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陶艺难以传承发展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chen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解决中国陶艺难以传承发展的问题,要从教育模式和方法,人才方面保障,高科技融入创新,打破固有的陶艺设计理念。应从当代陶艺文化切入问题,创造出更符合世界潮流的当代陶艺文化。我们需要从这些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案加以推进。
  【关键词】:当代陶艺;传统技艺
  引言
  中国 CHINA瓷器举世无双名号下,中国陶艺人已经极少数做让世界震撼的陶艺作品。只能靠着中国遗留下来古代巧夺天工手艺所支撑。并且曾经中国一些陶艺大师曾经出国开展览,同时被外国博物馆收藏个人艺术品,当被问起如何打造出这绝世精品,这些已经走出国门的陶艺大师对着世界的镜头说:这是个秘密是不能告知的。为什么中华传统陶艺是秘密吗?为什么一个国家文化艺术的传承变成了个人的秘密?总是喊着让世界看到中国的陶艺,让世界读懂中国陶艺却不去了传承和发展。故步自封使许多国内陶艺家并不了解世界陶艺趋势。在海内外还是中国古代传统陶艺古董作品深受喜爱,其中原因是他们只看到懂表面的那些天花乱坠的技艺,读不懂我们陶艺的内在部分,我们当代陶艺人的理念也是值得发扬。这里说的内在,是我们依然不断进步不断努力当今陶艺的内在,而不是教科书似的陶艺历史。是我们没有把除了古代陶艺以外的现代陶艺理念展现出来。其实现在中国陶艺人已经在格式化的审美一味追求表面技艺中,渐渐的难以发展。
  1.师徒制的传承方式
  陶艺老师应该有良好的沟通和推动中国陶艺传承的责任。往往陶艺在民间都是师徒制。在师徒制里有个词叫关门弟子,顾名思义关了门,谁也看不到传授学艺。当然的为了传承真正的手艺需要挑选有资质和勤奋的弟子,我们不能一味的否定了这个教育方式。师傅可以令学生更快的融入陶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在这个师徒制里还有一句话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许多师傅在教授的时候总是“留一手”。这才是这个制度最遗憾的地方,我们中国引以为傲的技艺,在世世代代传承以后这“留一手”却成为了不见天日的迷。就像汉族珍贵艺术品转心瓶,曾经是震撼2010年秋拍,“清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在伦敦以5.54亿元成交。到如今在我们中国陶艺里依旧是个动人的秘密。把一个民族智慧的骄傲变成了天价的产品,却成为不了我们中国陶艺人传承的手艺。
  2.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许多从陶艺专业院校出来的都不能从事陶艺有关的工作。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成为现代陶艺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陶艺有关院校应该做深入对陶艺所用到的技艺做研究从而教学,而不是只是大刀阔斧的讲耳熟能详的陶艺中国发展史,只知道历史而不能发展。今后陶艺道路如何继续发扬光大。实施教学需要去于时代同步,了解不管是中国还是亚洲甚至是全世界对陶艺的评价和期待。学校教学陈旧缺乏新意,格式化教学会让新生代陶艺人面临失去创造力,无法打破传统,同时对陶艺的审美观跟不上世界的步伐。没有具备市面上需要的陶艺技能,没有能力做出创新独树一帜的作品,这样院校学生面临很大就业压力。然而单纯的学院发展,不管是在观念上,还是在传播上都受到极大限制,而且在学术层次上也是狭窄的。需要传统陶艺技术人和高校人才资源互通互助。
  3.新科技难以融入中国陶艺
  很多陶艺老师傅会觉得现代化陶艺设备距离他们很远,并且要支付昂贵的置办费用。传统工具没有改进,由始至终遵循老一辈传递下来的陶艺工具。流传下来的陶艺工具一定是有它存在的道理,但是其实现在科技技术的发展,使现有的陶艺工具提高许多的效率。在当今社会上效率才是生产力的基础,在没办法摒弃老陶艺工具就无法探索和开发新的陶艺工具。创新伴随着的是基础,只有这些老一辈陶艺人才能具备这种基础,迈出结合现代科技是陶艺工艺上极为重要的过程。陶艺是艺术与科学的结晶,我们不能只守着原来古老的制作手法不去创新。在融入新科技的当今现代陶艺还要高效率的传承下去。
  4.陶瓷“国际工厂”
  中国人开始关注现代陶艺,要说到现代陶艺形成规模应该是在20世纪90年代之。当然严格说来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起源和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其实当代陶艺作品的大类别已经处于固有模式。在经济全球化和迅速的背景下中国传统陶艺文化与现代产品设计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从只为国人自己生产的陶艺成为了迎合更高利润的日常用瓷的出口或者是国际代工厂。就像景德镇的大部分工厂已经成为批量生产日常用瓷的地方。许多老手艺人都日复一日的用让人惊叹的手艺做一个准备出口海内外普通瓷碗。为了这些老手工艺人摆出了许多空头衔,却没有真正落实让这些具有传统手工技艺的陶艺人实时发挥为中国陶艺传承做出贡献。不能只是局限于海内外投资到我们中国陶艺的订单种类上,我们更需要是传统技艺给我们自己陶艺道路做出贡献。要做出符合当代陶艺世界的大潮流作品,融入已经荒废的老陶艺技艺人的技巧。
  5.传播与接受的局限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古代设计有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大。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中国的传统文化深深影响了陶艺人。 因此,传统的文物也带来了陶艺人的设计灵感。陶艺还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历史的尊重。瓷器所表现出的人文精神,所反映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和美好事物的艺术化的追求。但是问题是,一味让国际世界去欣赏我们自己中国的陶艺,却不能去了解世界陶艺设计师的作品。当今海内外陶艺艺术追求的是深刻的挖掘作品背后的意义,并不是现在中国流行中,那些繁花似锦的工艺技术。就像许多件为外国友好制作出来国家级精美艺术品,背后的含义只是我们浅表就能看明白的重工艺花哨的陶艺作品,很缺乏创意和深度。对外国陶艺评价来说确实会为中国的技艺感觉的惊叹,但是没有之后的深刻思考。我们常说,繼承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然而,陶艺到底应该怎样发展,却没有固定的模式。其实可以通过很多方面去与世界接轨。曾经有外國报道说中国文物品难以进入美国,导致了中国艺术品在美国难以得到发扬。我就发出了疑问为何文物才代表了中国陶艺文化?而当代的陶艺艺术品得不到世界的关注呢?这个就是我们现代陶艺的局限性。对于海内外来说中国陶艺品是一个很好的购买选择。我有一位在外国朋友他曾考虑购买陶艺品来装饰家里的氛围。他曾在意大利的陶艺品和中国的陶艺品中做出选择。他说中国的陶艺品质量好并且便宜,非常美丽,但不能创建一个主题。就是说他不能接受中国陶艺总是做单一精品而不是一系列。没办法做到让世界承认的系列作品。在现在大多都是外贸下单或者商品化陶艺产品,并没有很好的保障中国自己的陶艺文化产品的发展。中国陶艺要做匠人精神将才能不断突破不断创造,做属于自己中国的陶艺文化。
  结论
  在国内来说传统技艺传承困难,需要传统陶艺技术人和高校人才资源互通互助。对于传统陶艺技术需要有匠人精神。仔细对待每一件陶艺作品同时要注重个人素质的提高。
  在海内外陶艺大潮流来说中国陶艺人现代作品的理念无法传递出去,对中国陶艺的见解一直停留在中国古代陶瓷的精美外观上。为推动陶艺走向世界需要大力支持新一代陶艺人的创新精神更深入的去学外来陶艺文化,在他们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做出能让不只是中国人能看的懂的作品。各大院校和团体制定合理的交流模式。中国当代陶艺的发展需要诸多因素的协调发展,比如陶艺家团队的建设,关注中国高等陶艺的改革探讨,关于陶艺展览与陶艺协会的良性循环机制,关注青年陶艺家成长的机制,关注职业陶艺家成长的机制。通过观念转变而化解开的难以传承的现状,成为陶艺不断发展的动力。
  陶艺是我国重要的文物,是中国人民的独特创造。 陶艺是中国优秀文化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华人民的宝贵财富。我们要以匠人的精神努力创新,百年如一日的专研并传承下去。现代中国陶艺虽然仍然在路上,它必然在世界的舞台永垂不朽。因为有不计其数 新生代的陶艺人,在陶艺这条道路上川流不息的继承传统工艺并且努力的创新。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书法以草书为最高境界,草书既有严格的法度,又有较大的自由度,书家若非天资出众,且积学深厚,往往不能造次。黄庭坚是继张旭、怀素之后又一个狂草书家,也是两宋时期唯一的草书大家。其草书不仅数量居多,而且在晋唐以后独树一帜,他一生学草用功,一直在创新的道路上孜孜不倦地探索,就是因为这种时间的积淀,走出了一条师古出新的道路,也使得黄庭坚在草书上最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造型和风格。黄庭坚草书,在中国
期刊
【摘要】:《雨月物语》是日本江户时代著名的读本小说,由九个短篇小说组成,而九个故事无一不能在中国明代小说中找到原型。本文将在对《雨月物语》与其各篇相对应的中国故事进行详细对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雨月物语》与其对应的中国故事的总体差异类型、从两国审美差异角度解析差异出现的原因、从美学理论角度评价两国故事审美意义与价值并探究两国故事对后世的审美影响。  【关键词】:《雨月物语》;明代小说;差异类型;审
期刊
【摘要】:《重生之大涅槃》是四川籍作者奥尔良烤鲟鱼堡(笔名)发布在起点中文网的青春穿越小说,大部分读者将其视为为“重生”类小说的标杆之一。  【关键词】:空间与历史;网络小说;《重生之大涅槃》;叙事结构  在当代,网络文学作为大众文学中的一个分支,作为类型文学的一种,其分类具有广泛性,比如言情、穿越、重生、玄幻、仙侠等,体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与广阔的市场性。网络文学的作者以80后、90后群体为主,以
期刊
一、引言  若我们谈及现代英国绘画,相信很多人会不约而同地想起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和卢西恩·弗洛伊德(Lucian Freud)这两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但除他们之外,尤恩·乌格罗(Euan Uglow)也值得关注。他一般被人们称为“继培根和弗洛伊德之后的又一位大师”。他生于1932年,16岁学习绘画,并受到画家威廉·孔德斯居姆(William Coldstream )的影响。
期刊
【摘要】:苏童是我国当代的重要作家之一。15年获奖的《黄雀记》与之前的《刺青时代》、《一个礼拜天的早晨》、《舒家兄弟》、《南方的堕落》等作品一起构成了他的“香椿树街”系列小说。小说充满了作家的童年记忆,承载了许多少年的罪恶与暴力,塑造了放荡乖戾的女性形象。“香椿树街”系列小说是打开蘇童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  【关键词】:苏童;香椿树街;童年记忆;少年;女性形象  每一位作家的创作都有自己独特的乡土
期刊
【摘要】:如果说妥斯妥耶夫斯基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那么列夫.托尔斯泰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宽度与广度。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激变,他同自己的阶级决裂了,由贵族阶级立场转到了宗法制农民的立场。这是他长期坚持思想探索的结果,也是七十年代末的革命形势促成的。列夫.托尔斯泰世界观转变后的思想言行引起了家庭冲突,他为自己所过的老爷生活而内疚,竭力过平民化的生活,并以此赎罪,这也
期刊
I. Introduction  Narrrator is one who tells the story. In the traditions of Western literature, there are three viewpoints about narrator: 1) the narrator is the author, or the speaker of the author;
期刊
【摘要】:本文选取《诗经》中有关“野合”的诗篇,简要谈论“野合”习俗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关键词】:《诗经》;野合;性崇拜  一、“野合”习俗的由来  甲骨文的“野”字是在林中放一个“土”,从而形成会意字。“士”则为成年男子的生殖器,“林”则为野外树林。可见“野”字最初的本义即为“野合”,即男女于荒林中的性交苟合。  “野合”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存在有三种不同的含义:  一、指奏乐于野
期刊
【摘要】:以书写都市言情小说为主的香港资深女作家亦舒,其作品大都以香港为背景,描写上层知识分子婚恋生活,体现出鲜明的现代意识。她的小说善于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真实反映现代香港人的道德、婚姻、爱情观,表现出现代都市人的普遍心态。作品具有一般通俗文学不具备的深刻意蕴,既有对现代都市女性生存境况的关注、对爱情解构,又有对现代化的香港社会生活的透视,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爱情婚姻;女性命运;
期刊
【摘要】:昔日的先锋文学大将马原,近几年逐渐向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回归,而生活环境的转变,令其对人与自然,成人与儿童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因此,回归观念成为马原首部儿童文学《湾格花原》的重要主题。他在这部历险记体童话中,试图通过讲述一场成人与儿童的冒险之旅,引导人们正视自然观念和成人“童真”观念,最终达到引领这些观念回归的目的。  【关键词】:回归观念;崇敬自然;成人“童真”;  作家马原是中国“先锋小
期刊