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技术创新是国家和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原动力。近年来我国乃至世界各地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从未间断,要实现以新能源汽车代替传统汽车的目标,不仅要从汽车自身制造技术和性能方面加以完善,还要解决阻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重阻碍,且当某一天新能源汽车所带来的收益超过传统汽车行业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制造成本时,新能源汽车才能真正的推广和普及。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和发展有助于生态环境和稀缺资源的保护,减缓不可再生资源的大肆开采,基于此,本文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障碍及其解决对策进行研究。
關键词:新能源汽车;发展;主要障碍;解决对策
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支持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制造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自2007年国家发改委就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在我国首次明确界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和范围[1]。自此之后,国家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战略计划在不断筹措和准备,中央财政也对最初试点的新能源汽车给予了诸多支持和补助,力争尽快将新能源汽车代替传统汽车的目标施行。在这些扶持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汽车行业以及新能源研发的相关专家响应国家的号召,加大了科研力度,但从实际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依旧阻碍重重,只有解决这些突出性问题,才能实现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
一、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障碍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计划不明晰
2007年国家发改委就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该规则指出并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概念,2009年国务院提出了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避免资源的恶意开采和过度利用,在能源和环保的双重压力下,国家已经开始注重原有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型和升级,提倡各行各业合理利用能源,共同保护环境[2]。从现实角度来看,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未来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必然趋势,而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以及《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也提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短期战略目标和发展任务,但这些目标依旧不够明晰,无法凸显出足够的战略高度,对于新能源汽车整体的发展计划依然没有抓住重点内容,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计划。仅存的几个试点也没有统一的管理和规划,因此不仅分散有限的研究资源,还阻碍了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发展速度。
(二)新能源的关键性技术不足
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大障碍便是技术创新能力薄弱,这也是中国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瓶颈所在。创新能力不足严重影响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前进脚步。目前关于新能源的主流领域,例如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概念的提出都让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研究看到了曙光,但在燃料、电池等方面的生产,以及行驶里程距离增加等问题上缺乏核心的解决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快研发。虽然我国也在不断的研究和创新,但创新的进度依旧速度缓慢,停留在改进型技术创新方面。仅仅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研发和制造方面,都有高比能量、高比功率、快速充电以及低成本、长寿命等突出问题需要一一研究和突破,这些技术瓶颈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发展。
(三)配套服务滞后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这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制和突破有很大的限制,新能源汽车的配套服务设施与未来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推广和发展息息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不到位,无法支撑新能源汽车整体产业系统的运转。例如新能源汽车的牌照问题,行驶路途中是否有足够的燃料供给站随时为能力不足的汽车提供服务,对于混合动力汽车,是否有专业充电站的设置能够支持混合动力汽车的续航等都是当前的突出性问题。
二、促进新能源汽车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制定明确的战略计划,明确市场定位
首先,国家应该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管是从政策上还是资金上,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对其制定产业化发展定位目标,根据当前汽车市场的发展规律和相关特征,找准新能源在市场化发展中的有效突破口,综合考虑技术水平和成本因素,确立短期和长期的发展制造目标,确定重点发展的车型和实用功能,依照战略目标立即进行全方位的准备,然后整合国家现有的技术和资源,在尝试中不断更新和发展。总体上看,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研究已经有重大的突破,因此在未来的战略发展中,应该以此为重点,选用性能优良的电池,综合解决电动汽车的蓄势里程等相关因素,推进其进一步发展。
(二)攻克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性技术难关
目前各行各业应该在政府的组织和号召下加强自主研发的力度,借鉴国外先进成熟的研发经验和技术,攻克新能源汽车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与新能源汽车设备相关的企业以及专家,在此方面要给予更多的支持,共同参与和投资建设,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制造和发展。提升燃料、电池等方面的生产,以及行驶里程距离增加的技术要求,吸纳创造性人才,进一步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掌握核心技术,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性能,从而推动产业链的建设。
(三)完善配套设施
加快新能源汽车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根据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制造需求,对于最新试点的车型功能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测试,在汽车正式投入使用的路线沿途设置和建设充电站、制氢加氢站以及氢气运输管道等配套基础设施,保障汽车正式投入使用时能够随时解决行驶中产生的能耗问题,延长其行驶的路程,另外还要着重发展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汽车保险、消费信贷等产业链,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坚实后盾。
三、结束语
在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下,我国更多的技术性人才以及能源研发的相关专家应该积极加大科研力度,突破阻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重阻碍,从而让新能源汽车快速进入产业化,实现对传统汽车的替代目标。
(作者单位:三亚学院)
作者简介:何彦廷(1967~),男,侗族,本科,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汽车动力总成及新能源汽车。
参考文献
[1]盛姣.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OL].中国设备工程.
[2]逯海燕.新能源汽车技术经济综合评价及其发展策略研究[J/OL].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關键词:新能源汽车;发展;主要障碍;解决对策
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支持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制造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自2007年国家发改委就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在我国首次明确界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和范围[1]。自此之后,国家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战略计划在不断筹措和准备,中央财政也对最初试点的新能源汽车给予了诸多支持和补助,力争尽快将新能源汽车代替传统汽车的目标施行。在这些扶持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汽车行业以及新能源研发的相关专家响应国家的号召,加大了科研力度,但从实际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依旧阻碍重重,只有解决这些突出性问题,才能实现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
一、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障碍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计划不明晰
2007年国家发改委就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该规则指出并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概念,2009年国务院提出了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避免资源的恶意开采和过度利用,在能源和环保的双重压力下,国家已经开始注重原有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型和升级,提倡各行各业合理利用能源,共同保护环境[2]。从现实角度来看,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未来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必然趋势,而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以及《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也提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短期战略目标和发展任务,但这些目标依旧不够明晰,无法凸显出足够的战略高度,对于新能源汽车整体的发展计划依然没有抓住重点内容,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计划。仅存的几个试点也没有统一的管理和规划,因此不仅分散有限的研究资源,还阻碍了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发展速度。
(二)新能源的关键性技术不足
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大障碍便是技术创新能力薄弱,这也是中国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瓶颈所在。创新能力不足严重影响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前进脚步。目前关于新能源的主流领域,例如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概念的提出都让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研究看到了曙光,但在燃料、电池等方面的生产,以及行驶里程距离增加等问题上缺乏核心的解决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快研发。虽然我国也在不断的研究和创新,但创新的进度依旧速度缓慢,停留在改进型技术创新方面。仅仅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研发和制造方面,都有高比能量、高比功率、快速充电以及低成本、长寿命等突出问题需要一一研究和突破,这些技术瓶颈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发展。
(三)配套服务滞后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这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制和突破有很大的限制,新能源汽车的配套服务设施与未来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推广和发展息息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不到位,无法支撑新能源汽车整体产业系统的运转。例如新能源汽车的牌照问题,行驶路途中是否有足够的燃料供给站随时为能力不足的汽车提供服务,对于混合动力汽车,是否有专业充电站的设置能够支持混合动力汽车的续航等都是当前的突出性问题。
二、促进新能源汽车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制定明确的战略计划,明确市场定位
首先,国家应该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管是从政策上还是资金上,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对其制定产业化发展定位目标,根据当前汽车市场的发展规律和相关特征,找准新能源在市场化发展中的有效突破口,综合考虑技术水平和成本因素,确立短期和长期的发展制造目标,确定重点发展的车型和实用功能,依照战略目标立即进行全方位的准备,然后整合国家现有的技术和资源,在尝试中不断更新和发展。总体上看,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研究已经有重大的突破,因此在未来的战略发展中,应该以此为重点,选用性能优良的电池,综合解决电动汽车的蓄势里程等相关因素,推进其进一步发展。
(二)攻克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性技术难关
目前各行各业应该在政府的组织和号召下加强自主研发的力度,借鉴国外先进成熟的研发经验和技术,攻克新能源汽车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与新能源汽车设备相关的企业以及专家,在此方面要给予更多的支持,共同参与和投资建设,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制造和发展。提升燃料、电池等方面的生产,以及行驶里程距离增加的技术要求,吸纳创造性人才,进一步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掌握核心技术,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性能,从而推动产业链的建设。
(三)完善配套设施
加快新能源汽车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根据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制造需求,对于最新试点的车型功能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测试,在汽车正式投入使用的路线沿途设置和建设充电站、制氢加氢站以及氢气运输管道等配套基础设施,保障汽车正式投入使用时能够随时解决行驶中产生的能耗问题,延长其行驶的路程,另外还要着重发展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汽车保险、消费信贷等产业链,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坚实后盾。
三、结束语
在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下,我国更多的技术性人才以及能源研发的相关专家应该积极加大科研力度,突破阻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重阻碍,从而让新能源汽车快速进入产业化,实现对传统汽车的替代目标。
(作者单位:三亚学院)
作者简介:何彦廷(1967~),男,侗族,本科,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汽车动力总成及新能源汽车。
参考文献
[1]盛姣.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OL].中国设备工程.
[2]逯海燕.新能源汽车技术经济综合评价及其发展策略研究[J/OL].中国战略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