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一切客观物质的社会性活动,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经笔者研究发现,实践不仅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重要方式。本文基于西方哲学视角,尝试分析实践三个发展阶段与人类文明发展的联系,探索其在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实践;人类文明;形成和发展
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自从有了人,就有了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所以人类才逐渐产生了认识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深化和发展。在认识的指导下,人们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推动人类文明的向前发展。实践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生存为目的实践,另一种是以发展为目的的实践。以生存和发展为目的的人类实践共同推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向前发展。
一、实践的第一阶段——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出现
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实践。人类早期的实践从旧石器时代开始,主要表现为制造简单的石制工具,如:奥杜韦文化(Oldowan)时期利用制造的薄岩片切割猎物,开始制造器物改造客观世界。大约在150万年前,直立人掌握了取火的技术和制造更复杂的石器的技巧,如:手斧。25万年前,智人出现,如尼安德特人可以依靠多种石器生存,并且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知道掩埋尸体的群体[1]。早期的人类实践形成了制造简单工具的基本特征和以狩猎和采集赖以生存的食物为主的生存方式。这种实践属于简单的器物改造客观世界,主要以生存为目的去展开实践。而这种简单实践对人类的生存是极其重要的,是人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随着实践的深入和复杂化,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增强,人类通过实践所追求的不再仅仅局限于生存,劳动分工开始出现。因而更精细的工具、城镇、城市中心、政治军事机构、社会结构形成了人类早期的物质文明。随着实践能力的发展,为了记录生产实践与活动,人类发明了符号文字,宗教、艺术等精神生产活动也开始出现,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例如:法国南部发现了旧石器时代人们刻画在墙上的动物壁画[2]。此时的人类实践由简单生存为目的实践转向以更好的促进人类的发展为目的实践。
二、实践的第二阶段——精神文明产物解释物质实践与物质文明
哲学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最高体现。随着以发展为目的的实践推动,一部分人基于现有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展开了追寻,导致了早期哲学的出现。而哲学的发展,又促进了精神文明向更高层次发展。哲学在古希腊的意思是“爱智”,表达了人们的渴望智慧和用智慧去认识和解释客观世界的美好愿望。古希腊早期哲学开始尝试对实践进行解释,哲学家们把实践归结于简单的行为或行动。随着认识的加深,哲学家不再局限于对实践本身解释,而是开始通过实践去解释客观世界,比如哲学先驱毕达哥拉斯就开始主张以“数”去解释世界。亚里士多德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实践的观点,把实践与认识结合起来。他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中谈到:“人类日的善,是灵魂在一个完美的生活里依照德行而活动”[3],他这里讲的是用正确的认识(德行)去指导实践(活动),而重点强调德行是一种实现目的的手段。他还谈到“但凡与手段相关的行为就必须是既与选择相符合的而又是志愿的”,说明了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把实践与认识相联系起来。在中古哲学中,奥卡姆的纯哲学学说推动了科学研究的发展,他谈到:“能以较少者完成的食物若以较多者去做即是徒劳”[4],说明认识与提升物质实践过程的效率之间的关系——科学的认识能够提高物质实践的效率——实现以最少的人类实践创造出最多的物质或以最少的人完成最快的实践的任务,推动了自然科学研究向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
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入,精神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实践与哲学开始结合。在康德、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对哲学的探索中,“实践”一词得以融入哲学范畴,并得到深入研究。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揭示的德与行中说明了,理性是人们道德的源头,人们的行动如果出自于本身的道德义务,那么这种行动就是有价值的。他谈到:“我们应该这样行动,即把每一个人当作本身即是目的来对待[5]”,说明了本身道德即是我们行动的初衷。黑格尔在康德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用人类的劳动来理解实践。但是,黑格尔的劳动是抽象的劳动,其实质只是理念活动的一个环节,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感性活动。费尔巴哈进一步从黑格尔思辨思维方式的不足指出出发,批判了其哲学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唯心主义立场,但是批判的同时又从感性直观的人出发展开思维,在论证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性时仅局限于将人看成是物质和精神的结合。出现这种局限,只能归结于他不理解实践的真正本质上的内涵,费尔巴哈把人理解为自然存在物、直观的感性对象物,这样一来,其思维方式中人的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渐渐变弱,人本思维方式最终使人变为单个人的直观、脱离社会实践的抽象物,磨灭了人的能动性,研究实践,但是仍然脱离实践。
三、实践的第三个阶段——精神文明反哺物质文明
马克思在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时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6]。以往的哲学家们探讨的问题侧重于与如何解释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而马克思在批判以往哲学的同时将哲学引向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认为:“实践是指人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7]”。生产实践推动人类不断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改善人的生活环境及条件;社会关系实践推动人类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国家政治发展和社会变革;科学实验推动着人们探索和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此哲学不再仅仅停留在认识世界的层面。马克思关于实践的哲学为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认识和方法,指引着人们去能動的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开始反哺物质文明,指导着人类物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更高的方向发展。
實践的三个阶段与人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息息相关。在人类实践的不断发展中,由生存为目的的实践逐渐转向以发展为目的的实践,在两种目的实践中不断的创造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使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深化、发展。实践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类文明的发展促进人类实践向更高级、更复杂方向发展,推动着人类不断改造主客观世界和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注释:
[1]斯皮尔瓦格.西方文明简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
[2]斯皮尔瓦格.西方文明简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4.
[3]罗斌.西方哲学史[M].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68.
[4]罗斌.西方哲学史[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171.
[5]罗斌.西方哲学史[M].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284.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中国人民出版社,2012:136
[7]李秀林、王于、李淮春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873
【关键词】:实践;人类文明;形成和发展
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自从有了人,就有了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所以人类才逐渐产生了认识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深化和发展。在认识的指导下,人们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推动人类文明的向前发展。实践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生存为目的实践,另一种是以发展为目的的实践。以生存和发展为目的的人类实践共同推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向前发展。
一、实践的第一阶段——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出现
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实践。人类早期的实践从旧石器时代开始,主要表现为制造简单的石制工具,如:奥杜韦文化(Oldowan)时期利用制造的薄岩片切割猎物,开始制造器物改造客观世界。大约在150万年前,直立人掌握了取火的技术和制造更复杂的石器的技巧,如:手斧。25万年前,智人出现,如尼安德特人可以依靠多种石器生存,并且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知道掩埋尸体的群体[1]。早期的人类实践形成了制造简单工具的基本特征和以狩猎和采集赖以生存的食物为主的生存方式。这种实践属于简单的器物改造客观世界,主要以生存为目的去展开实践。而这种简单实践对人类的生存是极其重要的,是人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随着实践的深入和复杂化,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增强,人类通过实践所追求的不再仅仅局限于生存,劳动分工开始出现。因而更精细的工具、城镇、城市中心、政治军事机构、社会结构形成了人类早期的物质文明。随着实践能力的发展,为了记录生产实践与活动,人类发明了符号文字,宗教、艺术等精神生产活动也开始出现,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例如:法国南部发现了旧石器时代人们刻画在墙上的动物壁画[2]。此时的人类实践由简单生存为目的实践转向以更好的促进人类的发展为目的实践。
二、实践的第二阶段——精神文明产物解释物质实践与物质文明
哲学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最高体现。随着以发展为目的的实践推动,一部分人基于现有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展开了追寻,导致了早期哲学的出现。而哲学的发展,又促进了精神文明向更高层次发展。哲学在古希腊的意思是“爱智”,表达了人们的渴望智慧和用智慧去认识和解释客观世界的美好愿望。古希腊早期哲学开始尝试对实践进行解释,哲学家们把实践归结于简单的行为或行动。随着认识的加深,哲学家不再局限于对实践本身解释,而是开始通过实践去解释客观世界,比如哲学先驱毕达哥拉斯就开始主张以“数”去解释世界。亚里士多德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实践的观点,把实践与认识结合起来。他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中谈到:“人类日的善,是灵魂在一个完美的生活里依照德行而活动”[3],他这里讲的是用正确的认识(德行)去指导实践(活动),而重点强调德行是一种实现目的的手段。他还谈到“但凡与手段相关的行为就必须是既与选择相符合的而又是志愿的”,说明了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把实践与认识相联系起来。在中古哲学中,奥卡姆的纯哲学学说推动了科学研究的发展,他谈到:“能以较少者完成的食物若以较多者去做即是徒劳”[4],说明认识与提升物质实践过程的效率之间的关系——科学的认识能够提高物质实践的效率——实现以最少的人类实践创造出最多的物质或以最少的人完成最快的实践的任务,推动了自然科学研究向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
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入,精神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实践与哲学开始结合。在康德、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对哲学的探索中,“实践”一词得以融入哲学范畴,并得到深入研究。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揭示的德与行中说明了,理性是人们道德的源头,人们的行动如果出自于本身的道德义务,那么这种行动就是有价值的。他谈到:“我们应该这样行动,即把每一个人当作本身即是目的来对待[5]”,说明了本身道德即是我们行动的初衷。黑格尔在康德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用人类的劳动来理解实践。但是,黑格尔的劳动是抽象的劳动,其实质只是理念活动的一个环节,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感性活动。费尔巴哈进一步从黑格尔思辨思维方式的不足指出出发,批判了其哲学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唯心主义立场,但是批判的同时又从感性直观的人出发展开思维,在论证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性时仅局限于将人看成是物质和精神的结合。出现这种局限,只能归结于他不理解实践的真正本质上的内涵,费尔巴哈把人理解为自然存在物、直观的感性对象物,这样一来,其思维方式中人的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渐渐变弱,人本思维方式最终使人变为单个人的直观、脱离社会实践的抽象物,磨灭了人的能动性,研究实践,但是仍然脱离实践。
三、实践的第三个阶段——精神文明反哺物质文明
马克思在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时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6]。以往的哲学家们探讨的问题侧重于与如何解释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而马克思在批判以往哲学的同时将哲学引向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认为:“实践是指人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7]”。生产实践推动人类不断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改善人的生活环境及条件;社会关系实践推动人类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国家政治发展和社会变革;科学实验推动着人们探索和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此哲学不再仅仅停留在认识世界的层面。马克思关于实践的哲学为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认识和方法,指引着人们去能動的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开始反哺物质文明,指导着人类物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更高的方向发展。
實践的三个阶段与人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息息相关。在人类实践的不断发展中,由生存为目的的实践逐渐转向以发展为目的的实践,在两种目的实践中不断的创造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使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深化、发展。实践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类文明的发展促进人类实践向更高级、更复杂方向发展,推动着人类不断改造主客观世界和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注释:
[1]斯皮尔瓦格.西方文明简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
[2]斯皮尔瓦格.西方文明简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4.
[3]罗斌.西方哲学史[M].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68.
[4]罗斌.西方哲学史[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171.
[5]罗斌.西方哲学史[M].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284.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中国人民出版社,2012:136
[7]李秀林、王于、李淮春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