关。
  周围有防护林的果园霜冻发生轻,无防护林的果园霜冻发生重, 表明防护林可降低风速,改善果园的小气候。调查还发现,同一果园内,不同树体部位霜冻害发生程度有较大差异,表现为上轻下重,随高度的增加,苹果花朵冻害发生率逐渐降低,霜冻害主要发生在1.5 m以下的花朵上;2.0 m以上的花朵冻害率较低。
  3 讨论
  近十几年来,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化,暖冬与春季晚霜天气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自1999年以来,烟台地区“暖冬”天气出现了3次,分别是2001/2002年度、2003/2004年度、2005/2006年度。从烟台地区实际发生晚霜冻害的情况来看,春季晚霜冻害和暖冬关系密切,暖冬出现的时候,春天就容易发生“倒春寒”。烟台地区正常年份,苹果树4月初为芽萌动期,4月16~18日为花序伸长期,4月25日左右为盛花期,如果4月上中旬的温度较高,苹果树萌芽早,花期和幼果期恰好是最不耐冻的时期。一旦发生霜冻,且低温时期持续时间长,很容易使花朵或幼果冻伤,造成毁灭性的灾害。2002和2004年的晚霜冻害损失大,就是暖冬和4月上中旬高温等双重因素造成的。本研究结果与栾东红等(2008)[5]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因此,暖冬和4月上中旬的高温,可作为烟台地区发生晚霜的早期预报预警的参考气象指标。
  发生晚霜冻害时,不同果园的冻害发生情况不尽相同。在同一霜冻条件下,不同地势、不同位置的果园晚霜冻害程度存在差异。从全区范围内的危害程度看,霜冻的危害程度与霜冻的类型和发生时间关系密切。发生平流霜冻时,寒潮入侵时冷平流使近地面气温急剧下降到0℃以下,霜冻发生时降温幅度大,调节环境温度的防冻措施基本不起作用,对果树的危害较辐射霜冻严重;烟台地区2002和2004年的霜冻主要是平流霜冻造成的。一旦出现暖冬天气和4月上中旬温度较高时,就要采取适当延迟花期的措施和熏烟、喷水等防御霜冻的技术措施,把霜冻的损失降至最低程度。
  参 考 文 献:
  [1]
  李元军, 姜中武, 苏佳明, 等. 果树春季霜冻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J]. 烟台果树, 2009,2: 47-48.
  [2] 衣淑玉, 史淑一, 宫国钦. 果树开花期霜冻的危害及预防[J]. 落叶果树, 2008,4: 52-54.
  [3] 吕鸣铎, 曹新方, 刘恒国, 等. 2002年果树晚霜冻害调查分析[J]. 山西果树, 2003,1: 28-29.
  [4] 杨建民, 周怀军, 王文凤. 果树霜冻害研究进展[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0,23(3 ): 54-58.
  [5] 栾东红, 姜延浩. 龙口市致灾晚霜冻的气候特征分析及预防措施[J].河北农业科学, 2008,12 (7):38-41.
  [6] 宋来庆, 姜召涛.“暖冬”警惕“倒春寒”[J]. 烟台果树, 2007,2:55-56.
  [7] 宫国钦, 衣淑玉, 宫美英, 等. 烟台市果树花期霜冻的危害及防御[J]. 烟台果树, 2008,2: 1-2.
  [8] 张学河. 晚期霜冻果树受害调查及预防补救技术[J]. 果农之友, 2005,5: 25-26.
  [9] 叶修祺, 刘素英, 吴继芳. 山东省霜冻灾害及防御对策[J]. 山东农业科学, 1990,5: 46-52.
其他文献
摘 要:以11个紫薯品种为研究对象,探究品种间全粉糊化特性。结果表明,加与不加硝酸银各紫薯品种间全粉的 RVA 谱特征值均有显著差异。不加硝酸银全粉的峰值黏度范围为113.50~1 129.00 RVU;谷值黏度以渝紫7号最大,为674.50 RVU;烟0747和徐2001谷值黏度最小,同为56.50 RVU;徐8008崩解值最小,为54.50 RVU;渝紫7号终值黏度和回复值最大,分别为945.
期刊
摘 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肥不同用量对露地菜豆前期产量、经济效益以及土壤碱解氮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菜豆的前期产量和经济效益以纯氮用量为178 kg/hm2时达到最高,分别为8 690.48 kg/hm2和32 222.00元/hm2,各处理间差异显著。氮肥用量增加,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加,二者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565。过量施用氮肥会降低菜豆的前期产量和效益,菜豆露
期刊
摘 要: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比较了单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和0.2%秋水仙素与不同浓度二甲基亚砜(DMSO)混用对山东桔梗愈伤组织诱导多倍体的效果。结果表明:用0.2%秋水仙素和2% DMSO浸泡山东桔梗愈伤组织16 h,多倍体诱导率最高,达43.3%。桔梗多倍体植株叶颜色深、有皱褶,叶片大且厚,茎秆粗壮,节间距长。经显微鉴定,多倍体叶气孔增大,但单位面积气孔数目减少。  关键词:桔梗;秋水仙素;二甲基
期刊
摘 要:采用NCⅡ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8个玉米自交系的穗长、穗重、秃尖长、穗行数、穗粒数、穗粒重6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其中2711、2713、2716的主要性状一般配合力表现较高,2709×2715、2709×2716、2710×2712、2713×2714、2713×2715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
期刊
摘 要:研究了蒙脱石和麦饭石两种不同类型的土壤调理剂对大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蒙脱石和麦饭石均可增加大蒜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面积,降低大蒜叶枯病的发生,提高蒜头和蒜薹产量;蒙脱石比对照增产蒜头11.0%,增产蒜薹19.0%;而麦饭石比对照增产蒜头8.5%,增产蒜薹4.9%。两种调理剂相比较,蒙脱石效果好于麦饭石。  关键词:土壤调理剂;麦饭石;蒙脱石;大蒜;生长发育;产量  中
期刊
摘 要:潍花11号是潍坊市农科院最新育成的花生新品种,2012年通过山东省审定。本文简要介绍潍花11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花生;潍花11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5.2 文献标识号:B 文章编号:1001-4942(2013)10-0117-02  潍花11号是潍坊市农业科学院最新育成的高产优质大花生新品种,具有高产、果大仁大、
期刊
作者简介:刘红光(1973-),男,农艺师,从事蓖麻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  通讯作者:王光明(1964-),男,研究员,从事蓖麻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  摘要:论述了利用野生蓖麻资源培育抗病自交系的可行性,以及应用常规技术进行群体改良和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进行种质创新的重要性。根据我国蓖麻栽培的区域性特点,提出了高产高油、适应机械化栽培、高抗病性和较强抗逆性等四个主要育种目标。  关键词:蓖麻;种质资源
期刊
同等第一作者:叶 帅(1981-),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植物分子遗传学;王凤德(1979-),男,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植物分子生物学。  摘要:Ran是一种大量分布于细胞核内的小分子的GTP酶,在核质运输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参与调控细胞分裂及其信号传导。本研究利用基于同源序列的PCR技术,从小立碗藓(Physcomitrella patens)中成功克隆了PpRan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
期刊
作者简介:张翠玲(1971- ),女,副研究员,从事茶树无性系良种选育与推广工作。  摘要:植物的半致死温度(LT50)能较确切地反映植物的抗寒能力。本研究对13个茶树无性系品种及1个黄山群体种进行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求拐点温度,确定植物组织半致死温度,以确定各品种的抗寒性强弱。通过聚类分析, 浙农113、农抗早两个品种属高抗寒种质资源, 可作为耐寒性育种的基因材料,而仙寓早、平阳特早、
期刊
摘 要:以4年生‘王林’苹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药剂不同浓度对其花果疏除效应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期喷50~100倍石硫合剂、150~250倍疏花剂、30~50 g/L花生油和橄榄油以及0.3~0.5 g/L乙烯利,对‘王林’苹果花果均有不同程度的疏除作用,从坐果率、空台率、单果比例等多方面考虑,效果最好的为石硫合剂75倍和疏花剂1号200倍。药剂处理后单果重、果形指数、果面色泽、果面光洁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