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高职院校管理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多数学生基础知识欠缺,思维方式固化。
高职院校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习信心不足。多数学生在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上,习惯沿袭高中应试方式,死记硬背,不求甚解;思维方式上也因刚走出高中生涯,与社会接触少,较为固化。这种状况与管理学理念极不相容,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管理理念的培养和管理技能的掌握。
(二)师资分散,专业素养不高。
高职院校的管理学教师主要由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两部分构成,且后者比例较高,使得高职院校难以形成一支整齐、精锐的管理学教学团队,师资分散、信息沟通困难,对学生的指导与交流多由教师对管理学的理解与责任心决定,稳定性不足。作为管理学教学主力军的中青年教师,多为刚毕业的本科生和少数硕士生,缺乏实际教学经验和现实管理经验,教学指导极易纸上谈兵,对学生而言欠缺说服力。
(三)实践实训条件薄弱。
高职院校一般规模小、层次低,多为地方级院校,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其的重视和扶持力度相对不足;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其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更为狭仄。多数高职院校最为关注的是硬性完成招生计划实现盈利,而非教学质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管理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其重要性和教学质量常常被校方忽视,进而导致管理学教学配套设施不足,实践实训条件薄弱。
(四)教学考核方式僵化。
高职院校为了便于教学管理,相同课程一般要求统一考核,多以期末考试成绩评定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水平,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教学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也使学生将学习目标锁定在考试成绩而不是真实能力的提高。
二、基于现状的管理学教学目标和思路
基于管理学学科特征和高职院校管理学教学的现状及问题,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管理学教学目标应为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和培养学生技能。具体思路是在高职院校实践实训条件不足的前提下,加强教师教研,优化教学方案,转变教学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管理学思维方式。
三、高职院校管理学教学方案
(一)课前精心准备教学内容。
高等职业院校的管理学教师在准备教学内容时必须立足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与教学定位,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不必拘泥于教材,对知识点不必面面俱到,可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培养目标灵活选择、添加与整合教学内容。具体来说,教师在上课前需明确课堂的教学目的、主要内容、补充的相关知识点和需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对于主要内容,教师需进一步理清该知识点的逻辑结构、重点和难点。至于补充的相关知识点,其作用主要是用来说明主要内容或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1.启发法。启发法主要是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吸引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去探索问题的真相。如在讲到确定型定量决策方法时,教师可以把需解决的问题先提出来,询问学生在没有学习新方法的情况下碰到这些问题一般如何决策,然后对学生使用的方法进行点评,从中引入确定型定量决策方法的介绍。
2.举例法。对《管理学》每个知识点都尽量配备相关通俗易懂的学生感兴趣的例子加以说明,则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兴趣,便于学生理解和消化。
3.寓言故事法。《管理学》课堂适当的安插一些管理寓言、管理故事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引发学生思考。
4.游戏法(实践法)。游戏的巧妙安插不仅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参与,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大受启发,更加深刻的理解管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比如在介绍泰勒科学管理原理时,可以开展一个订试卷的游戏,准备两小叠废弃的试卷和一个订书机,故意调换试卷的正反面,尽量多请学生上台来装订,让学生在装订中体会科学管理原理的精髓。
5.心理测试法。在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安插管理学心理测试往往能重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到管理者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适时安排两个心理测试——帮助你了解自我及测试你的管理欲望有多强。
(三)课后积极交流与实践。
1.交流。教师可以通过聊天群、博客、贴吧、微博等各种形式,与学生进行课后交流,组织学生互动,就某一课程问题展开讨论、征求意见。
2.反馈。在每一章结束,教师应让学生及时进行教学反馈,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填写教学反馈表(如表一)的形式来要求学生进行章节的回顾,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并为今后完善管理学的教学内容提供借鉴。
表一《管理学》第×章课程教学信息反馈表
3.案例讨论。案例讨论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学生研究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执行业务能力的方法。该方法需占用较多时间,所以教师宜在课堂布置,让学生在课后独立思考或分组讨论,然后在课堂请学生上台阐述自己或小组的观点及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进行独到的点评。
4.项目任务。在管理学的课后,教师也可以通过布置课程项目任务的形式去强化学生的管理技能。比如在介绍完管理的定义、职能、管理者的技能之后,可以让学生课后做一个访谈,通过自身的社会关系,对身边的管理者进行访谈,总结心得,并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访谈收获。教师可以制定评估标准,对学生的访谈特别是上台的表现进行打分。
四、优化管理学教学的保障
(一)组建管理学教学团队,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共同探讨丰富教学技巧和教学内容,保证管理学教学的生命力。
(二)高职院校应以教学为中心,通过适当方式对教研创新进行激励。
(三)高职院校应调整教学考核方式,赋予教师自主考评权,多维度对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水平进行考核。
当然,高职管理学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还有赖于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高职院校的关注与支持、高职院校对管理学的高度重视与投入、校企合作的稳定长足发展等因素。
参考文献:
[1]王希琼.高职院校,管理学[J].课程教学改革的设计与实践[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2]陈洁.关于提高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0,(2).
[3]徐莉.浅谈高职管理学的课堂教学艺术——管理学课上的小插曲[J].科技信息,2007,(17).(编辑郑云东)
(一)多数学生基础知识欠缺,思维方式固化。
高职院校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习信心不足。多数学生在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上,习惯沿袭高中应试方式,死记硬背,不求甚解;思维方式上也因刚走出高中生涯,与社会接触少,较为固化。这种状况与管理学理念极不相容,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管理理念的培养和管理技能的掌握。
(二)师资分散,专业素养不高。
高职院校的管理学教师主要由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两部分构成,且后者比例较高,使得高职院校难以形成一支整齐、精锐的管理学教学团队,师资分散、信息沟通困难,对学生的指导与交流多由教师对管理学的理解与责任心决定,稳定性不足。作为管理学教学主力军的中青年教师,多为刚毕业的本科生和少数硕士生,缺乏实际教学经验和现实管理经验,教学指导极易纸上谈兵,对学生而言欠缺说服力。
(三)实践实训条件薄弱。
高职院校一般规模小、层次低,多为地方级院校,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其的重视和扶持力度相对不足;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其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更为狭仄。多数高职院校最为关注的是硬性完成招生计划实现盈利,而非教学质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管理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其重要性和教学质量常常被校方忽视,进而导致管理学教学配套设施不足,实践实训条件薄弱。
(四)教学考核方式僵化。
高职院校为了便于教学管理,相同课程一般要求统一考核,多以期末考试成绩评定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水平,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教学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也使学生将学习目标锁定在考试成绩而不是真实能力的提高。
二、基于现状的管理学教学目标和思路
基于管理学学科特征和高职院校管理学教学的现状及问题,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管理学教学目标应为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和培养学生技能。具体思路是在高职院校实践实训条件不足的前提下,加强教师教研,优化教学方案,转变教学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管理学思维方式。
三、高职院校管理学教学方案
(一)课前精心准备教学内容。
高等职业院校的管理学教师在准备教学内容时必须立足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与教学定位,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不必拘泥于教材,对知识点不必面面俱到,可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培养目标灵活选择、添加与整合教学内容。具体来说,教师在上课前需明确课堂的教学目的、主要内容、补充的相关知识点和需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对于主要内容,教师需进一步理清该知识点的逻辑结构、重点和难点。至于补充的相关知识点,其作用主要是用来说明主要内容或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1.启发法。启发法主要是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吸引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去探索问题的真相。如在讲到确定型定量决策方法时,教师可以把需解决的问题先提出来,询问学生在没有学习新方法的情况下碰到这些问题一般如何决策,然后对学生使用的方法进行点评,从中引入确定型定量决策方法的介绍。
2.举例法。对《管理学》每个知识点都尽量配备相关通俗易懂的学生感兴趣的例子加以说明,则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兴趣,便于学生理解和消化。
3.寓言故事法。《管理学》课堂适当的安插一些管理寓言、管理故事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引发学生思考。
4.游戏法(实践法)。游戏的巧妙安插不仅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参与,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大受启发,更加深刻的理解管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比如在介绍泰勒科学管理原理时,可以开展一个订试卷的游戏,准备两小叠废弃的试卷和一个订书机,故意调换试卷的正反面,尽量多请学生上台来装订,让学生在装订中体会科学管理原理的精髓。
5.心理测试法。在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安插管理学心理测试往往能重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到管理者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适时安排两个心理测试——帮助你了解自我及测试你的管理欲望有多强。
(三)课后积极交流与实践。
1.交流。教师可以通过聊天群、博客、贴吧、微博等各种形式,与学生进行课后交流,组织学生互动,就某一课程问题展开讨论、征求意见。
2.反馈。在每一章结束,教师应让学生及时进行教学反馈,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填写教学反馈表(如表一)的形式来要求学生进行章节的回顾,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并为今后完善管理学的教学内容提供借鉴。
表一《管理学》第×章课程教学信息反馈表
3.案例讨论。案例讨论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学生研究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执行业务能力的方法。该方法需占用较多时间,所以教师宜在课堂布置,让学生在课后独立思考或分组讨论,然后在课堂请学生上台阐述自己或小组的观点及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进行独到的点评。
4.项目任务。在管理学的课后,教师也可以通过布置课程项目任务的形式去强化学生的管理技能。比如在介绍完管理的定义、职能、管理者的技能之后,可以让学生课后做一个访谈,通过自身的社会关系,对身边的管理者进行访谈,总结心得,并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访谈收获。教师可以制定评估标准,对学生的访谈特别是上台的表现进行打分。
四、优化管理学教学的保障
(一)组建管理学教学团队,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共同探讨丰富教学技巧和教学内容,保证管理学教学的生命力。
(二)高职院校应以教学为中心,通过适当方式对教研创新进行激励。
(三)高职院校应调整教学考核方式,赋予教师自主考评权,多维度对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水平进行考核。
当然,高职管理学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还有赖于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高职院校的关注与支持、高职院校对管理学的高度重视与投入、校企合作的稳定长足发展等因素。
参考文献:
[1]王希琼.高职院校,管理学[J].课程教学改革的设计与实践[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2]陈洁.关于提高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0,(2).
[3]徐莉.浅谈高职管理学的课堂教学艺术——管理学课上的小插曲[J].科技信息,2007,(17).(编辑郑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