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广大教师立足教学实际进行了创新与探究,为教学成效的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业设计环节在整个教学中属于非常重要的内容,广大教师要能够针对设计的理念、内容、原则、方向等方面开展研究,尤其要针对传统的作业模式中存在的弊端进行优化,设计出更多形式、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数学作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成效。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当重视发挥预习作业的作用
一些教师对预习环节兼顾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预习环节的作用,这样的教学理念容易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准备不足,对学习的难点重视程度不够。针对这一状况,笔者充分优化了教学环节,将教学活动向前充分延伸,重点发挥预习环节对学生的基础性作用,以预习作业为抓手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在每一节新授内容之前,笔者都要求学生充分准备,向学生提出预习的要求,采取预习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提前开展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前,笔者布置了一项预习作业,预习作业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制作组合模型,要求学生以家中废弃的纸板为材料,制作出两个大小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其中一个为整图形,另一个按照指定方式将其切割成两个三角形与一个长方形。第二部分是要求学生分析组合四边形的三部分构成,可以重新整理为什么样的图形,整理过后的图形和另一个整体四边形面积有何联系,如何计算同等面积的长方形。在这样的预习环节中,学生能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初步了解,经过课堂探究,可以达到形象直观掌握的效果。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当体现分层兼顾原则
小学数学教师在工作中面对的教学对象,在数学能力水平、思维方式等方面参差不齐,教师如果还是采用“一刀切”的形式安排作业,就容易出现好学生“吃不饱”、学困生“跟不上”的状况。因此,在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应当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设计,兼顾学生的差异性,让全体学生都能够跟上教学进度,实现有效掌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针对学习能力滞后的学生设计难度较低的作业,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而对于优秀生则设计难度较大的作业,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思维拓展能力。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内容后,笔者分层设计了作业。对学困生设计的作业为圆形花坛半径为6米,请计算出它的面积;对于一般层次的学生多了一道思维的门槛,设计的作业为公园花坛周长为314米,要求计算它的面积;对优秀生又进一步提高了作业的难度系数,设计的作业为院子里有一只小山羊,被拴在桩上,绳子的长度为4米,四周都是青草,这个院子长为12米,宽为10米,请问小山羊能否吃完全部的青草,为什么,如果不能,它就只能吃到多大面积的青草。这样的作业设计充分兼顾了每层次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具有显著作用。虽然作业难度不同,但同样巩固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的学习内容。分层作业兼顾了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差异性,较好地促进了每个学生在自身发展区域内的最大进步。
三、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当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应当密切作业与学生生活的联系,适当穿插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以实践性的作业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能够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布置实践性作业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中的某个专题实施,作业的方式可以采取单人完成,也可以设计为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以这样的实践操作性作业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定理规律的掌握效果。例如在教完长方体面积计算内容后,笔者要求学生运用家中的废纸板、胶布、胶水等材料,制作设计出一个长8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储物盒,并且计算出这个储物盒的用量面积,即表面积。这样的实践性作业不仅让学生课后亲自动手制作,而且加深学生对长方体面积计算中相关要素的理解,对于巩固课堂所学具有积极作用。
四、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当注重创新思维训练
创新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训练目标,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课后训练等多种载体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尤其是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笔者以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点为抓手,引导学生课后进行拓展巩固,以创造性作业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了比例内容之后,笔者要求学生利用简单工具,课后对一些房屋、大树等较高的物体进行高度的测量。很显然,学生无法运用直接的工具完成这项课外创造性作业,此时就需要积极开动脑筋,运用比例的知识,通过小木棍投影等灵活多变的方式进行同比例放大,推断出相应物体的高度,这对于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大有帮助。再如,笔者在所布置的数学作业中,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这对于强化学生思维创新训练具有积极的意义。
五、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当兼顾及时反馈效果
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既要有预习作业,又要有课后作业。另外,一些教师还尝试运用了当堂检测作业,这是非常有效的作业形式。因为教师需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搜集反馈信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便于及时开展教学方向与内容方式的调整。笔者在教学活动中,每一节课都留有5分钟时间用于当堂检测,即完成课内检测作业。课内检测作业侧重于精炼、高效原则,对学生的课内作业量适当压缩,但是要涵盖整个新授内容的知识点,通过这样的方式检查了解学生本节课掌握的效果,通过作业纸和投影的方式进行现场检测。当堂检测作业既能够提高教学信息掌握的准确性、及时性、便捷性,又能够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不足之处,课后予以补充完善。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业设计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广大教师要注重理念创新,针对作业设计的要求进行改进,使其更科学高效,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许夕娟.不同的作业,同样的精彩[J].贵州教育,2009,(16).
[2]李文辉.架起轻松作业的桥梁[J].江西教育,2009,(27).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当重视发挥预习作业的作用
一些教师对预习环节兼顾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预习环节的作用,这样的教学理念容易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准备不足,对学习的难点重视程度不够。针对这一状况,笔者充分优化了教学环节,将教学活动向前充分延伸,重点发挥预习环节对学生的基础性作用,以预习作业为抓手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在每一节新授内容之前,笔者都要求学生充分准备,向学生提出预习的要求,采取预习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提前开展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前,笔者布置了一项预习作业,预习作业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制作组合模型,要求学生以家中废弃的纸板为材料,制作出两个大小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其中一个为整图形,另一个按照指定方式将其切割成两个三角形与一个长方形。第二部分是要求学生分析组合四边形的三部分构成,可以重新整理为什么样的图形,整理过后的图形和另一个整体四边形面积有何联系,如何计算同等面积的长方形。在这样的预习环节中,学生能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初步了解,经过课堂探究,可以达到形象直观掌握的效果。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当体现分层兼顾原则
小学数学教师在工作中面对的教学对象,在数学能力水平、思维方式等方面参差不齐,教师如果还是采用“一刀切”的形式安排作业,就容易出现好学生“吃不饱”、学困生“跟不上”的状况。因此,在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应当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设计,兼顾学生的差异性,让全体学生都能够跟上教学进度,实现有效掌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针对学习能力滞后的学生设计难度较低的作业,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而对于优秀生则设计难度较大的作业,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思维拓展能力。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内容后,笔者分层设计了作业。对学困生设计的作业为圆形花坛半径为6米,请计算出它的面积;对于一般层次的学生多了一道思维的门槛,设计的作业为公园花坛周长为314米,要求计算它的面积;对优秀生又进一步提高了作业的难度系数,设计的作业为院子里有一只小山羊,被拴在桩上,绳子的长度为4米,四周都是青草,这个院子长为12米,宽为10米,请问小山羊能否吃完全部的青草,为什么,如果不能,它就只能吃到多大面积的青草。这样的作业设计充分兼顾了每层次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具有显著作用。虽然作业难度不同,但同样巩固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的学习内容。分层作业兼顾了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差异性,较好地促进了每个学生在自身发展区域内的最大进步。
三、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当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应当密切作业与学生生活的联系,适当穿插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以实践性的作业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能够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布置实践性作业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中的某个专题实施,作业的方式可以采取单人完成,也可以设计为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以这样的实践操作性作业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定理规律的掌握效果。例如在教完长方体面积计算内容后,笔者要求学生运用家中的废纸板、胶布、胶水等材料,制作设计出一个长8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储物盒,并且计算出这个储物盒的用量面积,即表面积。这样的实践性作业不仅让学生课后亲自动手制作,而且加深学生对长方体面积计算中相关要素的理解,对于巩固课堂所学具有积极作用。
四、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当注重创新思维训练
创新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训练目标,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课后训练等多种载体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尤其是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笔者以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点为抓手,引导学生课后进行拓展巩固,以创造性作业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了比例内容之后,笔者要求学生利用简单工具,课后对一些房屋、大树等较高的物体进行高度的测量。很显然,学生无法运用直接的工具完成这项课外创造性作业,此时就需要积极开动脑筋,运用比例的知识,通过小木棍投影等灵活多变的方式进行同比例放大,推断出相应物体的高度,这对于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大有帮助。再如,笔者在所布置的数学作业中,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这对于强化学生思维创新训练具有积极的意义。
五、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当兼顾及时反馈效果
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既要有预习作业,又要有课后作业。另外,一些教师还尝试运用了当堂检测作业,这是非常有效的作业形式。因为教师需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搜集反馈信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便于及时开展教学方向与内容方式的调整。笔者在教学活动中,每一节课都留有5分钟时间用于当堂检测,即完成课内检测作业。课内检测作业侧重于精炼、高效原则,对学生的课内作业量适当压缩,但是要涵盖整个新授内容的知识点,通过这样的方式检查了解学生本节课掌握的效果,通过作业纸和投影的方式进行现场检测。当堂检测作业既能够提高教学信息掌握的准确性、及时性、便捷性,又能够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不足之处,课后予以补充完善。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业设计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广大教师要注重理念创新,针对作业设计的要求进行改进,使其更科学高效,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许夕娟.不同的作业,同样的精彩[J].贵州教育,2009,(16).
[2]李文辉.架起轻松作业的桥梁[J].江西教育,2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